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認知症可以預防嗎?降低風險因素是關鍵

經常聽到關於預防認知症(失智症)的話題, 很遺憾地說, 目前仍然沒有任何確定的方法可以預防。 不是因為相關研究得不出結果, 而是基本上所有預防研究都在進行中。 但目前能通過一些方法降低老人的患病風險因素, 並對早期患病老人進行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

認知症也剛發現100多年, 而恐怖的是可能在認知症症狀出現前20年腦內就發生了某些改變。 因此需要對大量人群進行長期的跟蹤研究, 再進行大量的統計分析後才能得出比較靠譜的結果, 這需要很長的時間。

▲ 對於認知症的研究, 醫學界從未止步

要預防一個病, 通常要先清楚病因。 認知症並非一個單因素引起的疾病, 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由於目前病因尚不明確, 預防措施也就難以確定。 目前唯一能確定的病因是基因突變, 包含三種基因β-澱粉樣蛋白前體( APP )、 衰老前素-1( PS1 )和衰老前素-2( PS2 )的突變。

這一類基因突變的人基本可以確定將來會發生認知障礙, 而且大多在65歲以前(正常應在65歲之後), 有些甚至在30歲左右就發病。 這是目前唯一知道的認知症病因, 只可惜, 只有1%的認知症患者是由於基因突變而發病的, 其他99%的患者這三個基因完全正常, 不明原因。

有條件的可以在年輕時候進行這三個基因的篩查, 就像Google的Sergey Brin篩查帕金森、安吉麗娜朱莉篩查乳腺癌一樣, 能做到心裡大概有個譜。 在可以預見到的未來, 人全基因組測序成熟後, 每個人應該都可以瞭解自己攜帶哪些致病基因。

▲ 利用DNA檢測, 及時發現認知症攜帶基因

以上是明確的病因, 其實在認知症的研究中, 更多地說風險因素( Risk Factor )而非病因( Cause ), 更常談相關性( Correlation )而非因果關係( Causation ) 。

因為作為複雜的綜合征, 與其他的慢性病一樣, 可能有大量的風險因素在其中起作用。 具有這些風險因素的人未必一定就發病, 但是研究認為, 這些人的發病幾率比不具有風險因素的人更高。 所以雖然不確定是不是100%管用, 瞭解風險因素還是可以作為預防認知症的參考。

┃風險因素

每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協會( Alzheimer's & Dementia Help Center )都會總結當年的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情況和公認可靠的研究結果, 發表在當年的 Alzheimer's disease facts and figures 報告中。 以2012年為例, 總結了以下確定的風險因素:

▲ 2012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發表報告

1、衰老

沒有基因突變的人一般65歲前極少得認知症的, 也就是說不老基本不會有危險。 只可惜我們無法阻止衰老的進程, 這點無法預防。

2、家族史

父母或親兄弟姐妹這類有直接血緣關係的家人如果有認知症, 那麼自己患病幾率也比一般人要高。 這可能因為一家人有相似的遺傳背景、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說不定其中某個或某些在誘發疾病中起了關鍵作用。

有這樣的情況就要小心了, 先排除是不是基因突變問題, 再看看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是不是有很不健康的地方。

3、輕度認知障礙患者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並非認知症, 而是處於以下的狀態:出現了思維功能的下降, 家人朋友可以從其日常行為中發現不對勁, 但是仍然能夠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 在一些藥物治療後, 可能發生輕度認知障礙的現象, 這是可以逆轉的;其他的情況中, 某些可以逆轉, 某些會保持, 某些會惡化, 發展為認知症。 所以, 如果發生了輕度認知障礙, 主要是一些記憶下降的現象, 最好及時就醫, 可能可以治療。 當然, 有些情況下輕度認知障礙只是認知症的一個階段, 需要有經驗的醫生進行判斷。

4、心血管疾病

越來越多的研究確定腦健康與心臟健康是緊密相連的。腦是人體血管最豐富的器官之一,健康的心臟能夠保證有足夠的血液泵入腦內,以供給腦需要的氧和營養物質。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往往也會增加認知症的風險,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等等。因此預防認知症,控制這些因素很重要。從另一方面說,同時也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這些因素不像基因和衰老,是實實在在可以人為控制的,何樂而不為。

5、社交和飲食

研究表明保持社交和飲食健康對腦健康有益處。尤其對於退休的老年人來說,不需要工作中用腦了,社交也一下就減少了,接受外界刺激太少則難以保持認知功能的正常。有人說打麻將有好處就是出於這個考慮,既有社交也要用腦。同理下棋、上個有意思的老年大學也有同樣的效果。飲食自不必說,老年人暴飲暴食的也少,保證豐富種類的蔬菜、儘量避免煙酒即可。雖然目前對這兩個因素是否有用還存在著爭議,但最起碼對人是有好處的,不妨堅持。

▲ 健康飲食,有益大腦

6、腦外傷

有研究顯示中度腦外傷增加患認知症幾率2倍,重度增加4.5倍,所以有過腦外傷的人要尤其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

▲請務必扶好身邊的老人

除了基因、衰老這兩個已經明確但我們又不可控的因素之外,只能在生活方式上下下功夫了。在以上風險因素預防中,要揀出一個最重要的話,那就是儘量避免患心血管疾病,這在所有認知症的諮詢和研究中,基本上是被首先強調的。

┃我們還可以對老人進行以下干預:

1、大腦的訓練(主要是記憶功能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簡單的數位遊戲、填字遊戲、拼圖遊戲、紙牌遊戲等來進行腦部訓練,持之以恆,會減少癡呆症的發生。此外,培養一些有益的興趣愛好,經常彈琴、練字、剪紙、打電腦、修剪花草等用到手指的動作,能延緩腦神經細胞的退變。

2、身體的訓練。已有研究表明,有高膽固醇血症、體重超重的人患認知症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兩倍,肥胖人群患病的風險則增加到四倍。所以,注意飲食、控制體重和加強鍛煉,可以降低罹患認知症的風險。建議老年人堅持散步、打太極等有益身體的運動。

3、控制看電視的時間。有些老人退休後,一天到晚總盯著電視看,這樣大腦的認知能力會長時間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讓腦子變得越來越“懶”。長此以往,會引起大腦整體認知功能的下降。建議老年人日常看電視的時間應加以控制,最好每天在1-2小時。電視節目應選擇一些新聞類的,多關注社會能促使大腦多思考。

4、多參加社會活動。維持正常的社交活動,才能讓大腦神經細胞的突觸聯繫維持在“功能態”,使腦細胞衰老死亡的速度慢下來,長期保持旺盛的精力。

5、勤做家務。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經常做做下廚、種花養草之類家務活的老年人患癡呆症的風險更小。那些“飯來張口”的老人比勤做家務的老人患認知症的風險高2倍。

6、積極防治“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硬化症等是中風的禍首,而中風後相當一部分患者會發生血管性癡呆,因此,長期有效地控制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水準,能減少發病的危險因素,預防癡呆症。

認知症起病隱匿,早期症狀常被忽視而失去早期防治的最佳時期,當認知症狀表現明顯時,已很難逆轉。我國正向老年化國家發展,更應該重視認知症的防治,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護理人員和照顧者在護理工作中,更應該加強老人的護理觀察,幫助老人在早期得到診斷、及時治療,以取得較好的診療效果。精心且專業的干預,對保持和提高認知症患者殘存的記憶、認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減緩衰退,提高生存品質有著特殊的積極作用。最終達到了改善認知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延緩認知症的進程,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質。有研究發現,如果早發現、早干預,能很好地延緩發病時間。

越來越多的研究確定腦健康與心臟健康是緊密相連的。腦是人體血管最豐富的器官之一,健康的心臟能夠保證有足夠的血液泵入腦內,以供給腦需要的氧和營養物質。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因素往往也會增加認知症的風險,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肥胖等等。因此預防認知症,控制這些因素很重要。從另一方面說,同時也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這些因素不像基因和衰老,是實實在在可以人為控制的,何樂而不為。

5、社交和飲食

研究表明保持社交和飲食健康對腦健康有益處。尤其對於退休的老年人來說,不需要工作中用腦了,社交也一下就減少了,接受外界刺激太少則難以保持認知功能的正常。有人說打麻將有好處就是出於這個考慮,既有社交也要用腦。同理下棋、上個有意思的老年大學也有同樣的效果。飲食自不必說,老年人暴飲暴食的也少,保證豐富種類的蔬菜、儘量避免煙酒即可。雖然目前對這兩個因素是否有用還存在著爭議,但最起碼對人是有好處的,不妨堅持。

▲ 健康飲食,有益大腦

6、腦外傷

有研究顯示中度腦外傷增加患認知症幾率2倍,重度增加4.5倍,所以有過腦外傷的人要尤其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

▲請務必扶好身邊的老人

除了基因、衰老這兩個已經明確但我們又不可控的因素之外,只能在生活方式上下下功夫了。在以上風險因素預防中,要揀出一個最重要的話,那就是儘量避免患心血管疾病,這在所有認知症的諮詢和研究中,基本上是被首先強調的。

┃我們還可以對老人進行以下干預:

1、大腦的訓練(主要是記憶功能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簡單的數位遊戲、填字遊戲、拼圖遊戲、紙牌遊戲等來進行腦部訓練,持之以恆,會減少癡呆症的發生。此外,培養一些有益的興趣愛好,經常彈琴、練字、剪紙、打電腦、修剪花草等用到手指的動作,能延緩腦神經細胞的退變。

2、身體的訓練。已有研究表明,有高膽固醇血症、體重超重的人患認知症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兩倍,肥胖人群患病的風險則增加到四倍。所以,注意飲食、控制體重和加強鍛煉,可以降低罹患認知症的風險。建議老年人堅持散步、打太極等有益身體的運動。

3、控制看電視的時間。有些老人退休後,一天到晚總盯著電視看,這樣大腦的認知能力會長時間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讓腦子變得越來越“懶”。長此以往,會引起大腦整體認知功能的下降。建議老年人日常看電視的時間應加以控制,最好每天在1-2小時。電視節目應選擇一些新聞類的,多關注社會能促使大腦多思考。

4、多參加社會活動。維持正常的社交活動,才能讓大腦神經細胞的突觸聯繫維持在“功能態”,使腦細胞衰老死亡的速度慢下來,長期保持旺盛的精力。

5、勤做家務。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經常做做下廚、種花養草之類家務活的老年人患癡呆症的風險更小。那些“飯來張口”的老人比勤做家務的老人患認知症的風險高2倍。

6、積極防治“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硬化症等是中風的禍首,而中風後相當一部分患者會發生血管性癡呆,因此,長期有效地控制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水準,能減少發病的危險因素,預防癡呆症。

認知症起病隱匿,早期症狀常被忽視而失去早期防治的最佳時期,當認知症狀表現明顯時,已很難逆轉。我國正向老年化國家發展,更應該重視認知症的防治,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護理人員和照顧者在護理工作中,更應該加強老人的護理觀察,幫助老人在早期得到診斷、及時治療,以取得較好的診療效果。精心且專業的干預,對保持和提高認知症患者殘存的記憶、認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減緩衰退,提高生存品質有著特殊的積極作用。最終達到了改善認知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延緩認知症的進程,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質。有研究發現,如果早發現、早干預,能很好地延緩發病時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