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政法幹警申論範文:黃花也可遍地金

蘇軾初讀王安石的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 吹落黃花滿地金”, 很不以為然:菊花敢與秋霜鏖戰, 顯然只枯不落。 於是, 他隨手續道, “秋花不比春花落, 說與詩人仔細吟”。 待調任黃州後, 蘇軾偶入菊園, 只見滿地金黃、枝頭無一朵枯花, 頓覺汗顏。

見慣了“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誤以為天下菊花莫不如是, 並不存在落瓣的菊花, 無意間便墜入經驗主義、主觀主義的窠臼。 好在蘇東坡勤於觀察、善於自省, 最終成就了一段知錯輒改的佳話。 古人雲,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在整個世界面前, 個體的智慧和經驗總是很有限的。 如果任憑直覺行事、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就容易像東坡賞菊那樣, 被主觀臆斷的迷霧遮蔽雙眼。

俗話說, 眼見為實。 但由於客觀事物十分複雜, 主觀判斷存在局限性, 有的時候, 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歷史上, 孔子就曾只見果、未見因,

誤以為弟子顏回偷食了米飯。 正如孔子事後所感慨的, “所信者目也, 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 而心猶不足恃”。 現實總是複雜多變的, 一個人僅僅依靠一時一地的觀察就匆忙作出結論, 勢必容易不理性、不科學, 經不起實踐的檢驗。

儘管如此, 現實中仍有不少人或多或少沾染著主觀、武斷的習氣。 有的父母自詡“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 無視孩子的興趣稟賦, 一廂情願地為孩子規劃人生;有的人總覺得“天下烏鴉一般黑”, 不願靜心思考, 動輒亂貼標籤、傳播謠言, 頻頻陷入誤區;有的年輕人篤信讀書無用論, 以偏執替代奮鬥, 結果一事無成……對個人而言, 主觀臆斷、自以為是可謂成功的天敵;對社會而言, 這又何嘗不是社會風氣的負面影響因數?

“自見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為官從政亦是如此。 制定發展藍圖, 假若一味躺在經驗上睡大覺, 難免思想僵化、故步自封, 貽誤發展機遇;破解民生難題, 假若只會坐在辦公室裡拍腦袋, 鞋上不沾泥、身上不沾塵, 就可能釀成決策失誤;決戰脫貧攻堅, 假若盲目跟風、照搬照抄、生搬硬套, 結果只能是水土不服, 好心辦了壞事……哲人有言, “無論在任何時候, 都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 經驗主義、教條主義、本本主義, 是隱藏在每一個人身邊的破壞者。 堅持從群眾中來, 立足最真切的實際, 幹事創業才能找尋到真正的良方。

操千曲而後曉聲, 觀千劍而後識器。 不看盡“壽客金英”, 怎可知黃花也可遍地金?跳出教條的藩籬、突破程式化思維,

多察實情、多聽心聲, 擁抱廣闊的社會生活, 我們把握的將是多元多變的實際, 贏得的則是更有價值的人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