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南:扶貧夜校,從“富頭腦”到“富口袋”

來源:經濟日報

在海口市雲龍鎮雲嶺村扶貧夜校觀看點, 貧困戶和扶貧幹部們一起認真收看節目。 李春玲攝

扶貧夜校講授養蠶技術, 加上村幹部和養蠶能手的幫帶, 瓊中縣長征鎮很多村民都養起蠶來。 目前, 瓊中桑園面積達2萬畝, 3600多戶農戶從中受益。 圖為在蠶繭收購站裡, 農戶們在分揀蠶繭。 李春玲攝

海南省廣播電臺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直播現場, 講述電商扶貧故事的第85期節目正在錄製中。 本報記者 何 偉攝

扶貧要扶志、扶智並舉。 2016年, 海南省開辦脫貧致富電視夜校, 夜校節目每週一期, 每期60分鐘, 播出內容既有種植養殖等產業知識, 又有電商發展等實操經驗, 還有脫貧帶頭人的勵志故事……在為貧困群眾送去實用脫貧技能的同時,

也為他們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鼓足了幹勁, 使貧困群眾既“富了頭腦”又“富了口袋”。

4月9日晚, 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第82期正在播出, 海南省海口市雲龍鎮的貧困戶們像往常一樣來到雲嶺村扶貧夜校觀看點, 同扶貧幹部們一起收看節目。 本期節目播出的內容是瓊中縣蜂業辦副主任鄧群青在林間養蜂現場給大家介紹養蜂的周年管理辦法。 節目內容鮮活生動, 在場的農戶認真地收看節目, 有的還在小本子上做著筆記……

喜聞樂見形式新

扶貧夜校整合廣播電視、遠端教育網站、互聯網等媒介資源, 全方位提供扶貧政策、種養技術、產銷資訊、就業需求等各種培訓內容, 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意願和能力

2016年11月份,

海南省委省政府開辦脫貧致富電視夜校。 夜校節目每週一期, 每期節目60分鐘。 目前, 海南全省設有2690個夜校教學點, 共有13萬多學員到夜校教學點集中收看、學習和討論,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主要勞動力11.7萬人, 駐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鄉鎮扶貧幹部、村兩委幹部2萬余人。

雲嶺村村民胡行杜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學習之星”。 在頒獎儀式上, 他的幫扶幹部為他披上紅綢帶, 並為他頒發了獲獎證書和獎盃。

胡行杜一家4口人, 因為孩子上大學四處舉債, 2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從電視夜校開播的第一期起, 村鎮幹部就組織他到電視夜校收看節目。 他瞭解到國家對貧困戶的助學政策, 於是通過鎮裡幹部幫助提出申請,

得到了助學資金, 緩解了家庭壓力。 同時, 通過觀看電視夜校節目, 他還學會了一些農業技術, 開始科學種植蘿蔔、地瓜、豆角等。

電視夜校還讓胡行杜得到了一個意外驚喜——他曾做過門窗防盜網, 一起來收看電視夜校的村民不僅成為他的客戶, 還為他介紹客源, 他家的日子因此越過越好。 2016年就在他第一次被評為“學習之星”的同時, 他們家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這全都是電視夜校給我們家帶來的福音。 ”胡行杜說。

4月10日一早, 海南省廣播台節目錄製間裡, 電視夜校第85期節目正在錄製。 本期內容是講述電商扶貧的故事, 主講人是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電商扶貧中心負責人萬龍。 在做電商之前, 他從事了7年電視新聞工作, 因此跑遍了海南各地, 海南隨處可見的優質產品讓他感歎。“可是,好東西卻鮮為人知、沒有好銷路。”萬龍說。於是,2015年他毅然選擇了發展電商。為了能讓海南的優質農產品盡可能保持原味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過去3年間,他和夥伴們走遍了海南19個市縣、300多個行政村。

據海南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譚基虎介紹,電視夜校與傳統夜校不同,它整合廣播電視、遠端教育網站、互聯網等各類媒介資源,借助媒體快捷、直觀、群眾喜聞樂見、教育面廣等優勢,全方位提供扶貧政策、種養技術、產銷資訊、就業需求等各種培訓內容,普及扶貧政策,在全省營造濃厚的脫貧攻堅氛圍,進一步提高鄉鎮扶貧幹部、幫扶責任人、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幹部掌握和運用扶貧政策的水準,進一步提高貧困戶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和扶貧幫扶工作的滿意度,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意願和能力,激發其脫貧的內生動力。同時,電視夜校也保留了傳統夜校的優勢,把分散的貧困群眾組織到一起集中學習,並利用課後時間討論問答,鞏固教學成果,比在家自學更有效果。

幹群同心一家親

在電視夜校開播的同時,海南省各市縣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夜校教學點和貧困群眾一起學習討論,並解決夜校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為了辦好脫貧致富電視夜校,海南省直相關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合作。海南省委農辦把電視夜校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抓緊抓實;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及夜校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統籌夜校教學日常工作,並精心策劃專題欄目、選好主講人與優秀案例;省委組織部牽頭夜校組織和監督考核工作;省扶貧辦做好協調工作、監督夜校工單辦理並指導教學內容;海南廣播電視總台精心錄製節目。

為加強與群眾溝通互動,海南省專門開通了脫貧致富服務熱線961017。在電視夜校節目直播期間,各相關職能部門派專人到現場接聽群眾來電,現場受理貧困群眾對精准脫貧相關政策、法規的諮詢,以及在產業發展、生活保障、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訴求。不能當場答覆的問題形成熱線工單,派發到各職能部門限定7個工作日內回復、辦理,並建立熱線工單跟蹤督辦制度,每10天通報一次。

截至2018年4月2日,961017服務熱線共接到群眾來電38964個,生成工單37515個,共辦結工單37439個,工單辦結率達99.80%。

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譚連村村民占尊科2017年被評選為“脫貧之星”。占尊科的母親體弱多病,一對兒女患有馬凡氏綜合征,為了給孩子治病,耗盡了家中所有積蓄。“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雲龍鎮委鎮政府幫了我,他們讓我去電視夜校看節目,學養牛技術,還幫我聯繫農商行辦貸款。”占尊科說。

據瞭解,自2016年11月18日省脫貧致富電視夜校開播以來,截至目前,夜校已經陪伴橋頭鎮貧困戶走過了一年半的時間。當初,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4戶、957人,2016年完成54戶、225人脫貧,2017年完成147戶、606人脫貧,2018年將完成剩餘的33戶、126人全部脫貧的目標。

榜樣力量增幹勁

電視夜校既送技術、送資訊,更送志氣、送信心。貧困群眾通過在夜校的集中學習,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扶貧先要扶志。當看到勤勞的人靠著自己的雙手把房子蓋起來、把車子開回來時,那種不甘落後的志氣就被激發出來了。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第80期,請來了一位打工勵志的典型——來自海南省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的運營總經理吉貴。站在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的講臺上,他告訴大家,30年前,他和許多人一樣,家裡一貧如洗。貧窮曾一度讓他自卑,但他知道,必須自立、自強,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

1996年,他開始外出打工,在經歷了漂泊和磨煉後,吉貴成了一名管理者。為了幫助鎮裡的貧困戶儘快脫貧,在他的宣導下,檳榔穀景區出資建造了“惠農一條街”,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戶經營,惠農街的熱帶特色產品琳琅滿目、物美價廉,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

“想要擺脫貧窮,要有咬緊牙關的志氣和勇氣,要不斷突破自我,挑戰自我。”吉貴這樣說。

吉貴的經歷影響了很多群眾,“勤勞方致富”成為他們的共識。他們積極行動起來,準備依靠自己的雙手富裕起來。

精准扶貧得民心

幫扶幹部在組織群眾收看電視夜校節目的過程中,課前走村串戶進行宣傳,課後精心組織討論,並根據貧困群眾自身特點,共商脫貧之計,扶貧措施更精准

屯昌縣楓木鎮的“楓綠苦瓜”以早熟、豐產、果色鮮綠、肉質爽滑、微苦帶甜及耐貯運等特點享譽省內外。為此,電視夜校特意錄製了一期苦瓜種植技術節目,給貧困戶提供了一次學習借鑒的機會。石嶺村村民王發儒的2畝苦瓜今年已經賣了2萬多元。此前,他一直在城裡打工,但當看到同村的村民一個個因種苦瓜富裕起來後,他也動了心思。2017年,他租了2畝地種苦瓜,村幹部組織他和其他貧困戶一起收看電視夜校裡的節目,學習苦瓜種植、管護技術。村裡還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贈送給他800株苦瓜苗,農技人員經常上門指導。今年他家的苦瓜收成很好,價格也高,如今他不僅脫了貧,還得到了政府的危房改造補貼,建起了100平方米的大房子。

4月11日上午,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鎮煙園村的蠶繭收購站裡一派熱鬧場面,農戶們騎著摩托、開著三輪車馱著一包包蠶繭,過篩分揀、裝箱稱重、開票結算,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脫貧致富電視夜校開辦以來,截至目前,已播出82期,實現了兩個全覆蓋:一是貧困戶全覆蓋,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主要勞動力都參加集中收看夜校節目;二是幫扶幹部全覆蓋,駐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鄉鎮扶貧幹部、村“兩委”幹部每一期都和貧困群眾一起集中收看夜校節目。“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窮了咋辦’到‘我有辦法’,電視夜校就像一個視窗,讓貧困戶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邵正斌說。

海南隨處可見的優質產品讓他感歎。“可是,好東西卻鮮為人知、沒有好銷路。”萬龍說。於是,2015年他毅然選擇了發展電商。為了能讓海南的優質農產品盡可能保持原味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過去3年間,他和夥伴們走遍了海南19個市縣、300多個行政村。

據海南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譚基虎介紹,電視夜校與傳統夜校不同,它整合廣播電視、遠端教育網站、互聯網等各類媒介資源,借助媒體快捷、直觀、群眾喜聞樂見、教育面廣等優勢,全方位提供扶貧政策、種養技術、產銷資訊、就業需求等各種培訓內容,普及扶貧政策,在全省營造濃厚的脫貧攻堅氛圍,進一步提高鄉鎮扶貧幹部、幫扶責任人、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幹部掌握和運用扶貧政策的水準,進一步提高貧困戶對扶貧政策的知曉率和扶貧幫扶工作的滿意度,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意願和能力,激發其脫貧的內生動力。同時,電視夜校也保留了傳統夜校的優勢,把分散的貧困群眾組織到一起集中學習,並利用課後時間討論問答,鞏固教學成果,比在家自學更有效果。

幹群同心一家親

在電視夜校開播的同時,海南省各市縣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夜校教學點和貧困群眾一起學習討論,並解決夜校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

為了辦好脫貧致富電視夜校,海南省直相關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合作。海南省委農辦把電視夜校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抓緊抓實;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及夜校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統籌夜校教學日常工作,並精心策劃專題欄目、選好主講人與優秀案例;省委組織部牽頭夜校組織和監督考核工作;省扶貧辦做好協調工作、監督夜校工單辦理並指導教學內容;海南廣播電視總台精心錄製節目。

為加強與群眾溝通互動,海南省專門開通了脫貧致富服務熱線961017。在電視夜校節目直播期間,各相關職能部門派專人到現場接聽群眾來電,現場受理貧困群眾對精准脫貧相關政策、法規的諮詢,以及在產業發展、生活保障、教育培訓等方面的訴求。不能當場答覆的問題形成熱線工單,派發到各職能部門限定7個工作日內回復、辦理,並建立熱線工單跟蹤督辦制度,每10天通報一次。

截至2018年4月2日,961017服務熱線共接到群眾來電38964個,生成工單37515個,共辦結工單37439個,工單辦結率達99.80%。

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譚連村村民占尊科2017年被評選為“脫貧之星”。占尊科的母親體弱多病,一對兒女患有馬凡氏綜合征,為了給孩子治病,耗盡了家中所有積蓄。“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雲龍鎮委鎮政府幫了我,他們讓我去電視夜校看節目,學養牛技術,還幫我聯繫農商行辦貸款。”占尊科說。

據瞭解,自2016年11月18日省脫貧致富電視夜校開播以來,截至目前,夜校已經陪伴橋頭鎮貧困戶走過了一年半的時間。當初,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4戶、957人,2016年完成54戶、225人脫貧,2017年完成147戶、606人脫貧,2018年將完成剩餘的33戶、126人全部脫貧的目標。

榜樣力量增幹勁

電視夜校既送技術、送資訊,更送志氣、送信心。貧困群眾通過在夜校的集中學習,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脫貧致富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扶貧先要扶志。當看到勤勞的人靠著自己的雙手把房子蓋起來、把車子開回來時,那種不甘落後的志氣就被激發出來了。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第80期,請來了一位打工勵志的典型——來自海南省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的運營總經理吉貴。站在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的講臺上,他告訴大家,30年前,他和許多人一樣,家裡一貧如洗。貧窮曾一度讓他自卑,但他知道,必須自立、自強,靠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

1996年,他開始外出打工,在經歷了漂泊和磨煉後,吉貴成了一名管理者。為了幫助鎮裡的貧困戶儘快脫貧,在他的宣導下,檳榔穀景區出資建造了“惠農一條街”,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戶經營,惠農街的熱帶特色產品琳琅滿目、物美價廉,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

“想要擺脫貧窮,要有咬緊牙關的志氣和勇氣,要不斷突破自我,挑戰自我。”吉貴這樣說。

吉貴的經歷影響了很多群眾,“勤勞方致富”成為他們的共識。他們積極行動起來,準備依靠自己的雙手富裕起來。

精准扶貧得民心

幫扶幹部在組織群眾收看電視夜校節目的過程中,課前走村串戶進行宣傳,課後精心組織討論,並根據貧困群眾自身特點,共商脫貧之計,扶貧措施更精准

屯昌縣楓木鎮的“楓綠苦瓜”以早熟、豐產、果色鮮綠、肉質爽滑、微苦帶甜及耐貯運等特點享譽省內外。為此,電視夜校特意錄製了一期苦瓜種植技術節目,給貧困戶提供了一次學習借鑒的機會。石嶺村村民王發儒的2畝苦瓜今年已經賣了2萬多元。此前,他一直在城裡打工,但當看到同村的村民一個個因種苦瓜富裕起來後,他也動了心思。2017年,他租了2畝地種苦瓜,村幹部組織他和其他貧困戶一起收看電視夜校裡的節目,學習苦瓜種植、管護技術。村裡還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贈送給他800株苦瓜苗,農技人員經常上門指導。今年他家的苦瓜收成很好,價格也高,如今他不僅脫了貧,還得到了政府的危房改造補貼,建起了100平方米的大房子。

4月11日上午,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鎮煙園村的蠶繭收購站裡一派熱鬧場面,農戶們騎著摩托、開著三輪車馱著一包包蠶繭,過篩分揀、裝箱稱重、開票結算,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脫貧致富電視夜校開辦以來,截至目前,已播出82期,實現了兩個全覆蓋:一是貧困戶全覆蓋,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主要勞動力都參加集中收看夜校節目;二是幫扶幹部全覆蓋,駐村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鄉鎮扶貧幹部、村“兩委”幹部每一期都和貧困群眾一起集中收看夜校節目。“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窮了咋辦’到‘我有辦法’,電視夜校就像一個視窗,讓貧困戶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邵正斌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