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冠心病不是支架搭橋這麼簡單 專家:心臟康復持續終生

【新民網·最新報導】得了心梗, 不是做了搭橋、支架等介入治療之後就萬事大吉, 如果不遵醫囑吃藥, 並通過運動、飲食等調整生活方式, 極容易復發。 今天下午, 浦東新區“冠心病診治新進展學術研討會”在浦南醫院舉行, 與會專家呼籲, 心臟康復持續終生, 需要通過專業醫生指導下的藥物治療、運動鍛煉、心理干預等, 患者才能得到有效康復。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我國的人口也過早地進入了老齡化階段, 而冠心病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 浦南醫院心內科主任于泓教授介紹說, 目前冠心病患者中70至80歲最多,

其中男性多於女性, 80歲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則女性較多, 而老年冠心病又以合併併發症的患者居多, 治療難度加大。 值得慶倖的是, 新技術、新器械使得病變血管的開通率可以高達80-90%。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誕生和臨床資料也是近年來備受業內矚目的新產品, 也或將為患者帶來福音。

但是, 專家強調, 對於患上心梗的患者來說, 千萬不要以為心臟介入治療出院後就萬事大吉了。 “手術只是對冠心病發病急性階段的處理, 後續的心臟康復持續終生。 ”于泓教授說, 有一些患者做了支架手術, 出院後不遵從醫囑繼續吃藥, 生活方式不改變, 不久後又再次發病了。 為了儘量避免復發, 患者應該調整好這些生活方式,

適當運動, 調整飲食, 戒煙酒, 這樣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

不敢進行運動康復鍛煉, 也是很多手術患者的問題之一。 “我們主張早動, 儘早地在專科醫生和康復師的指導下, 進行床上、床邊、床下運動。 ”于泓教授說, 在國外, 一些患者在手術第二天就在專業指導下下床活動, 這對保證生活品質大有好處。 即便是運動能力受損的患者, 也可以進行蹬自行車、水下體操等運動。 不過專家也提醒, 運動要注意強度, 不建議突然加量, 以免帶來損傷。

專家坦言, 目前在國內, 心臟康復持續終生的理念, 對醫患雙方都還較為陌生。 為了強化認知, 浦南醫院心內科在做好患者宣教的同時, 還特別對家屬進行急救和康復知識的普及, 組織家屬學習心臟復蘇術,

以應對患者在家心臟驟停等突發狀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