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外醫療並非“冒險” 出國看病謹慎而行

現代醫學起源於西方, 不少國內患者和家屬認為, 出國就醫是治療疾病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不然, 海外醫療並非萬能, 患者們在選擇時一定要謹慎而為。

40多歲的金雲(化名)在廣州一家大公司任職高層, 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 被診斷患上了一種罕見的腹部腫瘤, 醫生判斷她的生存期限只有兩年多。 在接受了大大小小十幾次手術後, 不服輸的金雲, 在病友的介紹下, 通過私人關係聯繫上美國一所大學附屬醫院, 準備接受一種新藥的臨床試驗, 當“小白鼠”搏一搏。 但在長途跋涉了十幾個小時飛到美國,

接受體檢後, 最終卻因不符合臨床入組條件, 空手而歸。 回到國內, 身心疲憊的金雲病情迅速惡化, 不得不依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不久後便撒手人寰。 “美國之行對她的打擊非常大。 ”金雲的好友說。

像金雲這樣孤注一擲的患者不在少數。 據我國最大的出國看病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 國外的臨床試驗有很嚴格的入組標準, 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入組;其次, 臨床試驗有對照組, 患者也可能用的是對照組的藥;第三, 試藥雖然免費, 但其他醫療仍需要付費。 “像金雲這種情況, 我們不會建議她出國, 如果能先聯繫到對方醫院的醫生, 做一個遠端會診, 或許可以避免白跑一趟的局面。 ”據瞭解, 通過自身專業、規範的服務, 盛諾一家已經積累了出國看病成功案例千餘例。

在出國看病的患者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重症疾病患者, 對他們來說, 出國看病很有可能帶來生命的轉機。 然後, 任何醫療操作都是有風險的, 美國著名的MD安德森國際部主任瑪莎·科爾曼就曾經表示過, “由於在美國治療的費用不菲, 患者可能會認為一定能治好病。 然而, 癌症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很多時候, 我們也無能為力。 ”

如何能將患者治療的風險降至最低呢?盛諾一家自成立醫療始終堅持一個信條:只與發達國家排名前十的醫院合作, 盛諾一家創始人、董事長蔡強認為:“與頂級醫院合作是降低風險的最好方法。 這些醫院自成立以來就是致力於防止醫療失誤的發生, 它們是將醫療事故減到最少的頂級醫院。

據瞭解, 盛諾一家已經先後與美國麻省總醫院、梅奧診所、MD安德森癌症中心、波士頓兒童醫院等20多家國際頂級醫院建立了官方合作, 為中國患者打開了最為廣泛而優質的醫療資源。

同時, 盛諾一家也希望患者對出國就醫保持合理的預期, 畢竟出國看病並不是萬能的, 只是為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相對于龐大的中國癌症患者群體, 海外醫療市場發展只是剛剛起步。 赴美治療癌症, 既不是必然生存的活路, 也不是人財兩空的死路, 而是多一條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