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兩周年|阜陽生態立市 潁淮大地增和諧

阜陽市城南新區雙清灣公園。

奮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阜陽樣板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阜陽市委書記 李平

生態文明建設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特別是在視察安徽時, 明確提出了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 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 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 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的囑託和要求, 為我們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來我們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 緊密結合阜陽實際, 深入實施“雙輪驅動”戰略, 扎實推進“五大專項行動”, 特別是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綠色崛起, 全面開展城鄉環境整治和綠化提升專項行動, 持續釋放優美生態的新優勢, 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大美阜陽, 奮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典型, 真正讓總書記講話精神在潁淮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把生態保護作為生命線, 厚植阜陽樣板的綠色屏障。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我們認真落實總書記關於“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思想, 大力推進“河長制”“林長制”, 為每一條河流、每一片森林都找到一個負責任的“監護人”。 持續推進植樹造林工作, 成片造林12萬畝, 建設森林長廊示範段150公里, 一批又一批的省級森林城鎮、森林村莊成為阜陽的“綠色名片”。 加強濕地資源的保護和開發, 成功申報國家濕地公園6個、省級濕地公園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 加強採煤塌陷區綜合治理, 著力讓“痛點”變“亮點”。

隨著生態保護工作的加快推進, 綠色已成為阜陽的主色調。

把環境治理作為主攻點, 擦亮阜陽樣板的幸福底色。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來, 我們持續增強環保意識、美學意識、標準意識, 鐵腕整治、強行入軌, 全民發動、上下聯動, 打響了一場城鄉環境整治的攻堅戰。 在城區, 投資132億元開展阜城水系綜合整治, 對城區45條內河進行全面治理, 14條黑臭水體得到了有效治理。 突出加高、加密、加綠、加彩, 新增城區綠地1.1萬畝, 綠化總量持續增加, 綠化品質不斷提高。 深入實施潁淮藍天工程, 春節期間的煙花爆竹和大盤香禁燃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 基本實現“零燃放”。 在農村, 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

以“三大革命”為抓手, 95%的鄉鎮、91%的村環境保潔實現市場化運作。 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相繼建成使用, 連續多年實現禁燒“零火點”。 如今的阜陽, 藍天常在, 綠水常在, 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強。

把綠色發展作為支撐點, 挖掘阜陽樣板的“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我們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 不斷轉變發展觀念, 扎實推進高品質發展。 深入實施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 2017年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速分別位居全省第2位、第3位。 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強力推進節能減排, 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1.5%, 提前三年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 注重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以創建國家迴圈經濟示範市為契機, 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 實現了“用兩個廢棄礦泉水瓶就能製成一件漂亮的T恤衫”的華麗蝶變。 在綠色發展的引領下, 阜陽經濟發展速度在全省持續領先, 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前列, 進入全面發展的快車道, 正在成為全省重要增長極。 把責任落實作為硬任務, 擔起阜陽樣板的歷史使命。 環境保護、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 生態文明建設註定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 為更好地打好這場攻堅戰, 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 層層傳導壓力, 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 特別是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權這一法寶, 頒佈實施《阜陽市城市綠化建設管理條例》等多部規章, 生態文明建設邁上了更加科學、規範的法制化軌道。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活動,大力宣導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使綠色低碳成為主流價值觀。認真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回饋意見整改工作,並將環境保護列入巡察的重要內容,嚴肅查處落實環保責任不力、失職瀆職等行為,先後問責215人次。

阜陽城區泉河大橋。

生態立市 潁淮大地增和諧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阜陽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以環境品質改善為核心,整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格局。

“治”“綠”並舉 建設生態城市

春天的阜陽,天更藍、樹更綠、水更清、城更美。

晨曦初露,家住北京路附近的市民楊建軍來到老泉河畔晨練,周邊清澈的河水映襯著垂柳、石蘭、女貞等花卉樹木,格外美麗。 “以往這裡都是垃圾,近幾年經過治理變成了風景帶,河水也變清了,咱老百姓住這心裡可舒暢了。 ”楊建軍高興地對記者說。

近兩年來,阜陽市堅持生態發展理念,以建設“生態城市”為目標,不斷探索保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機制,大力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和綠化提升行動,保障阜陽天藍水綠,綠色發展。

阜陽城區境內河流縱橫,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讓城市更宜居,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該市圍繞建設濱水園林城市,著力打造遍佈城市內河的園林水系景觀,對黑臭水體進行治理,讓污水變清流;加強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全市汙水處理能力從“十一五”末的23.5萬噸/日增加到目前的50萬噸/日;設立茨淮新河飲用水源地保護專項資金,建立水源保護區巡查制度,全市境內主要河流監測斷面多數達到Ⅳ類水質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成率穩定達到100%。

圍繞“綠”字做文章。2017年,阜城新增綠地面積690公頃,其中潁河綜合治理景觀初步展現,中清河遊園景觀基本完成,東環路等5條道路綠化、文峰路等3條道路行道樹提升和南三角遊園升級改造工程相繼完工。今年,岳家湖公園、阜潁河公園、七漁河公園綜合治理及向陽南路等7項綠化工程開工實施。 為更好地實施“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阜陽市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堅持“環保是第一生命”原則,開通環保熱線電話,建立“藍天衛士”監管平臺,在環保部門設立“環保顧問”,在工業園區設立“環保門診”,在企業設立“環保管家”,全天候進行環保監管,建立健全高效運轉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生態先行 發展綠色農業

阜陽年播冬小麥700萬畝以上,是著名的百億江淮糧倉。本著生態優先的理念,如今的糧食主產區已經化身為綠色農業先行區,走出了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近日,記者來到阜陽市潁州區九龍鎮葉寨村,這裡的阜陽市新豐種業公司的小麥長勢喜人。談起綠色農業,公司負責人葛浩新介紹,他平均每畝施用農家肥1000斤,一年少用約120斤複合肥、30斤尿素。 “使用有機肥雖然短期投入較高,但可以提高農作物抗病能力,一季小麥少施用農藥3次,而且有效培肥地力,利於長遠耕作。 ”

既要保產量,也要注重綠色發展。作為糧食主產區的阜陽,從推進節肥節藥行動開始做起。“推廣科學施藥,有效控制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面源污染,進而形成綠色生產方式,改善生態環境。 ”阜陽市農委負責人說。

在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進程中,阜陽市積極發展迴圈農業和種養結合,實現農業增效和生態改善。該市潁泉區古西湖合惠專業合作社聯社經營的是一個“林—草—雞—菌—肥—糧”迴圈農業基地,在現代化的立體雞舍內,記者看到自動采蛋設備把雞蛋源源不斷運出,另一側雞糞被自動傳送出來、運送到附近生物發酵隧道,攪拌密閉發酵成為食用菌種植的基質。而在室內立體栽培區域,基質上種植的蘑菇已快成熟,等待收穫。公司負責人周雷雷介紹:“種蘑菇後的基質又成為有機肥,用來種樹和糧食。實現了生產過程廢棄物綜合利用。 ” 阜陽還以經營生態環境為目標發展農業迴圈經濟,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特色,強化農業的生態、景觀、社會功能,變水害為水利,發展適應性農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其中,阜南縣利用蒙窪洪窪行蓄洪區的60萬畝荒坡地、低窪地、水塘地,大量栽植楊樹、杞柳,發展林下養殖、水產養殖,實現林、糧、牧、草、水產互生共存。

迴圈經濟挖掘“金山銀山”

用兩個廢棄礦泉水瓶,就能製成一件漂亮的T恤衫。這對界首市光武迴圈經濟產業園的東錦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來說,並不稀奇。公司採用國內首創、自主開發的再生聚酯直紡滌綸長絲技術,每年可以把上百億隻廢棄塑膠瓶,加工成質地光滑、手感柔軟的化纖布,實現廢棄物的100%重新利用。

在界首,迴圈經濟已成為支柱產業。依託當地再生資源優勢,界首著力培育再生金屬和再生塑膠兩大綜合利用產業,形成以廢舊蓄電池再製造為主導產業的田營產業園、以再生鋁迴圈利用為主導產業的西城產業園,以及以再生塑膠回收加工利用為主導產業的光武產業園三大特色產業園,走出了一條發展迴圈經濟、實現綠色崛起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近年來,該市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的年均產值、稅收增幅均在40%以上。

迴圈經濟如今已成為阜陽的“金山銀山”。“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並進,必須牢固樹立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發展理念,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走綠色低碳迴圈發展之路。 ”阜陽市主要負責同志說。

秸稈的處理曾經是困擾阜陽市的一大難題。經過近年來的探索,秸稈正通過一個個綜合利用專案,化身生物質燃料、高能飼草、高效肥料等,變廢為寶。粉碎、烘乾、定型……幾道程式下來,一堆秸稈很快變成一根根直徑8毫米、長約6釐米的褐色圓柱狀生物燃料。 “除了燃料棒,我們還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發出了高能飼草——周公草。 ”潁州區馬寨鄉的康橋農業公司負責人說,“牛羊直接食用秸稈只能獲取其中20%的營養物質,而將秸稈加工成周公草,牛羊食用後能吸收90%以上的營養物質。 ” 秸稈邂逅高科技變身為高能精飼料、高熱新燃料、新能源熱電,不僅實現了價值裂變,還減少了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 2017年,阜陽市又謀劃建立了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專案庫,目前已有80多個專案入庫,這些專案全部運營後,每年可收集和轉化秸稈上千萬噸,將使全市農作物秸稈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

“種”出生態新家園

“一個平原城市能化身‘國家園林縣城’,可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這麼多年來我們一棵樹一棵樹種出來的! ”近日,記者來到潁上縣採訪時,當地群眾紛紛說,“我們這裡沒有原始的野生林,如果不人工種植,哪有今天的綠色生態家園! ”

來到潁上,濃濃綠色撲面而來。高大的銀杏樹陣,挺拔蒼勁;整排的香樟、樸樹,鬱鬱蔥蔥;婀娜的楊柳,臨花照水,妖嬈多姿。整個城市給人的印象是水在城中、城在林中,鳥語花香、綠滿全城。

利用襟淮帶潁的水資源優勢,潁上人用工匠精神打造人水相親、綠水相依、宜居宜業的生態畫卷。投資20億元,建設18公里多功能五裡湖生態濕地公園,按照4A級標準建成10公里濱河景觀帶;規劃投資26億元實施外城河綜合治理,複建6公里古城老街,高標準打造保豐河生態景觀,實現河湖連通、活水進城;以百年名園“尤家花園”為依託,實施內部水系治理,綠化美化,建成匠心獨運的花園小鎮。

走進五裡湖生態濕地公園,高大的景觀樹陣、奇絕的果樹古木、錯落的長青灌木不時映入眼簾,如一幅五彩斑斕、美不勝收的畫卷,沿五裡湖濕地徐徐展開。 生態美景不僅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也催熱了潁上的生態旅遊。以八裡河風景區為龍頭,潁上縣整合明清苑、五裡湖、濱河、保豐河景觀帶,帶動迪溝、小張莊、焦崗湖、班草湖、三王村等生態村鎮,串珠成鏈構建魅力城鄉風景線,打造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2017年,潁上縣接待遊客530萬人次,同比增長23.25%,旅遊綜合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52%。

生態文明建設邁上了更加科學、規範的法制化軌道。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活動,大力宣導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使綠色低碳成為主流價值觀。認真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回饋意見整改工作,並將環境保護列入巡察的重要內容,嚴肅查處落實環保責任不力、失職瀆職等行為,先後問責215人次。

阜陽城區泉河大橋。

生態立市 潁淮大地增和諧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阜陽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以環境品質改善為核心,整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格局。

“治”“綠”並舉 建設生態城市

春天的阜陽,天更藍、樹更綠、水更清、城更美。

晨曦初露,家住北京路附近的市民楊建軍來到老泉河畔晨練,周邊清澈的河水映襯著垂柳、石蘭、女貞等花卉樹木,格外美麗。 “以往這裡都是垃圾,近幾年經過治理變成了風景帶,河水也變清了,咱老百姓住這心裡可舒暢了。 ”楊建軍高興地對記者說。

近兩年來,阜陽市堅持生態發展理念,以建設“生態城市”為目標,不斷探索保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機制,大力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和綠化提升行動,保障阜陽天藍水綠,綠色發展。

阜陽城區境內河流縱橫,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讓城市更宜居,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該市圍繞建設濱水園林城市,著力打造遍佈城市內河的園林水系景觀,對黑臭水體進行治理,讓污水變清流;加強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全市汙水處理能力從“十一五”末的23.5萬噸/日增加到目前的50萬噸/日;設立茨淮新河飲用水源地保護專項資金,建立水源保護區巡查制度,全市境內主要河流監測斷面多數達到Ⅳ類水質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成率穩定達到100%。

圍繞“綠”字做文章。2017年,阜城新增綠地面積690公頃,其中潁河綜合治理景觀初步展現,中清河遊園景觀基本完成,東環路等5條道路綠化、文峰路等3條道路行道樹提升和南三角遊園升級改造工程相繼完工。今年,岳家湖公園、阜潁河公園、七漁河公園綜合治理及向陽南路等7項綠化工程開工實施。 為更好地實施“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戰略,阜陽市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堅持“環保是第一生命”原則,開通環保熱線電話,建立“藍天衛士”監管平臺,在環保部門設立“環保顧問”,在工業園區設立“環保門診”,在企業設立“環保管家”,全天候進行環保監管,建立健全高效運轉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生態先行 發展綠色農業

阜陽年播冬小麥700萬畝以上,是著名的百億江淮糧倉。本著生態優先的理念,如今的糧食主產區已經化身為綠色農業先行區,走出了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近日,記者來到阜陽市潁州區九龍鎮葉寨村,這裡的阜陽市新豐種業公司的小麥長勢喜人。談起綠色農業,公司負責人葛浩新介紹,他平均每畝施用農家肥1000斤,一年少用約120斤複合肥、30斤尿素。 “使用有機肥雖然短期投入較高,但可以提高農作物抗病能力,一季小麥少施用農藥3次,而且有效培肥地力,利於長遠耕作。 ”

既要保產量,也要注重綠色發展。作為糧食主產區的阜陽,從推進節肥節藥行動開始做起。“推廣科學施藥,有效控制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面源污染,進而形成綠色生產方式,改善生態環境。 ”阜陽市農委負責人說。

在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進程中,阜陽市積極發展迴圈農業和種養結合,實現農業增效和生態改善。該市潁泉區古西湖合惠專業合作社聯社經營的是一個“林—草—雞—菌—肥—糧”迴圈農業基地,在現代化的立體雞舍內,記者看到自動采蛋設備把雞蛋源源不斷運出,另一側雞糞被自動傳送出來、運送到附近生物發酵隧道,攪拌密閉發酵成為食用菌種植的基質。而在室內立體栽培區域,基質上種植的蘑菇已快成熟,等待收穫。公司負責人周雷雷介紹:“種蘑菇後的基質又成為有機肥,用來種樹和糧食。實現了生產過程廢棄物綜合利用。 ” 阜陽還以經營生態環境為目標發展農業迴圈經濟,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特色,強化農業的生態、景觀、社會功能,變水害為水利,發展適應性農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其中,阜南縣利用蒙窪洪窪行蓄洪區的60萬畝荒坡地、低窪地、水塘地,大量栽植楊樹、杞柳,發展林下養殖、水產養殖,實現林、糧、牧、草、水產互生共存。

迴圈經濟挖掘“金山銀山”

用兩個廢棄礦泉水瓶,就能製成一件漂亮的T恤衫。這對界首市光武迴圈經濟產業園的東錦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來說,並不稀奇。公司採用國內首創、自主開發的再生聚酯直紡滌綸長絲技術,每年可以把上百億隻廢棄塑膠瓶,加工成質地光滑、手感柔軟的化纖布,實現廢棄物的100%重新利用。

在界首,迴圈經濟已成為支柱產業。依託當地再生資源優勢,界首著力培育再生金屬和再生塑膠兩大綜合利用產業,形成以廢舊蓄電池再製造為主導產業的田營產業園、以再生鋁迴圈利用為主導產業的西城產業園,以及以再生塑膠回收加工利用為主導產業的光武產業園三大特色產業園,走出了一條發展迴圈經濟、實現綠色崛起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近年來,該市資源迴圈利用產業的年均產值、稅收增幅均在40%以上。

迴圈經濟如今已成為阜陽的“金山銀山”。“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並進,必須牢固樹立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發展理念,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走綠色低碳迴圈發展之路。 ”阜陽市主要負責同志說。

秸稈的處理曾經是困擾阜陽市的一大難題。經過近年來的探索,秸稈正通過一個個綜合利用專案,化身生物質燃料、高能飼草、高效肥料等,變廢為寶。粉碎、烘乾、定型……幾道程式下來,一堆秸稈很快變成一根根直徑8毫米、長約6釐米的褐色圓柱狀生物燃料。 “除了燃料棒,我們還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發出了高能飼草——周公草。 ”潁州區馬寨鄉的康橋農業公司負責人說,“牛羊直接食用秸稈只能獲取其中20%的營養物質,而將秸稈加工成周公草,牛羊食用後能吸收90%以上的營養物質。 ” 秸稈邂逅高科技變身為高能精飼料、高熱新燃料、新能源熱電,不僅實現了價值裂變,還減少了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 2017年,阜陽市又謀劃建立了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專案庫,目前已有80多個專案入庫,這些專案全部運營後,每年可收集和轉化秸稈上千萬噸,將使全市農作物秸稈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

“種”出生態新家園

“一個平原城市能化身‘國家園林縣城’,可不是天上掉餡餅,而是這麼多年來我們一棵樹一棵樹種出來的! ”近日,記者來到潁上縣採訪時,當地群眾紛紛說,“我們這裡沒有原始的野生林,如果不人工種植,哪有今天的綠色生態家園! ”

來到潁上,濃濃綠色撲面而來。高大的銀杏樹陣,挺拔蒼勁;整排的香樟、樸樹,鬱鬱蔥蔥;婀娜的楊柳,臨花照水,妖嬈多姿。整個城市給人的印象是水在城中、城在林中,鳥語花香、綠滿全城。

利用襟淮帶潁的水資源優勢,潁上人用工匠精神打造人水相親、綠水相依、宜居宜業的生態畫卷。投資20億元,建設18公里多功能五裡湖生態濕地公園,按照4A級標準建成10公里濱河景觀帶;規劃投資26億元實施外城河綜合治理,複建6公里古城老街,高標準打造保豐河生態景觀,實現河湖連通、活水進城;以百年名園“尤家花園”為依託,實施內部水系治理,綠化美化,建成匠心獨運的花園小鎮。

走進五裡湖生態濕地公園,高大的景觀樹陣、奇絕的果樹古木、錯落的長青灌木不時映入眼簾,如一幅五彩斑斕、美不勝收的畫卷,沿五裡湖濕地徐徐展開。 生態美景不僅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也催熱了潁上的生態旅遊。以八裡河風景區為龍頭,潁上縣整合明清苑、五裡湖、濱河、保豐河景觀帶,帶動迪溝、小張莊、焦崗湖、班草湖、三王村等生態村鎮,串珠成鏈構建魅力城鄉風景線,打造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2017年,潁上縣接待遊客530萬人次,同比增長23.25%,旅遊綜合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5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