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自信心這種東西,就是有起有落落落落落落啊

缺乏自信總是令人苦惱的一件事。 想必你我都有過自信心大起大落的經歷, 前一秒覺得這事簡直輕而易舉, 後一秒就被現實教做人。 這種經歷令人難過, 輕易就把人折磨得懷疑人生。

重要面試前總想照鏡子, 擔心妝花了或者西裝有褶, 擔心準備不足, 總覺得一起面試的人都比自己強。 工作時, 和領導說話總是底氣不足支支吾吾, 發條微信都得反復修改很多次才敢點發送...

提到自信心脆弱, 實習妹妹也流淚講述了悲傷的故事——

“之前去學校實驗室面試助理, 為提高幾率, 特意挑了一間水準一般、門檻不高的。

面試前仔細準備了衣服, 化了淡妝, 專業知識背了又背。 直到面試前一小時, 還在思考哪些問題該如何回答。 沒想到面試一開始, 我僅遞了一份簡歷, 答了幾個簡單的問題, 就被告知‘回家等消息了’——兩天后果然收到了拒絕錄用的郵件。

接下來好幾天我都恍恍惚惚, 思考自己是否真這麼差, 連學校裡最普通的實驗室都不錄用我。 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從事科研的資格, 我是不是心理系最差的學生...”

但她其實沒有意識到, 實驗室拒絕她, 很可能只是因為時間衝突, 比如人家的實驗時間她正好有課——遠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

我們的自信心和對自己的定位總是這樣不堪一擊, 任何一點挫折都可能讓我們陷入自我懷疑和自卑的漩渦中。

我們開始頻繁地道歉, 覺得自己是個卑微到塵埃裡的小人物。

可其實仔細想想, 我們也沒有那麼差呀, 優秀之處也可以找到一籮筐。 那為什麼我們依然那麼容易失去自信?崩潰後的情緒還總會像蚊子一樣, 召之即來, 揮之不去?

很多人都是容易自卑的, 這太常見了。 引起自卑的會有很多客觀因素, 比如生活打擊, 事業沒起色, 或者自身條件不好, 等等。 但你可能沒有想過, 帶來自卑情緒的第一步其實是“自我覺察(Self Awareness)”——

我們都有一個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希望自己顏值高, 性格好, 達成各種成就...但現實中的自己總有各種各樣的缺點。 自信心其實來自于我們現實自我(Actual Self)跟理想自我(Ideal Self)的對比:如果你在對比之後發現,

嗯, 還不錯, 我該做到的大部分都做到了, 那你就會自信起來;反之, 如果一對比, 發現大部分的理想都沒達到, 你就會有點自卑。

可是這種對比並不會無時無刻發生, 因為大多數時間我們都不需要維持著穩定的自我意識, 只需要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度過一天的大小瑣事。 只有在特殊情況下, 才會轉換成第三人稱視角, 變成旁觀者反思自己。 這就是自我覺察。

而就像我們之前說的, 人再優秀, 也有缺點。 自我覺察的產生往往讓我們更關注自己的弱點, 帶來一定幅度的自信心降低。

經典實驗證明, 當人們站在鏡子前的時候, 自信心都會降低(Fejfar & Hoyle, 2000; Hass & Eisenstadt, 1990; Phillips & Silvia, 2005)。 不過這種通過短暫環境刺激產生的自我覺察也是暫時的, 降低的自信心很快就會恢復過來。

除了緩解刺激以外, 有些較為關注自我的人也更容易產生自我覺察。 他們會更長時間地維持著自我意識, 進行更多與理想自我的比對, 因此也長期自信心低糜。

很多人習慣於自責, 不論事情是不是自己的錯——這也是丟失自信的另一種體現。

有位朋友講過這樣一件事:一次她和同學出去玩, 天降暴雨讓大家沒有趕上火車。 面對喪喪的朋友們, 她率先站出來道歉了:“哎呀, 是我粗心, 沒提醒大家早點出發。 ”她心想, 我也就是禮節性地這麼一說, 大家都該知道不是我的錯吧, 應該沒什麼的。

可是坐上火車之後, 她漸漸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感受。 為什麼我要道歉呢?我明明知道這件事不是我的責任呀。 越想越難受,

很快她自己也弄不清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錯了。 “我確實是該提前看看天氣預報, 然後提醒大家早點走的。 ” “為什麼我沒讓大家買晚一點的火車票呢?” “我就是個粗心的人吧, 每次計畫都會弄錯。 ”就這樣想著, 她越來越自責, 並深深陷入自卑。

我們能看到, 哪怕一開始只是表面上的道歉, 最終也會把“我錯了”的想法深深植入自己內心。 這是一種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的現象。

當我們的行為和內心不一致時, 精神上就可能產生認知失調, 造成負面情緒。 我們很想消除這種情緒, 所以會選擇改變行為和想法中的一個, 解除認知失調。 已經做過的事(道過的歉)無法改變, 那便會開始找理由說服自己, 讓自己相信之前的道歉是“正確的”。

所以, 話是不能亂說的,謊言重複一百遍也會變成真理。哪怕你能提醒自己牢牢記住表面說的和真實存在的不同,維持這個意識也會消耗大量的認知資源

(Cognitive Resources)。人腦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把它們都消耗在這樣的事上,我們在其它領域的表現就會下降,無法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事。

同時,自責還會引發自證預言的心理暗示:如果你相信自己做不好一件事,那下次可能就真的做不好。這會更加強化你自卑的信念,讓你愈發自責,進入惡性循環。

很多生活中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細節,都在消磨我們珍貴的自信心。我們的情緒和認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堅不可摧,事實上,它們通常都是模糊而脆弱易變的。

一些我們習慣性的生理動作,其實也可能影響自信。生理資訊會給大腦提供回饋資訊,説明我們校準自己應該有的心理狀態。在動物世界裡,上位者通常會採取昂首挺胸,舒展四肢的身體姿態,以此來佔據更大的空間。反之,低位者會蜷縮自己的身體,彎腰低頭,儘量減少自己的存在感,防止讓上位者產生誤會進而發起挑戰。

雖然現在人的社會地位已經不需要通過占位置來體現了,但這種遠古的生物本能已經深深刻在我們的基因裡。

我們的體態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心理:如果你習慣性地採取一種低位者的身體姿勢,那大腦就會預設你需要保持一個自卑的心理狀態,以此來增加生存幾率。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駝背,低頭,在任何地方都喜歡收起手腳減少占地面積,那麼這種習慣可能正在潛意識地傷害你的自信心。

除了生理層面的習慣,心理層面的習慣也會降低自信。

我們的思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有點像肌肉記憶:一旦習慣了一種定式,以後再遇到相同的情況,就會自然而然地用同一種模式思考。如果我們習慣了一種負面的思維定式,在這種思維濾鏡之下,那些本就容易引發自卑的挫折就會被繼續無限放大。

負面的思維定式一般有三個特點:內因化,穩定化,和無助化。內因化說的就是把挫折的原因歸結與自己本身,穩定化就是相信未來不會改變,而無助化就是認為自己的努力是沒用的。

一個包含了這三點的負面思維定式可能是這樣的:“我業績不好是因為我是個無能的人;以後我永遠業績都好不了;無論我做什麼,我的業績都不會好的。”

而一個正面的思維定式則應該是這樣的:“我的業績不好是因為我沒有找到最好的工作方法;業績總是有高有低的,這次失敗了下次可能會成功;只要通過努力,我一定能讓業績變好的。”

如果下次意識到內心出現了上面三點負面定式的聲音,記得要悄悄提醒自己注意一下噢。

建立穩定的自信,其實一點也不難。

在我們的本能裡,天生就帶有很多自我防禦機制。當自信心受挫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允許自己啟用這些武器:

Do’s:

1. 認識到所有人在現實中的自己跟理想裡的標準都是有差距的。如果這種差距讓你過於痛苦,那麼可以考慮減少對自我的關注,不要頻繁地在自己身上找缺點。

2. 打破自責成癮的負面迴圈。告訴自己,別人的看法沒有那麼重要。不要為了降低自己對潛在分歧的焦慮而急著道歉,最終降低自己的自信心,並通過自我暗示讓自己逐漸靠攏最差的那個自己。

3. 選擇高力量姿態。抬頭挺胸,舒展四肢,用生理狀態反向調節心理狀態來提高自信。

4. 改變負面思維定式。避免自卑三要素,遇到挫折的時候注意提醒自己認識到超出自己控制的外界因素,告訴自己通過努力未來是可以改變的。

5. 向下對比。除了要向優秀的人看齊以外,有時也可以多看看不如自己的人,通過對比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作為提升自我自信的方式,這沒什麼不好的。

Don’ts:

1. 強迫自己做出即時的改變,或者長期維持一種硬拗的心理狀態。例如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我要自信起來,立Flag!然後時刻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自己,不允許自己出現任何計畫之外的想法或者情緒。這種做法會迅速消耗認知資源,導致自控力全線枯竭,最終產生大反彈。

2. 跟自己反復強調“我不能自卑”。越是跟自己強調一件事,越容易不受控制地向相反的方向發展過去。改善自信心應該是一個柔和的過程,給自己一點時間,你會發現你的內心比想像得更強大。

雖然說了這麼多,但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不可能一次性解決。日常狀態下,正常人的自信心都會在一定範圍內上下波動,所以偶爾出現自卑的情緒是完全ok的。

只不過,一旦你發現自己有了“長期自信心低糜”的狀態,那就要留意了——這可能是抑鬱症的徵兆。

如果你出現了以下這些症狀裡的大部分(5個以上),並持續了兩周以上,就要開始提高警惕:(DSM-5 MDD)

1. 每天大部分時間心情抑鬱(可以是主觀感受,也可以是客觀現象,例如每天流淚)

2. 每天大部分時間對所有活動缺乏興趣(以前你愛做的事,現在是否都失去興趣了?)

3. 不明原因的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在沒有節事或發生其它疾病的情況下,體重是否大幅改變了?)

4.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者睡眠過多

5. 幾乎每天都出現精神運動性激越或遲滯(身邊人有沒有說你現在明顯地反應慢了,活動速度降低了/或相反,變得坐立不安了?)

6. 幾乎每天都疲勞或精力不足

7. 幾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無價值,過分地感到內疚(並沒有什麼確鑿的理由,但內疚的感覺就是揮之不去)

8. 幾乎每天都存在思考能力減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或猶豫不決

9. 反復出現想死的想法(可以沒有具體的計畫,也可以是已經有詳盡的計畫並準備執行了)

最後再多一嘴,如果你真的因為“自信心問題”遭遇很大困擾,難以擺脫的話,不妨嘗試我們的“自信心訓練營”小課程,也許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今日值班編輯推薦

以下 不 相關文章

Keep Young

話是不能亂說的,謊言重複一百遍也會變成真理。哪怕你能提醒自己牢牢記住表面說的和真實存在的不同,維持這個意識也會消耗大量的認知資源

(Cognitive Resources)。人腦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把它們都消耗在這樣的事上,我們在其它領域的表現就會下降,無法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事。

同時,自責還會引發自證預言的心理暗示:如果你相信自己做不好一件事,那下次可能就真的做不好。這會更加強化你自卑的信念,讓你愈發自責,進入惡性循環。

很多生活中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細節,都在消磨我們珍貴的自信心。我們的情緒和認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堅不可摧,事實上,它們通常都是模糊而脆弱易變的。

一些我們習慣性的生理動作,其實也可能影響自信。生理資訊會給大腦提供回饋資訊,説明我們校準自己應該有的心理狀態。在動物世界裡,上位者通常會採取昂首挺胸,舒展四肢的身體姿態,以此來佔據更大的空間。反之,低位者會蜷縮自己的身體,彎腰低頭,儘量減少自己的存在感,防止讓上位者產生誤會進而發起挑戰。

雖然現在人的社會地位已經不需要通過占位置來體現了,但這種遠古的生物本能已經深深刻在我們的基因裡。

我們的體態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心理:如果你習慣性地採取一種低位者的身體姿勢,那大腦就會預設你需要保持一個自卑的心理狀態,以此來增加生存幾率。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駝背,低頭,在任何地方都喜歡收起手腳減少占地面積,那麼這種習慣可能正在潛意識地傷害你的自信心。

除了生理層面的習慣,心理層面的習慣也會降低自信。

我們的思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有點像肌肉記憶:一旦習慣了一種定式,以後再遇到相同的情況,就會自然而然地用同一種模式思考。如果我們習慣了一種負面的思維定式,在這種思維濾鏡之下,那些本就容易引發自卑的挫折就會被繼續無限放大。

負面的思維定式一般有三個特點:內因化,穩定化,和無助化。內因化說的就是把挫折的原因歸結與自己本身,穩定化就是相信未來不會改變,而無助化就是認為自己的努力是沒用的。

一個包含了這三點的負面思維定式可能是這樣的:“我業績不好是因為我是個無能的人;以後我永遠業績都好不了;無論我做什麼,我的業績都不會好的。”

而一個正面的思維定式則應該是這樣的:“我的業績不好是因為我沒有找到最好的工作方法;業績總是有高有低的,這次失敗了下次可能會成功;只要通過努力,我一定能讓業績變好的。”

如果下次意識到內心出現了上面三點負面定式的聲音,記得要悄悄提醒自己注意一下噢。

建立穩定的自信,其實一點也不難。

在我們的本能裡,天生就帶有很多自我防禦機制。當自信心受挫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允許自己啟用這些武器:

Do’s:

1. 認識到所有人在現實中的自己跟理想裡的標準都是有差距的。如果這種差距讓你過於痛苦,那麼可以考慮減少對自我的關注,不要頻繁地在自己身上找缺點。

2. 打破自責成癮的負面迴圈。告訴自己,別人的看法沒有那麼重要。不要為了降低自己對潛在分歧的焦慮而急著道歉,最終降低自己的自信心,並通過自我暗示讓自己逐漸靠攏最差的那個自己。

3. 選擇高力量姿態。抬頭挺胸,舒展四肢,用生理狀態反向調節心理狀態來提高自信。

4. 改變負面思維定式。避免自卑三要素,遇到挫折的時候注意提醒自己認識到超出自己控制的外界因素,告訴自己通過努力未來是可以改變的。

5. 向下對比。除了要向優秀的人看齊以外,有時也可以多看看不如自己的人,通過對比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作為提升自我自信的方式,這沒什麼不好的。

Don’ts:

1. 強迫自己做出即時的改變,或者長期維持一種硬拗的心理狀態。例如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我要自信起來,立Flag!然後時刻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自己,不允許自己出現任何計畫之外的想法或者情緒。這種做法會迅速消耗認知資源,導致自控力全線枯竭,最終產生大反彈。

2. 跟自己反復強調“我不能自卑”。越是跟自己強調一件事,越容易不受控制地向相反的方向發展過去。改善自信心應該是一個柔和的過程,給自己一點時間,你會發現你的內心比想像得更強大。

雖然說了這麼多,但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不可能一次性解決。日常狀態下,正常人的自信心都會在一定範圍內上下波動,所以偶爾出現自卑的情緒是完全ok的。

只不過,一旦你發現自己有了“長期自信心低糜”的狀態,那就要留意了——這可能是抑鬱症的徵兆。

如果你出現了以下這些症狀裡的大部分(5個以上),並持續了兩周以上,就要開始提高警惕:(DSM-5 MDD)

1. 每天大部分時間心情抑鬱(可以是主觀感受,也可以是客觀現象,例如每天流淚)

2. 每天大部分時間對所有活動缺乏興趣(以前你愛做的事,現在是否都失去興趣了?)

3. 不明原因的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在沒有節事或發生其它疾病的情況下,體重是否大幅改變了?)

4.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者睡眠過多

5. 幾乎每天都出現精神運動性激越或遲滯(身邊人有沒有說你現在明顯地反應慢了,活動速度降低了/或相反,變得坐立不安了?)

6. 幾乎每天都疲勞或精力不足

7. 幾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無價值,過分地感到內疚(並沒有什麼確鑿的理由,但內疚的感覺就是揮之不去)

8. 幾乎每天都存在思考能力減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或猶豫不決

9. 反復出現想死的想法(可以沒有具體的計畫,也可以是已經有詳盡的計畫並準備執行了)

最後再多一嘴,如果你真的因為“自信心問題”遭遇很大困擾,難以擺脫的話,不妨嘗試我們的“自信心訓練營”小課程,也許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今日值班編輯推薦

以下 不 相關文章

Keep You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