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一句話就讓蘋果股價大漲10%,連約伯斯和蓋茨都心服口服的男人

10 年前, 約伯斯和比爾·蓋茨曾進行過一場對談, 亦敵亦友的兩位科技界大腕在這場對談裡惺惺相惜, 最終誕生了一套著名的表情包:

而一手組織並見證了這場大會的主辦人, 正是科技圈最有名的記者——沃爾特·莫斯伯格開篇之語就是這樣跟讀者對話:

個人電腦太難用了, 這不是你的錯。

決定轉型的他並沒有得到朋友的支援, 連詹姆斯·貝克都表示無法理解:

要麼就是被降職, 要麼就是腦子進水了。

一句話就能左右蘋果股價

沒有人認識轉型科技記者的莫博士。

他回憶起第一次見蓋茨時, 蓋茨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是從哪來的?」

選擇在四十歲的時候轉型, 無論對誰來說都需要極大的勇氣。 但莫博士憑藉著在《華爾街日報》開設的專欄和淵博的知識儲備,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 親自試用了最新產品, 通過實踐經驗來支撐文章內容。

每週兩篇的專欄,

一篇深度評測, 一篇幽默回答讀者的問題, 莫博士對科技世界的平民化追求為他贏得了許多擁躉。

▲《華爾街日報》

莫博士的影響力有多大?他一句話就可以左右科技公司的股價!

2000 年, 在他評價蘋果電腦 Cube 時表示:「這是我用過最出色的個人電腦」。 此話一出,

蘋果股價在第二天就暴漲了 10%。

2002 年, 因為莫博士在專欄中對 XM 衛星電臺出售的特製無線電收發裝置進行了批評, 認為這個玩意又貴又難用!

專欄一出, 當天上午XM公司的股價就下降了 8.5%, XM衛星電臺的總裁休·帕尼祿甚至因為這件事氣急敗壞地當面指責莫博士。 可莫博士只回了一句:

你的股價關我屁事!

幾個月後, XM 公司推出了一款新的無線電接收裝置, 不僅價格低了, 性能也大大改善。

▲XM衛星電臺

《個人技術》專欄受到觀眾的支持讓莫博士對科技報導更加富有激情。

2003 年, 他決定與《華爾街日報》的另一位執行編輯卡拉·斯威舍決定組織舉辦一場叫做 AllThingsD 的會議, 莫博士擔任主持人。

受邀的第一個嘉賓不是別人, 正是重返蘋果後, 創造出了 iPod 的蘋果公司 CEO 約伯斯。 大會當時限制參與人數大約只有 500 人左右, 卻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很大反響。

在那個年代, 科技 CEO 甚至很少會在這種訪談場合直接面對觀眾。 約伯斯也十分認可這場大會的作用, 持續參加了後來的 D2、D3、D5、D8 會議。

▲約伯斯在All Things D會議上受訪

說到最有名的一次 AllThingsD 大會, 就不得不提一下開篇說到的那場約伯斯和蓋茨的世紀對話了。

據莫博士回憶, 當他問起約伯斯對 「iTunes 服務已被安裝到數億台 Windows PC 機上」的看法時, 約伯斯竟口無遮攔地說道:「這就好比給在地獄接受大火煎熬的人遞上一杯冰水一樣」。

蓋茨在到達會場後聽到了約伯斯這一個說法, 甚至打算拒絕與約伯斯同台。好在莫博士和他的同事卡拉·斯威舍極力勸說蓋茨與約伯斯同台亮相接受採訪,才不至於讓這場重頭戲付諸東流。

▲比爾·蓋茨

蓋茨在會議開始前甚至打趣地對約伯斯說:「我就是那個來自地獄的代表了」。約伯斯不說話,默默地給蓋茨遞了瓶冰水。因為這樣,莫博士甚至戲稱這是一場「地獄冰火」之間的對話。

不單單約伯斯和蓋茨,許多科技大咖都因參加過 AllThingsD 而感到驕傲,包括蘋果現任的 CEO 庫克和前摩托羅拉 CEO Dennis Woodside 等等。

▲會議上的庫克

到後來,莫博士的個人專欄甚至成為了《華爾街日報》的招牌,當時《華爾街日報》的執行總編斯泰格為了不讓莫博士被挖角,甚至親自到母公司道·鐘斯 CEO 彼得·康恩處請求康恩給予莫斯伯格跟時代方面提供的同等待遇。

據稱,莫博士是《華爾街日報》薪酬最高的記者,年薪 50 萬美元。

2013 年,由於未能與道鐘斯公司達成協議,無法繼續管理 AllThingsDigital 網站及每年舉辦的 AllThingsDigital 大會,莫博士決定離開供職逾 20 年的《華爾街日報》。

但莫博士對科技的熱愛並沒有因此消減,反而更加強烈——於是,他創辦了科技網站 re/code,主打快速準確的新聞爆料。

▲ Re/code主頁

Geek君有話說

面對權威毫不示弱,即使再多贈禮也不能讓莫博士抬手寫任何他認為沒有價值的報導。甚至連傲嬌的約伯斯也能被莫博士勸服,放棄使用在 AllThingsD 大會上使用幻燈片。

「人格獨立,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新技術新產品為導向」是人們總結出莫博士成功的原因。更令人佩服的是,超過 40 歲的他選擇轉型時依然果斷,甚至有些瘋狂。

甚至打算拒絕與約伯斯同台。好在莫博士和他的同事卡拉·斯威舍極力勸說蓋茨與約伯斯同台亮相接受採訪,才不至於讓這場重頭戲付諸東流。

▲比爾·蓋茨

蓋茨在會議開始前甚至打趣地對約伯斯說:「我就是那個來自地獄的代表了」。約伯斯不說話,默默地給蓋茨遞了瓶冰水。因為這樣,莫博士甚至戲稱這是一場「地獄冰火」之間的對話。

不單單約伯斯和蓋茨,許多科技大咖都因參加過 AllThingsD 而感到驕傲,包括蘋果現任的 CEO 庫克和前摩托羅拉 CEO Dennis Woodside 等等。

▲會議上的庫克

到後來,莫博士的個人專欄甚至成為了《華爾街日報》的招牌,當時《華爾街日報》的執行總編斯泰格為了不讓莫博士被挖角,甚至親自到母公司道·鐘斯 CEO 彼得·康恩處請求康恩給予莫斯伯格跟時代方面提供的同等待遇。

據稱,莫博士是《華爾街日報》薪酬最高的記者,年薪 50 萬美元。

2013 年,由於未能與道鐘斯公司達成協議,無法繼續管理 AllThingsDigital 網站及每年舉辦的 AllThingsDigital 大會,莫博士決定離開供職逾 20 年的《華爾街日報》。

但莫博士對科技的熱愛並沒有因此消減,反而更加強烈——於是,他創辦了科技網站 re/code,主打快速準確的新聞爆料。

▲ Re/code主頁

Geek君有話說

面對權威毫不示弱,即使再多贈禮也不能讓莫博士抬手寫任何他認為沒有價值的報導。甚至連傲嬌的約伯斯也能被莫博士勸服,放棄使用在 AllThingsD 大會上使用幻燈片。

「人格獨立,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新技術新產品為導向」是人們總結出莫博士成功的原因。更令人佩服的是,超過 40 歲的他選擇轉型時依然果斷,甚至有些瘋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