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顛覆!上火這件事,騙了人多少年?

 

“少吃點辣, 小心上火!”

“橘子別多吃, 這東西上火!”

“羊肉雖然大補, 但要少吃, 上火!”

外國人百思不得其解, 怎麼吃什麼都上火。

很多人以為上火是一個傳統醫學的說法, 但傳統醫學理論裡並沒有“上火”這個概念。 上火是個民間說法, 很難給出明確定義。

“上火”廣義上講可以理解成:身體受到各種刺激, 從而產生“火或熱”的病症反應, 如在皮膚或體表體腔(如口腔、鼻腔、肛門等)出現的粘膜腫痛。

嘴角長泡、牙齦腫痛……這些都可稱之為“上火”。

上火了?其實只是炎症反應

嘴角、舌頭起泡是最典型的“上火”症狀, 其實也就是口腔和口周單純皰疹,

是一種炎症反應。

圖片來源:圖蟲

炎症反應分為感染性炎症、非感染性免疫性炎症和神經源性炎症。 這三種炎症機制也涵蓋絕大部分上火現象。

由於傳統醫學中, 對於這類沒有很好描述和命名的疾病, 民間統稱為, 上火。

如單純皰疹和帶狀皰疹。 幾乎所有解釋上火的文章都拿嘴角、舌頭起泡來舉例, 其實也就是口腔和口周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是病毒感染導致的皰疹性炎症。 這種病毒感染是終生性的, 且感染率極高。

據WHO估計, 2012年全球50歲以下人口中有67%的人有感染過。

偶爾的免疫力低下就會導致單純皰疹的發作, 造成口腔粘膜(包括舌)和周口皮膚皰疹性炎症, 即使不經治療, 1~2周內也會自行痊癒。

這種病毒感染率雖然很高,

但絕大多數感染屬於無症狀感染。

除了外來的病毒會造成炎症反應, 人體自身的抗原和組織也會被誤認成外來入侵者, 導致炎症, 這種情況被稱為過敏(炎症)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炎症反應。

口腔潰瘍也是炎症中的一種, 也是上火的典型症狀。

傳統醫學對這類病症一直缺少認識, 於是, 傳統醫學留下的空白, 民間自行填補, 上火油然而生。

背著“會上火”汙名的辣椒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被家長耳提面命地提醒過:“少吃點辣!吃多了上火!”

很多人吃完辣椒後, 口腔黏膜火辣辣的疼, 口腔內部充血腫脹, 嚴重還會導致牙齦出血、鼻出血。

而痔瘡患者吃了太多辣椒還會誘發肛門出血, 甚至沒有痔瘡的人也可能出現肛門出血的情況。

即使沒有損傷的皮膚, 接觸到辣椒也會感覺辣得疼。

這不是因為你吃辣上火了, 而是辣椒素在反應。

辣椒素是辣椒中的刺激性成分, 辣不是味覺, 而是一種熱痛覺。 辣椒素會 刺激神經使其分泌肽, 能擴張血管、增加毛細血管的通透性, 導致血漿外 滲引發腫脹。

辣椒素作用的後果就是, 牙齦腫痛、嘴角起泡、口腔潰瘍。

這樣的反應也被稱為“神經源性炎症”, 和普通炎症的不同之處在於, 它並不牽涉到免疫系統, 純粹由刺激性的物質導致。

除了辣椒素, 乙醇、類胰蛋白酶、樹脂毒素、大蒜素、薑油、芥子油等都能引發神經源性炎症, 而它們剛好對應了我們常說的幾種“上火”食物:酒精、鳳梨、蒜頭、生薑……

“上火”無需治療

炎症反應是人體防禦機制的核心環節, 神經源性炎症是它的延伸。

這不僅保障身體能抵抗感染性病原體, 也能對那些具有潛在危害性的刺激性物質做出反應。

其他常見食物引起的“上火”也由此得到解釋。

含糖量高的水果會引發口腔滲透壓升高, 而過酸的水果又會降低口腔的PH值, 而這些都會引發神經源性炎症。

圖片來源:屌絲女士

凡是被身體識別為具有現實或潛在傷害性的因素, 都可以激發神經源性炎症。 食物中如果含有這些物質, 當然就會引起“上火”。

但這些反應並非是壞事, 一方面這種反應是暫時性的, 且反應輕微不需要任何治療, 所以無需擔心。

嘴角長泡, 一段時間就能自愈;吃辣菊花疼, 根本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但同時, 這也是身體發出的警示信號, 保持節制, 不要貪食。

所以, 放下你手裡苦得掉渣的涼茶吧, 一切宣稱可以“下火”“祛火”的方法和藥物都是騙人的。

不過喝一喝也沒什麼, 讓你印象更深刻, 保證飲食節制, 食不過量, 也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