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馬雲選擇了西雅圖模式,你家公司選矽谷還是西雅圖?

湖畔大學的第三期開學典禮上, 馬雲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演講, 演講中提到兩種模式——矽谷模式和西雅圖模式。

矽谷模式是什麼?

矽谷是創業公司的聖地, 創業公司是矽谷的生意。 由於矽谷聚集著眾多的風險資本家、記者以及志同道合的技術人員, 矽谷擅長孵化創業公司, 然後Sell。

PaulGraham就是矽谷模式的受益人, 1995年創辦Viaweb, 在1998年將Viaweb以490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 財富自由在短短的三年內實現。

PaulGraham將矽谷模式運用到了極致, 其後來創辦的YCombinator是矽谷著名的創業孵化器。

YCombinator每年定期接收創業團隊提交的申請資料, 對創業專案進行篩選。 如果專案評審通過, Y Combinator為每個專案團隊提供種子基金以及為期三個月的創業孵化班, 同時會為創業團隊提供指導, 讓創業團隊同風險投資人溝通等。

團隊孵化是否成功大多以企業是否成功賣出判定。

這就是典型的矽谷模式, 即Build to sell。

西雅圖模式是什麼?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的熱播, 使得西雅圖在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作為美國非常重要的大城市, 西雅圖的成功出乎人們的意料, 因為它與衰落的底特律一樣, 是作為北美大交通網的一個節點成長起來的。

60年代的西雅圖依賴波音公司的成功,

但由於依賴程度過大(西雅圖當時被稱為“波音公司城”), 波音公司瓶頸也同樣使西雅圖遭受重創。

幸運的是, 西雅圖從建城開始, 就致力於教育, 並從設在當地的華盛頓大學受益。 波音吸引高技能人員的能力, 使當地誕生了如亞馬遜、微軟等明星企業, 這些企業大多“基業長青”。 這些企業的“價值觀”“使命”和“願景”, 從企業的誕生開始, 就決定了企業必須考慮長久發展之計。

Build to last, 就是西雅圖模式。

簡單來說, Build to sell或者 Build to last, 實質上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規劃的一個投資行為。 無論哪種模式, 其實最終會納入一個大的生態迴圈產業鏈, 只不過貢獻的商業價值會有所不同。

馬雲在演講中坦言, 他不喜歡矽谷模式, 矽谷是“Build to sell”;他更喜歡西雅圖的模式, 西雅圖是“Build to last”, “你看微軟、波音、亞馬遜、星巴克, 都是西雅圖的。 ”

馬雲不反對矽谷模式, “我不喜歡不代表不好。 有些創業公司一開始就做好賣掉的打算, 給他們投資的VC也有續存年限、有退出需求。 Build to sell可以加快資本的迴圈流動, 讓新技術、新模式得到探索和實踐。

馬雲喜歡西雅圖模式, 你家公司選矽谷還是西雅圖?歡迎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