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跟那些“大片”比,抗日神劇算什麼?

最近大家忽然又開始批判抗日神劇, 我也跟一下帖。

有四類劇堪稱神劇, 它們分別是神話劇、穿越劇、誇張劇和現實劇。

神話劇

小時候,我對電視連續劇《八仙過海》裡鐵拐李的葫蘆很感興趣, 心裡想, 擁有一個, 別無所求。

這部電視劇看完, 沒記住一個人, 也忘了那些變戲法一樣的仙術, 對我來說, 這個電視劇抽象成了一個葫蘆。

因為它多功能一體化, 不僅能當酒壺, 還能收妖怪, 經常會噴白色氣體出來, 很高大上的樣子。

如果有一個這樣的葫蘆, 估計謀生是不成問題的, 人身安全也是無虞的。

於是, 我以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身份, 到處打聽哪兒有這樣的葫蘆出售, 我願意拿出整整一年的零花錢購置一個。

但是很遺憾, 據說不僅沒有賣的, 世界上有沒有這玩意兒都難說(大人們怕我難過, 話也沒說絕)。

在田野裡, 我還常常挨個觀察那些葫蘆, 看看哪一個最有可能冒仙氣、捉妖怪。

後來長大了, 才知道神話故事都是騙人的, 一個虛擬的葫蘆, 足足騙完了我的兒童時光。

但是, 心裡卻是不恨的, 反而覺得那段時光有所寄託, 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穿越劇

時間過去這麼多年, 神話電影和穿越劇愈來愈火了。

我接觸過一個寫玄幻小說的公號, 作者是個小年輕, 還很帥氣, 他在公號裡喊了一嗓子, 說10分鐘後要更新2000字, 希望粉絲們給他點贊, 10多分鐘後, 該文章點擊量及點贊量, 雙雙破10萬。

這一幕足可以讓人目瞪口呆, 它形象地告訴人們, “一呼十萬應”在網上是很容易做到的, 似乎人們相信網路, 更甚于相信現實。

因為網路中有偶像, 而現實中只有平庸。

象《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這樣的玄幻劇, 穿越十幾萬年, 在網上創下300億點擊率, 雖然其神氣精神都透著現代商業氣質, 人們卻樂此不疲。

不止是劇名, 劇中的畫面想想都令人陶醉:身著華服, 視時間空間為無物, 在愛恨情仇間晃動神經, 在得失榮辱間唏噓長歎, 它就象一個披著歷史外殼的愛情秀場,

神奇, 且超脫。

現實生活中的柴米油鹽、磕磕絆絆, 與這類劇絕緣。

紅塵男女之瘋狂, 將楊冪抬到了一個玄幻教主的高度。

她的創業公司, 據說一年半估值翻了20倍, 成為"新三板"女神。

“包子雷”片斷

誇張劇

看到最近陳道明接受記者採訪, 他正義凜然地表示, 自己絕不演抗日神劇和偽歷史劇。

緊接著輿論開始跟進, 輪番轟炸抗日神劇, 就差把導演拉出來示眾, 確實很提氣。

為了展現半個多世紀前那場慘絕人寰的戰爭, 抗日題材一直長盛不衰, 但品質參差不齊, 很容易出現誇張雷人的虛構場景, 其特點是“四化”:戰爭遊戲化, 我軍偶像化, 友軍懦夫化, 日偽白癡化。

惡意消費和褻瀆歷史, 肯定是不對的。

但我們是不是該聽聽神劇導演們的心裡話?至少到目前為止,

我沒見到記者採訪他們的消息。

我覺得他們心裡是有委屈的。

戰爭場面都不太好拍, 在那麼寒冷的冬天, 他們帶著整個劇組奔走在外景地, 拍著很黃很暴力的戲, 還要多次召開劇本創作擴大會議, 苦心設計出手撕鬼子、包子雷這樣的情節, 容易嗎?

很不容易。

剝離抗日的成分, 這些設計真的有些鬼才, 也是需要靈感。

如果我們拿它當娛樂片看, 會不會好得多?

現實劇

我知道抗日題材嚴肅,容不得搞笑。但是我想說,現實劇裡的神劇,還少嗎?

這就是一個生產現實神劇的時代。

一個英雄人物,被塑造成神。他是不能有任何瑕疵的,牙齒潔白,淡吐幽雅,一甩頭一投足要有氣質,從小就做好事,讀好書,對別人浪費時間的行為不屑一顧。宿舍裡貼著一張紙,上書:莫談女人。

而像某些反面人物,被貶低成鬼,渾身缺點。從小就不講衛生,鼻涕掉到脖子上也不擦,成天調皮打架,隨地大小便,看到異性總是目不轉睛。總之,他心胸狹窄,沒理想沒道德沒文化。

我覺得這是一種想像力枯竭、創作力腦殘的表現。

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非友即敵……世界上的人和事,遠非這麼簡單。

拍這類電影的,都是老司機,他們說的話跟老太婆的牙齒一樣,沒多少是真的。

其實,他們拍的也不是電影,而是寂寞。

告示:在大家的幫助和轉發下,“歷史的囚徒”公號正在快速發展,粉絲量越大,文章越精彩。請大家繼續幫轉發到朋友圈大群,不求多,三個五個即可,在這裡謝過了,你們是最棒的。

現實劇

我知道抗日題材嚴肅,容不得搞笑。但是我想說,現實劇裡的神劇,還少嗎?

這就是一個生產現實神劇的時代。

一個英雄人物,被塑造成神。他是不能有任何瑕疵的,牙齒潔白,淡吐幽雅,一甩頭一投足要有氣質,從小就做好事,讀好書,對別人浪費時間的行為不屑一顧。宿舍裡貼著一張紙,上書:莫談女人。

而像某些反面人物,被貶低成鬼,渾身缺點。從小就不講衛生,鼻涕掉到脖子上也不擦,成天調皮打架,隨地大小便,看到異性總是目不轉睛。總之,他心胸狹窄,沒理想沒道德沒文化。

我覺得這是一種想像力枯竭、創作力腦殘的表現。

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非友即敵……世界上的人和事,遠非這麼簡單。

拍這類電影的,都是老司機,他們說的話跟老太婆的牙齒一樣,沒多少是真的。

其實,他們拍的也不是電影,而是寂寞。

告示:在大家的幫助和轉發下,“歷史的囚徒”公號正在快速發展,粉絲量越大,文章越精彩。請大家繼續幫轉發到朋友圈大群,不求多,三個五個即可,在這裡謝過了,你們是最棒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