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百度又出事了!

轉自: 瞭望智庫

近日, 一篇《我為什麼不敢用百度搜索?》的文章在朋友圈流傳, 文章指出, 有網友在手機上百度搜索“德邦物流”, 並在排名第一的所謂“德邦物流”的“ 官網 ”下單後, 之後發現發貨的並不是“德邦物流”, 而是一家山寨物流公司。

實際上, 這個山寨的“德邦物流”是百度的一條推廣廣告。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 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2016年, “魏則西事件”讓搜尋引擎的醫療廣告進入公眾視野。 很多人第一次意識到, 自己平常信賴的搜尋引擎居然是一個廣告資訊分發平臺, 而且是通過“競價”這種粗暴的模式進行分配。

關於這起事件, 當年不乏權威定論。 國家網信辦曾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百度競價排名機制存在付費競價權重過高等問題, 嚴重影響了搜索結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 要求百度公司立即整改, 特別是要清理整頓醫療、藥品、保健品等相關商業推廣活動。

風暴中心的百度也作出了回應, 百度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承諾, “百度會根據調查結果, 立即做出整改, 全面審查醫療類商業推廣服務, 對未獲得主管部門批准資質的醫療機構堅決不予提供商業推廣;對於商業推廣結果, 改變過去以價格為主的排序機制, 改為以信譽度為主, 價格為輔的排序機制。 ”這位總裁還表示, 百度將增設10億元保障基金, 對線民因使用商業推廣資訊遭遇假冒、欺詐而受到的損失經核定後進行先行賠付。

隨後, 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的一封信更讓人動容, 在這封公開的內部信中, 李彥宏強調百度不能利益至上, “如果失去了用戶的支持, 失去了對價值觀的堅守, 百度離破產就真的只有 30 天!”

百度的道歉、承諾和誓言猶在耳邊迴響, 卻傳來了一個非常違和的消息:非法醫療廣告其實並沒有離開互聯網, 在移動端日益成熟的今天, 記者調查發現, 以往在PC端出現的互聯網醫療廣告, 更多地出現在了手機上。 很多疾病關鍵字, 在百度等搜索網站上沒有任何廣告, 但在移動端應用上, 搜索結果的前幾名全是醫療廣告。

以往出現在搜索結果裡的醫療廣告資訊, 基本都轉到了移動端類似百度這樣的搜尋引擎, 相同的關鍵字, 在網頁端和移動端居然是完全不同的搜索結果。 原來, 百度誓言的整改不過是進行了一次轉場, 用直白的語言表達, 就是換了個地方, 繼續忽悠。

當然, PC端和移動端,

畢竟不是同樣的場景, 差別還是有的。 最重要的差別在於, 在大資料的輔助下, 移動端搜索更容易精准觸達用戶, 而且可以直接在用戶端進行交流, 獲客效果更好。 換句話說, 拜技術進步之賜, 當非法醫療廣告從PC端轉場到移動端的時候, 用戶被忽悠的概率大大提升了, 搜索公司、非法醫療機構的收割則更為精准。 而根據記者的調查, 躲在互聯網非法醫療廣告之後、回答用戶專業提問的線上醫生常常沒有任何資質, 而所謂醫療機構的唯一要務就是千方百計讓病人多交錢, “等病人錢花完了才放走”。

一名患者本來沒有抑鬱症卻被要求改為“中重度抑鬱”;一名從農村來的奶奶, 帶著兩個孫子來看病, 其實根本沒有問題,

結果醫生要求一個被診斷為自閉症, 一個被診斷為多動症, 要求立即住院治療, 老奶奶每天自責沒有照顧好孫子, 同時也被兒女責怪……觸目驚心的事實背後, 誰是作惡者, 誰又在助紂為虐?

依賴搜索捕捉患者然後努力榨幹其錢財, 這是一條邪惡的產業鏈。 對這條產業鏈有過親身體驗的一位醫生十分困惑:“我想不明白, 為什麼魏則西事件發生兩年了, 這種醫院仍然在百度可以搜到。 我每天備受良心譴責, 覺得醫院侮辱了我的專業, 這裡根本不是醫院, 就是騙錢的地方。 ”

誰有資格回答這位醫生的問題?非法醫療機構, 百度等搜索公司, 還是監管部門?

經過激烈的輿論風暴, 人們一度樂觀地以為, 因相信搜尋引擎提供的非法醫療廣告而造成的悲劇終於可以避免了, 而今事實證明,這種判斷還是天真了一點。看來,某些企業執著獲利堅守錯誤的頑固可能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而善良的人們對此卻還缺乏深刻的瞭解。

是時候了,需要更多人一起追索:在某些企業那裡,誠信、合規為什麼始終是一種稀缺的品質?

延伸閱讀:

生病時習慣先百度一下?

小心你已經被黑心醫療機構盯上了

文 | 申鵬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方都市報”(ID:nddaily),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患者只要在網上尋找醫療資訊,就有可能不知不覺地成為互聯網醫療產業鏈的最底端元素:訪客。

成為訪客以後,醫院客服諮詢會想盡辦法拿到電話,隨後微信、短信、電話各種方式儘量讓患者到醫院就診,完成訪客的首次“開發”。

成為患者,接下來就是根據患者的經濟狀況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但宗旨只有一個:盡可能榨取患者每一分錢。

“在搜索的那一刻,你就已經被盯上了”

在百度等搜索的手機端應用上,搜索某個疾病關鍵字,排名前幾個往往都是醫院的廣告,點擊進去以後會直接出現聊天介面,寫著諸如“點擊諮詢”、“想問啥,來吧”、“諮詢醫生”等字樣。

因為本身就有疾患,很容易在廣告誘導下進行“諮詢”。記者以患者名義,採用不同關鍵字進行點擊,在諮詢環節中,儘管已經反復強調沒有任何症狀,但“諮詢醫生”仍然不斷要求記者提供電話,而且強調有病人在等待救治,電話才能講清楚。

醫療機構在移動端可以直接與“客服”對話。

一位曾經做過“諮詢”的某民營醫院員工向記者透露了工作流程:“客服與諮詢的工資主要看訪客轉化率,網路廣告投放出去,形成點擊後,這個訪客能否轉化為患者算做客服績效,只要上門成為患者,客服就會拿提成。所以客服會想盡辦法拿到你的電話,之後會不斷通過微信電話與訪客聯繫,全方位關心訪客的身體情況,甚至利用患者對疾病的擔憂和恐懼,說服訪客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醫院就診。”

至於那些對疾病“侃侃而談”的客服,

頭像雖然是各種老專家,

但其實電腦後面可能坐著的是

一位完全沒有任何醫學知識的“搓腳大漢”

……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曾在南京某民營醫院的客服向記者講述了他面試的經過:“雖然是醫療機構,可並沒有相關醫療資質要求,我是學物流的,對方說沒關係,面試主要問的是後臺、帳戶結構優化、關鍵字、廣告創意等。”

入職以後,公司還提供了一整套“話術”給他,裡面羅列了可能遇到的諮詢情況,然後有詳細應對措施,但核心主要就是利用患者對於疾病的不瞭解與恐懼,拿到患者的聯繫方式和姓名。

“只要有了聯繫方式,總有各種辦法讓患者到醫院就診。”這位元客服對記者說。

聚合了大量個人資訊的移動終端,手機的每一次點擊,都可能被記錄下來,包括“地理位置、設備型號、請求來源”。

今年1月30日,百度的客服系統“百度商橋”上線了“智慧畫像”功能,其官方介紹寫著:“依靠百度AI/BI(商業智慧)能力,基於百度大資料進行的深度分析和產出。通過智慧畫像功能提取訪客的諸多興趣關注點,幫助企業刻畫用戶畫像,預測用戶意圖,客服接待人員可以根據訪客的興趣點進行個性化的話術調整,增強代入感和針對性。”

一位在某民營醫院的醫生曾經感歎道:“在搜索的那一刻,其實你就已經被盯上了。”

“這裡根本不是醫院,就是騙錢的地方”

曾在貴州某民營醫院工作的孫超(化名),他向記者講述了百度競價排名背後,這條產業鏈上的醫院又是如何坑蒙拐騙的。

2017年5月,看到招聘廣告,他應聘了一家位於貴陽的民營醫院,對外宣稱主治精神疾病,包括精神障礙、抑鬱症、焦慮症、人格分裂等。他大學專業正是心理學。

但在他面試的時候,完全沒有提到心理學專業,面試官只是簡單問了幾個問題就讓他入職了,周圍的同事也很少有幾個醫學專業畢業的,有的醫生甚至曾經是貨車司機,這引起了他的懷疑。

更讓他疑慮的還是後面的工作內容。他主要負責心理學測量表,主要是對有可疑精神疾病的患者進行心理測量,然後根據分數來評判是否有精神疾病,然後再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第一天上班就讓他“大跌眼鏡”。一名沒有任何問題的患者報告,被醫生打回重寫:“這個改成重度抑鬱症。”

孫超所在的醫院,一名患者本來沒有抑鬱症,卻被要求改為“中重度抑鬱”。

孫超當時就懵了,心理量表是患者填寫的,檢測報告怎麼能隨便改?但這只是開始,在此後的工作中,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據醫生的要求來寫測量報告,醫生想要什麼結果就必須出什麼結果,本來沒有抑鬱的要寫成重度抑鬱症,本來沒有焦慮的要寫成焦慮症。

“剛開始我還不想改報告,但如果不改報告,醫院就各種刁難扣錢,而且我不改,也有別的同事改,醫生總會拿到他想要的報告。據我的估算,來這裡超過90%以上的患者,其實是沒有疾病的,就是工作受阻、人際關係不太好,結果在這個醫院,全部變成了重度抑鬱、焦慮症、情感障礙等疾病,開始了漫長的治療過程。”孫超對南都記者說。

醫院這樣做的後果非常嚴重,本來沒有病,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會有嚴重的副作用。

孫超給記者提供的聊天記錄和錄音顯示,該院的醫生隨意讓他篡改測試報告,本來是正常的測量結果,要求修改為“中度抑鬱”,有一位已經服藥一段時間的患者,則被修改為“好轉”,以顯示治療有效,其實根本沒有任何資料證實。

高成本推廣下的“開發病人”

“我們醫院針對病人有個術語叫‘開發’,每個醫生都必須‘開發病人’,其實就是讓病人掏錢,去做那些可能沒有開機的醫療設備,做出一些完全是篡改的測試報告,再做一些沒有任何療效的‘穴位治療’等,總之就是各種辦法讓病人多交錢,等病人錢花完了才放走。”孫超說。

醫院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本來沒病的患者花費了一大筆錢,還可能被藥物副作用傷害,而真正的患者卻無法得到有效治療,耽誤病情。

更讓孫超對這家醫院深惡痛絕的,是對兒童的治療過程。

不少來自貴州山區的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小孩喜歡看手機,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多動,家長在手機上搜索症狀,就被“忽悠”來這家醫院治療。

“一些根本沒有問題的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結果醫生讓我改報告,寫成‘智力低下’、“自閉症”。這種做法,對孩子產生了深遠影響。那些失望的父母花盡了錢進行干預,卻沒有任何效果,還對孩子拳打腳踢,認為養了一個弱智兒童,而這個正常的孩子則在醫院遭罪,夫妻關係也鬧僵。”孫超痛心地說。

一名從農村來的奶奶,帶著兩個孫子來看病,其實根本沒有問題。結果醫生要求一個被診斷為自閉症,一個被診斷為多動症,要求立即住院治療,這位老奶奶給醫院交了錢,剩下所有的錢都買成包子度日,每天自責沒有照顧好孫子,同時也被兒女責怪。

在吃完包子後,錢也花完了,帶著兩個孫子逃回了老家,醫院則還打電話讓老奶奶向兒女要錢,用來治療那兩個本來正常的孫子。

孫超看到這些,實在無法再待下去了,向醫院提出離職。

這些病人是怎麼來到醫院的呢?

醫院投放到百度的廣告是關鍵入口。

孫超所在的醫院,醫生與護士只有40多名,但客服、企劃、市場加起來卻超過了80名,人數是醫療人員的兩倍,每天就在網上接待訪客的諮詢,然後進行“轉化”,因為關鍵字都是競價,價格高的才能被搜到,每天都要消費幾萬元才能維持曝光率。

孫超回憶,一次他們主任開會時提到,因為很多同行惡意點擊,導致每個點擊的成本要超過1000元,這些錢從哪兒來?只能從患者身上來,所以醫院每天都在談如何“開發病人”。

醫院的企劃部則是“神奇的存在”,他們每天就是策劃拍攝一些諸如“世界睡眠日”等活動,號稱活動在北京舉行,寫成文章放到網上,但其實只是在醫院的會議室。

“我想不明白,為什麼魏則西事件發生兩年了,這種醫院仍然在百度可以搜到。我每天備受良心譴責,覺得醫院侮辱了我的專業,這裡根本不是醫院,就是騙錢的地方。”孫超對南都記者說。

騙術升級:社群廣告或成“新陣地”

李慶國目前在珠江惠仁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做運營經理,他從事互聯網醫療行業已超10年,在他看來,盲目相信網路搜索結果的患者,大都是網路知識水準有限的人群,相對收入也不高,更凸顯了醫療搜索廣告的危害性,這類廣告往往榨取的是弱勢群體的價值。

在李慶國看來,百度等搜索入口的“競價”,已經是“傳統”的廣告模式,目前醫療廣告已經將更多資金投入到“資訊流”、“社群”等載體中,此類廣告以整形、美容、減肥等類目最多。

與“競價”不同的是,這些醫療廣告並不是以“關鍵字”形式出現,而是以帖子的形式,記錄一名女性從決定開始整形、到選擇醫院,然後是整個美容過程,最後容光煥發像變了一個人。

當然,這一切都是醫療機構的企劃部全程策劃的,但帖子流覽量卻高達十幾萬。

“據醫院回饋,這類社群廣告的效果更好,形式也更隱蔽。但這些廣告的內容都是編造的,卻是以用戶的形式出現的,極具蒙蔽性。到底該如何定義這些新型醫療廣告,監管部門應該關注。”李慶國建議道。

南都記者在西安用百度移動端搜索“腎虛”,立刻彈出附近的一家醫院。

在“百度商橋”後臺,訪客的點擊路徑都有記錄。

而今事實證明,這種判斷還是天真了一點。看來,某些企業執著獲利堅守錯誤的頑固可能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而善良的人們對此卻還缺乏深刻的瞭解。

是時候了,需要更多人一起追索:在某些企業那裡,誠信、合規為什麼始終是一種稀缺的品質?

延伸閱讀:

生病時習慣先百度一下?

小心你已經被黑心醫療機構盯上了

文 | 申鵬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方都市報”(ID:nddaily),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患者只要在網上尋找醫療資訊,就有可能不知不覺地成為互聯網醫療產業鏈的最底端元素:訪客。

成為訪客以後,醫院客服諮詢會想盡辦法拿到電話,隨後微信、短信、電話各種方式儘量讓患者到醫院就診,完成訪客的首次“開發”。

成為患者,接下來就是根據患者的經濟狀況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但宗旨只有一個:盡可能榨取患者每一分錢。

“在搜索的那一刻,你就已經被盯上了”

在百度等搜索的手機端應用上,搜索某個疾病關鍵字,排名前幾個往往都是醫院的廣告,點擊進去以後會直接出現聊天介面,寫著諸如“點擊諮詢”、“想問啥,來吧”、“諮詢醫生”等字樣。

因為本身就有疾患,很容易在廣告誘導下進行“諮詢”。記者以患者名義,採用不同關鍵字進行點擊,在諮詢環節中,儘管已經反復強調沒有任何症狀,但“諮詢醫生”仍然不斷要求記者提供電話,而且強調有病人在等待救治,電話才能講清楚。

醫療機構在移動端可以直接與“客服”對話。

一位曾經做過“諮詢”的某民營醫院員工向記者透露了工作流程:“客服與諮詢的工資主要看訪客轉化率,網路廣告投放出去,形成點擊後,這個訪客能否轉化為患者算做客服績效,只要上門成為患者,客服就會拿提成。所以客服會想盡辦法拿到你的電話,之後會不斷通過微信電話與訪客聯繫,全方位關心訪客的身體情況,甚至利用患者對疾病的擔憂和恐懼,說服訪客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醫院就診。”

至於那些對疾病“侃侃而談”的客服,

頭像雖然是各種老專家,

但其實電腦後面可能坐著的是

一位完全沒有任何醫學知識的“搓腳大漢”

……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曾在南京某民營醫院的客服向記者講述了他面試的經過:“雖然是醫療機構,可並沒有相關醫療資質要求,我是學物流的,對方說沒關係,面試主要問的是後臺、帳戶結構優化、關鍵字、廣告創意等。”

入職以後,公司還提供了一整套“話術”給他,裡面羅列了可能遇到的諮詢情況,然後有詳細應對措施,但核心主要就是利用患者對於疾病的不瞭解與恐懼,拿到患者的聯繫方式和姓名。

“只要有了聯繫方式,總有各種辦法讓患者到醫院就診。”這位元客服對記者說。

聚合了大量個人資訊的移動終端,手機的每一次點擊,都可能被記錄下來,包括“地理位置、設備型號、請求來源”。

今年1月30日,百度的客服系統“百度商橋”上線了“智慧畫像”功能,其官方介紹寫著:“依靠百度AI/BI(商業智慧)能力,基於百度大資料進行的深度分析和產出。通過智慧畫像功能提取訪客的諸多興趣關注點,幫助企業刻畫用戶畫像,預測用戶意圖,客服接待人員可以根據訪客的興趣點進行個性化的話術調整,增強代入感和針對性。”

一位在某民營醫院的醫生曾經感歎道:“在搜索的那一刻,其實你就已經被盯上了。”

“這裡根本不是醫院,就是騙錢的地方”

曾在貴州某民營醫院工作的孫超(化名),他向記者講述了百度競價排名背後,這條產業鏈上的醫院又是如何坑蒙拐騙的。

2017年5月,看到招聘廣告,他應聘了一家位於貴陽的民營醫院,對外宣稱主治精神疾病,包括精神障礙、抑鬱症、焦慮症、人格分裂等。他大學專業正是心理學。

但在他面試的時候,完全沒有提到心理學專業,面試官只是簡單問了幾個問題就讓他入職了,周圍的同事也很少有幾個醫學專業畢業的,有的醫生甚至曾經是貨車司機,這引起了他的懷疑。

更讓他疑慮的還是後面的工作內容。他主要負責心理學測量表,主要是對有可疑精神疾病的患者進行心理測量,然後根據分數來評判是否有精神疾病,然後再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第一天上班就讓他“大跌眼鏡”。一名沒有任何問題的患者報告,被醫生打回重寫:“這個改成重度抑鬱症。”

孫超所在的醫院,一名患者本來沒有抑鬱症,卻被要求改為“中重度抑鬱”。

孫超當時就懵了,心理量表是患者填寫的,檢測報告怎麼能隨便改?但這只是開始,在此後的工作中,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據醫生的要求來寫測量報告,醫生想要什麼結果就必須出什麼結果,本來沒有抑鬱的要寫成重度抑鬱症,本來沒有焦慮的要寫成焦慮症。

“剛開始我還不想改報告,但如果不改報告,醫院就各種刁難扣錢,而且我不改,也有別的同事改,醫生總會拿到他想要的報告。據我的估算,來這裡超過90%以上的患者,其實是沒有疾病的,就是工作受阻、人際關係不太好,結果在這個醫院,全部變成了重度抑鬱、焦慮症、情感障礙等疾病,開始了漫長的治療過程。”孫超對南都記者說。

醫院這樣做的後果非常嚴重,本來沒有病,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會有嚴重的副作用。

孫超給記者提供的聊天記錄和錄音顯示,該院的醫生隨意讓他篡改測試報告,本來是正常的測量結果,要求修改為“中度抑鬱”,有一位已經服藥一段時間的患者,則被修改為“好轉”,以顯示治療有效,其實根本沒有任何資料證實。

高成本推廣下的“開發病人”

“我們醫院針對病人有個術語叫‘開發’,每個醫生都必須‘開發病人’,其實就是讓病人掏錢,去做那些可能沒有開機的醫療設備,做出一些完全是篡改的測試報告,再做一些沒有任何療效的‘穴位治療’等,總之就是各種辦法讓病人多交錢,等病人錢花完了才放走。”孫超說。

醫院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本來沒病的患者花費了一大筆錢,還可能被藥物副作用傷害,而真正的患者卻無法得到有效治療,耽誤病情。

更讓孫超對這家醫院深惡痛絕的,是對兒童的治療過程。

不少來自貴州山區的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小孩喜歡看手機,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多動,家長在手機上搜索症狀,就被“忽悠”來這家醫院治療。

“一些根本沒有問題的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結果醫生讓我改報告,寫成‘智力低下’、“自閉症”。這種做法,對孩子產生了深遠影響。那些失望的父母花盡了錢進行干預,卻沒有任何效果,還對孩子拳打腳踢,認為養了一個弱智兒童,而這個正常的孩子則在醫院遭罪,夫妻關係也鬧僵。”孫超痛心地說。

一名從農村來的奶奶,帶著兩個孫子來看病,其實根本沒有問題。結果醫生要求一個被診斷為自閉症,一個被診斷為多動症,要求立即住院治療,這位老奶奶給醫院交了錢,剩下所有的錢都買成包子度日,每天自責沒有照顧好孫子,同時也被兒女責怪。

在吃完包子後,錢也花完了,帶著兩個孫子逃回了老家,醫院則還打電話讓老奶奶向兒女要錢,用來治療那兩個本來正常的孫子。

孫超看到這些,實在無法再待下去了,向醫院提出離職。

這些病人是怎麼來到醫院的呢?

醫院投放到百度的廣告是關鍵入口。

孫超所在的醫院,醫生與護士只有40多名,但客服、企劃、市場加起來卻超過了80名,人數是醫療人員的兩倍,每天就在網上接待訪客的諮詢,然後進行“轉化”,因為關鍵字都是競價,價格高的才能被搜到,每天都要消費幾萬元才能維持曝光率。

孫超回憶,一次他們主任開會時提到,因為很多同行惡意點擊,導致每個點擊的成本要超過1000元,這些錢從哪兒來?只能從患者身上來,所以醫院每天都在談如何“開發病人”。

醫院的企劃部則是“神奇的存在”,他們每天就是策劃拍攝一些諸如“世界睡眠日”等活動,號稱活動在北京舉行,寫成文章放到網上,但其實只是在醫院的會議室。

“我想不明白,為什麼魏則西事件發生兩年了,這種醫院仍然在百度可以搜到。我每天備受良心譴責,覺得醫院侮辱了我的專業,這裡根本不是醫院,就是騙錢的地方。”孫超對南都記者說。

騙術升級:社群廣告或成“新陣地”

李慶國目前在珠江惠仁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做運營經理,他從事互聯網醫療行業已超10年,在他看來,盲目相信網路搜索結果的患者,大都是網路知識水準有限的人群,相對收入也不高,更凸顯了醫療搜索廣告的危害性,這類廣告往往榨取的是弱勢群體的價值。

在李慶國看來,百度等搜索入口的“競價”,已經是“傳統”的廣告模式,目前醫療廣告已經將更多資金投入到“資訊流”、“社群”等載體中,此類廣告以整形、美容、減肥等類目最多。

與“競價”不同的是,這些醫療廣告並不是以“關鍵字”形式出現,而是以帖子的形式,記錄一名女性從決定開始整形、到選擇醫院,然後是整個美容過程,最後容光煥發像變了一個人。

當然,這一切都是醫療機構的企劃部全程策劃的,但帖子流覽量卻高達十幾萬。

“據醫院回饋,這類社群廣告的效果更好,形式也更隱蔽。但這些廣告的內容都是編造的,卻是以用戶的形式出現的,極具蒙蔽性。到底該如何定義這些新型醫療廣告,監管部門應該關注。”李慶國建議道。

南都記者在西安用百度移動端搜索“腎虛”,立刻彈出附近的一家醫院。

在“百度商橋”後臺,訪客的點擊路徑都有記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