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賓州州立大學專家:中美信用建設之異同、交流與互鑒

賓州州立大學法學專家Larry Backer教授 攝影/中巨集網記者 張泉

中宏網北京4月25日電“十九大之後, 社會誠信和司法誠信變得非常重要,

尤其在社會誠信方面, 社會誠信是西方人在研究中國社會信用體系關注的最大部分。 ”在25日召開的首都師範大學“歐美國家信用制度及對中國的啟示”研討會上, 來自賓州州立大學法學專家Larry Backer教授指出, “但是在中國, 在信用體系建設內部, 社會信用體系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這就是中西方對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理解的偏差的地方”。

中國誠信體系建設之美國視角

研討會上, Larry Backer教授首先介紹了一個美國法學專家視角裡的中國誠信體系建設的特徵與成就, 並強調, 這個體系從領導到實施, 有兩個核心問題, 一是存在一個系統、全面的頂層設計;二是通過從區域和領域兩個方面的示範及其結合, 一起來加強和改善實施進程。

Larry Backer指出, 政府不僅僅是中央性的領導決策, 還將在各個關鍵領域發揮關鍵性作用, 尤其要關注黨在整個問題中的核心的領導地位, 而“社會信用會成為政府在關鍵領域的行為的出發點, ”使政府的承諾得到尊重, 進一步監督公務員的行為。

被隱藏的美國信用建設核心內容

“在美國是這樣子的, 美國並沒有統一的收集和監管信用資訊的平臺, ”作為參照, Larry Backer教授在介紹美國信用制度建設時強調, “觀察美國的信用制度技術性的行為, 應當注意到它的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問題是隱藏在技術當中, 這一點是跟中國的情況相反”。 Larry Backer指出, 在西方並沒有一種類似於中國新興的社會信用體系的模式, 它主要是治理風險管理和合規性模式的體現,

包含三個核心內容, 第一是在資料驅動下的管理控制系統;再就是用於識別和回應目標風險的系統;再就是識別和滿足法律社會規範所需要的系統, 但這一點是其他兩個方面的目的。 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性開發, 包括監管、報告、資料收集, 資料的誠信包裝和分配, 及分析和目標原則行為之間的聯繫, 據此制定獎懲制度。

美國信用系統運行的最終目的

Larry Backer教授結合美國威斯康辛州有一個公司在員工手中植入晶片進行信用資訊收集和行為管理的案例, 分析指出, 在美國信用系統建立和運行的準則和最終目的是為了風險的控制和合規性的目的。 包括, 第一在執法層面, 如通過資料的收集和針對不同人群特定演算法產生出來的制度,

能夠應用在不同的方面。 比如在執法領域, 可以有效監管或控制一些性侵犯者的違法行為等。 第二促成資訊透明性, 用於督促政府和企業的良好表現。 第三在組織和個人行為控制方面, 通過信用達到行為控制。 第四是信用文化的影響與促成。 Larry Backer指出, 這些努力在於明確個人、政府或者其他行為主體的責任, 這是它的最終目的。

美式社會信用建設挑戰重重

談及美國社會信用體系資訊收集問題時, Larry Backer結合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管理層通過演算法設計和資料分析提出, 因為風險管控的需要, 該校爬山社團可以存在, 但是不能爬山的案例, 指出, 資料演算法並非中立, 不帶偏向性, “很多情況下,

通過資料的應用和分析存在一個主管目標, 希望通過對某一部分資料的應用達到某一個結果。 ”

“大家可能已經發現美國社會信用制度很典型的兩個特徵, 一是沒有政府統一監管;再就是資料分析和應用完全是靠市場主導的。 ”Larry Backer教授還闡述了他對美國信用建設面臨挑戰的分析:第一是系統建設的挑戰, 包括資料的收集和完整性。 第二是管理問題, 包括政府行為連貫性以及私人信用分支的融合, 如何解決行政濫用的問題。 三是政治問題, 比如說如何與中國以外的政治或者規範標準能夠融合, 包括如何適用在海外運營的中國企業, 還有資料收集, 資料保留和收據的完整性。 四是解釋性的挑戰, 包括資料解釋以及演算法本身都存在挑戰。 五是審查系統本身是否嵌入社會信用體系過程中會受到損害。

Larry Backer最後指出,在西方社會信用發展相關的組成部分已經很發達了,但是西方和中國還存在典型區別,即,其資料主要針對個人的商業行為資料收集,並沒有政府的統一監管,這一點是跟中國很大的不同。

五是審查系統本身是否嵌入社會信用體系過程中會受到損害。

Larry Backer最後指出,在西方社會信用發展相關的組成部分已經很發達了,但是西方和中國還存在典型區別,即,其資料主要針對個人的商業行為資料收集,並沒有政府的統一監管,這一點是跟中國很大的不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