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傅盛認知三部曲之二:管理本質是認知管理

文章資訊聲明

本文作者:傅盛

涉及核心能力板塊 : 企業根基業務能力之決策者區塊

入群”召喚兮小易, 加入群討論。

導讀

我總結了“一體兩翼”和“三個管理維度”, 逐步解答以上問題。

上篇回顧:傅盛認知三部曲之一: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我曾經講過管理三段論——目標、路徑、資源。 找到一個目標, 想清楚路徑, 再投入資源。

但它有一個大前提叫——有判斷力。 沒有判斷力, 搞錯了目標, 路徑切不進去, 資源就調不動。 而這種判斷力的本質, 就是認知。

這個時代, 管理不是執行管理, 不是組織結構管理, 而是你比別人更理解一件事情。 管理的本質就是一種認知管理。

領導力的核心不是所謂的高情商, 而是在大格局下構建對整個行業的認知體系, 用大趨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聰明的決策。

在這個大的認知體系下, 管理又可被細化為“資訊、時間、人”三個維度:怎樣利用“資訊”做出正確的決定,

怎樣通過抓關鍵讓“時間”更高效, 怎樣運用簡化管理“人”。

我總結了“一體兩翼”和“三個管理維度”, 逐步解答以上問題。

一一體:構建領導者的認知體系

一個優秀的領導, 必須在核心點上擁有覆蓋隊伍的認知體系。 一個人的認知要大於一個隊伍,

大於一群人。 這樣的領導, 才有真正存在的價值。

我跟騰訊總裁劉熾平交流, 他說, 互聯網特別像一部武俠史, 一群人打不過一個武林高手。 你堆再多的人, 不如來一個武藝出眾的人。 本質上, 就是這個人, 在這個點上的認知體系, 超越了一個龐大的隊伍。

一年半前, 我見過百度的人, 我跟他們說, 頭條就是移動上的搜索。 他們不以為然。 說百度有頭條不具備的即時搜索, 頭條離了很遠。 一直到去年五月, 百度才上了資訊流。 這就是兩家產品在認知上的差距。

領導者在核心點上必須有一個強大的認知體系覆蓋所有人, 才值得成為一個領導, 才得以做出正確的決定, 才能夠帶領整個隊伍走到一條正確的道路。 如果認知錯了,

即使每天雞飛狗跳, 也做不成真正有效的管理。 績效, 期望, 只是配合手段。 核心是必須有這樣的認知體系。

所謂認知體系, 是在腦海裡有完整的認知框架, 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腦海要有一些抽象的框架圖。 比如簡單、差異化、跨界、大趨勢, 還有時代熱點等等。 腦海裡不斷要有這樣的框架。 看到一個點, 就拿這個框架去套。

怎麼建立這種框架呢?首先, 對市場和產品的深入瞭解是認知體系的基礎。 用產品, 抓細節, 像用戶一樣思考問題。 其次, 真的要去和市場上吃過豬肉的人多聊天。 看看別人在幹什麼, 這很重要。 其三, 切忌以聽報告的方式建立認知。 有些領導, 派兩個實習生做個調查報告, 看一眼, 得出一個結論。 非常要命。

本質上是用實習生的認知取代團隊認知。

就像Snap CEO說, Snap chat不是聊天工具, 而是改變新一代美國年輕人的溝通方式。 現在它把chat去掉了, 不再簡單做熟人關係, 而是圍繞攝像頭建立內容, 這就與Facebook非常不一樣了。 Snap讓Facebook頭疼, 不是源于錢更多, 或隊伍更強, 而是源於對社交的認知不一樣。 今天就是這樣一個時代——誰建立正確認知, 誰就脫穎而出。

二兩翼:認知管理的兩劑良藥

大的認知體系構建之後, 具體問題是否有具體方法論作支撐——比如, 事情太多管不過來怎麼辦?做了那麼多總被老闆批怎麼辦?做得辛苦不出績效怎麼辦?對此, 我開了兩劑良藥:

解藥一:學會逆向思考, 如果花的時間少一半, 事情能否做得更好

記得有段時間, 我非常忙, 各種會議滿天飛,效率很低。我當時就想,難道當年約伯斯會比我更忙嗎?歸根到底還是我的管理方法不對。於是我不停追問自己,如果我現在讓工作時間少一半,能不能做得更好?

當我的腦海裡不斷浮現這個問題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忙的根源其實就在於自己認為太多事情都很重要。

怎麼讓管理變得更有效率?本質是減少真正所謂管理的量,增加判斷的量。增加幫團隊在關鍵點做決定和梳理目標的量。

核心是轉換思維,培養做判斷的能力。而不是勤勉工作的能力。勤勉工作只是基礎。假設一下,如果只花一半時間,事情能不能做得更好?順著這個方向想,很多事情就會不斷要求去劃分優先順序。

解藥二:戰略的略是忽略,不敢忽略,本質是分不清優先順序

絕大部分人覺得戰略的重心是“戰”,其實是“忽略”。忽略就是能放棄什麼。

不敢忽略,本質就是分不清優先順序。怎麼去建立優先順序?分清優先順序的前提是認知清晰。你腦海裡有一個格局,叫大趨勢。要知道什麼是更重要的。找到最關鍵的點,牢牢不放。不是最關鍵的點,學會妥協和讓步。有時候,我們思維會有盲點。原因在於:視野不夠寬,反思不夠頻。

人和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思維格局。什麼是中層?什麼是創始人?兩者區別就在於:一個是迷戀具體情況,我在努力工作;一個是高低結合,我既能努力工作,又能不斷花時間去反思,去判斷,去拿到認知。而且清楚知道,低的目的是高。即我的每一個執行,本質上又在建立我的認知。

三三個管理維度:資訊、時間、人

宏觀層面,領導者要構建對行業的認知體系;那麼微觀層面,執行操作時,怎樣才能做到更聰明的工作?怎樣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我從資訊、時間、人三個維度剖析管理方法。

先說信息維度。人的本質就是一個CPU。運算能力再強,沒有足夠的資料登錄也不會有產出。有足夠大的資訊輸入,足夠高的反思頻度,你才會有足夠的資訊輸出,也才會產生格局,做出正確判斷。搜集資訊的目的,不是為了保持自身現狀,而是為了進一步成長獲得新能力,使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聰明的決策。

資訊怎麼輸入?第一,深入分析對手。花時間加大資訊搜集,磨刀不誤砍柴工。第二,定期遍訪行業。瞭解對手,否則會失去行業認知。第三,不斷招聘行業裡的人。他們不僅是來工作的,也會帶來行業裡的認知。

一個領導者的本質就是做正確的決定。只要你拿到足夠的資訊,就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執行將容易十倍,矛盾也會迎刃而解。有一句話叫主將無能累死三軍。執行很難的本質是沒有做出正確的決定。

再來說時間維度,管理上最重要的資源就是領導人時間。時間的分配,表明了一個領導者對實際情況的優先順序判斷。

我們經常自認為一件事情很重要,回頭一看,根本沒花足夠時間,沒放足夠人力,沒放足夠資源。時間都去哪兒了?

反問下自己:時間是如何分配的?構建格局上花了多少時間?資訊輸入花了多少時間?關鍵人身上花了多少時間?是不是偶爾想到了,去思考一下,還是變成一種工作習慣?

獵豹最早能殺出來的一個核心原因,就是我們當時樂此不疲地參加各種展會,跟各種人聊,建立了對國際APP市場的認知。我作為CEO親自月臺,親自抗資料,住很遠的酒店,轉地鐵轉三次,走路還得十幾分鐘,聽起來都很辛苦。但一有展會,我就會帶人去。而且經常是規模性的。看上去花了這麼多時間,但實際上建立了認知,找到了簡單的切入點。於是,整個公司的工作都變得簡單了,反而為其他事務節約了時間。

時間是最重要的資源。經常有同事問我,你天天管公司,介紹新文章,還玩無人機和王者榮耀,時間怎麼用的?其實很簡單。我每天都會想:有哪幾個關鍵的會,關鍵的人,關鍵點是什麼。

講完資訊和時間,回到人的維度。一句話:學會通過管一個人達到管一片人的目的。

首先,管理一個人,解決一大片。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狀況,搞一堆人,這個要照顧,那個要照顧。團隊初創時,可扁平化。但越往後,越成熟的業務,越要找一個堪以重用的人。重用到什麼程度?為了這一個人,能把整個團隊重構掉。

要簡化對人的管理,找到關鍵人。在關鍵人身上花足夠多的時間,把足夠的認知傳遞給這個關鍵人,讓他做一群人的決定。切忌多人平行站位的職責不清。多人負責,容易變成每個人都不滿意。給一個人足夠授權,職責清晰,簡化管理,即便沒有達到預期,更換人時他也更容易接受。

其次就是簡化目標。不要給一個人多目標。領導最大的職責是幫員工找到一個簡單的目標。這就考驗領導,能否構建縱深的行業認知體系,找出那個關鍵目標,説明團隊簡化目標,建立一個正確統一的目標認知。團隊目標越簡單,越明確,越容易達成一致。

現在我做管理,就簡化成“定目標”和“找關鍵人”。目標要簡單清晰,人要能挺身而出,超出預期。一戰就要解決問題。

好領導,首先是打勝仗。開戰之前,就要有七分勝算。這七分勝,就靠認知。打的就是認知之仗。看上去千軍萬馬在打,本質是兩個將領腦海裡的戰爭格局。勝負基本已定。

先勝後戰,勝算就在認知。管理如是。

截止現在,我的認知三部曲已發佈兩篇。其中《認知三部曲之一:成長就是認知升級》分享了人的四種認知狀態以及認知反覆運算的本質就是捅破那層窗戶紙;《認知三部曲之二:管理本質就是認知管理》分享了一個領導如何在大格局下構建對整個行業的認知體系,並從資訊、時間、人的三個維度,剖析了管理之道。

最後一篇,《認知三部曲之三:戰略就是格局 破局》,我會分享,在大格局的認知下,如何升級戰略打法,積累勢能,尋找新的突破口。

相關閱讀:傅盛認知三部曲之一: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熱文推薦:

點擊下方關鍵字 查看對應熱點文章

點 埃森哲,看:【報告】埃森哲:至2030年,來源於產業物聯網範疇的GDP將增數十倍

點 敬業度,看:23頁PPT告訴你如何提高員工敬業度!

點 趨勢報告,看:美國公佈《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明確20項最值得關注的科技趨勢

點 通用汽車,看:如何管理好供應商?通用汽車靠這16步!

點 降庫存,看:為什麼庫存降不了?因為你只想降庫存

強企閱聞 ∣做更強的企業!

各種會議滿天飛,效率很低。我當時就想,難道當年約伯斯會比我更忙嗎?歸根到底還是我的管理方法不對。於是我不停追問自己,如果我現在讓工作時間少一半,能不能做得更好?

當我的腦海裡不斷浮現這個問題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忙的根源其實就在於自己認為太多事情都很重要。

怎麼讓管理變得更有效率?本質是減少真正所謂管理的量,增加判斷的量。增加幫團隊在關鍵點做決定和梳理目標的量。

核心是轉換思維,培養做判斷的能力。而不是勤勉工作的能力。勤勉工作只是基礎。假設一下,如果只花一半時間,事情能不能做得更好?順著這個方向想,很多事情就會不斷要求去劃分優先順序。

解藥二:戰略的略是忽略,不敢忽略,本質是分不清優先順序

絕大部分人覺得戰略的重心是“戰”,其實是“忽略”。忽略就是能放棄什麼。

不敢忽略,本質就是分不清優先順序。怎麼去建立優先順序?分清優先順序的前提是認知清晰。你腦海裡有一個格局,叫大趨勢。要知道什麼是更重要的。找到最關鍵的點,牢牢不放。不是最關鍵的點,學會妥協和讓步。有時候,我們思維會有盲點。原因在於:視野不夠寬,反思不夠頻。

人和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思維格局。什麼是中層?什麼是創始人?兩者區別就在於:一個是迷戀具體情況,我在努力工作;一個是高低結合,我既能努力工作,又能不斷花時間去反思,去判斷,去拿到認知。而且清楚知道,低的目的是高。即我的每一個執行,本質上又在建立我的認知。

三三個管理維度:資訊、時間、人

宏觀層面,領導者要構建對行業的認知體系;那麼微觀層面,執行操作時,怎樣才能做到更聰明的工作?怎樣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我從資訊、時間、人三個維度剖析管理方法。

先說信息維度。人的本質就是一個CPU。運算能力再強,沒有足夠的資料登錄也不會有產出。有足夠大的資訊輸入,足夠高的反思頻度,你才會有足夠的資訊輸出,也才會產生格局,做出正確判斷。搜集資訊的目的,不是為了保持自身現狀,而是為了進一步成長獲得新能力,使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聰明的決策。

資訊怎麼輸入?第一,深入分析對手。花時間加大資訊搜集,磨刀不誤砍柴工。第二,定期遍訪行業。瞭解對手,否則會失去行業認知。第三,不斷招聘行業裡的人。他們不僅是來工作的,也會帶來行業裡的認知。

一個領導者的本質就是做正確的決定。只要你拿到足夠的資訊,就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執行將容易十倍,矛盾也會迎刃而解。有一句話叫主將無能累死三軍。執行很難的本質是沒有做出正確的決定。

再來說時間維度,管理上最重要的資源就是領導人時間。時間的分配,表明了一個領導者對實際情況的優先順序判斷。

我們經常自認為一件事情很重要,回頭一看,根本沒花足夠時間,沒放足夠人力,沒放足夠資源。時間都去哪兒了?

反問下自己:時間是如何分配的?構建格局上花了多少時間?資訊輸入花了多少時間?關鍵人身上花了多少時間?是不是偶爾想到了,去思考一下,還是變成一種工作習慣?

獵豹最早能殺出來的一個核心原因,就是我們當時樂此不疲地參加各種展會,跟各種人聊,建立了對國際APP市場的認知。我作為CEO親自月臺,親自抗資料,住很遠的酒店,轉地鐵轉三次,走路還得十幾分鐘,聽起來都很辛苦。但一有展會,我就會帶人去。而且經常是規模性的。看上去花了這麼多時間,但實際上建立了認知,找到了簡單的切入點。於是,整個公司的工作都變得簡單了,反而為其他事務節約了時間。

時間是最重要的資源。經常有同事問我,你天天管公司,介紹新文章,還玩無人機和王者榮耀,時間怎麼用的?其實很簡單。我每天都會想:有哪幾個關鍵的會,關鍵的人,關鍵點是什麼。

講完資訊和時間,回到人的維度。一句話:學會通過管一個人達到管一片人的目的。

首先,管理一個人,解決一大片。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狀況,搞一堆人,這個要照顧,那個要照顧。團隊初創時,可扁平化。但越往後,越成熟的業務,越要找一個堪以重用的人。重用到什麼程度?為了這一個人,能把整個團隊重構掉。

要簡化對人的管理,找到關鍵人。在關鍵人身上花足夠多的時間,把足夠的認知傳遞給這個關鍵人,讓他做一群人的決定。切忌多人平行站位的職責不清。多人負責,容易變成每個人都不滿意。給一個人足夠授權,職責清晰,簡化管理,即便沒有達到預期,更換人時他也更容易接受。

其次就是簡化目標。不要給一個人多目標。領導最大的職責是幫員工找到一個簡單的目標。這就考驗領導,能否構建縱深的行業認知體系,找出那個關鍵目標,説明團隊簡化目標,建立一個正確統一的目標認知。團隊目標越簡單,越明確,越容易達成一致。

現在我做管理,就簡化成“定目標”和“找關鍵人”。目標要簡單清晰,人要能挺身而出,超出預期。一戰就要解決問題。

好領導,首先是打勝仗。開戰之前,就要有七分勝算。這七分勝,就靠認知。打的就是認知之仗。看上去千軍萬馬在打,本質是兩個將領腦海裡的戰爭格局。勝負基本已定。

先勝後戰,勝算就在認知。管理如是。

截止現在,我的認知三部曲已發佈兩篇。其中《認知三部曲之一:成長就是認知升級》分享了人的四種認知狀態以及認知反覆運算的本質就是捅破那層窗戶紙;《認知三部曲之二:管理本質就是認知管理》分享了一個領導如何在大格局下構建對整個行業的認知體系,並從資訊、時間、人的三個維度,剖析了管理之道。

最後一篇,《認知三部曲之三:戰略就是格局 破局》,我會分享,在大格局的認知下,如何升級戰略打法,積累勢能,尋找新的突破口。

相關閱讀:傅盛認知三部曲之一: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

熱文推薦:

點擊下方關鍵字 查看對應熱點文章

點 埃森哲,看:【報告】埃森哲:至2030年,來源於產業物聯網範疇的GDP將增數十倍

點 敬業度,看:23頁PPT告訴你如何提高員工敬業度!

點 趨勢報告,看:美國公佈《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明確20項最值得關注的科技趨勢

點 通用汽車,看:如何管理好供應商?通用汽車靠這16步!

點 降庫存,看:為什麼庫存降不了?因為你只想降庫存

強企閱聞 ∣做更強的企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