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油管有位大神,把歐美大熱歌曲改編成了八十年代老土風格……

前幾天我朋友發了幾個視頻給我看, 怎麼說呢……聽完之後我仿佛回到了八十年代, 而且已經不記得這些歌原來長什麼樣子了。

首先是改編版的水果姐的《Firework》, 這封面、這前奏, 一出來我就知道事情並不簡單……

而這首改版後的雞掰……哦不, Justin Bieber的《baby》, 更是讓我感慨從未覺得《baby》如此婉(lǎo)轉(tǔ)又(de)動(bù)人(xíng)……

視頻載入中...

這兩個聽起來令人懷疑人生的改編, 來自-油-管-博-主@TRONICBOX, 在他的主頁上, 全部都是這樣將歐美金曲改變成80年代風格的改編視頻。

為什麼只改變了編曲, 就能讓這些歐美熱單聽起來就像八十年代那些歌曲一樣老土?

看完下文劉笑寒對不同年代的華語流行歌曲的分析, 你也許能找到答案。

有一天我聽到廣播放的《濤聲依舊》, 前奏響起, 就有種回到80年代的感覺(雖然80年代的時候還沒有我呢...哦不好意思我查了一下這首歌是93年的。 )

於是想起了自己曾經的編曲作品也是如此,

非常“復古”, 甚至有些刻板, 所以就想寫寫自己的經驗, 聊聊80-90年代的流行歌曲, 與現階段流行歌曲的不同, 以及, 作為編曲愛好者的我們, 如何把自己的編曲作品變得更“摩登”一點。

我們大概按這樣一個思路一一總結。

那麼接下來我們依次聽幾首歌,

來分析其中的一些特點。

/ 例1:濤聲依舊 /

濤聲依舊毛寧 - 世紀歌典 1978-2000(6)

1. 旋律。 以五聲音階為主,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do-re-mi-sol-la。 五聲音階是最自然、最簡單的一種音階, 它的聽感很古老, 很中國風。 或者說, 你讓一個不太懂音樂的人隨便哼一段旋律, 80%都會有五聲音階的影子。

五聲音階也正是我們常說的“網路歌曲”中最常用的寫曲模式, 當然, 現在流行的古風音樂, 大都也是以五聲音階為基底進行創作的。

2. 鼓的音色。 那個年代節奏樂器通常都會選擇原聲鼓, 而到了現代, 更多的電子鼓音色和複雜的Loop則頻繁出現。 另外值得一提的一個細節, 01:38處幾個通鼓有著巨大的混響, 這也是80-90年代典型的混音思路——樂器不夠, 混響來湊(大誤);而現在的流行音樂, 對於樂器及人聲, 往往混響都相對較小, 其原因應該是現代的流行音樂音色更加豐富, 不需要很大的混響便可以使空間很飽滿, 另外, 為了使每件樂器都清晰可辨, 混響更不宜過大。

3. 和聲(專業名詞實際上叫做“伴唱”)幾乎沒有。

4. 歌曲結構。 整首歌非常順暢,

很少有大起大落的段落。

5. 節奏。 鼓點相對簡單, 動次打次鋪底。 加花較少, 基本都是出現在一個樂句的末尾。

/ 例2:大約在冬季 /

大約在冬季齊秦 - 冬雨

1. 和絃。 幾乎全部採用三和弦, 並且幾乎沒有離調和絃, 這樣的和絃進行聽上去非常純粹簡單。

2. 鋼琴織體。 0:13開始的鋼琴伴奏,純粹的四分音符柱式和絃,沒有加花,聽起來非常復古。

3. 鋼琴音色。鋼琴音色較硬,且低頻明顯較少,這種音色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代號。

4. 整首歌沒有用電吉他,這個可能是現代流行音樂製作中無法想像的...(當然你可以說這首歌風格偏向民謠...)

/ 例3:大海 /

大海張雨生 - 大海

1. 仍然是混響較大,每個樂器和人聲似乎都存在於一個大空間裡。

2. 仍然是五聲音階,聽上去還是會覺得復古,雖然這首歌的配器已然和前兩首比起來更加“電子化”一點。

3. 和絃仍然相對簡單。

4. 歌曲結構比較套路,主歌輕,副歌層層遞進。

5. 間奏電吉他solo,這也是老歌的標配。

對比之下,我們再聽三首比較典型的這個時代的流行歌。

/ 例4:我不難過 /

我不難過孫燕姿 - 未完成

雖然這首歌也不算新...

1. 旋律。明顯聽不出五聲音階,更多的fa和si音,甚至更多的離調音。

2. 和絃。離調和絃明顯增多,為歌曲帶來了不斷變化的緊張感,而離調和絃解決到自然和絃的過程,又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通暢感...

3. 打擊樂豐富,比如間奏部分微弱的loop。聲音素材豐富,比如前奏部分的環境音效。

4. 前奏的木吉他,以及人聲,明顯聽得出空間感很小。

5. 更多的電吉他運用在了織體之中,而非只是強烈超載的solo。這是現在流行音樂的一個重大特點,常用清音略帶delay的電吉他音色分解和絃作為織體,而在副歌處用帶失真效果電吉他掃弦做鋪底。

6. 歌曲結構。ABABB的傳統結構越來越少見,“橋”更多了。比如在03:32兩段副歌之間加入了一段“橋”,往往這部分有別於主歌或副歌,是獨立存在的,一般會連續用離調和絃,加之節奏劇烈變化,用以提升緊張感。

7. 貝斯變化豐富,不再單純跟隨底鼓走,尤其在副歌處,很多的經過音及高音加花,這一點J-pop更加明顯。

/ 例5:演員 /

演員薛之謙 - 紳士

1. 打擊樂。電子鼓替代了原聲鼓,音色更加多變,更加“電子化”。

2. 電子音色。比如前奏,電子lead和Pad音色堆疊,極具現代感。

3. 鋼琴音色。相比於之前舉例的老歌,鋼琴低音更加突出,音色軟一些。

4. 和絃。比如主歌1Maj7-6m7-2m9-5sus4......一系列複雜的和絃(尤以七和絃為代表)營造出更加複雜的音響效果,情感更加曖昧。

5. 伴唱。副歌部分,明顯多軌伴唱堆疊,人聲更厚實。

/ 例6:愛笑的眼睛 /

愛笑的眼睛林俊傑 - 她說 概念自選輯

1. 鋼琴織體。鋼琴織體更加複雜,分解+柱式,鋼琴所彈的音不只局限於和絃內,更多的經過音使鋼琴聽上去更有活力。

2. 節奏。01:25的反拍子(以及常見的三連音、六連音等),在流行音樂中經常見到,節奏多變使得整首歌聽上去不再單調。整首歌也不再採用“動次打次”的傳統節奏,更多是底鼓踩在反拍子上的複雜節奏。

3. 歌曲結構複雜。03:00開始,副歌突然安靜下來(典型的套路),先抑後揚,使歌曲更有變化感,從而帶動聽眾情感的變化。

其實不管是新歌老歌,之所以流行,其原因必定是能被時代廣泛接受,這種差異與大眾審美的變化有關,並無孰強孰弱之分。

回到正題,那麼總結起來,現在的流行音樂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化”與“複雜”,不論是旋律、還是編曲(結構、和絃、節奏、樂器)或是混音,用不停的、複雜的變化去衝擊聽眾的情感,應該是這個階段流行音樂的統一模式。然而,這種變化要適可而止,如果歌曲總是在大起大落,和絃總是天馬行空,音色選擇總是雜糅,可能也難以被大眾接受吧。

最後送給大家一張tips總結圖,這些經驗都是根據以上例子總結出來的,當你覺得自己的編曲很“復古”的時候,可以考慮這些tips,讓它變得更摩登一些~

0:13開始的鋼琴伴奏,純粹的四分音符柱式和絃,沒有加花,聽起來非常復古。

3. 鋼琴音色。鋼琴音色較硬,且低頻明顯較少,這種音色已經成為那個時代的代號。

4. 整首歌沒有用電吉他,這個可能是現代流行音樂製作中無法想像的...(當然你可以說這首歌風格偏向民謠...)

/ 例3:大海 /

大海張雨生 - 大海

1. 仍然是混響較大,每個樂器和人聲似乎都存在於一個大空間裡。

2. 仍然是五聲音階,聽上去還是會覺得復古,雖然這首歌的配器已然和前兩首比起來更加“電子化”一點。

3. 和絃仍然相對簡單。

4. 歌曲結構比較套路,主歌輕,副歌層層遞進。

5. 間奏電吉他solo,這也是老歌的標配。

對比之下,我們再聽三首比較典型的這個時代的流行歌。

/ 例4:我不難過 /

我不難過孫燕姿 - 未完成

雖然這首歌也不算新...

1. 旋律。明顯聽不出五聲音階,更多的fa和si音,甚至更多的離調音。

2. 和絃。離調和絃明顯增多,為歌曲帶來了不斷變化的緊張感,而離調和絃解決到自然和絃的過程,又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通暢感...

3. 打擊樂豐富,比如間奏部分微弱的loop。聲音素材豐富,比如前奏部分的環境音效。

4. 前奏的木吉他,以及人聲,明顯聽得出空間感很小。

5. 更多的電吉他運用在了織體之中,而非只是強烈超載的solo。這是現在流行音樂的一個重大特點,常用清音略帶delay的電吉他音色分解和絃作為織體,而在副歌處用帶失真效果電吉他掃弦做鋪底。

6. 歌曲結構。ABABB的傳統結構越來越少見,“橋”更多了。比如在03:32兩段副歌之間加入了一段“橋”,往往這部分有別於主歌或副歌,是獨立存在的,一般會連續用離調和絃,加之節奏劇烈變化,用以提升緊張感。

7. 貝斯變化豐富,不再單純跟隨底鼓走,尤其在副歌處,很多的經過音及高音加花,這一點J-pop更加明顯。

/ 例5:演員 /

演員薛之謙 - 紳士

1. 打擊樂。電子鼓替代了原聲鼓,音色更加多變,更加“電子化”。

2. 電子音色。比如前奏,電子lead和Pad音色堆疊,極具現代感。

3. 鋼琴音色。相比於之前舉例的老歌,鋼琴低音更加突出,音色軟一些。

4. 和絃。比如主歌1Maj7-6m7-2m9-5sus4......一系列複雜的和絃(尤以七和絃為代表)營造出更加複雜的音響效果,情感更加曖昧。

5. 伴唱。副歌部分,明顯多軌伴唱堆疊,人聲更厚實。

/ 例6:愛笑的眼睛 /

愛笑的眼睛林俊傑 - 她說 概念自選輯

1. 鋼琴織體。鋼琴織體更加複雜,分解+柱式,鋼琴所彈的音不只局限於和絃內,更多的經過音使鋼琴聽上去更有活力。

2. 節奏。01:25的反拍子(以及常見的三連音、六連音等),在流行音樂中經常見到,節奏多變使得整首歌聽上去不再單調。整首歌也不再採用“動次打次”的傳統節奏,更多是底鼓踩在反拍子上的複雜節奏。

3. 歌曲結構複雜。03:00開始,副歌突然安靜下來(典型的套路),先抑後揚,使歌曲更有變化感,從而帶動聽眾情感的變化。

其實不管是新歌老歌,之所以流行,其原因必定是能被時代廣泛接受,這種差異與大眾審美的變化有關,並無孰強孰弱之分。

回到正題,那麼總結起來,現在的流行音樂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化”與“複雜”,不論是旋律、還是編曲(結構、和絃、節奏、樂器)或是混音,用不停的、複雜的變化去衝擊聽眾的情感,應該是這個階段流行音樂的統一模式。然而,這種變化要適可而止,如果歌曲總是在大起大落,和絃總是天馬行空,音色選擇總是雜糅,可能也難以被大眾接受吧。

最後送給大家一張tips總結圖,這些經驗都是根據以上例子總結出來的,當你覺得自己的編曲很“復古”的時候,可以考慮這些tips,讓它變得更摩登一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