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李學海:駐村幫扶 有謀有招也有樣

多彩貴州網訊(王建清)在石阡縣楓香鄉, 一位身材魁梧, 滿臉笑容的男子常常穿梭在梨子園村的山水間。 “貧困村不出列, 我就不回家!”是他放出的話。 群眾親切地稱呼的海哥是石阡縣城市管理局教導員、楓香鄉梨子園村的“第一書記”李學海。

凝心聚力, 有謀

自從到楓香梨子園村任“第一書記”的那天開始, 他就對自己做出了要求, 要按照駐村要求真蹲實駐, 把家搬到了梨子園。 在低保的評審、矛盾糾紛的化解、貧困戶識別等工作上, 他進村入戶, 與群眾拉家常、問冷暖、明實情, 瞭解群眾、弄清事實、事實求是, 與群眾零距離接觸、打成一片。 他600餘次在全村139戶中往來, 常常走訪于村支兩委、監委成員和組長家庭之中, 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弄清生產勞動情況和掌握它們思想動態;他利用閒置時間將全鄉駐村幹部、“第一書記”聚集到梨子園村, 直接或間接與大家溝通、打氣,

讓大夥能靜下來、沉下去、真蹲實駐, 為精准脫貧、同步小康奉獻力量。 同時, 與大家共謀產業發展、制定駐村計畫、討論工作中出現的“疑難雜症”、解決駐村工作中出現的難題。

掃清障礙, 有招

他始終堅持一個道理:要致富得先修路!梨子園村作為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的貧困村要實現出列,

還得下一番功夫。

在走訪中, 李學海得知, 在2015年的鄉人代會會上代表們提出請求解決梨子園村4.5公里硬化路及完善相應的通組路燈亮化工程, 由於種種原因還一直未得到落實, 他看在眼裡, 記在心裡。 通過與多個部門協調, 最終爭取到了縣財政局40萬元的“一事一議”項目。

“這條路我們走了幾十年、走了幾輩人, 不都過去了?”“要修路政府不曉得出錢請人, 為什麼要我們投工投勞!”“占我們的土地修路就付錢!”……一系列得不到群眾支持、理解的話還得逐戶做思想。

他與包村領導、村幹部、駐村幹部一道召集群眾召開了9次修建環組公路協調動員大會, 通過200多次的群眾思想工作, 最終實現了群眾無償提供修建環組硬化路佔用的山林、田土,

還主動投工投勞, 全面完成了環組硬化路建設, 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精准脫貧, 有樣

群眾的出行難問題解決了。 如何解決該村的發展和貧困戶脫貧的問題?通過認真思考、召開村民大會討論, 最後決定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示範帶動, 發展林下養雞產業。 談到集體經濟, 特別是經歷過集體到包產到戶老人大多不理解、不支持。 貧困戶不願將土地入股、不願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支持發展集體經濟等問題接踵而來。

當初, 李學海在村裡的群眾大會上向大家表態, “請父老鄉親們放心, 我來到這裡就是來幹事的, 一句話:貧困村不出列, 我就不回家!”

如今, 他當這“第一書記”還“上癮”了, 他對群眾說:“貧困村出列了, 我還是不回家, 擼起袖子再幹一年, 繼續和梨子園村的父老鄉親一起幹產業。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