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瞭解非制度化教育與制度化教育麼?

我們在學習學校教育制度的時候知道了學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發展有三個階段: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於人類早期的原始社會教育, 趨於定型的形式教育, 即實體化教育。 而制度化教育階段的開始起源於:近代學校系統的出現,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制的形成。 隨著教育的發展, 非制度化教育逐漸成為一種思潮。 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應再限於學校的圍牆之內。 ”庫姆斯等人主張非正規教育的概念和伊裡奇所主張的非學校化觀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這三種形式也是可以追溯到教育的形態的教育學說。

教育的形態是指由上述三個基本要素所構成的教育系統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變化形式, 也是“教育”理念的歷史實現。 根據不同的標準, 可以劃分出不同的教育形態。 從教育系統自身的標準出發, 可以將教育形態劃分為“非制度化的教育”與“制度化的教育”。 那為什麼我們說有三個階段呢?其實在我們教育學或者心理學學習的過程可以發現, 如果是還沒有形成系統理論的階段我們會用“前”來進行表示還未到達。 但是我們所說的前制度化教育其實在教育形態上屬於非制度化教育的範疇。 那我們今天具體裡瞭解下非制度化與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沒有能夠形成相對獨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這種教育是與生產或生活高度一體化的, 沒有從日常的生產或生活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機構及其制度化行為。 人類學校產生以前的教育就屬於這種非制度化的教育。 在人類的學校已經形成一個高度複雜網路的今天, 非制度化的教育也仍然存在, 只是它在個體發展和整個教育系統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已經非常有限了。

制度化的教育是從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來, 是指由專門的教育人員、機構及其運行制度所構成的教育形態。 制度化教育是人類教育的高級形態。 它的出現是人類教育文明的一大進步,

也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總體文明的進步。 今天所談論的種種“教育”和“教育改革”, 基本上指的是這種制度化的教育。

不過, 比起非制度化教育來說, 制度化教育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因而引起了思想家們的批判, 有的批判還是非常激烈的。 美國教育家、非學校化運動的宣導者伊裡奇在《非學校化社會》)一書中指出, 近代以來人類所建立起來的以“組織化”“、制度化”和“儀式化”為主要特徵的學校體系, 在總體上具有“壓制性”、“同質性”和“破壞性”, 妨礙了真正的學習和教育, 降低了人類自我成長的責任心, 是導致許多人“失去創新”的根源。

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們的時代特徵, 也是新世紀發展的重要法寶, 那是否能夠一味去追求非制度化教育就是好呢?關於制度化教育與非制度化教育的觀點和批判百家爭鳴,

我們要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制度化教育與非制度化教育給人類教育所帶來的優缺點, 我們需要制度化教育的系統説明受教育者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 但是在思維方面輔以非制度化教育的思潮, 相信二者的結合能夠更好地使受教育者實現價值。 所以, 我們以辯證的眼光, 一分為二的辨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