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個人資訊疑洩露,莎莎網用戶屢遭詐騙

在中國乃至亞洲都頗具知名度的化妝品零售集團香港莎莎防曬乳後, 消費者王女士近一個月內遭到了3次電信詐騙。

據王女士介紹, 她於今年3月9日在莎莎網用218.1元購買了嬌韻詩清透防曬乳, 該產品在兩周後由中國郵政速遞的e特快送至家中。 由於出差未歸, 快遞由王女士的家人代收。

3月26日下午3點46分, 王女士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 號碼歸屬地是廣東深圳。 在電話中, 一位元廣東口音的男士自稱是莎莎網客服, 表示王女士月初購買的防曬乳存在品質問題, 大量消費者購買、使用後面部出現過敏、紅腫,

嬌韻詩在瞭解這一情況後, 委託莎莎網進行退貨、召回。

隨後, 該男子詢問王女士是否已簽收快遞, 如果還未收到產品, 則應該拒收, 由快遞公司原路退回至香港;如果已經簽收, 則不要使用產品, 並選擇退貨, 退貨後, 莎莎網將把錢款退至消費者的支付寶帳戶內。 “這時, 這名男子開始詢問我的支付寶帳號是不是我的手機號, 我說不是手機號, 他一再詢問我的帳號是什麼。 ”王女士表示。

王女士表示, 對方一上來就詳細說出了王女士購買的商品資訊和個人資訊, 她起初並未起疑。 但察覺到該男子不斷索要支付寶帳戶和態度的變化後, 王女士懷疑自己遭到了詐騙, 並多次詢問該男子是哪個公司、哪個部門的員工。 對方則回答“你還不知道我是誰嗎,

是我呀。 ”通話至此, 王女士肯定對方是騙子, 便掛斷了電話。

此後, 王女士多次通過莎莎網提供的香港客服電話、400全國熱線、線上客服、郵件、官網留言等眾多方式聯繫該網站, 也嘗試選擇退貨, 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 多次投訴後, 王女士等來的卻是第二次詐騙。

4月7日下午4點33分, 一位男士使用歸屬地為廣東佛山的陌生號碼致電王女士, 再次實施詐騙。 在電話中, 這位元男士表示自己是莎莎網售後部的吳曉貴, 並稱王女士購買的產品有品質問題, 要求她不要使用。 吳曉貴還表示, 王女士已被列入莎莎網顧客黑名單中, 今後王女士的訂單將被莎莎網取消。 王女士隨後掛斷電話。

4月8日下午1點02分, 王女士第三次接到詐騙電話,

號碼歸屬地為遼寧瀋陽, 對方表示自己是莎莎網客服後, 王女士直接將電話掛斷。

信任危機難解

事實上, 王女士的遭遇並非個案。

網友“圓滾滾胖達滾滾圓”2016年1月8日留言表示, 她於1月7日接到了莎莎的電話, 準確地說出了她的購貨時間和物品, 導致她被騙2萬元。 同時這位網友表示, 她已報案, 但由於是跨境詐騙, 所以警方查處難度較大。

網友“隔壁的二胖”也留言表示, 有人以莎莎網的名義聯繫她, 稱其購買的有一款產品內地檢測不過關, 要處理退款並且快遞會上門來取貨。 這位元網友也懷疑自己遇到了詐騙電話。

多位元消費者告訴記者, 除上述理由外, 騙子還使用過“VIP收費失誤”、“產品召回”等理由進行詐騙。

《財經》新媒體記者隨後致電嬌韻詩, 客服表示, 嬌韻詩集團在香港的業務不在中國區公司的服務範圍內, 目前, 嬌韻詩僅與國內幾個電商平臺有合作。

這位客服表示, 莎莎官方郵箱內已收到王女士的投訴郵件, 但暫時還未處理到。 此外, 客服表示, 莎莎網懷疑消費者在多個電商平臺使用了相同的帳號和密碼, 騙子通過其他購物平臺獲得消費者的帳戶資訊後, 套用在莎莎網等其他購物平臺。 該客服建議王女士更改莎莎網登陸密碼, 並對其他全部購物網站的帳戶資訊進行更新。 “目前莎莎網正在嘗試調查騙子從何種管道獲得的使用者個人資訊。 ”

高發難管 詐騙如何防範

網路安全問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頻繁發作,

除莎莎網外, 此前, 京東商城、1號店、當當網、蘇甯易購等知名電商平臺都出現過使用者資訊遭洩露或消費者被詐騙的情況。 詐騙越發常見, 此時消費者如何防範電信詐騙成為關鍵。

去年3月, 5名消費者表示, 在蘇甯易購下單購物之後, 犯罪分子假借蘇甯客服名義, 準確地說出消費者姓名、訂單編號、商品名稱、下單時間、金額、收貨人姓名、位址等詳細資訊, 從而實施詐騙行為。 受騙者自發成立了維權QQ群, 共有200余位消費者入群, 受騙金額200萬以上, 但是就賠償一事沒有和蘇甯達成一致, 所以向法院起訴。

蘇寧表示該公司不存在使用者資訊洩露問題, 資訊洩露分很多種情況, 目前並無證據指出蘇甯易購在什麼環節洩露了使用者資訊。 蘇甯易購運營總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蘇甯易購在內部檢查時也會查到一些安全性漏洞,都在逐漸彌補。“個人信用管理可能會存在的洩露點,這是公司關注的重點。”該負責人表示,資訊洩露可能出現在物流等外部的資料流程轉環節。

知名IT與智慧財產權律師、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公開表示,電商平臺應本著正當、合法、合理的原則收集使用者資訊,並應該保障使用者資訊安全。如果主動洩露使用者個人資訊,則電商平臺涉及刑事犯罪;如果由於管理或技術漏洞導致資訊洩露,則需要電商平臺向使用者承擔賠償責任。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消費者索賠並非易事。趙佔領在接受《財經》新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使用者個人資訊洩露後遭遇詐騙的現象近幾年比較常見。目前法律規定,個人資訊洩露提起侵權訴訟,取證規則是“誰主張誰舉證”。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主張網站洩露了個人資訊,需由消費者向法院提供相關證據證明。然而,一般情況下,網購涉及的環節和主體多,很難證明用戶遭受的損失與某網站資訊洩露直接相關,這一舉證比較困難。目前很難由消費者從法律的角度上追究網站的責任。

也有專家表示,舉證責任應倒置,電商平臺應對舉證負責。

對於頻發的資訊洩露和詐騙事件,趙佔領表示,消費者要提高防範意識和保護個人資訊的意識,掌握基本安全知識,不隨意點擊可疑連結,電腦和手機也要安裝基本的安全、殺毒軟體,避免由於自身原因導致手機、電腦中病毒。

此外,趙佔領提醒,在接到電話時,消費者要盡可能的通過官方管道核實,或回撥確認,防止不法分子通過偽基站進行詐騙。

在趙佔領看來,從網站維護消費者信任、增強體驗的方面來看,需要電商平臺採取更多手段保證使用者資訊安全。“登陸驗證機制更複雜一些,異地、異地登錄提醒等技術手段也可幫助消費者維護帳戶安全。”

(《財經》新媒體 王瑋/文)

蘇甯易購運營總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蘇甯易購在內部檢查時也會查到一些安全性漏洞,都在逐漸彌補。“個人信用管理可能會存在的洩露點,這是公司關注的重點。”該負責人表示,資訊洩露可能出現在物流等外部的資料流程轉環節。

知名IT與智慧財產權律師、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公開表示,電商平臺應本著正當、合法、合理的原則收集使用者資訊,並應該保障使用者資訊安全。如果主動洩露使用者個人資訊,則電商平臺涉及刑事犯罪;如果由於管理或技術漏洞導致資訊洩露,則需要電商平臺向使用者承擔賠償責任。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消費者索賠並非易事。趙佔領在接受《財經》新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使用者個人資訊洩露後遭遇詐騙的現象近幾年比較常見。目前法律規定,個人資訊洩露提起侵權訴訟,取證規則是“誰主張誰舉證”。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主張網站洩露了個人資訊,需由消費者向法院提供相關證據證明。然而,一般情況下,網購涉及的環節和主體多,很難證明用戶遭受的損失與某網站資訊洩露直接相關,這一舉證比較困難。目前很難由消費者從法律的角度上追究網站的責任。

也有專家表示,舉證責任應倒置,電商平臺應對舉證負責。

對於頻發的資訊洩露和詐騙事件,趙佔領表示,消費者要提高防範意識和保護個人資訊的意識,掌握基本安全知識,不隨意點擊可疑連結,電腦和手機也要安裝基本的安全、殺毒軟體,避免由於自身原因導致手機、電腦中病毒。

此外,趙佔領提醒,在接到電話時,消費者要盡可能的通過官方管道核實,或回撥確認,防止不法分子通過偽基站進行詐騙。

在趙佔領看來,從網站維護消費者信任、增強體驗的方面來看,需要電商平臺採取更多手段保證使用者資訊安全。“登陸驗證機制更複雜一些,異地、異地登錄提醒等技術手段也可幫助消費者維護帳戶安全。”

(《財經》新媒體 王瑋/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