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沿著總書記視察路線,京津“雙城記”又有新行動!

4月13日, 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東峰, 與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 市委副書記、市長蔡奇共同在北京考察。 京津兩地黨政“一把手”聚在一起,

所為何事?

沿總書記視察路線走

●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設展室

聽介紹、看沙盤、觀視頻, 詳細瞭解城市副中心建設進展情況;

在歷史遺跡保護、玉帶河景觀節點建設、地鐵站一體化規劃設計、土地徵收等專題展板前詳細詢問具體工作做法;

就城市規劃設計、完善空間佈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資源迴圈利用等與北京市有關方面負責同志進行深入交流。

●施工現場

聽取工程建設人員關於品質把控、安全生產、綠色建築、智慧建造等方面情況介紹;

觀看安全帽撞擊、安全鞋衝擊、洞口墜落、安全帶使用、滅火器演示等施工安全體驗培訓;

對工程注重安全品質, 充分利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環保技術的做法表示讚賞。

●大運河森林公園

認真聽取水環境治理、水系規劃、生態修復、城市森林建設、通州歷史文化保護等介紹;

仔細瞭解北京城市副中心著力構建藍綠交織、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佈局思路舉措。

如果您關注時政新聞, 一定覺得這條路線似曾相識。 確實, 這次考察所走, 正是沿著一個多月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城市副中心的路線。 總書記的視察, 為城市副中心建設、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下這個階段, 相關各方正在緊鑼密鼓落實。 京津的這次共同考察, 一個重要目的恐怕就在於實地調研, 加深認識, 更好學習貫徹, 推動總書記視察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

京津兩地, 地緣相連、人緣相親,

又同為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淵源深厚。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 兩地面臨著許多相似的課題, 比如, 古城風貌如何傳承、城市發展水準如何提升、如何幫扶河北等等。 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 在大棋局中提升各自發展水準, 無不需要兩地更加緊密協作起來。

對接協同發展大戰略

其實, 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 天津市已多次以“黨政代表團”的形式前來北京考察, 內容也涉及諸多方面。

時間:2014年8月6日

行程:北京市規劃展覽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

考察內容:京津冀合作規劃對接情況, 以及北京城市規劃佈局、發展變遷和整體功能定位等;中關村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成果;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運營協調、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線網運營資訊統計分析等情況,

以及北京市建設軌道交通網絡化管理指揮體系。

時間:2015年5月26日

行程:奧林匹克公園奧運塔、懷柔區雁棲島國際會議中心、前門大街、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

考察內容:從借重大活動舉辦帶動環境整治到舊城保護、改善民生, 從業態調整到城市管理

每次考察, 都是黨政一把手同時帶隊, 層級之高足見重視程度。 從這三次考察內容來看, 涉及到了城市建設、生態環境、科技創新等多方面的內容。 而且從順序上看, 也有著從交通、生態等先行領域, 逐漸到城市發展水準的層層深入。 串聯起每次考察內容,

幾乎可以反映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戰略逐步落地的某些側面。

頗有默契的是, 在2016年, 天津、北京的黨政代表團分別在11月和12月前去河北考察, 主要內容都是“推動對口幫扶承德市”。 可見, 以黨政代表團的形式, 京津冀三地正充分從深度和廣度上加強合作, 共同攜手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必須深度合作的未來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 京津正在以積極的姿態加強合作。

一段時間以來, 北京巨大的“虹吸效應”之下, 北京吃不了, 天津吃不好的問題客觀存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從提出“京津雙城記”到明確“京津冀協同發展”, 京津兩地交流合作的脈絡被打通, 發展思路煥然一新。 從過去多少帶有些競爭性的關係, 到如今日益深度融合在一起,京津兩地關係的變化,體現著我們城市和區域發展思路的革新。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實踐,兩地正愈發感受到協同發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思路升級引領實踐發展。天津開發區2016年全年促成京津合作項目420餘個,投資總額超過600億元人民幣;2016年6月,京津冀首個海鐵聯運綜合性集裝箱鐵路樞紐在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建成運行;濱海國際機場累計建成20個異地城市候機室,正在成為區域樞紐機場……以更大格局更大視野謀求發展, 通過調整結構佈局,讓資源要素在更大範圍內流通,一篇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正在華北大地變成現實。

社會地理學家曼紐爾·卡斯特爾的研究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經濟社會將形成一個網路狀的組織。在全球的尺度上,支配性的組織空間將是自由流動的,而傳統的本地空間組織將屈從於這一支配性的流動力量,形成全球網路中失落或接軌的一環,進而決定其發展機會。很顯然,這不僅適合於世界地理的發展格局,也適合於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的發展現實。

北京已成為全球經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同時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一核”。這是北京的重要優勢,也應該是三地協同發展的重要資源。在區域發展的視野下、在全球經濟的格局中,京津新的“雙城記”一定會越寫越精彩!

到如今日益深度融合在一起,京津兩地關係的變化,體現著我們城市和區域發展思路的革新。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實踐,兩地正愈發感受到協同發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思路升級引領實踐發展。天津開發區2016年全年促成京津合作項目420餘個,投資總額超過600億元人民幣;2016年6月,京津冀首個海鐵聯運綜合性集裝箱鐵路樞紐在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建成運行;濱海國際機場累計建成20個異地城市候機室,正在成為區域樞紐機場……以更大格局更大視野謀求發展, 通過調整結構佈局,讓資源要素在更大範圍內流通,一篇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京津“雙城記”正在華北大地變成現實。

社會地理學家曼紐爾·卡斯特爾的研究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經濟社會將形成一個網路狀的組織。在全球的尺度上,支配性的組織空間將是自由流動的,而傳統的本地空間組織將屈從於這一支配性的流動力量,形成全球網路中失落或接軌的一環,進而決定其發展機會。很顯然,這不僅適合於世界地理的發展格局,也適合於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的發展現實。

北京已成為全球經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同時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一核”。這是北京的重要優勢,也應該是三地協同發展的重要資源。在區域發展的視野下、在全球經濟的格局中,京津新的“雙城記”一定會越寫越精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