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煙臺漁業經濟力爭破千億,建設海洋生態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萊州灣畔,“六十裡”1號自升式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正在作最後的設備調試。 下個月,它就將啟程入海,奔赴離岸60裡的海洋牧場。

這個龐然大物由中集來福士龍口基地為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量身定制。 它有4條長35米的圓柱形樁腿及液壓插銷式升降系統,靠風力發電葉片和太陽能板提供能源。 平臺除了科研、養殖等功能,還可以實現海上休閒旅遊、海上觀光酒店、海上垂釣娛樂。

“我們公司以前算是一家傳統漁業企業,主要做海產品的育苗、養殖、加工、冷藏、銷售等。 平臺投入使用後,沿海水產養殖可以從淺海走向深海,海上休閒漁業也將破題。

”山東藍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闞仁濤說,這個平臺對於公司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煙臺是山東的漁業大市、強市,2016年,煙臺主要海洋產業產值3101.5億元,比上年增長8.7%。 以海洋漁業和濱海旅遊業為代表的傳統海洋產業加快綠色轉型步伐,產值均突破900億元,分別達到946.7億元和900.5億元。

在海洋生態環境與海洋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煙臺在全省率先出臺《關於加快海洋牧場建設的意見》,以海洋牧場建設為代表的生態增養殖業迅猛發展。 全市海洋牧場新增10萬畝,總面積達到90萬畝。 全市水產養殖年產值達到187億元,增長9.6%,其中名優水產品養殖產值115億元,占養殖產值的64%。

海洋牧場的快速發展,不僅修復了漁業資源,提高了產量,而且催生了休閒漁業的新業態。 去年,以垂釣為主的休閒漁業迅速發展,山東海洋綠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單位申報的休閒漁業基地通過市級休閒漁業基地認定。 全市休閒漁業產值完成32億元,同比增長28%。

大西洋鮭魚(三文魚)主要分佈於大西洋北部及沿岸海域的深海冷水,雖然價格不菲,卻很難實現國產大規模鮮活供應。 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煙臺開發區分公司卻將這種名貴的冷水魚實現了國產。

“利用養殖基地常年恒定的低溫地下深井水資源,構建了世界首家穩定、可靠的大西洋鮭魚工業化迴圈水養殖基地。

大西洋鮭魚商品的大規模鮮活供應,填補了國內空白。 ”該公司總經理王順奎介紹,該養殖模式不受地域和氣候限制,自然環保,產品品質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據國家農業部分析,當前我國漁業捕撈產能嚴重過剩、品種品質不高、漁業資源持續衰退,要堅決壓減捕撈產能。 煙臺市近年來也一直在做海洋捕撈的“減法”,逐步壓減海洋捕撈能力。

減法即是加法。 在壓減捕撈產能的同時,以遠洋漁業為方向的捕撈業加快轉調步伐。 全市3家遠洋漁業企業派出遠洋作業漁船65艘,作業範圍擴大到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和緬甸專屬經濟區等海域,進行金槍魚、秋刀魚和魷魚等拖網捕撈作業。 中柏京魯船業等也積極向秋刀魚、魷魚等高端漁船轉型,在國際貿易不好的大形勢下訂單不斷。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事關“海上糧倉”的可持續發展。 煙臺共規劃生態修復、能力建設和示範創建3大類44個項目,總投資22.3億元,全部列入《山東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規劃》。 萊山國家級海洋公園獲批,全市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總數達到12個,數量居全國首位。

養護近海、發展遠洋,打造具有生態修復和資源增值功能的現代海洋牧場,發展可持續的綠色海水養殖業。 在漁業供給側改革中,煙臺率先發力,壓減低端、過剩的產能,發展高附加值的遠洋捕撈、現代養殖,並做好“漁業+旅遊”的大文章。

記者從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瞭解到,2017年,煙臺力爭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突破34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以上,其中漁業經濟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增長9%。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