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再見大馬路,那些開始褪色的市井人情,是長春最初的繁華記憶

現在的長春人逛街

第一時間想到的

就是重慶路、紅旗街、桂林路這些商圈

而在百年前

這些商圈沒有形成之前

長春人逛街一定會去大馬路

大眾劇場, 寶泰昌, 泰發合, 鼎豐真

……

多少老長春人, 曾在這裡留下過回憶

長春的城市建設始于此路

所以大馬路可以說是

長春城市演變的起點

長春的經濟、文化建設是從這裡起步

談起長春的沿革史和發展史

總也離不開這條古老的街路

▲大馬路振興合(1937年左右, 偽滿時期)

大馬路的歷史

得從道光五年(1825)說起

清政府把長春廳衙署

從新立城長春堡移到了寬城子

大馬路就開始越來越繁華了

▲20世紀30年代, 大馬路景象

以這條街為軸線

輔以東西橫向、南北平行的幾條小街

形成了長春廳的政治、經濟中心

早年, 還曾有“窺大馬路而小長春”的說法

▲80年代的新民胡同(大馬路路口)

最繁盛時這條馬路薈萃了

長春著名的商號、店鋪

如早期的玉茗魁、益發錢莊、協和商場

南世一堂、達仁堂、大陸書局

以及後來的泰發合商場、振興合商場等

▲大馬路商店(1918年左右, 民國時期)

這裡還曾修建了長春城內

第一條瀝青柏油馬路

▲舊市街大馬路(上世紀30年代)

時間回到2017年

大馬路在長春的地位一去不復返

只是長春市眾多街道中普普通通的一條街

拆的拆、封的封

昔日的繁華, 仿佛凝固在了時間裡

▲坐落在大馬路上的永康莊全景(偽滿時期)

而現在說起大馬路

長春人想到最多的

就是這條路上的老字型大小們

鼎豐真

時至今日,歷經百年風雨、已然成為中華老字型大小的鼎豐真,依舊佇立在大馬路上,守護著屬於自己的榮耀。

像鼎豐真這樣的老字型大小在長春並不多,而且糕點種類時俱進,價格也很親民,作為長春土特產,送人也沒毛病。

草凍魚在店裡時,看到收銀台的人一直沒斷過,選購的人也很多。有多少長春人,是吃著他家食品長大的呢?

大眾劇場

1937年建成。有坐席1000個,樓下池坐,樓上包廂。此劇場由“實業家兼大漢奸”王荊山所建,當時的設施和納客人數都是一流的。1948年後改名“大眾藝園”,五十年代更名“大眾劇場”,是長春市京劇團長期的團址和演出劇場。

▲原大眾劇場及其招待所

現在的大眾劇場已經過翻修,煥然一新,經常上演京劇類、相聲、話劇等節目。

▲圖片:大眾點評;焰火80

東發合茶莊

東發合茶莊與老字型大小鼎豐隔街相望,茶莊是1914年由河北人鬍子文開辦,是長春著名的商業老字型大小。

▲偽滿時期的長春東發合茶莊

現在的東發合茶莊早已沒有往日的輝煌,但在老長春人心目中的位置卻是永遠不變的。

道台府

1909年建成,民間稱為“道台衙門”。道台衙門原占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動用白銀9萬多兩建成,相當於商埠地建設經費的1/3。

▲清末的吉林西路道(西南路道)和民國時的吉長道衙署大堂正門。

如今的道台府,已經變成展覽館,被周邊的高樓大廈所包圍。還在修復中,暫時不能參觀。

草凍魚也只能隔著鐵門遠遠眺望,可以看出來裡面也正在施工,還是很期待它能早日與我們見面。

泰發合(長春一商店)

當時的泰發合資本金300萬元,屬滿系最大的百貨店,幾十年來,這裡曾是長春人購物的首選之地。

▲上世紀的泰發合;圖片:老糊塗神

1951年,泰發合百貨商店被長春市百貨公司收購,變為長春市第一百貨商店,人稱“一商店”,當時的一商店是長春最時尚的地方,但是現在已經很少被年輕人知道了。

國營大冷面

“國營大冷面”至今都保留著80年代的風格,取餐的形式也是先到視窗換飯票,再用飯票取餐的這種,店內的服務員是年紀一般在40到50歲左右的阿姨。一切元素都讓這個小店看上去蒙上了一股年代感的風味。

真不同醬菜

真不同醬菜,這家老字型大小的醬菜館坐落在永春路上,其中真不同小肚和雞絲卷,被國家評為中國名菜。

雖然這是一家以“醬菜”聞名的老字型大小店,但近幾年很多吃貨們都會推薦這裡的灌湯包!因為湯包的湯汁多,且味道濃郁鮮美,是除了醬菜外又被大眾所喜愛的一款美食!

春發和飯莊

春發和飯莊主要經營老式吉菜,鍋包肉、雪衣豆沙、溜肉段等。店內跟百人大食堂一樣,趕上飯點需要等位元或拼桌,菜品經濟實惠,菜碼大,很有一種吃大鍋飯的趕腳!

除了這些老字型大小

走在大馬路的街上

會有一種很濃厚老城區的感覺

早已停用的老報亭

道台府社區裡

聽到吃完午飯散步阿姨吐槽著

昨天還光禿禿的樹

今天就突然開滿樹的花

而城市的變化

讓這個老城區

不得不適應長春發展的步伐

站在大馬路上

這一邊

是殘破低矮的老樓

坑窪的舊路正在施工

而另一邊

卻是拔地而起的高層建築

老城區裡正發生著變化……

它讓你一時有點恍惚

這裡真的是大馬路嗎?

一條綿延了兩個世紀的老街

見證著咱大長春的發展

這裡保存了太多的舊長春

會有人離開這裡

亦有人一生在此

再見,大馬路,

曾經的喧鬧已經褪色…

你好,大馬路,

未來,我們陪你笑看繁華!

還記得你與大馬路的故事嗎?

歡迎戳右下角留言喲~

圖片:草凍魚

商務合作:海鵬

部分資訊圖片:房友良;長春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於祺元:長春大馬路史話;長春晚報;南關民生;吉和網;新華網,特此鳴謝

▲坐落在大馬路上的永康莊全景(偽滿時期)

而現在說起大馬路

長春人想到最多的

就是這條路上的老字型大小們

鼎豐真

時至今日,歷經百年風雨、已然成為中華老字型大小的鼎豐真,依舊佇立在大馬路上,守護著屬於自己的榮耀。

像鼎豐真這樣的老字型大小在長春並不多,而且糕點種類時俱進,價格也很親民,作為長春土特產,送人也沒毛病。

草凍魚在店裡時,看到收銀台的人一直沒斷過,選購的人也很多。有多少長春人,是吃著他家食品長大的呢?

大眾劇場

1937年建成。有坐席1000個,樓下池坐,樓上包廂。此劇場由“實業家兼大漢奸”王荊山所建,當時的設施和納客人數都是一流的。1948年後改名“大眾藝園”,五十年代更名“大眾劇場”,是長春市京劇團長期的團址和演出劇場。

▲原大眾劇場及其招待所

現在的大眾劇場已經過翻修,煥然一新,經常上演京劇類、相聲、話劇等節目。

▲圖片:大眾點評;焰火80

東發合茶莊

東發合茶莊與老字型大小鼎豐隔街相望,茶莊是1914年由河北人鬍子文開辦,是長春著名的商業老字型大小。

▲偽滿時期的長春東發合茶莊

現在的東發合茶莊早已沒有往日的輝煌,但在老長春人心目中的位置卻是永遠不變的。

道台府

1909年建成,民間稱為“道台衙門”。道台衙門原占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動用白銀9萬多兩建成,相當於商埠地建設經費的1/3。

▲清末的吉林西路道(西南路道)和民國時的吉長道衙署大堂正門。

如今的道台府,已經變成展覽館,被周邊的高樓大廈所包圍。還在修復中,暫時不能參觀。

草凍魚也只能隔著鐵門遠遠眺望,可以看出來裡面也正在施工,還是很期待它能早日與我們見面。

泰發合(長春一商店)

當時的泰發合資本金300萬元,屬滿系最大的百貨店,幾十年來,這裡曾是長春人購物的首選之地。

▲上世紀的泰發合;圖片:老糊塗神

1951年,泰發合百貨商店被長春市百貨公司收購,變為長春市第一百貨商店,人稱“一商店”,當時的一商店是長春最時尚的地方,但是現在已經很少被年輕人知道了。

國營大冷面

“國營大冷面”至今都保留著80年代的風格,取餐的形式也是先到視窗換飯票,再用飯票取餐的這種,店內的服務員是年紀一般在40到50歲左右的阿姨。一切元素都讓這個小店看上去蒙上了一股年代感的風味。

真不同醬菜

真不同醬菜,這家老字型大小的醬菜館坐落在永春路上,其中真不同小肚和雞絲卷,被國家評為中國名菜。

雖然這是一家以“醬菜”聞名的老字型大小店,但近幾年很多吃貨們都會推薦這裡的灌湯包!因為湯包的湯汁多,且味道濃郁鮮美,是除了醬菜外又被大眾所喜愛的一款美食!

春發和飯莊

春發和飯莊主要經營老式吉菜,鍋包肉、雪衣豆沙、溜肉段等。店內跟百人大食堂一樣,趕上飯點需要等位元或拼桌,菜品經濟實惠,菜碼大,很有一種吃大鍋飯的趕腳!

除了這些老字型大小

走在大馬路的街上

會有一種很濃厚老城區的感覺

早已停用的老報亭

道台府社區裡

聽到吃完午飯散步阿姨吐槽著

昨天還光禿禿的樹

今天就突然開滿樹的花

而城市的變化

讓這個老城區

不得不適應長春發展的步伐

站在大馬路上

這一邊

是殘破低矮的老樓

坑窪的舊路正在施工

而另一邊

卻是拔地而起的高層建築

老城區裡正發生著變化……

它讓你一時有點恍惚

這裡真的是大馬路嗎?

一條綿延了兩個世紀的老街

見證著咱大長春的發展

這裡保存了太多的舊長春

會有人離開這裡

亦有人一生在此

再見,大馬路,

曾經的喧鬧已經褪色…

你好,大馬路,

未來,我們陪你笑看繁華!

還記得你與大馬路的故事嗎?

歡迎戳右下角留言喲~

圖片:草凍魚

商務合作:海鵬

部分資訊圖片:房友良;長春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於祺元:長春大馬路史話;長春晚報;南關民生;吉和網;新華網,特此鳴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