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尋找汶川震區青年,講述成長故事,傳遞青春正能量

2008年 , 到2018年。

10年時光, 轉瞬而逝。 但也足以讓少年成長為青年。 地動山搖那一刻帶來的傷痛, 也已經成為勇敢者的勳章。

那個被空降兵救援的少年, 已成為一名英勇的空降兵;

那個在廢墟裡喊著要喝冰可樂的少年, 進了可口可樂公司有了喝不完的可樂;

那個失去雙腿的少年, 征戰泳壇拿到金牌成為“蛙王”;

那個驚恐的小姑娘, 也已經成為全國人大代表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

10年之後, 在那一刻被壓到廢墟中的生命, 已然綻放出美麗的奮鬥之花。

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 這是習近平主席對青年的囑託。

當汶川震區少年成長為祖國青年, 堅韌、勇敢、夢想、奮鬥……這些代表著他們成長故事的美麗詞彙, 也影響著無數人, 成為他們努力進取的精神食糧。

為了讓汶川震區青年的奮進精神傳遞出來, 從即日起, 由四川省網信辦指導, 共青團四川省委、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共同舉行的“震後十周年, 青春成長季”青年成長故事大型尋訪活動正式啟動。

讓我們一起來尋找汶川地震災區青年, 講述青春成長故事, 傳遞青春正能量。

成長·失去雙腿的少年成了“蛙王”

2008年5月12日的那一震, 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生命軌跡開始往另一個地方伸展, 也憑藉著不屈的鬥志, 活出了別樣的精彩。

地震發生時, 代國宏在北川中學讀高二, 兩天后, 他在廢墟中被救出,

在病床上昏迷了兩個月, 醒來後發現自己已高位截肢。

被地震奪去雙腿時, 代國宏只有18歲, 因為康復的需要, 他開始練習游泳, 後來逐漸愛上了這項運動, 因為頗具天賦, 又不怕訓練之苦, 他游泳水準提升很快, 2009年3月, 代國宏被四川省殘聯挑中練習游泳,

2010年在全國比賽中奪得100米蛙泳金牌, 被大家稱為“無腿蛙王”。

從少年到青年, 代國宏從青蔥的學生成長為“蛙王”, 同時收穫了事業和愛情, 繼續著自己的幸福人生。

與此同時, 在“可樂少年”薛梟身上, 也發生著這樣精彩的故事。 地震時, 薛梟在綿竹漢旺鎮東汽中學讀高二, 他跟同學一起被壓在廢墟之內, 經過3天的救援, 薛梟被拉出廢墟, 臺上擔架之後, 跟救援叔叔說:“叔叔, 我要喝冰可樂。 ”

樂觀積極的精神恰好被直播鏡頭鋪捉到, 撫慰了全國人民的創傷。 地震之後, 薛梟進入上海財經大學學習。 2013年畢業後, 薛梟成功進入可口可樂公司成都分公司工作。

傳承·被空降兵救援的少年成了空降兵

經過災難的洗禮, 一些精神顯得尤為珍貴。 比如, 傳承。

地震發生那年, 程強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 由於和小夥伴去游泳而逃過一劫。 震後, 村裡來了不少身著軍裝的人, 冒著餘震的危險, 救人並幫他們重建家園, 高高飄揚的“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旗幟, 和印有“空降兵”字樣的頭盔,

這讓程強感到有愛、溫暖。

3個多月後, 當部隊踏上歸途時, 程強跟著父母、同學, 擠在道路旁送行。 程強舉著一個牌子, 上面寫著:“長大我要當空降兵”。

10年後, 21歲的程強, 在經過艱苦的訓練後, 如願成為一名空降兵, 並于2017年正式成為第38任黃繼光班副班長, 接下前輩手中的接力棒, 傳承著英雄的精神。

同樣感人的傳承故事還發生在四川彭州。

十年前那場突如其來的天塌地陷中,正在執勤的員警常瑞廣被吞噬在滾滾泥流之中。至今仍長眠于青山。當時他的女兒常心怡還不到10歲。

10年後,19歲的常心怡,穿上了一件與父親身上當年一樣筆挺的警服,站在父親場面的地方,對著墓碑,敬了一個練習好久的軍禮。

她用這樣的方式告訴父親:我也成了和您一樣的人。而身上那藏青的制服,於她而言不僅是擔在肩上神聖的職責,也是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懷念和承諾。

抗震救災10年,一代代傳承下來的,不僅僅是職業,更多的是抗震救災的偉大精神,是面對挫折不屈不撓奮勇向前的勇氣。

尋找·汶川震區青年成長故事

經過十年的發展,災後重建已經取得巨大成就,如今的地震災區煥然一新,地震傷痕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豐饒的原野、巍峨的廠房、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一片片拔地而起的嶄新房屋,同時,震區人民生活富足、精神生活豐富。

在習近平主席多次講話中,對青年人寄語“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經過十年的成長,當年在地震中受災的少年也已經成長為青年,成為了祖國發展的棟樑之才。

與普通青年不同的是,震區青年十年的成長歷程,包含著更多的精神內涵。他們就像在廢墟中盛開的花朵,他們一個個的成長故事,彙集成了四川震後重建史。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四川青年人勇敢、堅韌的品質和正能量。

在5·12地震十周年之際,此次“震後十周年,青春成長季”活動,希望能夠尋找震後青年典型人物,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弘揚抗震救災偉大精神,以此傳遞當代青年正能量,以振奮、影響更多的祖國青少年。

報名者請務必簡述個人故事並留下聯繫方式。

封面新聞記者 張菲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傳承著英雄的精神。

同樣感人的傳承故事還發生在四川彭州。

十年前那場突如其來的天塌地陷中,正在執勤的員警常瑞廣被吞噬在滾滾泥流之中。至今仍長眠于青山。當時他的女兒常心怡還不到10歲。

10年後,19歲的常心怡,穿上了一件與父親身上當年一樣筆挺的警服,站在父親場面的地方,對著墓碑,敬了一個練習好久的軍禮。

她用這樣的方式告訴父親:我也成了和您一樣的人。而身上那藏青的制服,於她而言不僅是擔在肩上神聖的職責,也是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懷念和承諾。

抗震救災10年,一代代傳承下來的,不僅僅是職業,更多的是抗震救災的偉大精神,是面對挫折不屈不撓奮勇向前的勇氣。

尋找·汶川震區青年成長故事

經過十年的發展,災後重建已經取得巨大成就,如今的地震災區煥然一新,地震傷痕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豐饒的原野、巍峨的廠房、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一片片拔地而起的嶄新房屋,同時,震區人民生活富足、精神生活豐富。

在習近平主席多次講話中,對青年人寄語“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經過十年的成長,當年在地震中受災的少年也已經成長為青年,成為了祖國發展的棟樑之才。

與普通青年不同的是,震區青年十年的成長歷程,包含著更多的精神內涵。他們就像在廢墟中盛開的花朵,他們一個個的成長故事,彙集成了四川震後重建史。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四川青年人勇敢、堅韌的品質和正能量。

在5·12地震十周年之際,此次“震後十周年,青春成長季”活動,希望能夠尋找震後青年典型人物,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弘揚抗震救災偉大精神,以此傳遞當代青年正能量,以振奮、影響更多的祖國青少年。

報名者請務必簡述個人故事並留下聯繫方式。

封面新聞記者 張菲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