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總書記回信的勞模班有倆青島人 講述背後故事

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正拓 報導

半島都市報5月1日訊 “沒想到習總書記能給我們回信,倍感振奮。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模本科班學員回信,向他們並向全國所有勞動模範、向全國廣大勞動者致以節日的問候。 5月1日半島記者採訪獲悉,收到總書記回信的勞模本科班中,有兩名青島籍學員——矯立敏和王加全。 他們一致表示將牢記總書記的囑託,珍惜榮譽、努力學習,繼續拼搏、再創佳績,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今年51歲的矯立敏是公交集團李滄巴士公司保修廠的一名職工,201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王加全則是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大港分公司流機隊的吊車司機,是2017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

兩人都是今年3月份到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就讀的。 1992年,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創辦勞模本科班,學員主要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全國先進工作者。 目前已有近600名勞模學員從這裡畢業,在新的崗位上繼續拼搏奉獻。

據兩人介紹,勞模本科班的全體學員大多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工人勞模,很多之前都是普通的農村娃,經過刻苦鑽研和奮力拼搏,成為工人中的先進代表。 在平時的集體學習中,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習總書記對工人群體的重視,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更是讓大夥兒信心滿滿,於是集體給習總書記寫信,彙報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會,表達了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的決心。

“真的沒想到習總書記能在百忙之中給我們回信,我激動得一夜都沒睡著覺。 ”矯立敏說,他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將回信內容看了又看。 總書記對勞動者的高度評價,讓他這位在島城公交一線工作了31年的普通勞動者,既感到無上光榮,又深感責任重大。 他將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文化水準,將來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提升技能,為打造更加便捷的公交出行環境作出新的貢獻。

“習總書記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次的回信讓我的工作幹勁更大了。 ”王加全說,新時代對產業工人提出新的要求,習總書記不僅關心和重視一線勞動者,對新時代的產業工人更是寄予厚望,今後將努力把學到的知識用於生產實際,勇於創新,把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發揚光大,推動青島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增磚添瓦。

勞模素描

矯立敏:安全行駛里程繞地球25圈

參加工作前,矯立敏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農村娃,他夢想著有一天能和父親一樣開上大公交,把滿車乘客送到各個網站。 1987年,20歲的矯立敏到公交公司當上了一名乘務員。 1989年,22歲的矯立敏成為青島公交一名駕駛員,駕駛公車20多年來,矯立敏安全行駛里程超過100萬公里,相當於環繞地球安全運行25圈。

從一個不起眼的農村娃,成長為一名全國勞動模範,他始終是一個時刻把乘客冷暖裝在心間、把創新創效扛在肩頭的黨員先鋒。

363路線是青島公交連接南北交通的一條主線,隨著“北宿南工”現象的出現,擁擠的公車經常出現甩站甩客的現象。 矯立敏駕駛363路公車後,向線路同事發出了“文明行駛、誠信待客”的倡議,並提出了五個“多一點”工作法,每一次進入網站,他都要提前減速,緩慢靠站、停穩開門、主動疏導。 在他的車上,乘客都自覺謙讓,極少發生因為擁擠而相互指責、謾駡的現象。

矯立敏還是一名技術創新能手。 開公車不久,他就以聰敏好學、刻苦鑽研的勁頭,贏得了青島公交第一批高級職業駕駛員的資質。 為了解決當時淘汰型汽油車設備老化、嚴重高耗的問題,他牽頭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經常與職工探討車輛操作和維修技術,成為公交老舊車型節能降耗科研攻關專案的帶頭人。 他利用業餘時間開辦技術課堂,巡迴公交各路隊進行技術講座,毫無保留地把技術經驗傳授給職工。

2006年,他通過深入研究,結合363路線特點,對每一個公交網站、每一座立交橋、每一個交通路口的客流、路面、信號燈情況進行了科學分析,精心測算了發動機轉速與行車車速之間的契合關係,找出了最佳經濟時速,提出了車輛在不同路況下的運行方案,創造了“規範操作節油工作法”,極大地節約了運行成本,保證了安全行車,提高了經濟效益,達到了安全運行和節約燃料的雙重效果。這一成果當年被評為山東省建設系統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並在青島所有公交線路上全面推廣,僅363路一條線路50部營運車輛每年就節約燃料4萬升,年所創經濟價值超過20萬元,居公交行業先進水準。

2007年,矯立敏代表青島公交參加全市首屆職工駕駛技術比武,獲得“金牌駕駛員”稱號,還被評為全國公交系統十大“節油王”。他積極參與“高師帶高徒”活動,先後帶出了青島市“駕駛狀元”任洪波、市“節油技能標兵”袁志國等徒弟。

王加全:苦練技能被人笑稱“走火入魔”

2001年7月,剛剛中專畢業的王加全通過勞務派遣來到了青島港,成了一名從事糧食、化肥、啤酒等雜貨裝卸作業的吊車司機。

在吊車作業中,安全難度大,品質要求高的,莫過於吊車作為岸吊進行啤酒裝船作業了。由於內貿啤酒運輸多採用幾千噸的小船,受潮汐影響,船舶穩定性不夠,裝船安全係數小,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品質問題,為保證不出現破損,多採用船艙中心落貨,邊角人力搬運堆碼的形式,不但增加了裝卸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影響了裝卸效率。

王加全下定決心提高啤酒岸吊裝船技能。他利用休班和待時時間,到現場仔細觀察漲落潮對裝船的影響,並與現場管理人員和裝卸工人交流切磋,確定最佳吊車支車位置,總結提煉出“啤酒岸吊作業”操作法。為了熟悉潮汐變化,他專門製作了潮汐變化表。為了練好技術,回到宿舍中,他將方凳倒置,在中間安裝了一個模擬操作手柄,在操作手柄四周拴上紅繩,不斷提高自己操作上的微控技能,每天模擬操作上萬次,用周圍同事的話說,就是“走火入魔”了。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半年的時間,王加全練就了過硬的操作技術,凡是他從事的啤酒裝船作業,都是保質保量安全高效地完成。

短短幾年間,王加全就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工司機,成了隊裡的技術骨幹,並逐步成為全國青工技能大賽狀元和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他和班組成員一起,先後創造了2項絕活、2個員工品牌,總結提煉了“啤酒岸吊作業”“‘一慢二看三確認’吊車作業安全基本操作步驟”“吊車紙漿作業法”“五做到操作法”和“大件精裝操作法”,先後刷新了青島港60余項生產紀錄,在現場作業中得到了廣泛推廣,有效地保證了作業人員的安全,提升了裝卸效率。他所在的團隊,實現了6年安全無事故,個人在16年間,共完成起運噸180多萬噸。

王加全所在的大港公司流機隊,共有50餘台吊車,每年僅燃油消耗費用就達1200多萬元,能耗成了主要的生產成本。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王加全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雙動力吊車接力作業和流動配電盤接點作業的方案,並全部在實際應用中得以推廣。通過實際測算,改用電後,每百噸可節約能耗資金40元左右。當年,27台“油改電”吊車,節約燃油273183.9升,節約資金153.8萬元。

到青島港工作17年來,王加全把職業當事業,把崗位當舞臺,先後榮獲“全國港口青年崗位能手”“全國青年技能大賽狀元”“全國交通運輸系統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最美青工”“全國優秀農民工”等榮譽,並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編輯: 張珍珍]

他利用業餘時間開辦技術課堂,巡迴公交各路隊進行技術講座,毫無保留地把技術經驗傳授給職工。

2006年,他通過深入研究,結合363路線特點,對每一個公交網站、每一座立交橋、每一個交通路口的客流、路面、信號燈情況進行了科學分析,精心測算了發動機轉速與行車車速之間的契合關係,找出了最佳經濟時速,提出了車輛在不同路況下的運行方案,創造了“規範操作節油工作法”,極大地節約了運行成本,保證了安全行車,提高了經濟效益,達到了安全運行和節約燃料的雙重效果。這一成果當年被評為山東省建設系統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並在青島所有公交線路上全面推廣,僅363路一條線路50部營運車輛每年就節約燃料4萬升,年所創經濟價值超過20萬元,居公交行業先進水準。

2007年,矯立敏代表青島公交參加全市首屆職工駕駛技術比武,獲得“金牌駕駛員”稱號,還被評為全國公交系統十大“節油王”。他積極參與“高師帶高徒”活動,先後帶出了青島市“駕駛狀元”任洪波、市“節油技能標兵”袁志國等徒弟。

王加全:苦練技能被人笑稱“走火入魔”

2001年7月,剛剛中專畢業的王加全通過勞務派遣來到了青島港,成了一名從事糧食、化肥、啤酒等雜貨裝卸作業的吊車司機。

在吊車作業中,安全難度大,品質要求高的,莫過於吊車作為岸吊進行啤酒裝船作業了。由於內貿啤酒運輸多採用幾千噸的小船,受潮汐影響,船舶穩定性不夠,裝船安全係數小,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品質問題,為保證不出現破損,多採用船艙中心落貨,邊角人力搬運堆碼的形式,不但增加了裝卸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影響了裝卸效率。

王加全下定決心提高啤酒岸吊裝船技能。他利用休班和待時時間,到現場仔細觀察漲落潮對裝船的影響,並與現場管理人員和裝卸工人交流切磋,確定最佳吊車支車位置,總結提煉出“啤酒岸吊作業”操作法。為了熟悉潮汐變化,他專門製作了潮汐變化表。為了練好技術,回到宿舍中,他將方凳倒置,在中間安裝了一個模擬操作手柄,在操作手柄四周拴上紅繩,不斷提高自己操作上的微控技能,每天模擬操作上萬次,用周圍同事的話說,就是“走火入魔”了。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半年的時間,王加全練就了過硬的操作技術,凡是他從事的啤酒裝船作業,都是保質保量安全高效地完成。

短短幾年間,王加全就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工司機,成了隊裡的技術骨幹,並逐步成為全國青工技能大賽狀元和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他和班組成員一起,先後創造了2項絕活、2個員工品牌,總結提煉了“啤酒岸吊作業”“‘一慢二看三確認’吊車作業安全基本操作步驟”“吊車紙漿作業法”“五做到操作法”和“大件精裝操作法”,先後刷新了青島港60余項生產紀錄,在現場作業中得到了廣泛推廣,有效地保證了作業人員的安全,提升了裝卸效率。他所在的團隊,實現了6年安全無事故,個人在16年間,共完成起運噸180多萬噸。

王加全所在的大港公司流機隊,共有50餘台吊車,每年僅燃油消耗費用就達1200多萬元,能耗成了主要的生產成本。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王加全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雙動力吊車接力作業和流動配電盤接點作業的方案,並全部在實際應用中得以推廣。通過實際測算,改用電後,每百噸可節約能耗資金40元左右。當年,27台“油改電”吊車,節約燃油273183.9升,節約資金153.8萬元。

到青島港工作17年來,王加全把職業當事業,把崗位當舞臺,先後榮獲“全國港口青年崗位能手”“全國青年技能大賽狀元”“全國交通運輸系統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最美青工”“全國優秀農民工”等榮譽,並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編輯: 張珍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