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泰倫·盧的成功和失敗,其實全都源自“喬丹法則”

喬丹法則是NBA史上最著名的防守策略, 由一代名帥查克·戴利發明創造, 用來對付邁克爾·喬丹。

在喬丹越過活塞的禁錮之後, 喬丹法則也隨之成為了歷史名詞。

但這套防守法則的生命力遠遠超出了名字本身, 這套法則中包含的一些經典防守策略, 比如長人擴出延阻, 強硬夾擊持球人等著名招式, 在被戴利創造出來後, 由派特·萊利在紐約尼克斯和邁阿密熱火發揚光大;至今依然擁有頑強的生命力。

原因很簡單, 在喬丹之後, 優秀的鋒衛搖擺人層出不窮, 曾經用來對付喬丹的精密羅網, 用來對付喬丹的接班人們, 也非常合適。 在如今這個外線持球手大行其道的時代, 這種防守策略更是被許多球隊青睞。

在今年的季後賽中, 就至少有兩個最顯眼的例子。

——鵜鶘對開拓者雙槍實行雙人包夾, 讓常規賽場均25分的利拉德系列賽場均僅得18分, 命中率慘不忍睹。

麥科勒姆除了在最後一戰得到38分之外, 其他場次和利拉德也是難兄難弟。

——騎士在泰倫盧上位之後, 對包夾持球人無比狂熱。 2016年總決賽靠這一招逆轉奪冠不提。 今年首輪第一場, 被奧拉迪波砍了32分之後, 接下來四場, 場場強硬夾擊, 讓奧拉迪波的場均得分和命中率直接向利拉德看齊。 天王山之戰更是跌到冰點, 15投2中。

這是夾擊持球人。 至於說長人擴出延阻, 就不用舉例子了。 在這年頭, 你隨便找一場比賽, 都能看到中鋒防到三分線附近的鏡頭。

既然夾擊的威力如此強大, 為什麼很少被大規模使用呢?因為夾擊是一種極端的防守策略, 局部二防一, 就意味著其他位置在局部三防四, 一旦輪轉失誤, 就會漏出空擋。 在常規賽狀態下, 教練們普遍先求穩健, 自然不會輕易使用夾擊。

——那麼, 鵜鶘為什麼敢用呢?第一個原因, 是濃眉強大的機動能力, 能在三分線和禁區之間跑跳如風, 不怕漏人。 但這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個人運動能力再強, 長時間這樣玩也是力不從心的。

真正重要的原因是, 開拓者的鋒線球員非但沒有什麼自主進攻能力, 連定點遠射也不夠准;他們接到雙槍傳球之後, 殺傷力非常有限。 所以, 我們雖然多次看到鵜鶘因為夾擊利拉德而漏了射手, 或者被開拓者內線切入禁區, 但這點代價非常有限, 不足以讓鵜鶘改變策略。

這就是喬丹法則的第一個秘密。

——其實當年老早就有人看出來了:“活塞敢那樣夾擊喬丹, 不僅僅是因為喬丹太強, 也是因為公牛太弱。 ”

而如今, 雙槍遠不如喬丹, 而開拓者說不定比當年的公牛還弱——那支公牛雖然被活塞淘汰三次, 但當時是能打到分區決賽的。 而且活塞是當時的連續兩年總冠軍。

——既然如此, 將軍順手抽車, 鵜鶘何樂不為?

在2003年馬刺VS籃網的總決賽之前, 籃網主教練拜倫·斯科特說, 我知道夾擊鄧肯我們會死得很慘, 但如果不夾擊, 我們會死得更慘。

——這就是喬丹法則的第二個秘密。 在將軍抽車之外, 還有舍車保帥。

泰倫盧被無數球迷問候了無數次, 但依然堅持夾擊持球人。 並不是因為盧員外真的是個傻帽, 連球迷看到的東西都看不到,只是因為,在這樣一支騎士隊裡,盧員外其實也很難有更好的選擇。

原因很簡單,夾擊,在戰術意義上,可以強力壓縮對手的活動空間和傳球視野,讓對方的戰術運作陷入暫時停頓。對於老邁的騎士而言,與其被對手牽著鼻子走,不如主動出擊。如果你覺得疑惑,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

——在大衛·布拉特執教期間,騎士的防守聯盟第二。那時候的騎士,是不喜歡夾擊持球人的。

因為當時的騎士有一個純正的護框中鋒,俄羅斯名將莫茲戈夫。防守球員只需要像收費站一樣,護送著對手進入禁區,就可以等著大中鋒拍蒼蠅了。而不需要在外線主動漏出空擋去夾擊。

這種防守,非常考驗對手的單挑能力,基本上很少漏出空位;比夾擊穩健得多。再往前推幾年,詹姆斯在熱火時期的主要對手,印第安那步行者,也是這種防守策略。因為他們的禁區站著218公分的希伯特。

但莫茲戈夫面對勇士五小陣容時,防不到外線去,緩慢的弱點被勇士針對。以勇士為頭號假想敵的騎士,最終在泰倫盧上位後棄用了莫茲戈夫。之後的勒夫也好,特裡斯坦·湯普森也好,都不是真正的禁區守護者。於是終於開始玩夾擊持球人了。

——如果你看球早幾年,一定會記得,勒布朗·詹姆斯在邁阿密打球時,熱火為了將詹姆斯的個人能力最大化,也喜歡使用小個陣容,所以那支熱火也喜歡夾擊持球人。無非那時候的熱火,擁有巔峰期的詹姆斯、韋德這種蝙蝠俠,所以夾擊的效果要比如今這支老邁的騎士好得多了。

換言之,既然用了小個陣容,在防守端就需要靠速度彌補高度不足。夾擊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勇士的週邊防守無比均衡,但上了五小陣容之後,也需要快速收縮到禁區進行局部聯防,也就是夾擊的加強版本來保證禁區安全。

這就是泰倫·盧面臨的最基本的情況。他並非不想改善,而是不能,騎士的情況和布拉特時期不同了,和布拉特時期比防守,是沒有參考意義的。和2016年奪冠時相比,騎士核心球員的年齡更老了,心氣也下滑了,生龍活虎的特裡斯坦·湯普森更是已經毀於酒色。更重要的是,歐文的出走引發了陣容架構坍塌。動了大手術也沒能補回來。在這種局面下,騎士的夾擊強度,以及其他球員輪轉速度,都已經不能和氣勢如虹的2016年總決賽相比了。夾擊效果自然也是天差地別。

便是如此,泰倫·盧並不是不懂戰術。至少,他當然比噴他的球迷們懂得多了去了。

連球迷看到的東西都看不到,只是因為,在這樣一支騎士隊裡,盧員外其實也很難有更好的選擇。

原因很簡單,夾擊,在戰術意義上,可以強力壓縮對手的活動空間和傳球視野,讓對方的戰術運作陷入暫時停頓。對於老邁的騎士而言,與其被對手牽著鼻子走,不如主動出擊。如果你覺得疑惑,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

——在大衛·布拉特執教期間,騎士的防守聯盟第二。那時候的騎士,是不喜歡夾擊持球人的。

因為當時的騎士有一個純正的護框中鋒,俄羅斯名將莫茲戈夫。防守球員只需要像收費站一樣,護送著對手進入禁區,就可以等著大中鋒拍蒼蠅了。而不需要在外線主動漏出空擋去夾擊。

這種防守,非常考驗對手的單挑能力,基本上很少漏出空位;比夾擊穩健得多。再往前推幾年,詹姆斯在熱火時期的主要對手,印第安那步行者,也是這種防守策略。因為他們的禁區站著218公分的希伯特。

但莫茲戈夫面對勇士五小陣容時,防不到外線去,緩慢的弱點被勇士針對。以勇士為頭號假想敵的騎士,最終在泰倫盧上位後棄用了莫茲戈夫。之後的勒夫也好,特裡斯坦·湯普森也好,都不是真正的禁區守護者。於是終於開始玩夾擊持球人了。

——如果你看球早幾年,一定會記得,勒布朗·詹姆斯在邁阿密打球時,熱火為了將詹姆斯的個人能力最大化,也喜歡使用小個陣容,所以那支熱火也喜歡夾擊持球人。無非那時候的熱火,擁有巔峰期的詹姆斯、韋德這種蝙蝠俠,所以夾擊的效果要比如今這支老邁的騎士好得多了。

換言之,既然用了小個陣容,在防守端就需要靠速度彌補高度不足。夾擊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勇士的週邊防守無比均衡,但上了五小陣容之後,也需要快速收縮到禁區進行局部聯防,也就是夾擊的加強版本來保證禁區安全。

這就是泰倫·盧面臨的最基本的情況。他並非不想改善,而是不能,騎士的情況和布拉特時期不同了,和布拉特時期比防守,是沒有參考意義的。和2016年奪冠時相比,騎士核心球員的年齡更老了,心氣也下滑了,生龍活虎的特裡斯坦·湯普森更是已經毀於酒色。更重要的是,歐文的出走引發了陣容架構坍塌。動了大手術也沒能補回來。在這種局面下,騎士的夾擊強度,以及其他球員輪轉速度,都已經不能和氣勢如虹的2016年總決賽相比了。夾擊效果自然也是天差地別。

便是如此,泰倫·盧並不是不懂戰術。至少,他當然比噴他的球迷們懂得多了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