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共用充電寶憑什麼成為投資風口?

共用單車的瘋狂資本追逐戰, 以《永安終止融資 永安自行車放棄"共用單車第一股"桂冠》為信號, 漫天共用單車的資訊狂潮暫時告一段落了。 單車開始稍稍冷卻, 但是共用家族的另一產品卻開始不斷出現在人們視線裡。 那就是————共用充電寶!

隨著Anker街電宣佈獲得億元級別融資、緊接其後小電科技、來電相繼宣佈獲得大級別資本融資。 共用的又一款產品, 開始進入風口浪尖。 或許是各大資本對於共用行業覬覦已久, 眼紅於共用單車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資本吸取能力。 於是紛紛將目光瞄向了共用充電寶。

此外, 共用單車獲取的巨大成功似乎讓各創業公司、投資者覺得共用行業有利可圖, 是一個巨大的投資風口。 於是乎電小鳥、魔寶電源、Hi電等幾十個共用充電寶項目入局博弈。 倒是有些百人共逐一魚的荒唐感。

實際上對於“共用充電寶”的專案來說, 市場並不明朗。 雖然根據2016年公佈智慧手機數量為14.8億部, 從這個資料來看共用充電寶確實是很有市場潛力。

其實不然。

共用充電寶, 翻版的有樁單車

共用充電寶是在高人流量的大場景或者小場景, 諸如火車站、飛機場、商場、公園、餐廳、超市等地投放的充電基站。

你可以在這裡, 租借充電寶進行充電, 使用完畢之後可以歸還到任意基站。 或者直接在基站設備充電。

收費模式:租借共用充電寶需要押金進行租借, 根據使用時間進行收費。 具體情況根據平臺不同, 收費標準不同。

這種模式幾乎就是在搬抄共用單車的模式。 搬抄的還是有樁的單車。 共用充電寶使用完畢後, 需要特定的地點進行歸還。 盈利模式單一, 僅依靠使用者使用費用作為盈利, app廣告盈利。

共用充電寶的定位是作為一種移動性或應急性產品, 並非作為一種硬性產品而存在。 這點就意味應用範圍、需求量會比較窄。

此外, 來電科技創始人袁炳松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目前每天充電寶的流轉率在0.7-0.8次。 而共用單車平均的流轉率在3-4次。

但隨後, 袁炳松也強調, 充電寶租賃費用比單車收入更高, 收入在每天4元以上。 也就是說, 單個人每天使用時長是5小時(1小時以上收費)。

從這可以看出, 共用充電寶更多依賴的是用戶閒置時的超時費用。 就如同早期的有樁共用單車一般,

等到無樁單車一出, 馬上就被人忘掉了。

共用充電寶到底有多實用?

典型用戶的一天

典型用戶的一天,大致也反映了工作日時手機使用的情況(當然非絕對情況)。理想條件下,手機連續使用3小時斷電。以工作日為例,可以長時間在戶外使用手機的時刻,應該是在通勤的路上,從家到公司或是公司到家,時間跨度最多2小時左右。(再多的話,你該考慮換房子了。)無亂是在家,還是在公司都可以滿足充電的條件,對不對?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隨時注意著自己的用電情況,但是畢竟也還是少數。況且充電器和充電寶,基本都快屬於一二線城市外出的標配了。

共用充電寶憑什麼成為投資的風口?坐等大牛解惑!

共用充電寶瘋狂的資本戰爭

各種共用充電寶之間的差異化,極度微小,入門門檻低、造價低廉。一個充電寶的價格也就在100元左右,而一輛單車可不止。這就代表這片市場廝殺的激烈程度絕對不比單車要低,相反由於市場混亂,群雄割據會更加慘烈。

最終比拼的依舊是資本推動下,高效的佔有率和普及率。很難再出現摩拜、ofo等這樣的共用經濟的怪物。共用充電寶或許算是資本催熟下的早產兒吧。要是某天,摩拜或者ofo等共用巨頭,喪心病狂的在單車業務之後,也搞個充電寶,利用單車運動時充電。你們說會怎麼樣?

另外,共用行業之所以變得如此激烈,不單單是所謂的盈利模式或者是共用精神。更多瞄準的應該是潛藏在盈利模式之下的資本運作,吸納廣大零散資金的超強能力和後續龐大的資金池運作。

可以明確的一點就是,出現在共用單車的問題,一定會出現在共用充電寶上!偉大墨菲定律告訴我們的,這個坑你要再摔一遍!

提問,交押金用共用充電寶,跟用自己的充電寶有什麼差別?都得塞包裡帶著。托蒂連充電寶都懶得用,何況是共用的?帶根數據線足矣。前提不出遠門哈!

車庫咖啡萌新作者:托蒂

典型用戶的一天

典型用戶的一天,大致也反映了工作日時手機使用的情況(當然非絕對情況)。理想條件下,手機連續使用3小時斷電。以工作日為例,可以長時間在戶外使用手機的時刻,應該是在通勤的路上,從家到公司或是公司到家,時間跨度最多2小時左右。(再多的話,你該考慮換房子了。)無亂是在家,還是在公司都可以滿足充電的條件,對不對?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隨時注意著自己的用電情況,但是畢竟也還是少數。況且充電器和充電寶,基本都快屬於一二線城市外出的標配了。

共用充電寶憑什麼成為投資的風口?坐等大牛解惑!

共用充電寶瘋狂的資本戰爭

各種共用充電寶之間的差異化,極度微小,入門門檻低、造價低廉。一個充電寶的價格也就在100元左右,而一輛單車可不止。這就代表這片市場廝殺的激烈程度絕對不比單車要低,相反由於市場混亂,群雄割據會更加慘烈。

最終比拼的依舊是資本推動下,高效的佔有率和普及率。很難再出現摩拜、ofo等這樣的共用經濟的怪物。共用充電寶或許算是資本催熟下的早產兒吧。要是某天,摩拜或者ofo等共用巨頭,喪心病狂的在單車業務之後,也搞個充電寶,利用單車運動時充電。你們說會怎麼樣?

另外,共用行業之所以變得如此激烈,不單單是所謂的盈利模式或者是共用精神。更多瞄準的應該是潛藏在盈利模式之下的資本運作,吸納廣大零散資金的超強能力和後續龐大的資金池運作。

可以明確的一點就是,出現在共用單車的問題,一定會出現在共用充電寶上!偉大墨菲定律告訴我們的,這個坑你要再摔一遍!

提問,交押金用共用充電寶,跟用自己的充電寶有什麼差別?都得塞包裡帶著。托蒂連充電寶都懶得用,何況是共用的?帶根數據線足矣。前提不出遠門哈!

車庫咖啡萌新作者:托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