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到2020年,我省將造林2000萬畝

加快實施“兩山”造林、推進天然林保護植被恢復、太行山造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呂梁山生態脆弱區生態治理……日前, 省發改委下發《山西省“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 就“十三五”期間我省林業發展進行謀篇佈局。 根據規劃, 到2020年, 我省將完成造林面積2000萬畝(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和人工更新), 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5%。

A 國土綠化造林1600萬畝 生態園林村鎮綠化2500個

加強天然林保護植被恢復、太行山造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呂梁山生態脆弱區生態治理、汾河等流域生態治理修復等重大生態專案,

全面構建以太行山、呂梁山和晉西北風沙區為主的生態安全屏障……根據《規劃》, “十三五”期間, 我省將著力推進國土綠化, 增強區域生態承載能力。 “十三五”期間預計完成造林1600萬畝,實施生態園林村鎮綠化2500個。

“十三五”期間, 我省將擴大國家天保工程範圍, 將非天保區43個縣、2個省直林局的1870萬畝的天然林納入國家天保工程擴大面積中。 太行山綠化方面, 在荒山造林中盡可能加大山桃、山杏、連翹、文冠果等生態經濟兼用樹種的使用範圍, 在確保工程建設生態效益最大化的基礎上, 著力提升工程經濟效益, 力求做到“造一片林, 富一方人”。 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生態建設, 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開展生態園林村建設活動, 實現村莊綠化靚化, 形成房前屋後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莊周圍護村林的美麗鄉村綠化格局。 “十三五”期間新增生態園林村2500個。

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三北防護林五期工程區劃分為3個建設區, Ⅰ區是晉西北黃土丘陵防風固沙防護林區、Ⅱ區是晉西黃土丘陵溝壑生態經濟型水土保持防護林區、Ⅲ區是晉中南汾河流域水源涵養、農林複合經營型防護林區。 主要任務是在保護和鞏固好現有建設成果的基礎上, 採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 擴大森林植被。 啟動退化林修復與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撫育和未成林撫育等項目措施, 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防護功能, 防止土地沙漠化, 減少水土流失,

優化生態環境。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為確保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 於2000年緊急啟動的一項大型生態建設工程。 在鞏固既有成果的基礎上, 通過植被保護、植樹種草、退耕還林、小流域及草地治理、易地搬遷等措施, 達到從根本上遏制京津地區風沙危害, 建設範圍由一期工程期間的13個縣(區)增加到23個。

B 對25°以上陡坡耕地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

退耕還林是指將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停止耕種, 按照適地適種原則, 因地制宜植樹造林, 恢復森林植被。 結合我省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現狀, “十三五”期間, 我省將延長上一輪退耕還林補助年限, 把鞏固上一輪退耕還林成果作為增加森林覆蓋率的重要載體和保障貧困戶穩定增收的有效途徑。

同時, 對25°以上陡坡耕地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 我省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佈局和實施重點是呂梁山和太行山生態脆弱貧困區。 下一步, 退耕還林任務全面向貧困地區集中, 向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貧困人口傾斜, 做到應退全退、願退盡退。

據瞭解, 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佈局在3個生態功能片區:呂梁山片區, 涉及太原、忻州、呂梁、臨汾、運城5個市42個縣;太行山片區, 涉及太原、忻州、陽泉、晉中、長治、晉城、臨汾、運城8個市50個縣;晉北風沙源片區, 涉及大同、朔州2個市15個縣。 按照區域化、規模化綜合治理的要求, 以縣為實施單位, 集中規模進行佈局和實施,

確保工程建設成效最大化。

“十三五”期間, 我省退耕還林建設內容包括上一輪退耕地還生態林補助面積294萬畝, 1472萬畝次,退耕還林完善政策補助1725萬畝次;新一輪退耕還林, 補助面積210萬畝, 512萬畝次, 完成造林200萬畝, 其中貧困縣建設規模160萬畝。

C 完成經濟林400萬畝 其中藥用經濟林30萬畝

武鄉連翹、運城皂莢、晉中文冠果……“十二五”期間, 我省全面加快以乾果經濟林、種苗、花卉、森林旅遊、林下經濟為主要內容的林業產業建設, 林業產值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 大力發展連翹、沙棘等灌木經濟林, 積極推進雙季槐、皂莢等新型經濟林, 試點推廣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油用經濟林, 國家名、特、優乾果經濟林之鄉達到17個, 建成總規模達34萬畝的高產優質科技示範園區, 扶持培植形成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經濟林產品深加工利用企業120多家。按照平均每年新發展乾果經濟林100萬畝左右,總產值達120億元的規劃,為農民脫貧增收起到積極作用。

“十三五”期間,我省還將大力發展經濟林,加大乾果經濟林比重,促進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培育林藥、林畜、林菌、林果等林下經濟立體式複合經營,探索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森林服務產業,設計精品森林遊憩線路,塑造一批獨具林業特色的生態品牌,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好、帶動範圍廣的龍頭企業,實現林產品就地轉化,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採取基地化發展、規模化推進、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在穩定紅棗、發展核桃、做強仁用杏、花椒、柿子等傳統乾果經濟林的同時,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經濟林品種和特色經濟林園區建設,扶持推廣雙季槐、連翹、翅果油樹、皂莢、杜仲等藥用經濟林,試驗發展大果榛子、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經濟林。“十三五”期間完成經濟林400萬畝,其中藥用經濟林30萬畝。

促進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通過有效實施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專案,改進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提升單位產量和品種品質。對4—20年生乾果經濟林結果樹,採取綜合管理技術措施,提高產量效益。對劣質低產核桃、仁用杏等乾果經濟林結果樹,優化結構、提高品質、塑造品牌。“十三五”期間規劃80多個核桃、紅棗、仁用杏等五大乾果經濟林建設重點縣和基地縣,總規模650萬畝次。重點對貧困縣安排實施核桃、紅棗、仁用杏等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綜合管理任務548.5萬畝次。項目區凡貧困戶種植乾果經濟林,樹齡在4—20年,且農戶自願,均可列入專案範圍,連續實施3年。

根據《規劃》,到2020年,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和人工更新在內,我省共計畫完成造林面積2000萬畝,屆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5%,森林蓄積量達到1.55億立方米以上,林業產業年總產值達到800億元,到“十三五”末,力爭完成42萬人以上林業脫貧攻堅。

本報記者 胡麗娜

扶持培植形成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經濟林產品深加工利用企業120多家。按照平均每年新發展乾果經濟林100萬畝左右,總產值達120億元的規劃,為農民脫貧增收起到積極作用。

“十三五”期間,我省還將大力發展經濟林,加大乾果經濟林比重,促進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培育林藥、林畜、林菌、林果等林下經濟立體式複合經營,探索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森林服務產業,設計精品森林遊憩線路,塑造一批獨具林業特色的生態品牌,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場前景好、帶動範圍廣的龍頭企業,實現林產品就地轉化,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採取基地化發展、規模化推進、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在穩定紅棗、發展核桃、做強仁用杏、花椒、柿子等傳統乾果經濟林的同時,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經濟林品種和特色經濟林園區建設,扶持推廣雙季槐、連翹、翅果油樹、皂莢、杜仲等藥用經濟林,試驗發展大果榛子、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經濟林。“十三五”期間完成經濟林400萬畝,其中藥用經濟林30萬畝。

促進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通過有效實施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專案,改進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提升單位產量和品種品質。對4—20年生乾果經濟林結果樹,採取綜合管理技術措施,提高產量效益。對劣質低產核桃、仁用杏等乾果經濟林結果樹,優化結構、提高品質、塑造品牌。“十三五”期間規劃80多個核桃、紅棗、仁用杏等五大乾果經濟林建設重點縣和基地縣,總規模650萬畝次。重點對貧困縣安排實施核桃、紅棗、仁用杏等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綜合管理任務548.5萬畝次。項目區凡貧困戶種植乾果經濟林,樹齡在4—20年,且農戶自願,均可列入專案範圍,連續實施3年。

根據《規劃》,到2020年,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和人工更新在內,我省共計畫完成造林面積2000萬畝,屆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5%,森林蓄積量達到1.55億立方米以上,林業產業年總產值達到800億元,到“十三五”末,力爭完成42萬人以上林業脫貧攻堅。

本報記者 胡麗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