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保健品"騙局大起底:不買產品 領草魚1條被要5千

打著“健康講座”的名義, 給免費參與健康講座的老年人送禮物, 最後再推銷一堆高價保健品。 這樣的“保健品”的騙局屢屢發生, 遇到此類情況, 老年人和家屬, 該如何維權?

事件回顧

不買產品 贈品魚一條追要5000元

住在人大附近的張老先生在上個月遭遇了一件糟心事。 “我們社區邊上總有人一看到老年人就圍追堵截地推銷各種保健品。 ”今年已經80多歲的張先生稱, 在一次閒逛的時候, 他也被兩個年輕人攔了下來。 “他們說自己是保健品公司的, 還忽悠我, 說我的眼睛不好, 讓我購買保健品。 ”張先生稱, 自己的眼睛非常好,

雖然八十多歲, 但是看書看報卻不是問題。 “我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並說明自己不購買保健品。 ”

張先生稱, 這些推銷保健品的人態度都很熱情, 雖然自己已經表明不買保健品, 但是他們還是一直稱要送給他紀念品。 “他們請我幫忙註冊會員, 留下個人資訊領取贈品, 我想著對自己也沒有什麼損失, 就按他們說的做了, 並領取了紀念品。 ”沒想到, 贈品卻是兩條草魚。 “屢次推脫說不想要, 他們說送吃的比較實在, 我看草魚也值不了多少錢, 就把魚拿走了。 ”回到家後沒多久, 張先生就和愛人將魚烹飪後吃了。

誰知, 過了兩個星期, 張先生卻接到了保健品業務員的電話, 繼續向他推銷保健品。 張先生拒絕購買。 “這些推銷員說,

魚是送給消費會員的, 如果我不消費, 就需要付款購買草魚。 我向他詢問一條魚多少錢, 他竟然要我5000元。 ”張先生說到此處氣憤不已, “在這之後, 推銷員到我家多次索要魚錢。 不給錢, 他們就不走。 不僅如此, 還一直向我推銷他們的保健品, 這已經擾亂了我的正常生活。 到最後, 沒有辦法, 我只能和老伴搬到女兒家去躲幾天。 ”

5萬多 買下120瓶保健品毫無效用

“我花5萬多元錢買了一百多瓶保健品, 一點作用沒有。 ”家住和平里的耿老人今年已經80多歲。 她患有眼底黃斑。 在社區其他老人的推薦下, 她參加過一家保健品公司組織的老年人集體活動。 很快, 健康管理員就推薦她吃公司的招牌產品——硒萃膠囊, 說是補硒治眼病。 她稱, 為了購買硒萃保健品,

她花了5萬多元錢。 她稱, 每瓶保健品466元、60片, 在推銷員的忽悠下, 她先後買了120瓶之多。

“剛開始我每天吃兩粒, 不管用, 他們又讓我吃3粒, 後來增加到每天5粒。 可是, 吃了幾十瓶之後, 我這眼病還是沒好, 後來乾脆不吃了。 ”耿老人十分氣憤, 她稱花了這麼多錢之後才反應過來自己是被騙了。 記者瞭解到, 實際上眼底黃斑病是一種成因很複雜的病, 到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眼底黃斑病與身體缺乏硒元素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另外一名老人告訴記者, 他知道的幾個保健品公司賣出的常見產品有保健酒、蜂王漿、鐳射表、高電位治療儀等。 保健品公司經常宣稱這些保健品中, 有“防紅外線”、“抗輻射”、“解毒”等功能。 “我們老人因為不懂電腦技術,

還被保健品公司用PS過的照片騙了, 以為很多大人物都是他們的客戶。 ”

老人講述

孤獨生活渴望溫情 花錢買關心

記者走訪中發現, 受騙老人中, 絕大部分都是八十多歲的老人。 在採訪中, 他們無一例外都表達出了渴望健康的願望和老年生活的孤獨之感。 曾經多次購買保健品的老人宋國軍告訴記者, “我的身體挺好的, 但是總是便秘。 雖然體檢也正常, 但我每次聽完講座, 就覺得自己一身病”。 宋老先生稱, 自己獨自生活, 回家之後, 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我自己生活, 需要把自己照顧好。 兒女工作都忙, 也顧不上我。 ”

他稱,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 他認識了賣保健品的小夥子小高。 小高對他十分熱情, 並開始“溫情”忽悠他買保健品。

宋軍國稱, 小高總是提著水果拜訪他, 陪他聊天, 甚至晚上留下幫著他做飯洗碗, 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 “小高甚至給我倒過洗腳水。 ”不承想, 叫著“爸媽”, 下著跪的“可愛小夥”讓他掏空了家底。 “我先後幾次買了幾萬元的保健品, 總共花了有小二十萬元。 後來, 我告訴小高, 我真的一分存款都沒有了。 小高就再也不來了。 ”但是宋軍國也沒有去找小高, 他覺得“我是自願花錢買關心”。

記者走訪中發現, 很多老人都有類似的想法, 他們認為自己是在用錢買來“關心”和“溫情”。 一名老人告訴記者, 她知道保健品是不能治病的, 但是還每週都去聽講座。 “沒去聽講座前, 幾乎沒有熟人。 天天聽講座, 生活規律了, 也認識了一些朋友。 ”她稱。一位老人還對自己子女說:“辛苦一輩子,老了就想圖個健康。花其他的錢我捨不得,但是想著為身體好,我願意,就算沒效果,試試也無妨。”

心理分析

老人渴望健康 內心空虛易受騙

對於老人緣何屢屢被高價保健品推銷商欺騙,北京市奧康心理醫院的白主任分析,在受騙老人中,大多數老人都年歲已高,他們無一例外都極其渴望健康,這也是老年人受騙的最主要原因。老人渴望健康,希望不給子女增添養老負擔,而保健產品,從養生、治療等宣傳手段入手,給予了老人心理上的認同,讓他們覺得保健品本身就具備治療功效,很多老人甚至認為保健品比醫生的建議效果足,而放棄了正確的治療。

其次是老人缺乏家人的陪伴,孤獨感重。目前,我們的國情是老齡化嚴重,而更嚴重的是家裡的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以上,獨居老人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老人們心情簡單,極其渴望家人的陪伴,甚至覺得有人陪著說說話也是挺好的,可是子女更多忙於工作,忙於生活,忽視了老人的身心健康。老人的孤獨感給了騙子們機會,通過聊天、親切的關懷、噓寒問暖方式逐漸獲取老人的信任,不斷升級行銷策略,變換招數讓更多的老人上當。

對此,子女應該給老年人多一些關心和陪伴,並從身體和內心兩個方面對他們進行呵護。子女還應為老年人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使得他們有豐富的老年生活。讓老人常到室外活動,對延緩身心衰老、保持思維敏捷有很大的好處,這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防範意識的提高。另外,老人平時可以通過自然健康的飲食習慣加上適度的運動來追求健康。日常生活中,由於自身判斷能力較弱,最好不要急於做決策,多和家人或身邊朋友商量。

■律師支招

受騙後老人應立即舉報

針對老年人被保健品所騙的情況,北京市康普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吳立宏稱,遇到這樣的情況,老人一定要堅持維權。他稱,一般情況下,老人的維權以及法律意識較低,一旦上當受騙不喜歡報警。他們怕子女埋怨,怕人笑話,往往採取息事寧人、自認倒楣、花錢買教訓的態度,這讓騙子們有了更多逍遙法外的機會。

吳立宏提示老年人,遇到被騙的情況,可以撥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電話“12331”舉報投訴。同時,除電話外,單位、個人可通過信件、互聯網、傳真、走訪、手機短信等方式,向監管部門反映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在研製、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違法行為,以及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進行舉報後,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會進行調查處理,一旦檢查發現確實存在問題,會進行查扣,情節嚴重的將移送公安機關處理。這需要老人能夠提供一定的資訊,老人可以將這些產品交給子女或者相關部門進行鑒定,不要擔心受到子女的抱怨或者面子上過不去,一定要及時告訴家人。”

此外,他認為,我國對保健品企業“重審批輕監管”,保健產品准入門檻低,銷售管道更新速度快,沒有固定場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造成違法成本低,監管難。特別在一些遠郊區,保健產品的監管有一定的盲區,也是騙子們集中經營的重災區。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相應的處罰措施。

保健品騙局屢見不鮮,可為什麼明知是騙局,卻仍然有部分老年人甘心受騙?對此,北京晨報記者進行了暗訪,揭秘騙子到底是使用了什麼伎倆才讓老人深信不疑。

記者暗訪

銷售員只盯老年人

按照幾位曾上當受騙過的老年人的指點,北京晨報記者來到雙井家樂福附近尋找高價出售保健品的人。在雙井家樂福的北側,記者看到,兩名男子站在停車場附近,手中拿了一個禮盒,遇到老年人過來,就上前搭話。但是年輕人從其身邊經過,卻沒有人上前搭話。

記者看到有一位元剛剛從超市買菜出來的老人從他們前面經過,一名工作人員立即主動上前攀談:“叔叔,來買菜啊,我幫您拿著東西吧。您看我們這有個產品,您瞭解瞭解,我們還免費贈送您小禮物。”老人稍微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搖搖手離開了。

記者上前攀談,自稱想給自己家裡的老人找點養生活動。這兩個人聽見後立即來了興趣,問記者:“您家老人是不是就住附近?可以讓他們來我們的地方坐坐,平時除了可以和其他老人一起參加養生培訓,還可以買我們的保健品。”但是當記者表示能否看一下產品時,對方卻說產品沒有現貨,他只給記者看了產品的照片,記者看到,在照片上寫著“普健硒”,但是卻沒有其他資訊。

行蹤神秘常換地方

一名參加過“養生培訓”的老年人告訴記者,他們在十幾平方米的小屋裡使用促進血液迴圈理療儀器,有的則仰面朝天地坐在椅子上,眼睛上蓋著一副眼貼,據說是店裡免費提供的,可以治療青光眼、飛蚊症。“但是用完了也沒有什麼感覺,暈暈乎乎的就回家了。”她稱,自己買了三萬多元的保健品,但是吃了很久才發現,這個藥裡就是普通的麵粉。“一瓶880元,太貴了。”

記者通過老人的指引,在百子灣附近找到了保健品推銷的蹤跡。記者看到,這裡除了擺設幾台血液迴圈理療儀之外並沒有其他東西,幾名推銷員就站在店門口,看到年輕人絲毫不理睬。記者向門口的推銷員詢問情況,他們顯得十分謹慎。“您是哪個叔叔阿姨的女兒?”說著她用身體擋住記者的視線,不讓記者往裡看。“您是住在附近哪個社區啊?”銷售員不斷詢問,記者稱“要給老人看看興趣班”,她立刻婉拒了。

而另外一名銷售員告訴記者,這裡是老人保健課堂,可以讓家中老人來免費體驗。“我們這裡還有血液檢查儀器,主要是檢查人體血液及血管健康情況。一般老人上門諮詢,要先做個血液情況檢查,健康管理員會根據檢查結果給出營養建議,還會安排他們去聽健康講座。”當記者向其詢問普健硒能不能在這裡買到時,銷售員稱,店內沒有保健品。“抱歉,店裡沒有。要是老人吃過這個產品覺得不錯,可以讓他來這裡做完評估之後,再考慮買產品。但是地點不一定是這裡,您留下老人的電話,我們在這附近開講座的時候,會和他們聯繫的。”但是當記者問這是否是藥品時,銷售員回答,這個屬於食品。隨後,記者在受騙老人提供的該產品說明書上及公司官網上,均未找到國家食藥監總局頒發的批准文號。

業內揭秘

“免費送禮”鎖定人群

原本在保健品公司當推銷員的趙先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保健品銷售都是有套路的,從聚人、留人到賣貨、家訪,一步一步進行下去,效果很顯著。”趙先生介紹,保健品銷售的第一步是聚人。大部分的公司都通過發傳單免費送禮來招攬客人。他稱,之前所在公司銷售的主要是一些調節血壓、血脂的普通保健品,成本不高,售價也不很貴。賣貨之前,公司慣用的招是“保健品空盒換禮品”。他們在社區周邊發傳單,凡持傳單前來聽講座的,可憑三種隨意品牌的保健品空盒換2斤雞蛋、一袋雜糧等。“這一招主要是為了鎖定經常吃保健品的老年人,這樣的老年人有保健意識,家庭條件也比較好,是我們的重點發展客戶。”

“醫生”上場問診賣藥

趙先生稱,等到一批老年人拿著傳單和保健品空盒來領禮品時,“專家”就該上場了。“專家”是公司請的,負責講健康養生的知識,當然重點還是講保健品的成分與效果,引起老年人的興趣;然後,“醫生”上場,為聽講座的老年人免費體檢、看病,所謂的“醫生”只是穿個白大褂,說自己是某某醫學院畢業的,現場“把脈”只是做做樣。最主要的是,“醫生”在“把脈”時通過交流瞭解老人的身體情況,平時有什麼病。根據這個情況,“醫生”會推薦老年人購買幾個療程的保健品。“銷售產品時再給點優惠,為了多要贈品,老年人會加大購買量,一般情況下都是一次買幾千塊錢的產品。”趙先生稱,每次這種會上,總會有老人掏腰包,公司從沒有空手而歸。

“免費旅遊”變相推銷

為了加大收入,很多公司都出了新政策,鼓勵老年人往該公司“存錢”,給10%的年息,而且存錢的客戶買保健品還可以享受更多優惠,甚至可以免費旅遊。公司會組織老客戶去安徽“免費旅遊”一兩次,一路上的交通、食宿公司全包,名義是回饋老客戶。但是內部人都知道,這趟“免費旅遊”實際上是一個“洗腦”的過程,陪同人員一路上會給大家講健康的重要性,進一步滲透保健品的效果。旅遊過程中就會推出一次大規模的“回饋老客戶”活 動,讓老年人存款進行“投資”。趙先生還向北京晨報記者坦言,他在北京賣保健品的時候,沒想到自己母親也在老家被人用同樣的方式騙走了20萬元購買保健品。受到這件事的衝擊,他放棄了“繼續騙人”。他稱,目前很多保健品公司除了賣給老年人昂貴的保健品,還開始鼓動老年人在公司“存錢”,只要存款就許給高額的利息。用一系列手段輪番轟炸,引誘老年人投錢。

■記者手記

騙子越來越不要臉

管事兒的可別鬆懈

保健品行銷盯准老年群體,其間的騙局已經是老生常談,可這次吸引我再次介入其中,實在是騙子越來越不講“規矩”,或者說是越來越“不要臉”了。

當個騙子騙老人,過去都是打感情牌,叫得親熱、常去聊天、噓寒問暖、陪伴傾聽,感情雖然是假的,陪伴好歹是真的,搭出去不少工夫,擠了不少笑容,孤單或心軟的老人被忽悠著買兩瓶沒用的藥,好歹還落了點關懷,就當是碰見收費的老年關懷志願者了。現在倒好,送你條破魚,不買保健品就訛人5000塊,或者是往死了騙,恨不得搬空老人家底兒,幾千不嫌少,幾十萬不嫌多。

在採訪中,生理退化、心理弱點、騙子狡猾,多種因素決定了老年人在生活中成了地地道道的弱勢群體。而從現實生活角度來看,能夠驅使老人們邁著蹣跚的腳步進到騙子跟前,還有著更重要,或許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孤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速、生活壓力的增大,年輕人出門在外,與老人的溝通、關懷也變得愈加的少。

當老人們聽到保健品的推銷員口中“叔叔、阿姨”甚至“張爸、王媽”的親昵稱呼時,心中的戒備因為這種“溫暖”便消去了大半。如果在保健品店裡又看到了早上一起買菜的姐妹、下午一起下棋的哥們,老人們心中殘存的顧慮又降低了不少。也正是因為這種信任,老人願意掏錢購買根本無法治病的高價保健品。

有時候,一些老人會開玩笑地說,“我多活一天,就多給你們(子女)領一天退休金。”雖然是玩笑,但不難聽出老人內心對於孩子的愛護。對於老人而言,可能他們對死亡不那麼畏懼,反而更擔心人到晚年卻要因為疾病給孩子們添麻煩。

這裡真心想跟老人們說幾句:凡是上街推銷、上門推銷的,那療效要真像他們說的那麼好,早脫銷了,還用跟您這裡裝親孫子?真有那麼好的保健品,別說給您免費體檢、旅遊,您搖號都輪不上買去。

還想跟監管部門甚至屬地居委會、派出所說幾句:對這些推銷保健品、在各大社區流竄假裝活雷鋒的礙眼玩意兒們,就得跟掃除似的,隔三岔五專門清理、打擊一批。出了那麼多保護消費者、規範北京社區秩序的規章制度,最終能否落實,還是得靠執行的人。

北京晨報記者 張靜雅

”她稱。一位老人還對自己子女說:“辛苦一輩子,老了就想圖個健康。花其他的錢我捨不得,但是想著為身體好,我願意,就算沒效果,試試也無妨。”

心理分析

老人渴望健康 內心空虛易受騙

對於老人緣何屢屢被高價保健品推銷商欺騙,北京市奧康心理醫院的白主任分析,在受騙老人中,大多數老人都年歲已高,他們無一例外都極其渴望健康,這也是老年人受騙的最主要原因。老人渴望健康,希望不給子女增添養老負擔,而保健產品,從養生、治療等宣傳手段入手,給予了老人心理上的認同,讓他們覺得保健品本身就具備治療功效,很多老人甚至認為保健品比醫生的建議效果足,而放棄了正確的治療。

其次是老人缺乏家人的陪伴,孤獨感重。目前,我們的國情是老齡化嚴重,而更嚴重的是家裡的空巢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以上,獨居老人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老人們心情簡單,極其渴望家人的陪伴,甚至覺得有人陪著說說話也是挺好的,可是子女更多忙於工作,忙於生活,忽視了老人的身心健康。老人的孤獨感給了騙子們機會,通過聊天、親切的關懷、噓寒問暖方式逐漸獲取老人的信任,不斷升級行銷策略,變換招數讓更多的老人上當。

對此,子女應該給老年人多一些關心和陪伴,並從身體和內心兩個方面對他們進行呵護。子女還應為老年人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使得他們有豐富的老年生活。讓老人常到室外活動,對延緩身心衰老、保持思維敏捷有很大的好處,這有利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防範意識的提高。另外,老人平時可以通過自然健康的飲食習慣加上適度的運動來追求健康。日常生活中,由於自身判斷能力較弱,最好不要急於做決策,多和家人或身邊朋友商量。

■律師支招

受騙後老人應立即舉報

針對老年人被保健品所騙的情況,北京市康普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吳立宏稱,遇到這樣的情況,老人一定要堅持維權。他稱,一般情況下,老人的維權以及法律意識較低,一旦上當受騙不喜歡報警。他們怕子女埋怨,怕人笑話,往往採取息事寧人、自認倒楣、花錢買教訓的態度,這讓騙子們有了更多逍遙法外的機會。

吳立宏提示老年人,遇到被騙的情況,可以撥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電話“12331”舉報投訴。同時,除電話外,單位、個人可通過信件、互聯網、傳真、走訪、手機短信等方式,向監管部門反映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在研製、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違法行為,以及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進行舉報後,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會進行調查處理,一旦檢查發現確實存在問題,會進行查扣,情節嚴重的將移送公安機關處理。這需要老人能夠提供一定的資訊,老人可以將這些產品交給子女或者相關部門進行鑒定,不要擔心受到子女的抱怨或者面子上過不去,一定要及時告訴家人。”

此外,他認為,我國對保健品企業“重審批輕監管”,保健產品准入門檻低,銷售管道更新速度快,沒有固定場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造成違法成本低,監管難。特別在一些遠郊區,保健產品的監管有一定的盲區,也是騙子們集中經營的重災區。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相應的處罰措施。

保健品騙局屢見不鮮,可為什麼明知是騙局,卻仍然有部分老年人甘心受騙?對此,北京晨報記者進行了暗訪,揭秘騙子到底是使用了什麼伎倆才讓老人深信不疑。

記者暗訪

銷售員只盯老年人

按照幾位曾上當受騙過的老年人的指點,北京晨報記者來到雙井家樂福附近尋找高價出售保健品的人。在雙井家樂福的北側,記者看到,兩名男子站在停車場附近,手中拿了一個禮盒,遇到老年人過來,就上前搭話。但是年輕人從其身邊經過,卻沒有人上前搭話。

記者看到有一位元剛剛從超市買菜出來的老人從他們前面經過,一名工作人員立即主動上前攀談:“叔叔,來買菜啊,我幫您拿著東西吧。您看我們這有個產品,您瞭解瞭解,我們還免費贈送您小禮物。”老人稍微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搖搖手離開了。

記者上前攀談,自稱想給自己家裡的老人找點養生活動。這兩個人聽見後立即來了興趣,問記者:“您家老人是不是就住附近?可以讓他們來我們的地方坐坐,平時除了可以和其他老人一起參加養生培訓,還可以買我們的保健品。”但是當記者表示能否看一下產品時,對方卻說產品沒有現貨,他只給記者看了產品的照片,記者看到,在照片上寫著“普健硒”,但是卻沒有其他資訊。

行蹤神秘常換地方

一名參加過“養生培訓”的老年人告訴記者,他們在十幾平方米的小屋裡使用促進血液迴圈理療儀器,有的則仰面朝天地坐在椅子上,眼睛上蓋著一副眼貼,據說是店裡免費提供的,可以治療青光眼、飛蚊症。“但是用完了也沒有什麼感覺,暈暈乎乎的就回家了。”她稱,自己買了三萬多元的保健品,但是吃了很久才發現,這個藥裡就是普通的麵粉。“一瓶880元,太貴了。”

記者通過老人的指引,在百子灣附近找到了保健品推銷的蹤跡。記者看到,這裡除了擺設幾台血液迴圈理療儀之外並沒有其他東西,幾名推銷員就站在店門口,看到年輕人絲毫不理睬。記者向門口的推銷員詢問情況,他們顯得十分謹慎。“您是哪個叔叔阿姨的女兒?”說著她用身體擋住記者的視線,不讓記者往裡看。“您是住在附近哪個社區啊?”銷售員不斷詢問,記者稱“要給老人看看興趣班”,她立刻婉拒了。

而另外一名銷售員告訴記者,這裡是老人保健課堂,可以讓家中老人來免費體驗。“我們這裡還有血液檢查儀器,主要是檢查人體血液及血管健康情況。一般老人上門諮詢,要先做個血液情況檢查,健康管理員會根據檢查結果給出營養建議,還會安排他們去聽健康講座。”當記者向其詢問普健硒能不能在這裡買到時,銷售員稱,店內沒有保健品。“抱歉,店裡沒有。要是老人吃過這個產品覺得不錯,可以讓他來這裡做完評估之後,再考慮買產品。但是地點不一定是這裡,您留下老人的電話,我們在這附近開講座的時候,會和他們聯繫的。”但是當記者問這是否是藥品時,銷售員回答,這個屬於食品。隨後,記者在受騙老人提供的該產品說明書上及公司官網上,均未找到國家食藥監總局頒發的批准文號。

業內揭秘

“免費送禮”鎖定人群

原本在保健品公司當推銷員的趙先生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保健品銷售都是有套路的,從聚人、留人到賣貨、家訪,一步一步進行下去,效果很顯著。”趙先生介紹,保健品銷售的第一步是聚人。大部分的公司都通過發傳單免費送禮來招攬客人。他稱,之前所在公司銷售的主要是一些調節血壓、血脂的普通保健品,成本不高,售價也不很貴。賣貨之前,公司慣用的招是“保健品空盒換禮品”。他們在社區周邊發傳單,凡持傳單前來聽講座的,可憑三種隨意品牌的保健品空盒換2斤雞蛋、一袋雜糧等。“這一招主要是為了鎖定經常吃保健品的老年人,這樣的老年人有保健意識,家庭條件也比較好,是我們的重點發展客戶。”

“醫生”上場問診賣藥

趙先生稱,等到一批老年人拿著傳單和保健品空盒來領禮品時,“專家”就該上場了。“專家”是公司請的,負責講健康養生的知識,當然重點還是講保健品的成分與效果,引起老年人的興趣;然後,“醫生”上場,為聽講座的老年人免費體檢、看病,所謂的“醫生”只是穿個白大褂,說自己是某某醫學院畢業的,現場“把脈”只是做做樣。最主要的是,“醫生”在“把脈”時通過交流瞭解老人的身體情況,平時有什麼病。根據這個情況,“醫生”會推薦老年人購買幾個療程的保健品。“銷售產品時再給點優惠,為了多要贈品,老年人會加大購買量,一般情況下都是一次買幾千塊錢的產品。”趙先生稱,每次這種會上,總會有老人掏腰包,公司從沒有空手而歸。

“免費旅遊”變相推銷

為了加大收入,很多公司都出了新政策,鼓勵老年人往該公司“存錢”,給10%的年息,而且存錢的客戶買保健品還可以享受更多優惠,甚至可以免費旅遊。公司會組織老客戶去安徽“免費旅遊”一兩次,一路上的交通、食宿公司全包,名義是回饋老客戶。但是內部人都知道,這趟“免費旅遊”實際上是一個“洗腦”的過程,陪同人員一路上會給大家講健康的重要性,進一步滲透保健品的效果。旅遊過程中就會推出一次大規模的“回饋老客戶”活 動,讓老年人存款進行“投資”。趙先生還向北京晨報記者坦言,他在北京賣保健品的時候,沒想到自己母親也在老家被人用同樣的方式騙走了20萬元購買保健品。受到這件事的衝擊,他放棄了“繼續騙人”。他稱,目前很多保健品公司除了賣給老年人昂貴的保健品,還開始鼓動老年人在公司“存錢”,只要存款就許給高額的利息。用一系列手段輪番轟炸,引誘老年人投錢。

■記者手記

騙子越來越不要臉

管事兒的可別鬆懈

保健品行銷盯准老年群體,其間的騙局已經是老生常談,可這次吸引我再次介入其中,實在是騙子越來越不講“規矩”,或者說是越來越“不要臉”了。

當個騙子騙老人,過去都是打感情牌,叫得親熱、常去聊天、噓寒問暖、陪伴傾聽,感情雖然是假的,陪伴好歹是真的,搭出去不少工夫,擠了不少笑容,孤單或心軟的老人被忽悠著買兩瓶沒用的藥,好歹還落了點關懷,就當是碰見收費的老年關懷志願者了。現在倒好,送你條破魚,不買保健品就訛人5000塊,或者是往死了騙,恨不得搬空老人家底兒,幾千不嫌少,幾十萬不嫌多。

在採訪中,生理退化、心理弱點、騙子狡猾,多種因素決定了老年人在生活中成了地地道道的弱勢群體。而從現實生活角度來看,能夠驅使老人們邁著蹣跚的腳步進到騙子跟前,還有著更重要,或許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孤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速、生活壓力的增大,年輕人出門在外,與老人的溝通、關懷也變得愈加的少。

當老人們聽到保健品的推銷員口中“叔叔、阿姨”甚至“張爸、王媽”的親昵稱呼時,心中的戒備因為這種“溫暖”便消去了大半。如果在保健品店裡又看到了早上一起買菜的姐妹、下午一起下棋的哥們,老人們心中殘存的顧慮又降低了不少。也正是因為這種信任,老人願意掏錢購買根本無法治病的高價保健品。

有時候,一些老人會開玩笑地說,“我多活一天,就多給你們(子女)領一天退休金。”雖然是玩笑,但不難聽出老人內心對於孩子的愛護。對於老人而言,可能他們對死亡不那麼畏懼,反而更擔心人到晚年卻要因為疾病給孩子們添麻煩。

這裡真心想跟老人們說幾句:凡是上街推銷、上門推銷的,那療效要真像他們說的那麼好,早脫銷了,還用跟您這裡裝親孫子?真有那麼好的保健品,別說給您免費體檢、旅遊,您搖號都輪不上買去。

還想跟監管部門甚至屬地居委會、派出所說幾句:對這些推銷保健品、在各大社區流竄假裝活雷鋒的礙眼玩意兒們,就得跟掃除似的,隔三岔五專門清理、打擊一批。出了那麼多保護消費者、規範北京社區秩序的規章制度,最終能否落實,還是得靠執行的人。

北京晨報記者 張靜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