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易的A/B面,是“老叔父”還是“小鮮肉”?

文|曾響鈴|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2017年6月後, 剛剛度過了20歲生日那段時間, 網易達到了互聯網的“人生巔峰”, 遊戲、音樂、資訊、電商各業務線全線飄紅, 春風得意。

然而, 人紅是非多, 在移動互聯網用戶量接近上限時, 網易的達到巔峰肯定是以搶佔其他競爭對手的地盤為代價的。 野蠻生長後, 互聯網回到了叢林獵殺的原始邏輯, 誰的膀子粗、調動資源能力強, 誰話語權就大。

尤其是進入2018年, 與網易的業務高度重合的鵝廠, 對音樂、遊戲上調動資源對網易的針對性多維攻擊讓網易著實難受了一把。

不過, 經歷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高潮和低谷,

“坐看雲起雲落”, 如今還能堅挺的丁三石似乎也沒那麼容易被擊倒。 這位金庸的忘年交這麼多年帶領網易走的路, 如今看來充滿“小鮮肉”風格:情懷、品味及年輕化。

叢林是殘酷的, 慘烈廝殺多年後, 網易“小鮮肉”的表皮下, 已經是“老叔父”般的江湖姿態。 “小鮮肉”是面子, “老叔父”是裡子, 網易已經是一個看似矛盾的互聯網存在。

情懷、品味、年輕化, 網易的小鮮肉算盤

領導人的性格影響著企業的表徵, 馬雲的“狂”讓阿裡的互聯網圈地運動強調完全的控制, 甚至空降各種管理人員。 雖然有人說阿裡控制的企業幹得並不好, 但架不住別人就是要這麼做才能滿足得了控制欲。

丁磊是天秤座的人, 按照星座的觀點,

這類人性情比較淡泊, 喜好幫助別人實現夢想而獲得自我的成就感, 而且對“美”有種怪異的執著。 這同樣影響了網易的企業行為, 在對流量、利益茹毛飲血的時代, 網易給人的印象總帶著一種淡定和格調, 外加一些公益色彩。

事實上, 網易內部不可能沒有發現這種印象帶來的獨特價值:冰冷商業邏輯下, 打造“小鮮肉”印象構建獨特的用戶壁壘, 佔領了用戶“情懷”、“品味”等心智認知。

從廣告大師特勞特的《定位》行銷理論來看, 這意味著別人想要模仿的門檻非常高, 用戶在長期薰陶中已經把網易與情懷、品味這些特徵建立了直接的心智聯繫。 由此, 儘管音樂、遊戲業務的風波中, 有人對網易的所謂情懷提出了質疑, 但網易仍舊是普羅大眾心中代表情懷與品味的品牌,

而有一天鵝廠說自己也要做情懷時, 大多數人可能嗤之以鼻, QQ音樂搞了多場情懷活動, 但它並沒有在任何層面與“情懷”的心智取得聯繫。

網易用“小鮮肉”佔領用戶心智的“計畫”目前仍在繼續, 目前看來, 至少有五大關鍵點:

1、用落地的情懷試圖強化心智認知

“我不喜歡這個世界, 但我喜歡你”, 這是4月1日網易雲音樂與亞朵聯手打造的“睡音樂”主題酒店某個房間裡的裝飾語。

在地鐵標語行銷後, 網易再次把對用戶的理解做到了線下, 做到了與音樂天然親和的主題酒店裡, 進一步強化佔領消費者的“情懷”心智。 雖然QQ音樂、酷狗音樂仍然霸榜, 但這種心理優勢讓網易保留了更進一步的資本。

2、用向上走的格調試圖強化品味

網易嚴選忽然被刮起了來的“消費降級”之風當成了典型:足夠的品質, 沒有品牌的溢價, 簡直是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的都市白領最好的降級選擇。

不過, 網易嚴選似乎不太滿足“消費降級”這個帽子。 4月末, 網易嚴選聯合寶馬集團旗下MINI品牌, 攜手獨立音樂人陳鴻宇, 搞了一部所謂實驗性旅程的影片, 突出所謂“生活的另一種選擇”, 表面上是在傳遞品牌積極的生活態度, 說白了還是在強化自己的品味印象, 即便是“消費降級”, 仍然是有品位的。

為了保證格調, 對品質的要求自然少不了, 這在網易考拉上表現的格外突出。 丁磊曾說, 網易考拉要一針一線, 一板一眼地做, 去美國、南美、歐洲、日韓選產品,

把認同的品質或者中國消費者會喜歡的產品帶到中國來。 據說丁磊曾經親自跑到韓國去選品, 去研究面膜, 甚至親自嘗試指甲油(這也算是為其個人專欄“丁磊私物精選”獻身吧)。

3、用線下化進一步強化年輕化印象

網易的產品不太喜歡談論高大上的黑科技, 按官方說法, 是從“新消費”角度重塑現代人生活, 專注於時刻變化的用戶體驗。 這種專注現在被網易轉移到了線下, 4月28日, 網易明星產品考拉海購首家線下實體店“海淘爆品店”在杭州大廈中央商城內開業, 上架千餘SKU, 線下線上價格同步。

看起來, 網易是在入局線下新零售, 往阿裡、騰訊這裡插一腳。 而實際上, 這可能還是網易強化考拉海購年輕化、新消費觀念的舉動, 沒有什麼比直接接觸用戶更能傳達和灌輸自己的年輕化理念了。

4、維護理想主義的“美好形象”

賽馬機制讓騰訊系產品瘋狂追逐KPI,誰不行,短期不盈利就下馬。這使得很多用戶已經把“沒錢玩你XX”與騰訊進行了心智對應。就如為了追逐利益,晶片產業難以成長一樣,在騰訊平臺上很少能發現長線產品。

而很多人喜歡調侃網易拿遊戲掙的錢做各種理想主義的事情,例如辦免費的線上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例如養豬的同時推廣標準化養殖要推進農村就業、食品安全。

對一個互聯網公司而言,這有點不可思議。這種“理想主義”雖然被調侃,但更多人其實更容易認同網易,花錢花在這些理想主義的事上,最終也是一種很值當的公關投入。

遊戲、電商、音樂,網易老叔父的攻堅戰

只不過,商業的世界總沒有太多的平靜與祥和,網易努力扮演“小鮮肉”的角色依然要面對江湖裡的血雨腥風,且還需要表現出一副寵辱不驚、怡然自得的形象,而這恰好是“老叔父”才會有的坦然自若和成竹在胸。

從丁三石各種出鏡總是一副笑臉,外加中二的表情上,我們多少能窺探到經歷了20年廝殺的網易,已經習慣了自己這個“老叔父”的真實身份。在暗潮洶湧中,網易時刻保持著一副戰鬥的狀態。

1、遊戲,一場“資源”而非“品質”大戰

遊戲市場上,網易與某鵝廠已經牢牢佔據了TOP2,TOP50產品中,二者發行產品市場份額近八成,電競遊戲占42.4%,遠遠甩開了第三名及後續的廠商。遊戲領域內的競爭,與其說是行業競爭,不如說是兩家的內鬥。

類型遊戲不算抄襲,這是遊戲界的基本規則,但是鵝廠一紙訴狀在美國把網易遊戲給告了,訴狀中連防彈頭盔長得一樣也要拿來作為證據,似乎除了兩隻眼睛一張嘴的人物形象外,其他都不能長得類似,否則就是抄襲。

看似荒謬,卻再一次反映了互聯網誰膀子粗誰話語權大的現實。時不時要搞出幾個爆款遊戲的網易,對鵝廠的威脅是巨大的。夢幻西遊霸榜,陰陽師霸榜,吃雞霸榜,第五人格霸榜……一個沒有社交流量入口的遊戲公司搞出了這麼多有威脅的產品,誰當老大都如坐針氈。

2、電商,從虎口奪了食後,又和對手狹路相逢

網易嚴選是網易從京東、阿裡壟斷的電商格局中硬生生奪取的一口肉,不過,成功搶食後卻緊接著被模仿者所包抄。除了淘寶心選、京東京造這種反擊式的產品,雷布斯的小米有品也來湊熱鬧。

2017年4月上線的小米有品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米新零售產品,畢竟,小米商城、米家商城說來說去都是自家的東西,而小米有品月1000 SPU,第一年目標30億—40億GMV,直接針對網易嚴選而來,而且小米粉絲流量優勢不容小覷。

淘寶心選、京東京造這兩大電商平臺的內部孵化項目可以歸為一類,且都是以平臺上的“旗艦店”形態存在,300 SPU左右都處於試水階段。雖然,它們面臨諸如消費品牌與電商品牌的認知差異、原有品牌商的反感和抵制、ODM模式的複雜資源投入等問題,但供應鏈、資源整合能力肯定是不輸網易的。

網易此時不得不變成老叔父。4月11日網易嚴選兩周歲生日party上,“二次方計畫”、 “嚴選HOME”100家、線下消費場景的嚴選IP融入等玩法出爐。隨後,4月23日,在第二屆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網易嚴選又發佈“網易嚴選創新開放平臺”,要挖掘和孵化原創商品,商業接招和出招動作頻頻。

3、音樂,版權大戰沒有和平

《晴天》為網易雲音樂貢獻了213萬條評論,其中第一條評論獲贊65萬;獲得評論數量最多的前30首歌中,周傑倫獨佔5首,前500首歌中,周傑倫則獨佔了44首。

在網易雲音樂1.69小時的月均使用時間遠超過QQ音樂的0.69小時時(艾瑞資料並經換算),鵝廠的恐慌是可以理解的,拒絕傑威爾的合作進行反制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儘管丁三石對網易雲音樂的打磨是慢工出細活,頗有坐看雲起時的禪師感,但面對現實還是需要呼籲奔走,各種公關活動、各種義正言辭、各種商業斡旋,據理力爭、露出被20年江湖廝殺打磨得黑黝黝的“叔父”。

而且,這場大戰,只有開始,卻沒有結束,“老叔父”網易除了應戰,恐怕最好的姿態就是主動還擊。

成了老叔父的網易,還能做回小鮮肉麼?

憑興趣辦事,丁磊的一貫作風也被移植到網易身上。從養豬、到網易美學、再到網易嚴選,他感興趣並認為有價值的事就會馬上動手幹。

這正是“小鮮肉”風格清新,率性而為。但,被多方針對時,顯然網易“小鮮肉”是不可能一直“小鮮肉”的,只有用“老叔父”的奔波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雖說但凡偉大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是由興趣驅動型的,霍華德舒爾茨所領導的星巴克,鈴木敏文所管理的7-11,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所創造的google,約伯斯創造的蘋果,還有宜家和無印良品,這些企業骨子裡面都注有濃濃的對所做事情的熱愛的基因。但“老叔父”式的“生活奔波”,可能會打亂網易的“小鮮肉”大眾印象,或者讓網易不再忠誠於興趣而流於大眾化、唯KPI論。

成了老叔父的網易,要做回小鮮肉,可能有這些問題要解決。

1、在殘暴的互聯網邏輯中,還能繼續做“禪師”

丁磊曾經說,“互聯網風口是一種謬論。很多人趕這個風口、潮流的時候,一個動機是想趕快拿到風險投資。但它其實忽略了一點——我如何長期可持續經營,應該給消費者留下什麼。”

在大資源加持下,垃圾產品佔據主流已經見怪不怪。長期經營、給消費者留下價值的產品,如何在不講道理的圈地運動中存活和發展,尤其是當鵝廠等對手都露出獠牙時,如何保持這份“本真”,繼續“眼看他朱樓起,眼看他樓塌了”而自巋然不動,是擺在丁磊面前的任務。

2、讓“掙錢只是一件順便的事”不再被調侃

互聯網有五大“裝逼”天王:悔創阿裡傑克馬,一無所有王健林,不知妻美劉強東,普通家庭馬化騰,以及,順便掙錢丁三石。

不過,若認真看待這些調侃的句子,似乎只有順便掙錢丁三石還能經得起推敲。丁磊為什麼要強調掙錢是一件順便的事,其原因不過就是要“小鮮肉”與“老叔父”兼顧,一邊要堅持格調,一邊還得掙錢養家。看似“裝逼”的一句話,卻說清了網易企業戰略。

在過去幾年,網易的確實現了“順便掙錢”的目標,比它文藝的沒它有錢,比它有錢的沒它文藝。只是,當錢越來越難掙時,網易還必須避免把掙錢當做一件主要的事,畢竟,這與它精心構建的“小鮮肉”大眾印象並不符合,是鵝廠這些對手的專利。

網易身邊圍攏的粉絲,大多數還是沖著網易的“小鮮肉”年輕化形象而來。過去和現在,馬雲、馬化騰說的一句話,可能被各種解讀,丁磊說的一句話,那可能就是普通人都想說的一句話,沒有什麼太多待解讀的深意,這正是網易的忠實用戶及潛在使用者所期望的狀態。

20年後,網易這個老叔父還在互聯網摸爬滾打,丁磊要做的,還是那個說著“普通”話的普通人,網易要做的,或許還是那個不緊不慢的公司。

只有面對互聯網波雲詭譎、流言蜚語時保持坦然心態,更關鍵的是從心理上拒絕短線利益的誘惑,才能讓老叔父與小鮮肉得到統一,才能讓網易還是用戶心智心中的網易,而不是騰訊、阿裡或者京東相同心智屬性的品牌。

(完)

曾響鈴(微信ID:xiangling0815)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虎嘯獎評委。

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

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趨勢革命 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近80家網路媒體專欄作者。

“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慧公司傳播顧問。

沒有什麼比直接接觸用戶更能傳達和灌輸自己的年輕化理念了。

4、維護理想主義的“美好形象”

賽馬機制讓騰訊系產品瘋狂追逐KPI,誰不行,短期不盈利就下馬。這使得很多用戶已經把“沒錢玩你XX”與騰訊進行了心智對應。就如為了追逐利益,晶片產業難以成長一樣,在騰訊平臺上很少能發現長線產品。

而很多人喜歡調侃網易拿遊戲掙的錢做各種理想主義的事情,例如辦免費的線上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例如養豬的同時推廣標準化養殖要推進農村就業、食品安全。

對一個互聯網公司而言,這有點不可思議。這種“理想主義”雖然被調侃,但更多人其實更容易認同網易,花錢花在這些理想主義的事上,最終也是一種很值當的公關投入。

遊戲、電商、音樂,網易老叔父的攻堅戰

只不過,商業的世界總沒有太多的平靜與祥和,網易努力扮演“小鮮肉”的角色依然要面對江湖裡的血雨腥風,且還需要表現出一副寵辱不驚、怡然自得的形象,而這恰好是“老叔父”才會有的坦然自若和成竹在胸。

從丁三石各種出鏡總是一副笑臉,外加中二的表情上,我們多少能窺探到經歷了20年廝殺的網易,已經習慣了自己這個“老叔父”的真實身份。在暗潮洶湧中,網易時刻保持著一副戰鬥的狀態。

1、遊戲,一場“資源”而非“品質”大戰

遊戲市場上,網易與某鵝廠已經牢牢佔據了TOP2,TOP50產品中,二者發行產品市場份額近八成,電競遊戲占42.4%,遠遠甩開了第三名及後續的廠商。遊戲領域內的競爭,與其說是行業競爭,不如說是兩家的內鬥。

類型遊戲不算抄襲,這是遊戲界的基本規則,但是鵝廠一紙訴狀在美國把網易遊戲給告了,訴狀中連防彈頭盔長得一樣也要拿來作為證據,似乎除了兩隻眼睛一張嘴的人物形象外,其他都不能長得類似,否則就是抄襲。

看似荒謬,卻再一次反映了互聯網誰膀子粗誰話語權大的現實。時不時要搞出幾個爆款遊戲的網易,對鵝廠的威脅是巨大的。夢幻西遊霸榜,陰陽師霸榜,吃雞霸榜,第五人格霸榜……一個沒有社交流量入口的遊戲公司搞出了這麼多有威脅的產品,誰當老大都如坐針氈。

2、電商,從虎口奪了食後,又和對手狹路相逢

網易嚴選是網易從京東、阿裡壟斷的電商格局中硬生生奪取的一口肉,不過,成功搶食後卻緊接著被模仿者所包抄。除了淘寶心選、京東京造這種反擊式的產品,雷布斯的小米有品也來湊熱鬧。

2017年4月上線的小米有品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米新零售產品,畢竟,小米商城、米家商城說來說去都是自家的東西,而小米有品月1000 SPU,第一年目標30億—40億GMV,直接針對網易嚴選而來,而且小米粉絲流量優勢不容小覷。

淘寶心選、京東京造這兩大電商平臺的內部孵化項目可以歸為一類,且都是以平臺上的“旗艦店”形態存在,300 SPU左右都處於試水階段。雖然,它們面臨諸如消費品牌與電商品牌的認知差異、原有品牌商的反感和抵制、ODM模式的複雜資源投入等問題,但供應鏈、資源整合能力肯定是不輸網易的。

網易此時不得不變成老叔父。4月11日網易嚴選兩周歲生日party上,“二次方計畫”、 “嚴選HOME”100家、線下消費場景的嚴選IP融入等玩法出爐。隨後,4月23日,在第二屆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網易嚴選又發佈“網易嚴選創新開放平臺”,要挖掘和孵化原創商品,商業接招和出招動作頻頻。

3、音樂,版權大戰沒有和平

《晴天》為網易雲音樂貢獻了213萬條評論,其中第一條評論獲贊65萬;獲得評論數量最多的前30首歌中,周傑倫獨佔5首,前500首歌中,周傑倫則獨佔了44首。

在網易雲音樂1.69小時的月均使用時間遠超過QQ音樂的0.69小時時(艾瑞資料並經換算),鵝廠的恐慌是可以理解的,拒絕傑威爾的合作進行反制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儘管丁三石對網易雲音樂的打磨是慢工出細活,頗有坐看雲起時的禪師感,但面對現實還是需要呼籲奔走,各種公關活動、各種義正言辭、各種商業斡旋,據理力爭、露出被20年江湖廝殺打磨得黑黝黝的“叔父”。

而且,這場大戰,只有開始,卻沒有結束,“老叔父”網易除了應戰,恐怕最好的姿態就是主動還擊。

成了老叔父的網易,還能做回小鮮肉麼?

憑興趣辦事,丁磊的一貫作風也被移植到網易身上。從養豬、到網易美學、再到網易嚴選,他感興趣並認為有價值的事就會馬上動手幹。

這正是“小鮮肉”風格清新,率性而為。但,被多方針對時,顯然網易“小鮮肉”是不可能一直“小鮮肉”的,只有用“老叔父”的奔波才能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雖說但凡偉大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是由興趣驅動型的,霍華德舒爾茨所領導的星巴克,鈴木敏文所管理的7-11,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所創造的google,約伯斯創造的蘋果,還有宜家和無印良品,這些企業骨子裡面都注有濃濃的對所做事情的熱愛的基因。但“老叔父”式的“生活奔波”,可能會打亂網易的“小鮮肉”大眾印象,或者讓網易不再忠誠於興趣而流於大眾化、唯KPI論。

成了老叔父的網易,要做回小鮮肉,可能有這些問題要解決。

1、在殘暴的互聯網邏輯中,還能繼續做“禪師”

丁磊曾經說,“互聯網風口是一種謬論。很多人趕這個風口、潮流的時候,一個動機是想趕快拿到風險投資。但它其實忽略了一點——我如何長期可持續經營,應該給消費者留下什麼。”

在大資源加持下,垃圾產品佔據主流已經見怪不怪。長期經營、給消費者留下價值的產品,如何在不講道理的圈地運動中存活和發展,尤其是當鵝廠等對手都露出獠牙時,如何保持這份“本真”,繼續“眼看他朱樓起,眼看他樓塌了”而自巋然不動,是擺在丁磊面前的任務。

2、讓“掙錢只是一件順便的事”不再被調侃

互聯網有五大“裝逼”天王:悔創阿裡傑克馬,一無所有王健林,不知妻美劉強東,普通家庭馬化騰,以及,順便掙錢丁三石。

不過,若認真看待這些調侃的句子,似乎只有順便掙錢丁三石還能經得起推敲。丁磊為什麼要強調掙錢是一件順便的事,其原因不過就是要“小鮮肉”與“老叔父”兼顧,一邊要堅持格調,一邊還得掙錢養家。看似“裝逼”的一句話,卻說清了網易企業戰略。

在過去幾年,網易的確實現了“順便掙錢”的目標,比它文藝的沒它有錢,比它有錢的沒它文藝。只是,當錢越來越難掙時,網易還必須避免把掙錢當做一件主要的事,畢竟,這與它精心構建的“小鮮肉”大眾印象並不符合,是鵝廠這些對手的專利。

網易身邊圍攏的粉絲,大多數還是沖著網易的“小鮮肉”年輕化形象而來。過去和現在,馬雲、馬化騰說的一句話,可能被各種解讀,丁磊說的一句話,那可能就是普通人都想說的一句話,沒有什麼太多待解讀的深意,這正是網易的忠實用戶及潛在使用者所期望的狀態。

20年後,網易這個老叔父還在互聯網摸爬滾打,丁磊要做的,還是那個說著“普通”話的普通人,網易要做的,或許還是那個不緊不慢的公司。

只有面對互聯網波雲詭譎、流言蜚語時保持坦然心態,更關鍵的是從心理上拒絕短線利益的誘惑,才能讓老叔父與小鮮肉得到統一,才能讓網易還是用戶心智心中的網易,而不是騰訊、阿裡或者京東相同心智屬性的品牌。

(完)

曾響鈴(微信ID:xiangling0815)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虎嘯獎評委。

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

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趨勢革命 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誌撰稿人,近80家網路媒體專欄作者。

“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慧公司傳播顧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