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空軍二代機還剩1000多架 殲20替換得過來嗎

南部空軍裝備殲-8戰機的某團近日赴東北, 與同樣裝備該型戰機的北部戰區某團一道開展了"有戰術背景的遠海加油"等多個空中加受油科目訓練。 這則報導主視角是中國空軍近年來大力開展的"全疆域升空、全領域到達、全天候作戰"實踐。

在這一視角的背後, 卻透露出一個事實:儘管中國自行研發的國產第四代隱身戰機殲-20都已進入空軍序列, 卻同時還有大量二代戰機仍在服役。 而且從空軍戰機總量來看, 占大頭的仍是二代戰機, 三代戰機數量剛剛接近總數的一半。

據外媒統計, 目前中國空軍共有戰機2000餘架。 其中三代戰機有殲-10系列、殲-11系列、蘇-27系列(含蘇-30MKK)、JH-7(A)系列(解放軍將其歸入三代機)等, 共計約900架;二代戰機有殲-7系列、殲-8系列、強五系列等, 共計約1100架。

在二代戰機中, 殲-7系列數量占了一大半, 共有20多個團合計600多架;殲-8系列和強五系列各有約200架。

其中殲-8系列戰機由於大部分擁有發射主動制導中距空對空導彈, 且具備空中加油能力, 仍在承擔較重要防空任務, 經過改裝的電子偵察型殲-8戰機還是中國空軍目前唯一一款戰術電偵飛機;殲-7系列多承擔保持編制、維持飛行員訓練水準的任務;強五戰機則已經開始全面退出現役。

截至2020年空軍有超過400架戰機需替換

目前中國空軍裝備的殲-8系列戰機基本已升級到F型技術水準, 裝備了機械掃描多普勒火控雷達, 安裝了空中加受油管, 可以發射PL-8、PL-11、PL-12等型號現役主力空對空導彈, 甚至還試驗過投擲精確制導炸彈。 所以未來5-10年, 殲-8系列戰機還將繼續發揮餘熱。

而600多架殲-7系列戰機的平均機齡已達20年左右, 落後的性能且不說, 機體強度已不足以繼續長期服役, 而且也沒有延壽的必要。 所以未來優先需要替換的將是這一型號戰機。

除了二代戰機, 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引進蘇-27系列戰機。 其中1992年引進24架, 1996年引進24架, 2002年引進28架, 這76架原裝蘇-27戰機的平均機齡為20年。 俄羅斯戰機平均壽命不如西方戰機,

而蘇-27戰機機體強度不足問題更為突出, 所以這些戰機也基本都到了要麼大修延壽, 要麼退役的階段。

最後加上確定全面退役的約200架強五戰機, 未來幾年, 解放軍應該退役的戰機可能高達900架。 考慮到中國目前的戰機產能, 從國外引進戰機的可能數量(當然指俄羅斯可向中國提供的戰機數量), 顯然不可能完全填補這900架的空白。 而且如果這些戰機全部退役, 也意味著空軍會驟然縮減大量編制和飛行員, 這種程度的減少可能會傷筋動骨。

所以, 到2020年, 也就是所謂的中國戰略機遇期結束之時, 空軍至多能替換上述數量的一半, 也就是400多架到壽的、性能落後的戰機。

而就算只退役400多架, 也不可能全部以殲-20戰機替換。 首先是財力做不到, 四代戰機的昂貴價格令今時今日的中國空軍也不敢說"不差錢"。 其次是人員培訓跟不上。 目前殲-20戰機還在空軍試飛部隊中緊鑼密鼓地訓練, 以編寫飛行大綱, 試驗戰法。 預計要正式服役, 起碼還要一到兩年。 所以殲-20飛行員的培訓工作還得在服役後才能全面展開。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產能跟不上。就算四代戰機戰鬥力強悍,不會對老式戰機進行"一比一"替換,卻也必須保證一定規模。那麼兩年後殲-20全面服役的話,初期年產量恐怕難以超過40架。只裝備200架的話(對比美軍的180多架F-22戰機),也需要生產約5年。

根據中國軍工產能、外購可能性等實際,參照外國主要是美國目前戰機換裝經驗,中國空軍應該也會選擇以改進型三代戰機、三代半戰機大量替換二代戰機、到壽戰機的做法。考慮到中國面臨的空中作戰、國土防空壓力,空軍仍需基本保持2000架戰機的數量。那麼,即使以更先進戰機替換老舊戰機,空軍戰機總體規模不會降,大致仍會以"一比一"的比例進行。

目前中國三代系列戰機年產量約為100餘架

美國一些媒體援引該國智庫報告報導稱,中國2015年的戰機產量約為95-100架,除了戰鬥機,這個數量還包括了JH-7A戰鬥轟炸機。同時中國這一年還生產了約120架運輸機、特種飛機、轟炸機和直升機等。應該說這一產量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只是相對中國空軍等空中力量巨大的換裝需求,這一數量顯然還不夠。

兩年過去了,成飛、沈飛、西飛等主要戰機生產廠家增加生產線,採用新流程,運用新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的"增產"新聞屢有報導,說明中國戰機年生產量也在提高。根據這些報導可知,目前成飛殲-10系列戰機(主要是殲-10C/S)產量可能已超過40架/年,殲-20戰機領先試用期產量可能超過20架/年;沈飛殲-11B改進型戰機產量可能超過30架/年,殲-16戰機產量可能超過30架/年。西飛的JH-7A戰鬥轟炸機則已停產。

也就是說,目前中國殲-20、殲-10、殲-11、殲-16系列戰機年產量總計可能超過130架。照此計算,3年生產400架戰機是完全可能的。那麼是否中國軍工就可以完全滿足這段時間的換裝需要了呢?

答案是還不行。因為其中殲-11B小幅改進型的訂貨量只有60多架,沈飛大約1年半可以生產完。之後除了殲-16戰機,沈飛並沒有成熟到可以批量生產的更新型三代半戰機(比如已傳出下馬消息的殲-11D戰機)。所以,此處空出了大約70架戰機的換裝數量需要填補。

至此,筆者此前在《中國可能擴大採購蘇-35戰機,國產殲-11D戰機前景不明》 一文中分析,中國空軍未來可能還會引進最多3個團(72架)蘇-35SK戰機,也就有其根據了。這樣的引進數量,既是對中國空軍先進戰機規模的增益,也是對中國軍工研發能力、產能不足的彌補。

也許有人會說沈飛生產完60多架殲-11B小改型戰機後,生產線還在,可以加以改造後繼續生產更多殲-16戰機換裝舊機型。那麼也就不存在那70架的換裝數量空白了。

確實,屆時沈飛轉而全力生產殲-16戰機是很大可能的事。但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殲-16是一款優秀的"雙重任務"三代半戰機,但主要還是被用來替換強五強擊機,以及已停產並開始逐步退役的JH-7A戰鬥轟炸機。所以,空軍並未將其完全歸入奪取制空權的空優戰機一類。而在替換強五的同時也對JH-7A進行替換的話,退役二代戰機、到壽三代戰機的數量空缺仍會存在。

預計到2020年,殲-20戰機已進入全面服役階段,屆時空軍剩下的600多架二代戰機將可以由四代戰機、三代戰機共同替換。考慮到除了F-22戰機,中國更多還是面臨周邊部署的F-35戰機的壓力,那麼殲-20戰機(不包括其後改進型比如殲-20B等)的裝備數量不會少於300架。剩餘需替換的二代戰機可能仍需由三代、三代半戰機頂上。所以這一級別戰機在未來至少10年仍有改進生產的空間。殲-11D戰機雖已下馬,參照蘇-35SK氣動、機體、飛控等改進,配以推力達到14.5噸的太行IPE發動機,甚至裝備向量噴管的更進一步改進型殲-11系列戰機會否重出江湖,仍然值得我們期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產能跟不上。就算四代戰機戰鬥力強悍,不會對老式戰機進行"一比一"替換,卻也必須保證一定規模。那麼兩年後殲-20全面服役的話,初期年產量恐怕難以超過40架。只裝備200架的話(對比美軍的180多架F-22戰機),也需要生產約5年。

根據中國軍工產能、外購可能性等實際,參照外國主要是美國目前戰機換裝經驗,中國空軍應該也會選擇以改進型三代戰機、三代半戰機大量替換二代戰機、到壽戰機的做法。考慮到中國面臨的空中作戰、國土防空壓力,空軍仍需基本保持2000架戰機的數量。那麼,即使以更先進戰機替換老舊戰機,空軍戰機總體規模不會降,大致仍會以"一比一"的比例進行。

目前中國三代系列戰機年產量約為100餘架

美國一些媒體援引該國智庫報告報導稱,中國2015年的戰機產量約為95-100架,除了戰鬥機,這個數量還包括了JH-7A戰鬥轟炸機。同時中國這一年還生產了約120架運輸機、特種飛機、轟炸機和直升機等。應該說這一產量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只是相對中國空軍等空中力量巨大的換裝需求,這一數量顯然還不夠。

兩年過去了,成飛、沈飛、西飛等主要戰機生產廠家增加生產線,採用新流程,運用新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的"增產"新聞屢有報導,說明中國戰機年生產量也在提高。根據這些報導可知,目前成飛殲-10系列戰機(主要是殲-10C/S)產量可能已超過40架/年,殲-20戰機領先試用期產量可能超過20架/年;沈飛殲-11B改進型戰機產量可能超過30架/年,殲-16戰機產量可能超過30架/年。西飛的JH-7A戰鬥轟炸機則已停產。

也就是說,目前中國殲-20、殲-10、殲-11、殲-16系列戰機年產量總計可能超過130架。照此計算,3年生產400架戰機是完全可能的。那麼是否中國軍工就可以完全滿足這段時間的換裝需要了呢?

答案是還不行。因為其中殲-11B小幅改進型的訂貨量只有60多架,沈飛大約1年半可以生產完。之後除了殲-16戰機,沈飛並沒有成熟到可以批量生產的更新型三代半戰機(比如已傳出下馬消息的殲-11D戰機)。所以,此處空出了大約70架戰機的換裝數量需要填補。

至此,筆者此前在《中國可能擴大採購蘇-35戰機,國產殲-11D戰機前景不明》 一文中分析,中國空軍未來可能還會引進最多3個團(72架)蘇-35SK戰機,也就有其根據了。這樣的引進數量,既是對中國空軍先進戰機規模的增益,也是對中國軍工研發能力、產能不足的彌補。

也許有人會說沈飛生產完60多架殲-11B小改型戰機後,生產線還在,可以加以改造後繼續生產更多殲-16戰機換裝舊機型。那麼也就不存在那70架的換裝數量空白了。

確實,屆時沈飛轉而全力生產殲-16戰機是很大可能的事。但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殲-16是一款優秀的"雙重任務"三代半戰機,但主要還是被用來替換強五強擊機,以及已停產並開始逐步退役的JH-7A戰鬥轟炸機。所以,空軍並未將其完全歸入奪取制空權的空優戰機一類。而在替換強五的同時也對JH-7A進行替換的話,退役二代戰機、到壽三代戰機的數量空缺仍會存在。

預計到2020年,殲-20戰機已進入全面服役階段,屆時空軍剩下的600多架二代戰機將可以由四代戰機、三代戰機共同替換。考慮到除了F-22戰機,中國更多還是面臨周邊部署的F-35戰機的壓力,那麼殲-20戰機(不包括其後改進型比如殲-20B等)的裝備數量不會少於300架。剩餘需替換的二代戰機可能仍需由三代、三代半戰機頂上。所以這一級別戰機在未來至少10年仍有改進生產的空間。殲-11D戰機雖已下馬,參照蘇-35SK氣動、機體、飛控等改進,配以推力達到14.5噸的太行IPE發動機,甚至裝備向量噴管的更進一步改進型殲-11系列戰機會否重出江湖,仍然值得我們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