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留學後,我覺得自己成了井底之蛙

在一段時期, 出國留學是家境優渥人的選擇, 父母為官或是經商。 又或者, 頂級學霸拿著全獎或半獎, 哪怕家境非常一般也能殺進藤校。

隨著時間的推移, 留學生大軍中這二者仍舊存在, 但不再是全部。

有很多人其實就是留學生大軍中的“普通人”:在普通家庭長大, 爸媽是工薪階層, 拿著家裡大半輩子的積蓄供著學費。 也不是就讀於Top30、Top50, 沒有獎學金也非熱門專業, 並非來自北上廣深大城市, 之前也沒出過國。

這些“普通人”來到國外的環境中後, 他們中的一些會有一種國內鄉鎮學校升學考入市里學校的落差感。

不論是周圍的環境, 還是周邊的人, 不論是同學的家庭條件, 還是別人的學習成績, 都在無形中讓他們感到一種壓力:自卑。

在留學生中文社區 CollegeWiki留學維琪 上, 一位來自於國內三線城市, 父母做生意供他出國的留學生說出了自己的困惑:來了之後覺得自己不管是穿著還是談吐方面都跟別人差好多, 很難過不知道怎麼辦……

隨後, 很多有留學經驗的前輩和“戰友”給出了他們最走心的建議。

@yyfnb:

有這種感覺說明你在往高處走, 應該高興才對。 你要做的就是調整心態, 不斷努力縮小與別人的距離。

我的經歷:

出生於皖北貧困縣的農村, 在當地條件算比較好的, 小學初中同學基本上都是極其困難的留守兒童, 大多數上不了高中大學, 初中畢業就跟著父母打工, 出苦力——社會最底層。

我比較幸運, 中考全鎮第一保送全地級市最好的高中, 入學第一天我就是和樓主一樣的感覺, 你懂的, 就是那種農村人第一次進城的感覺一樣。

我的高中雖然是全地級市最好, 但是我們地級市也是非常貧窮落後的地區, 所以當我高考考到武漢某985, 再一次“重蹈覆轍”, 又一次受到了衝擊.....身邊的同學都全方位優秀, 家庭條件也巨好(其實只是相對於我以前的認知而言), 所以一開始我是極度自卑的。

但是後來我慢慢調整過來, 目前還可以吧,

未來目標美帝phd吧

縱觀這麼多年, 靠著自己的努力, 從最底層一直往上爬, 每向上爬一步都會重新改變自己的認知...

@S.Y.X.:

會有的, 這種感覺其實跟目前國內農村孩子到大城市讀大學的感受很像。 經濟上的差異導致大城市的孩子能夠不費力氣地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 從而有更充裕的時間來發展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興趣。

同理, 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相比, 差不多也會是這樣的心情。 拼死拼活好不容易來到了美國讀大學, 結果首先在語言文化方面來了個下馬威, 接著又是社交和學業上無形的比拼。

所以有那種自卑感我覺得挺正常, 但是也不可怕。 人比人是氣死人, 慢慢積累自己的實力, 每一天都比前一天過得充實就好了。

@Reventon:

非常高興看到你提這個問題, First step to solve a problem is to recognize there is one.

你最重要的財富是已經邁出了這一步、願意承認自己和別人有差距。 不像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自我感覺良好, 或者有消極心理、將差就差不願意改。 你來這裡提出來了就說明你願意改。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幾方面來著手:

1. 英語的問題。你會流利地和當地人溝通了自然信心就上來了,也會感覺比其他國際生的優勢。我不管你SAT考了1550、託福115還是怎樣,很多留學生剛來意識到的是自己從不知道自己的英語水準會差距這麼大。這個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動去社交、大量看Youtube的英文節目,觀察學習當地人是怎麼說話做事的。

2. 說到社交,我以前在其他帖子上回答過怎麼融入白人群體的問題,這個也十分重要。跟當地人打成一片才知道他們做什麼。

3. 勇於嘗試新事物。不管你是開飛機還是跳傘,這些都會成為你今後的談資。

完整回答,猛戳

@燕不歸:

根據HSBC在2014年的統計,在世界範圍內,美國的大學對國際學生收費是最貴的。平均每年僅學費是24914美元, 折合人民幣約20萬人民幣。

當然,私立學校的學費還不止這些。在東部和西部地區地段比較好的私立學校不僅學費貴,生活費更是不菲。平均一年合計約花費50萬人民幣左右。

這筆費用,就算是家裡有錢的人也是一筆不小的錢吧。

其實,不同狀態下構建的價值觀不同,價值觀主導下,選擇更不同,但真正發現自己、接納自己,源自內心的自信總是最溫柔而堅韌的力量。光自卑是沒有用的,會合理的用這些錢才更有用吧。

每個學校都有Career Center,專門幫學生解決就業問題。這是你本科4年或研究生2年最應該多走動的地方。

通常Career Center會常常舉辦各種就業輔導的work shop,教導學生們如何為就業做準備,另外顧問們還會幫忙修改簡歷和麵試指導。每學期還會舉辦Career Fair,邀請各個公司代表到學校和學生直接接觸。通常參加的公司多達上百個,依據Career Fair的規模而定。

還有financial center,可能會給你一些aids,這些都會幫你省一些錢,還是那句話,光自卑是沒用的。

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達到60.84萬,首次突破60萬大關。

而在這樣一個龐大的隊伍中,並非所有人都是大家口中開著瑪莎拉蒂的富二代官二代,更多的是那些出身普通,但為了夢想一直在不懈奮鬥的人。

通往夢想的路永遠不會是平坦筆直的,而處在迷惘和暫時的艱難中的,也遠不止一人。

@博士哥哥:

題主可能覺得自己的生活很苦逼了,但是,留學生中大概率是家庭條件不錯的,但是不乏艱難的留學生,而且不在少數。

之前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說過:整個澳洲,只有兩種生物,除了我,就是有錢人。因為這個朋友覺得遍地都是有錢人,最可怕的是,這些有錢人還會自稱窮人。

那麼差距是怎麼樣的呢,具體表現在不敢走出去社交,既然是自己想要主動社交。雖然不一定需要花錢請同伴,但是至少自己要能接受AA吧。不算其他的活動,文藝青年看看週末免費畫展藝術展吧。但是隨意一餐中餐價格就50澳元,對比自己平時吃的打折菜,都夠吃好幾天的了。

再不然就是各種假期的活動,看著同學一個個表示自己沒錢,但是同時把自己的假期安排的滿滿的。要去看火山,自駕走海岸線等等,而朋友自己只能在家想著如何做parttime的工作。

除了假期,就是平時約朋友出門逛街,逛街買衣服,朋友買個Burberry的打折風衣都覺得便宜的不得了,想要多買幾件,而他自己只敢看一些高街品牌的打折款式。

因為窮而不敢社交,有的人會覺得這大概是最悲傷的事情了吧。

但是還有更悲傷的事情:另外一個網友留言,留學期間迫於生活,看到有實驗室招募皮膚測試,需要在手臂皮膚取皮膚樣品來做測試,正好自己又是皮膚敏感容易留疤的人群。

在身上留下了疤痕,一直沒好,結果拿到了實驗的報酬100澳元。一直到回國還留在手裡,父母問起,閉口不言,那段經歷也閉口不言。

@Cath:

我家裡供出國也比較費勁,我本科全獎去的top 10 文理學院,畢業後直接PhD,幾年下來也幾乎沒花錢。

我意識到自己還只是井底之蛙,但是我沒有井底之蛙的自卑和無力感,每天我都覺得有向井口靠近,送一碗雞湯給你。

留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也是個需要理解與關愛的群體。畢竟背井離鄉求學的苦悶與孤獨,只有他們才能體會。

在龐大的留學生隊伍中,多得是勤勤懇懇的“普通人”,他們和他們的家庭支出著和別人一樣的支出,但他們也付出著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每個人在一定時期都會感覺的迷茫或難過,但只要認清自己,接受自己,找准自己的方向並全速前進,就能成功擺脫井底之蛙帶來的自卑和無力感。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幾方面來著手:

1. 英語的問題。你會流利地和當地人溝通了自然信心就上來了,也會感覺比其他國際生的優勢。我不管你SAT考了1550、託福115還是怎樣,很多留學生剛來意識到的是自己從不知道自己的英語水準會差距這麼大。這個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動去社交、大量看Youtube的英文節目,觀察學習當地人是怎麼說話做事的。

2. 說到社交,我以前在其他帖子上回答過怎麼融入白人群體的問題,這個也十分重要。跟當地人打成一片才知道他們做什麼。

3. 勇於嘗試新事物。不管你是開飛機還是跳傘,這些都會成為你今後的談資。

完整回答,猛戳

@燕不歸:

根據HSBC在2014年的統計,在世界範圍內,美國的大學對國際學生收費是最貴的。平均每年僅學費是24914美元, 折合人民幣約20萬人民幣。

當然,私立學校的學費還不止這些。在東部和西部地區地段比較好的私立學校不僅學費貴,生活費更是不菲。平均一年合計約花費50萬人民幣左右。

這筆費用,就算是家裡有錢的人也是一筆不小的錢吧。

其實,不同狀態下構建的價值觀不同,價值觀主導下,選擇更不同,但真正發現自己、接納自己,源自內心的自信總是最溫柔而堅韌的力量。光自卑是沒有用的,會合理的用這些錢才更有用吧。

每個學校都有Career Center,專門幫學生解決就業問題。這是你本科4年或研究生2年最應該多走動的地方。

通常Career Center會常常舉辦各種就業輔導的work shop,教導學生們如何為就業做準備,另外顧問們還會幫忙修改簡歷和麵試指導。每學期還會舉辦Career Fair,邀請各個公司代表到學校和學生直接接觸。通常參加的公司多達上百個,依據Career Fair的規模而定。

還有financial center,可能會給你一些aids,這些都會幫你省一些錢,還是那句話,光自卑是沒用的。

2017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達到60.84萬,首次突破60萬大關。

而在這樣一個龐大的隊伍中,並非所有人都是大家口中開著瑪莎拉蒂的富二代官二代,更多的是那些出身普通,但為了夢想一直在不懈奮鬥的人。

通往夢想的路永遠不會是平坦筆直的,而處在迷惘和暫時的艱難中的,也遠不止一人。

@博士哥哥:

題主可能覺得自己的生活很苦逼了,但是,留學生中大概率是家庭條件不錯的,但是不乏艱難的留學生,而且不在少數。

之前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說過:整個澳洲,只有兩種生物,除了我,就是有錢人。因為這個朋友覺得遍地都是有錢人,最可怕的是,這些有錢人還會自稱窮人。

那麼差距是怎麼樣的呢,具體表現在不敢走出去社交,既然是自己想要主動社交。雖然不一定需要花錢請同伴,但是至少自己要能接受AA吧。不算其他的活動,文藝青年看看週末免費畫展藝術展吧。但是隨意一餐中餐價格就50澳元,對比自己平時吃的打折菜,都夠吃好幾天的了。

再不然就是各種假期的活動,看著同學一個個表示自己沒錢,但是同時把自己的假期安排的滿滿的。要去看火山,自駕走海岸線等等,而朋友自己只能在家想著如何做parttime的工作。

除了假期,就是平時約朋友出門逛街,逛街買衣服,朋友買個Burberry的打折風衣都覺得便宜的不得了,想要多買幾件,而他自己只敢看一些高街品牌的打折款式。

因為窮而不敢社交,有的人會覺得這大概是最悲傷的事情了吧。

但是還有更悲傷的事情:另外一個網友留言,留學期間迫於生活,看到有實驗室招募皮膚測試,需要在手臂皮膚取皮膚樣品來做測試,正好自己又是皮膚敏感容易留疤的人群。

在身上留下了疤痕,一直沒好,結果拿到了實驗的報酬100澳元。一直到回國還留在手裡,父母問起,閉口不言,那段經歷也閉口不言。

@Cath:

我家裡供出國也比較費勁,我本科全獎去的top 10 文理學院,畢業後直接PhD,幾年下來也幾乎沒花錢。

我意識到自己還只是井底之蛙,但是我沒有井底之蛙的自卑和無力感,每天我都覺得有向井口靠近,送一碗雞湯給你。

留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也是個需要理解與關愛的群體。畢竟背井離鄉求學的苦悶與孤獨,只有他們才能體會。

在龐大的留學生隊伍中,多得是勤勤懇懇的“普通人”,他們和他們的家庭支出著和別人一樣的支出,但他們也付出著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每個人在一定時期都會感覺的迷茫或難過,但只要認清自己,接受自己,找准自己的方向並全速前進,就能成功擺脫井底之蛙帶來的自卑和無力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