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殯葬改革十個月省了百姓一億五

“從去年5月到今年3月,全縣已有7426戶家庭享受到了殯葬全免費政策,進公墓率達100%,為群眾節約費用1.5億元。 ”清明節前夕,記者到沂水參加“殯改看沂水”活動,縣委書記薛峰告訴記者,從10個月的實踐看,有些人擔心的反彈現象並未出現,如今在沂水喪事大操大辦現象大為改觀,厚養簡葬理念已蔚然成風。

“小公墓,大變革”。 去年以來,沂水縣實施以“殯葬全免費”為核心的殯葬改革,對沂水籍居民殯葬過程中涉及的遺體運輸、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及骨灰盒、公益性公墓安葬六項費用全部免除,由縣財政承擔。 專家認為,相較於多數地方實行的面向部分困難群體或部分減免費用的惠民殯葬政策,沂水的做法體現了全面性、全民性、徹底性,惠民力度前所未有,開創全國先河,形成了“沂水樣本”。

“政府有這麼好的政策,咋會不支持?別看我年齡大了,思想不老化。 ”在沂城街道東跋山縣級公墓,記者遇到了前來祭祀母親的村民趙成友。 家住後賀莊村的趙成友今年70歲了,他告訴記者,去年剛開始改革時村民們還很難接受,特別是年齡大的老人,“當時村幹部和黨員家家戶戶做工作,給我們算明白賬,還帶頭實施政策,慢慢地大家也都轉過彎來了。 ”去年趙成友90歲的老母親去世,他沒有猶豫就把母親安葬在了公墓。

趙成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當年老父親去世時,算上火化、棺材、墓穴、孝布、紙紮、請客等花了2萬多元;去年老母親去世,除了請了一頓飯,沒花一分錢。

“老人生前好好孝順比去世大辦喪事強。 今年清明節,我準備把老父親從老墳遷到公墓跟老母親合葬。 ”趙成友說,以前是活人和死人爭土地,有的村民五十幾歲就開始準備棺材和墓地,現在百姓的思想都轉變了,“少花錢,少操心,身後事辦得一樣體面。 ”

“殯葬全免費,政府用經濟手段解決了群眾想辦、辦不成辦不了的事情。 ”薛峰告訴記者,沂水殯葬改革的創新點,除了全免費的全面性、徹底性,還在於疏堵結合引導進公墓安葬,實行“三為主”、“三不准”,即以正面工作為主、宣傳引導為主、攻心說理為主,不准一刀切、不准強制、不准搞平墳運動;在縣裡不再審批營利性公墓的基礎上,實行“三嚴禁”,嚴禁鄉鎮和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嚴禁在基本農田修建墳墓,嚴禁製作和銷售大棺材。

在全國首家把縣殯儀館由自收自支改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增強服務性。

記者採訪瞭解到,自殯葬改革以來,有的群眾主動把原來修好未用的墳墓整平,有的群眾把原來製作好的棺材拆作他用;農村喪事過度殯葬、大操大辦現象基本杜絕,佩戴黑紗、白花代替了披麻戴孝,鞠躬代替了磕頭,獻花代替了燒紙。 殯葬全免費政策迅速形成了社會共識,厚養簡葬新風尚逐步形成。

一石激起千層浪,目前臨沂市借鑒沂水經驗,已在全市範圍內推開這項惠民政策。

據臨沂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工作人員劉敬剛介紹,目前全市各縣區均已對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寄存及骨灰盒費用全免除,公益性公墓建設正在積極推進。 截至3月,全市公益性公墓已建成425處,正在建設134處,已建成墓穴482225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