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走時不准還貴得要死,關於機械腕表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

成熟男人的玩具有很多, 比如車, 比如古董, 但都不如機械腕表得寵。 機械腕表之于男人, 就好比名牌包之于女人, 愛它的人永遠不夠, 不懂它的人有各種疑問。 “機械表這麼貴, 為什麼要買機械表?”或者“機械表效率很低呀, 包括陀飛輪在內都沒有石英表走的准, 不理解花那麼多錢買機械表的人”。 那機械表究竟哪裡值得愛呢?又為什麼那麼貴呢?機械表真的走時不准嗎?……關於機械表有10件事可以好好瞭解一下。

機械間的原始互動正是機械表的魅力所在

機械腕表顧名思義就是完全依靠機械原理來完成計時工作的腕表,

簡單說就是完全通過發條和齒輪等內部機械結構驅動, 而不是電池、光能或其它能量驅動的鐘錶, 分為自動上鏈和手動上鏈兩種。 這兩種機械表的動力來源均來自依靠機芯內的發條為動力, 帶動齒輪進而推動錶針, 唯一不同的只是動力來源的方式有異。 手動上鏈的機械表靠轉動表把產生的動力驅動發條, 機芯的厚度較一般自動上鏈的表薄一些, 相對的整只手錶的重量就較輕。 而自動上鏈的手錶, 是利用機芯底部的自動陀擺動而產生的動力來驅動發條產生能源, 但相對的手錶的厚度會較一般的手動上鏈手錶厚一些, 大多數都同時具有手動上鏈的功能。

自動上鏈機械表, 通常在機芯中有一個半圓形的、能夠轉動的擺陀。

自動上鏈機械表通過擺陀的轉動, 帶動齒輪和杠杆為手錶上發條。 只要你戴著表, 就能通過手臂的擺動, 讓擺陀“轉”起來, 上發條, 在不知不覺中便完成了。 所以, 所謂的自動上鏈, 還是需要手的參與, 只是不必刻意用手轉動表冠而已。

有人把機械表比作精美的藝術品

機械表和石英表的區別就好比生產線生產和手工製作的區別, 機械表的機芯、打磨工藝都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對於手錶的愛好者來說, 機械表齒輪的細微碰撞聲、摩擦聲都是令人陶醉的。 有些發燒友還會把表拆開, 用專業相機拍攝機芯各個角度, 放大照片後細細把玩。 這種樂趣豈是相對便宜的石英表能帶來的呢?

被日內瓦高級鐘錶大賞票選出的世界上最複雜的機械腕表——江詩丹唐閣樓工匠系列的天體超卓複雜腕表 3600。 包含514個機芯零件, 全手工打造, 售價665萬。 每一處都是藝術, 值得細細把玩。

機械表貴在多處, 最貴的是打造時的精力和時間

機械表的美是一種小而巧的美, 和手工藝密切相關的美, 名貴的機械腕表從機芯製作, 打磨拋光, 鏤刻漆繪, 到珠寶鑲嵌等流程幾乎都是手工完成, 和其它精美手工藝品很類似, 它們都屬於手工藝術品。 且不說品牌價值, 機芯技術價值以及寶石等貴金屬本身的價值, 就是耗費在一件藝術品上的精力和時間成本也是無可估量的, 這也是為什麼機械表貴的原因。

光是打磨拋光一項就要耗費工匠的無數個工時。

機械表的外觀打磨,像錶殼、錶鏈, 也能充分反映出這款表的檔次。 比如愛彼的皇家橡樹, 八角形的錶殼非常特別, 製作工藝比圓形錶殼繁雜得多, 錶殼、錶鏈的打磨, 通常還要經過幾十道工序, 這樣才能給人帶來上乘的質感, 其間耗費的心血, 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機芯的打磨就更不用說了。 正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 入門級的機械表, 大多只在擺陀上稍作修飾, 整體來看“清湯寡水”。 到了中端級別, 魚鱗紋、甚至日內瓦波紋, 都堂而皇之地出現了。 而高級機械表, 機芯打磨則更加出眾, 一些還會有極富品牌特色的特殊打磨, 比如像歐米茄的放射狀阿拉伯式日內瓦波紋等等。

成熟男人大多都愛機械表

機械表的魅力跟成熟男人的魅力有異曲同工之妙,

要經歷時間的沉澱, 要細細品味, 魅力不光流於表面, 更是內“心”的魅力。 機芯可謂是機械表的靈魂, 而高價位表款, 往往才是大牌們機芯技術體驗的區間, 有成本才能放肆任性堆技術, 從機芯的走時准度、打磨水準到外形等等都是兵家必爭。

創立於1874年的伯爵, 在1957年成功研製出厚度只有2.0毫米的9P上鏈機芯, 在1960年推出的12P自動機芯, 厚度只有2.32毫米, 分別創下全球最薄手上鏈跟自動上鏈機芯的世界紀錄後, 至今伯爵仍不斷在改寫多項歷史紀錄。

寶璣、勞力士這些談到機械表逃不開的名字卻不是發明者

現代自動表轉子系統由勞力士研發, 並註冊為專利。 它在1931年被引入蠔式系列表款, 命名為蠔式恒動。當時勞力士的技術總監為Emile Borer,就是他開發了現代機芯的轉子系統。

然而,發明第一人卻是亞伯拉罕•路易•伯特萊Abraham-Louis Perrelet,伯特萊Perrelet被認為是機械手表之父。他1770年引入此概念,因為這個發明更加適合腕表,所以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但不幸的是,伯特萊Perrelet生活在懷錶時代,表在口袋中不會怎麼動,導致這種裝置無法獲得足夠動力,不能為主發條上夠鏈,所以自動表系統在當時的表現並不佳。

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Perrelet(1747-1823)改進了自動上鏈系統,稱其為“恒動”鐘錶。19世紀的其他一些製錶巨匠也推進了此概念。但直到一戰後,腕表開始流行起來,勞力士完善了其系統,自動機芯才被運用到他們的表款中。

寶璣傳世系列7047變速恒動腕表,以創辦人寶璣大師曾經設計過的728懷錶為靈感,偏心時間指示,並將擺陀,擒縱輪皆移至腕表正面,可算是品牌歷史的見證。

機械表不能光以精准論英雄

由於工作原理,機械表受磁場、溫度、摩擦力、遊絲平衡等多種影響,走時的確不如石英表和電子錶。根據機芯品質的不同,自動機械表精准度的偏差為正30秒到負5秒之間。天文臺認證機芯慢不可以超過4秒,快不可以超過6秒。而石英表極其準確,年度誤差非常低:每年少於一分鐘,即每天少於一秒。不過前面也提到,不能以精准論英雄,機械表的魅力在於其藝術性,並非精准的實用性。

在精准走時方面,真力時的傳奇機芯El Primero是製錶歷史上最著名的機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系列生產機芯。

全新發佈的Defy系列El Primero 21鑲鑽款腕表搭載真力時劃時代巨作El Primero 21機芯,其計時精准度高達前所未有的百分之一秒,同時鑲嵌有總重達5克拉的鑽石,繁若星辰、光彩交錯,將內外兼修、奢華之韻提升至全新境界。

瑞士三大認證,高級機械表的身份證

天文臺認證

瑞士天文臺認證是由瑞士官方天文臺測試組織(簡稱C.O.S.C.)針對手錶準確性做的鑒定,合格的手錶往往被稱為Chronometer—天文臺表。Chronometer這個詞來自兩個希臘詞的合成:Khronos(時間),Metron(計算、測量)。C.O.S.C.分別在瑞士的日內瓦、比爾、拉紹德峰三個地方設有檢測中心。在受檢的手錶總數中,大約有2%—3%會被淘汰。由於測試是逐只測驗,所以即使是同款的兩隻表,測試結果在數字上也可能有若干差距。機械表只要每天誤差的在-4~+6秒之間就達標了。

日內瓦印記

日內瓦印記源自1886年制定的《日內瓦法則》,目的是保證鐘錶的原產地與工匠的技藝。日內瓦印記只頒發給在日內瓦地區製作的鐘錶,只有攜帶手工打造並自動上弦的機械機芯的鐘錶才能獲此殊榮,在機芯的夾板上刻印著“鷹與鑰匙”的徽章標誌,雖然未獲得日內瓦印記的不見得就不是好表,但符合日內瓦印記的標準卻幾乎可以代表製錶工藝的最高級別的精良。

百達翡麗印記

作為卓越製錶工藝的全新象徵,百達翡麗印記超越了瑞士製錶業現存的一切標準。這一“印記”同時代表著百達翡麗的承諾,從1839年起製造的每一枚時計作品提供終身保養與修復服務,因此借助這一“印記”,百達翡麗確保時計作品能夠代代相傳。

陀飛輪、萬年曆、三問,機械腕表的三大複雜功能

機械腕表製作複雜,具有眾多功能,或實用或把玩,而其中萬年曆、陀飛輪、三問則被稱為機械腕表的三大複雜功能。

陀飛輪

陀飛輪是製錶先驅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並沿用至今的一種鐘錶調速裝置,這也是讓寶璣在製表文化歷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原因之一,發明之初應用在懷錶上面,是為了抵抗地心引力對鐘錶擒縱系統中的機件造成的誤差。

普通的機械表,由於受到發條鬆緊度、金屬疲勞以及地心引力的影響,誤差較大;陀飛輪調速器,是唯一可以不受這些影響,年誤差低於1秒,也是唯一可以達到天文臺級別的機械表結構。

如今的陀飛輪則廣泛應用在腕表上,實際上對於腕表來說,陀飛輪真正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了。不過,作為頂級製錶工藝的代表,仍然被大多數表迷所追捧,也同時能讓各大品牌借此展現精湛製錶工藝,畢竟能hold住這種工藝的品牌真不多!

萬年曆

萬年曆腕表並不意味真的能夠運行萬年,一點誤差都沒有,其實每百年需要調一次。也有人會覺得三大複雜功能中,萬年曆最簡單,為什麼還會賣這麼貴?想想看,普通的星期日曆表,遇到大小月就要手動去調日期,否則就會遇到明明是5月1號,腕表卻還顯示4月31號的尷尬場面。

機械表的萬年曆,可以說是人類對齒輪、凸輪和杠杆最精妙的組合運用,通過一系列機械組合,萬年曆腕表可以識別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絕大部分的萬年曆腕表只需要一世紀調一次。

要製作出一枚萬年曆腕表,需要大量的機件,而且大部分機件都是異形件,必須是手工打造。極為複雜的打造過程也決定了萬年曆腕表存世的稀少,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萬年曆表也大幅下降,但依然是少數人追求的貴重物品。

三問

三問表即三簧表,三種打簧的響聲不同,可分辨出“時”“刻”“分”的報時,是聲學與動力學運用的成果。最初是為了人們在黑暗中不需看表,能夠依據腕表鳴響的聲音種類和次數便可知道時間的手錶。通常來說,低音調報時,中高音調報刻,高音調報分。

隨著夜光腕表的普及,三問表的實用性大大下降,夜光腕表更實用簡單,且成本更合算,完全沒必要弄三問,現在的三問和陀飛輪一樣,最主要的功能也就是各大品牌炫技的平臺,證明實力的標誌。

判斷一個三問表的品級高低,最重要的是音色,便宜的三問表,報時聲音拖遝渾濁,而百萬級別的頂級三問表,聲音清脆透徹,大小分明,這種聲音的魅力,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讓人沉迷。

鏤空機械腕表越來越受歡迎

鏤空表的製作是一門精巧的藝術,需要卓越的製表技術和超高的藝術敏感度,其目的是通過將零件結構減至最少,讓光線可以自由地穿透腕表,從而展示機芯內裡的運作,向人們展現機械運動之美。

為了展現機芯的高精密性和超強動感,製表師需要以普通機芯為基礎,先用針把需要鏤空的部分鑽成小孔,剔除多餘金屬,然後用雕刻刀把所有邊緣修飾成45度角斜邊以及把機芯面雕成不同的圖案。在這個極重美感的過程中,他們還必須將透視底層機芯的阻礙減至最低。工序繁複,工藝精細,製作難度頗高。

除開品牌與複雜功能等因素,機芯鏤空工藝的難易程度也是影響腕表的升值潛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機芯鏤空越是複雜的腕表,其價值和升值潛力也越大。

Roger Dubuis羅傑杜彼Excalibur 42自動上鏈鏤空腕表,品牌標誌性星際鏤空錶盤散發帥氣搶眼氣質,鏤空工藝的靈透之氣盡顯機芯之上。碳纖維材質錶殼展現前衛風格,非凡創意與顛覆性材質的結合刻下創新與突破的烙印。

機械腕表的壽命有可能比你長

機械表,如果平時小心呵護,定期保養,可以用上幾十年,一輩子,甚至傳承給下一代。這也就是為什麼百達翡麗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沒有人能擁有百達翡麗,只不過為下一代保管而已”。雖然這是廣告,但也確實闡述了機械表傳承的屬性。

命名為蠔式恒動。當時勞力士的技術總監為Emile Borer,就是他開發了現代機芯的轉子系統。

然而,發明第一人卻是亞伯拉罕•路易•伯特萊Abraham-Louis Perrelet,伯特萊Perrelet被認為是機械手表之父。他1770年引入此概念,因為這個發明更加適合腕表,所以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但不幸的是,伯特萊Perrelet生活在懷錶時代,表在口袋中不會怎麼動,導致這種裝置無法獲得足夠動力,不能為主發條上夠鏈,所以自動表系統在當時的表現並不佳。

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Perrelet(1747-1823)改進了自動上鏈系統,稱其為“恒動”鐘錶。19世紀的其他一些製錶巨匠也推進了此概念。但直到一戰後,腕表開始流行起來,勞力士完善了其系統,自動機芯才被運用到他們的表款中。

寶璣傳世系列7047變速恒動腕表,以創辦人寶璣大師曾經設計過的728懷錶為靈感,偏心時間指示,並將擺陀,擒縱輪皆移至腕表正面,可算是品牌歷史的見證。

機械表不能光以精准論英雄

由於工作原理,機械表受磁場、溫度、摩擦力、遊絲平衡等多種影響,走時的確不如石英表和電子錶。根據機芯品質的不同,自動機械表精准度的偏差為正30秒到負5秒之間。天文臺認證機芯慢不可以超過4秒,快不可以超過6秒。而石英表極其準確,年度誤差非常低:每年少於一分鐘,即每天少於一秒。不過前面也提到,不能以精准論英雄,機械表的魅力在於其藝術性,並非精准的實用性。

在精准走時方面,真力時的傳奇機芯El Primero是製錶歷史上最著名的機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精准的系列生產機芯。

全新發佈的Defy系列El Primero 21鑲鑽款腕表搭載真力時劃時代巨作El Primero 21機芯,其計時精准度高達前所未有的百分之一秒,同時鑲嵌有總重達5克拉的鑽石,繁若星辰、光彩交錯,將內外兼修、奢華之韻提升至全新境界。

瑞士三大認證,高級機械表的身份證

天文臺認證

瑞士天文臺認證是由瑞士官方天文臺測試組織(簡稱C.O.S.C.)針對手錶準確性做的鑒定,合格的手錶往往被稱為Chronometer—天文臺表。Chronometer這個詞來自兩個希臘詞的合成:Khronos(時間),Metron(計算、測量)。C.O.S.C.分別在瑞士的日內瓦、比爾、拉紹德峰三個地方設有檢測中心。在受檢的手錶總數中,大約有2%—3%會被淘汰。由於測試是逐只測驗,所以即使是同款的兩隻表,測試結果在數字上也可能有若干差距。機械表只要每天誤差的在-4~+6秒之間就達標了。

日內瓦印記

日內瓦印記源自1886年制定的《日內瓦法則》,目的是保證鐘錶的原產地與工匠的技藝。日內瓦印記只頒發給在日內瓦地區製作的鐘錶,只有攜帶手工打造並自動上弦的機械機芯的鐘錶才能獲此殊榮,在機芯的夾板上刻印著“鷹與鑰匙”的徽章標誌,雖然未獲得日內瓦印記的不見得就不是好表,但符合日內瓦印記的標準卻幾乎可以代表製錶工藝的最高級別的精良。

百達翡麗印記

作為卓越製錶工藝的全新象徵,百達翡麗印記超越了瑞士製錶業現存的一切標準。這一“印記”同時代表著百達翡麗的承諾,從1839年起製造的每一枚時計作品提供終身保養與修復服務,因此借助這一“印記”,百達翡麗確保時計作品能夠代代相傳。

陀飛輪、萬年曆、三問,機械腕表的三大複雜功能

機械腕表製作複雜,具有眾多功能,或實用或把玩,而其中萬年曆、陀飛輪、三問則被稱為機械腕表的三大複雜功能。

陀飛輪

陀飛輪是製錶先驅寶璣先生在1795年發明並沿用至今的一種鐘錶調速裝置,這也是讓寶璣在製表文化歷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原因之一,發明之初應用在懷錶上面,是為了抵抗地心引力對鐘錶擒縱系統中的機件造成的誤差。

普通的機械表,由於受到發條鬆緊度、金屬疲勞以及地心引力的影響,誤差較大;陀飛輪調速器,是唯一可以不受這些影響,年誤差低於1秒,也是唯一可以達到天文臺級別的機械表結構。

如今的陀飛輪則廣泛應用在腕表上,實際上對於腕表來說,陀飛輪真正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了。不過,作為頂級製錶工藝的代表,仍然被大多數表迷所追捧,也同時能讓各大品牌借此展現精湛製錶工藝,畢竟能hold住這種工藝的品牌真不多!

萬年曆

萬年曆腕表並不意味真的能夠運行萬年,一點誤差都沒有,其實每百年需要調一次。也有人會覺得三大複雜功能中,萬年曆最簡單,為什麼還會賣這麼貴?想想看,普通的星期日曆表,遇到大小月就要手動去調日期,否則就會遇到明明是5月1號,腕表卻還顯示4月31號的尷尬場面。

機械表的萬年曆,可以說是人類對齒輪、凸輪和杠杆最精妙的組合運用,通過一系列機械組合,萬年曆腕表可以識別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絕大部分的萬年曆腕表只需要一世紀調一次。

要製作出一枚萬年曆腕表,需要大量的機件,而且大部分機件都是異形件,必須是手工打造。極為複雜的打造過程也決定了萬年曆腕表存世的稀少,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萬年曆表也大幅下降,但依然是少數人追求的貴重物品。

三問

三問表即三簧表,三種打簧的響聲不同,可分辨出“時”“刻”“分”的報時,是聲學與動力學運用的成果。最初是為了人們在黑暗中不需看表,能夠依據腕表鳴響的聲音種類和次數便可知道時間的手錶。通常來說,低音調報時,中高音調報刻,高音調報分。

隨著夜光腕表的普及,三問表的實用性大大下降,夜光腕表更實用簡單,且成本更合算,完全沒必要弄三問,現在的三問和陀飛輪一樣,最主要的功能也就是各大品牌炫技的平臺,證明實力的標誌。

判斷一個三問表的品級高低,最重要的是音色,便宜的三問表,報時聲音拖遝渾濁,而百萬級別的頂級三問表,聲音清脆透徹,大小分明,這種聲音的魅力,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讓人沉迷。

鏤空機械腕表越來越受歡迎

鏤空表的製作是一門精巧的藝術,需要卓越的製表技術和超高的藝術敏感度,其目的是通過將零件結構減至最少,讓光線可以自由地穿透腕表,從而展示機芯內裡的運作,向人們展現機械運動之美。

為了展現機芯的高精密性和超強動感,製表師需要以普通機芯為基礎,先用針把需要鏤空的部分鑽成小孔,剔除多餘金屬,然後用雕刻刀把所有邊緣修飾成45度角斜邊以及把機芯面雕成不同的圖案。在這個極重美感的過程中,他們還必須將透視底層機芯的阻礙減至最低。工序繁複,工藝精細,製作難度頗高。

除開品牌與複雜功能等因素,機芯鏤空工藝的難易程度也是影響腕表的升值潛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機芯鏤空越是複雜的腕表,其價值和升值潛力也越大。

Roger Dubuis羅傑杜彼Excalibur 42自動上鏈鏤空腕表,品牌標誌性星際鏤空錶盤散發帥氣搶眼氣質,鏤空工藝的靈透之氣盡顯機芯之上。碳纖維材質錶殼展現前衛風格,非凡創意與顛覆性材質的結合刻下創新與突破的烙印。

機械腕表的壽命有可能比你長

機械表,如果平時小心呵護,定期保養,可以用上幾十年,一輩子,甚至傳承給下一代。這也就是為什麼百達翡麗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沒有人能擁有百達翡麗,只不過為下一代保管而已”。雖然這是廣告,但也確實闡述了機械表傳承的屬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