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交城:“志、智”雙扶鏟窮根

當前, 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關鍵時期, 要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不僅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凝心聚力, 投入大量的資金、物資等,

解決貧困群眾迫切之需, 更要注重有針對性地扶志與扶智, 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才能徹底拔除窮根、消除貧困。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 交城縣委、縣政府圍繞“實施五個提升、打造一城三區、建設三個交城”的總體思路, 以“3558”脫貧攻堅為統攬, 堅持“志”、“智”雙扶, 實現貧困農戶與非貧困戶同步小康的發展路徑, 截至2016年年底, 全縣共8514名貧困人口脫貧, 易地扶貧605人全部搬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扶貧先扶志, 扶貧必扶智。 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 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 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 幫助和指導貧困群眾著力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 誰來扶?當然是幹部要發揮作用。

交城縣縣委精心挑選了144名工作隊長、84名第一書記、2434名機關包村幹部與全縣1.18萬戶2.93萬貧困人口進行了結對幫扶, 以不達目標決不收兵的亮劍精神沖向脫貧攻堅第一線, 對全縣所有貧困人口進行一對一的傾力幫扶。 一年多來, 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 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 成為交城縣脫貧攻堅戰的中最活躍的力量。

扶“錢”不如扶“智”, “輸血”更需要“造血”。 交城縣將勞動力培訓作為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切入點, 不斷創新培訓載體, 多路發力開展智力扶貧工作, 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結合脫貧攻堅“春季行動”開展, 各鄉鎮結合實際, 以完成年度脫貧任務為目標, 開展針對性的技術培訓。 該縣水峪貫鎮聯合縣審計局、文化局非遺中心聯合舉辦了非遺傳承刺繡布藝培訓班,

主要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婦女, 通過參加培訓, 這些貧困婦女將被吸納為繡娘, 在照顧好老人和孩子的同時增加收入, 改善自己的生活。 該縣西營鎮聯合縣中小企業局組織了農業技術“春季行動”培訓, 聚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農業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以提升農業技術水準、促進經濟協調發展和貧困戶增收為目的。

二是部門聯動開展專項培訓。 該縣總工會開設了創業培訓班, 邀請了全國十佳培訓師劉安達圍繞創業者應具備的資質、經營方向、情商的重要性、溝通的藝術等方面為全縣60余名困難職工、農民工進行了培訓。 該縣農委、市場和品質監督管理局和電商辦共同舉辦了企業生產品質培訓會。

通過培訓, 提升了交城縣農村電商企業規範價格行為的意識, 增強了法律觀念和誠信經營意識。

三是第一書記“牽線搭橋”為貧困戶送去致富經。 蘇家灣村位於交城縣西北之尖的龐泉溝鎮南8公里處, 距離縣城85公里, 屬偏遠山區。 多年來, 這裡貧困程度深, 村民自我發展能力弱, 幫助他們儘快實現脫貧, 成為駐村第一書記、交城縣財政局幹部李斌的最大心願。 駐村以來, 李斌撲下身子尋找脫貧門路, 一心一意帶動村民勤勞致富。 他請來省農科院、省農大專家對養殖戶進行種草、養蜂技術培訓。 2016年春天, 在村上種植苜蓿、串葉松香草等優質牧草3000畝, 累計投工2000餘個, 投資近60萬元, 解決了全村400多頭牛的飼場問題。

同時他多方奔走, 將該村營房溝2.85公里的旅遊區步道納入呂梁市農村路網改造項目, 利用農村危房改造項目, 大力發展“農家樂”, 全村17戶農戶的房舍改造成了面貌一新的民宿旅遊社區, 蘇家灣村成為龐泉溝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017年, 李斌將與蘇家灣村民一道深挖產業效益, 延伸產業鏈條, 以實施“美麗鄉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專案為契機, 加緊籌畫蘇家灣新的經濟增長點, 向“龐泉溝休閒度假第一村”目標奮力前進。

扶“錢”不如扶“志”, 扶“今天”更需要扶“明天”。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油鼓勁、營造“我要脫貧, 我必脫貧”的良好氛圍, 近期, 交城縣委宣傳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湧現出的一批優秀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駐村第一書記中組建了一支“扶貧先扶志”巡迴演講團, 分赴各鄉鎮、村進行了十餘場次的巡迴演講。在巡迴演講過程中,駐村第一書記代表、村兩委主幹代表、產業扶貧代表,結合自身工作感受,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就如何發展產業和制定扶貧計畫分享了好的的建議和意見。西社鎮陽灣村黨支部書記王中武圍繞“提升內生動力,提高脫貧品質”向基層群眾講道,實現脫貧,既要注重物質幫扶,更要加大精神鼓勵,既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更要鼓舞士氣,挖掘內生動力。閆樹文是交城縣養蜂業的一位代表,他通過現身說法,把多年經營養蜂業的切身體會講的既具體又有很強的操作性,使大家相信,作為朝陽產業的養蜂業必將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脫貧攻堅征程中做出貢獻。西營鎮大陵莊村的第一書記張健從基層黨建及村集體建設是根本,強化了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帶動作用。他們的演講博得了陣陣掌聲,現場高潮迭起,在場群眾深受啟發。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學習他們好經驗、好做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宣傳,引導貧困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實現脫貧致富,鼓舞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增強脫貧攻堅的信心、決心和幹勁,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奔小康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貧困戶李志平激動的告訴筆者,“去年我種植了10畝黃芥,收入1萬多元,而且還在村裡的交城大石頭農業專業合作社務工,收入也有1萬多元,自己家還養著10來隻羊,抽空再采點山貨,裡裡外外淨掙3萬元。”李志平在該縣扶貧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2016年年初加入了該村大石頭農牧專業合作社,在山地種植了10余畝黃芥,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如今,這種含油量高的經濟作物已成為舍科村農民脫貧致富的“金疙瘩”。通過一年的苦幹,李志平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如今的他幹勁十足……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脫貧致富終歸是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志”“智”雙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發揚釘釘子精神,潤物無聲地感召,滴水穿石地堅持,才能見到實效。隨著脫貧攻堅日益深入,交城縣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對症施策,以更大的決心、更精准的舉措和更超常的力度,著力拔除貧困群眾思想和能力上的窮根,深入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事業,為建設“生態交城、活力交城、宜居交城”,打贏打勝脫貧攻堅戰奮勇前進。(郭晉)

呂梁日報

分赴各鄉鎮、村進行了十餘場次的巡迴演講。在巡迴演講過程中,駐村第一書記代表、村兩委主幹代表、產業扶貧代表,結合自身工作感受,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就如何發展產業和制定扶貧計畫分享了好的的建議和意見。西社鎮陽灣村黨支部書記王中武圍繞“提升內生動力,提高脫貧品質”向基層群眾講道,實現脫貧,既要注重物質幫扶,更要加大精神鼓勵,既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更要鼓舞士氣,挖掘內生動力。閆樹文是交城縣養蜂業的一位代表,他通過現身說法,把多年經營養蜂業的切身體會講的既具體又有很強的操作性,使大家相信,作為朝陽產業的養蜂業必將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脫貧攻堅征程中做出貢獻。西營鎮大陵莊村的第一書記張健從基層黨建及村集體建設是根本,強化了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帶動作用。他們的演講博得了陣陣掌聲,現場高潮迭起,在場群眾深受啟發。大家紛紛表示,要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學習他們好經驗、好做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宣傳,引導貧困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實現脫貧致富,鼓舞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增強脫貧攻堅的信心、決心和幹勁,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奔小康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貧困戶李志平激動的告訴筆者,“去年我種植了10畝黃芥,收入1萬多元,而且還在村裡的交城大石頭農業專業合作社務工,收入也有1萬多元,自己家還養著10來隻羊,抽空再采點山貨,裡裡外外淨掙3萬元。”李志平在該縣扶貧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2016年年初加入了該村大石頭農牧專業合作社,在山地種植了10余畝黃芥,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如今,這種含油量高的經濟作物已成為舍科村農民脫貧致富的“金疙瘩”。通過一年的苦幹,李志平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如今的他幹勁十足……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脫貧致富終歸是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志”“智”雙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發揚釘釘子精神,潤物無聲地感召,滴水穿石地堅持,才能見到實效。隨著脫貧攻堅日益深入,交城縣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對症施策,以更大的決心、更精准的舉措和更超常的力度,著力拔除貧困群眾思想和能力上的窮根,深入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事業,為建設“生態交城、活力交城、宜居交城”,打贏打勝脫貧攻堅戰奮勇前進。(郭晉)

呂梁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