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下好了,AI開始搶007們的飯碗了

也許有一天, 舉槍的邦德真的會成為我們的回憶, 只存在於電影裡。 007們所依賴的偽造身份, 正在被他們自己曾經引以為豪的高科技秘密武器所識別。

他們的快速反應能力、強大的心理素質也註定無法與正迅速成長的AI鑒別力匹敵。

美國中央情報現在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現在中情局的主要對手不是外國特工, 而是機器。 ”中情局負責技術開發的副主任Dawn Meyerriecks, 最近在佛羅里達的一個情報會議上無奈表示。

中情局面臨的這一困境, 來源於身份識別的AI, 很多國家正依靠AI來追蹤敵方特工。

數字時代特工們的“身份”困局

今天的間諜們有著和昨天一樣的重要任務:需要隱形。 但不同的是, 識別他們的對手, 從人變成了AI。

電腦身份識別正在廣為應用, 但是除了識別罪犯, 也可以被用來識別任何一個人。 在當前的數字身份跟蹤和社交媒體時代, 中情局的特工很難偽裝身份執行任務。

這個時代正在拋棄當年叱吒風雲的“細作”。

特工們不再需要用偽造的檔和謊言來蒙混過關, 而是需要考慮如何愚弄無比“雞賊”的AI。

根據Meyerriecks的說法, 至少有30個國家有能力在目前的閉路電視攝像機系統中做到準確識別可疑人物。 這意味著反間諜工具在全球情報界的國際捉迷藏遊戲中佔據了上風。

隨著衛星跟蹤和地理空間情報的發展, 事實是, 人類間諜很可能無法對抗下一代AI。

的確, AI想要辨認一個人的真實身份簡直so easy。

大資料文摘之前就報導過, 電腦視覺識別認出了一顆冷凍五年的頭顱。 最近, 又有一名罪犯在張學友演唱會上被揪了出來。

中情局的嘗試:用技術應對技術

但中情局不會放棄。

這一美國最古老的情報機構, 正在嘗試從派人收集資訊轉變為使用電腦收集資訊, 以應對這一困局。

從“人類”為主, 轉換到現在的“電腦”為主, 中情局花了30多年的時間。

早在1984年, 一份當年的政府檔顯示, 有一個成立於1983年的“AI指導小組”負責向中情局的老大提供關於AI研究和發展狀況的月報。

1984年, 在給中情局老大的一篇備忘錄中, AI指導小組的組長寫道:

AI的研究已經在積極啟動, 現有的領域包括專家系統、自然語言處理、智慧資料庫介面、圖像理解、信號解釋、地理和空間資料管理以及智慧工作站環境。

很多人認為, AI技術的崛起只是科幻小說裡情節, 但中情局卻堅持認為, AI技術會成為未來的主流。

一份被解密的1984年的美國海軍檔

該檔列出了一系列的要點, 包括對特工進行更多的培訓, 在學術和專業環境中支持AI開發人員, 並建立一個開源的AI資訊交換中心。

耳機、追蹤眼鏡、水下潛艇、多功能跑車……特工們一向以這些超酷的高科技設備聞名。 而技術反覆運算之快, 實非我們所能想像。

1985年的《007雷霆殺機》中, 詹姆斯·邦德用嵌入戒指裡的微型相機, 神不知鬼不覺地拍攝了反派宴會上的賓客照片。

飾演007次數最多的羅傑·摩爾

30年過去了, 2008年的《量子危機》展示了遠距離人臉識別、2012年《天幕殺機》給007配了一把指紋識別手槍, 而這時的電影重點已經演變成展示邦德的情感和內心, 因為科技沒有那麼奪人眼球了。

回到現實中,波士頓動力那只跌倒後可以爬起來的機器人已經能做後空翻,還有各種能開門的機器狗、能在雪地負重行走的機器犛牛……

未來的AI自動化武器可能帶來更強大的殺傷力。2017年11月,聯合國曾曝出過一群AI殺手機器人,體型類似蜜蜂,能通過人臉識別精准定位打擊目標,直接炸穿大腦致人死亡。

人類特工或許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式。在這個行業裡,用“矽基特工”替代人類特工,似乎是個必然選擇。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大資料文摘授權虎嗅網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于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資訊),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http://www.huxiu.com/article/241630.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因為科技沒有那麼奪人眼球了。

回到現實中,波士頓動力那只跌倒後可以爬起來的機器人已經能做後空翻,還有各種能開門的機器狗、能在雪地負重行走的機器犛牛……

未來的AI自動化武器可能帶來更強大的殺傷力。2017年11月,聯合國曾曝出過一群AI殺手機器人,體型類似蜜蜂,能通過人臉識別精准定位打擊目標,直接炸穿大腦致人死亡。

人類特工或許很快就會成為過去式。在這個行業裡,用“矽基特工”替代人類特工,似乎是個必然選擇。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大資料文摘授權虎嗅網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于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資訊),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http://www.huxiu.com/article/241630.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