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七旬老人帶領最老民間川劇團 守護“資陽河”

女演員幫陳建國化妝。

演出現場。

封面主題周·資陽

4月8日, 結束今年上半年最後一場川劇演出, 75歲老人陳建國回到資陽城區家中, 他和18名團員每人分到2000元“演出費”。

陳建國是資陽雁江區的民間川劇演員, 他組建的建國川劇團, 幾十年來在川內多地表演“資陽河”流派川劇, 劇團演員平均年齡將近70歲。

“資陽河”是川劇四大流派之一, 而且在資陽曆史上, 以“資陽”之名寫進了全國性詞典的名詞,

除了是“資陽人”, 就是川劇“資陽河”。

4月13日, 封面主題周期間,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走進“資陽河”, 見到了這位堅持演唱“資陽河”半個世紀的老人。

堅守

一天表演5小時

9旬老人是粉絲

資陽市雁江區回龍鄉巍峰山, 每年春節, 陳建國都會帶著劇團在這裡表演川劇。 近20年裡, “一天表演5個小時, 上午下午各2個半小時。 ”陳建國說。

有表演時, 早上8點, 參加第一場演出的同事們已經開始化妝, 陳建國則忙著調試音響, 準備各項道具。

“第一場我演配角, 第四場才是主角。 ”今天正月初一上午9時許, 陳建國拿出化妝盒, 在臉上抹了粉底, 然後走進右側女演員房間, 請同事幫忙化妝。

“演了幾十年, 還不會自己化妝。 ”女演員埋怨著, 幫陳建國描起了眉毛。

10多分鐘後, 陳建國第一場表演的妝容已經化好, 換上服裝之後, 與之前判若兩人。

上午9點半, 第一場《別洞觀景》的演員次第登臺。 此時, 台下已經密密麻麻擠滿了400多人。 寺廟山門前, 已然形成一個熱鬧的臨時“集市”。

雖然是穿堂配角, 但第一場演出結束下臺時, 陳建國後額頭上已經沁出汗水。 對於一個75歲的老人來說, 這實在是個辛苦的體力活。

陳建國帶了演員和樂隊一行18人, 準備了14個曲目。

89歲的老人黃長清, 坐在第一排一動不動, 專注地看著臺上。 村民說, 老人耳朵已經幾乎聽不見了, 卻還是每年堅持讓孫子攙扶著自己, 來看陳建國表演的川劇。 “奶奶很喜歡聽川劇, 是陳建國爺爺的鐵粉。 ”黃長清的孫子說。

熱愛

7歲開始跑龍套

堅持半個世紀

陳建國出生于雁江區新場鄉一個農民家庭。 從小就喜歡川劇的他, 7歲開始跟著家鄉的業餘川劇團跑龍套, 幫劇團演員疊衣服。

小學畢業後, 他務過農、當過搬運工、經過商, 只要有空都會跟著團隊去表演。 “15歲第一次上臺。 ”陳建國說, 那是因為一個演員缺席, 他拿著旗子跟在隊伍後面在舞臺上跑了一圈。

20多歲起, 他便開始組團出演, 在川內郫縣(現為郫都區)、彭州市、都江堰等地均有演出。 但是, 他40多歲才第一次上臺開口唱, “跟著磁帶學, 開口也沒有那麼緊張, 有跑龍套經歷嘛。 ”陳建國說, 自從走上川劇這條道路, 他已經50多年未和家人吃過團年飯。

傳承

自掏腰包演川劇

希望年輕人來學

陳建國五十歲時, 兩個女兒都在資陽城裡安了家,

他也搬進了城。 但陳建國離不開川劇, 於1998年在資陽建東市場成立了自己的川劇團, 組織了一撥愛好者, 為觀眾們表演川劇。

觀眾最多的時候, 一場表演有超過500人來看, 把場地周圍的圍欄都擠倒了。 陳建國有些惆悵地說, 當年那些川劇團的常客, 大都已過世了。

後來, 由於多方面因素, 陳建國失去了以前的表演場地。 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川劇團去遂寧、南部、西充等地流動表演, 同時還參與各種文化下鄉義演、到各個村子“唱廟會”、承接商演……

演員們演出時頭上佩戴的精美的川劇帽子, 一針一線, 全都出自陳建國的雙手。 由於“資陽河”流派自有風格, 川劇帽子帶有很強的地域性, 不好定制也沒有廠家生產。 陳建國在40多歲時, 開始自己製作川劇帽子。20年下來,他手工製作了上千頂川劇帽子。

因為表演價格比較低,陳建國的川劇團長年處於虧本狀態,政府專門撥了經費補貼,讓他和團隊得以維持。陳建國說,他全部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兩個女兒給的贍養費。大女兒在經濟上對陳建國的川劇事業給予了無條件的支持。她說:“我不懂川劇,只是希望父親過得開心。”

“建團18年,現在團裡年紀最小的演員也已經40多歲了,都不年輕了,也不知道還能走過多少個18年。我們都盼望著能有更多年輕的血液加入進來。”陳建國反復強調:“‘資陽河’是資陽文化的光榮。只要有人願意學,我就願意教。”

資陽河聯合成渝革新川劇

雁江區戲劇家協會主席張少軍說,過去川劇行幫分歧很大,互相之間也不太來往。“川劇需要革新,需要各大流派把好的東西都貢獻出來。”張少軍說,當地已經有了初步想法,擬聯合成渝地區,共同研究川劇不同的特色,取長補短,共同為保護川劇、爭取川劇成功申遺,提供力量。

據相關媒體報導,川劇“資陽河流派”2006年被資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1年,川劇“資陽河流派”被內江市成功申報為省級非遺名錄專案。2014年1月,川劇已進入中國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有望為重慶和四川再添一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少軍說,他已經向有關部門提交《雁江區戲劇家協會關於搶救川劇“資陽河”的請示》、《雁江區戲劇家協會關於搶救整理資陽河的實施方案》。建議成立“雁江區資陽河搶救工作組”,對資陽河有關內容進行整理。整理出來的文字、音、像進行後期分類製作合成,最終形成研究“資陽河”的理論體系。

“這些資料,我們都會拿出來跟其他流派共用,共同革新,把川劇傳承發揚下去!”

資陽河到底是什麼

據記載,川劇以各種聲腔流行地區和藝人師承關係的不同,以“四條河道”為中心,形成四種各具不同特色的流派。

以沱江為紐帶,覆蓋資陽、內江、自貢等地區,形成了“資陽河”流派。川劇有五大聲腔:昆、高、胡、彈、燈。“‘資陽河’的特色,主要體現在高腔上。”

高腔包括幫、打、唱。在資陽曆史上,出過好幾個優秀的鼓師,他們不斷傳幫教,讓資陽高腔,聲名鵲起。陳建國說,“資陽河”流派傳承下來的鼓師,打出的鼓聲節奏感強、緊湊、嚴謹、細膩。“高腔的關鍵,就是幫腔和打鼓套打配合,一字一句,全部打在點子上。”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慶田 雪皎 攝影報導

原標題:7旬老人帶領最老民間川劇團守護“資陽河”

開始自己製作川劇帽子。20年下來,他手工製作了上千頂川劇帽子。

因為表演價格比較低,陳建國的川劇團長年處於虧本狀態,政府專門撥了經費補貼,讓他和團隊得以維持。陳建國說,他全部的經濟來源主要是兩個女兒給的贍養費。大女兒在經濟上對陳建國的川劇事業給予了無條件的支持。她說:“我不懂川劇,只是希望父親過得開心。”

“建團18年,現在團裡年紀最小的演員也已經40多歲了,都不年輕了,也不知道還能走過多少個18年。我們都盼望著能有更多年輕的血液加入進來。”陳建國反復強調:“‘資陽河’是資陽文化的光榮。只要有人願意學,我就願意教。”

資陽河聯合成渝革新川劇

雁江區戲劇家協會主席張少軍說,過去川劇行幫分歧很大,互相之間也不太來往。“川劇需要革新,需要各大流派把好的東西都貢獻出來。”張少軍說,當地已經有了初步想法,擬聯合成渝地區,共同研究川劇不同的特色,取長補短,共同為保護川劇、爭取川劇成功申遺,提供力量。

據相關媒體報導,川劇“資陽河流派”2006年被資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1年,川劇“資陽河流派”被內江市成功申報為省級非遺名錄專案。2014年1月,川劇已進入中國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有望為重慶和四川再添一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少軍說,他已經向有關部門提交《雁江區戲劇家協會關於搶救川劇“資陽河”的請示》、《雁江區戲劇家協會關於搶救整理資陽河的實施方案》。建議成立“雁江區資陽河搶救工作組”,對資陽河有關內容進行整理。整理出來的文字、音、像進行後期分類製作合成,最終形成研究“資陽河”的理論體系。

“這些資料,我們都會拿出來跟其他流派共用,共同革新,把川劇傳承發揚下去!”

資陽河到底是什麼

據記載,川劇以各種聲腔流行地區和藝人師承關係的不同,以“四條河道”為中心,形成四種各具不同特色的流派。

以沱江為紐帶,覆蓋資陽、內江、自貢等地區,形成了“資陽河”流派。川劇有五大聲腔:昆、高、胡、彈、燈。“‘資陽河’的特色,主要體現在高腔上。”

高腔包括幫、打、唱。在資陽曆史上,出過好幾個優秀的鼓師,他們不斷傳幫教,讓資陽高腔,聲名鵲起。陳建國說,“資陽河”流派傳承下來的鼓師,打出的鼓聲節奏感強、緊湊、嚴謹、細膩。“高腔的關鍵,就是幫腔和打鼓套打配合,一字一句,全部打在點子上。”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李慶田 雪皎 攝影報導

原標題:7旬老人帶領最老民間川劇團守護“資陽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