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華清池又名華清宮,南依驪山,北面渭水,唐宮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

華清池(唐代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

華清池, 又名華清宮, 包括原驪山國家森林公園, 與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

華清宮, 西距西安30公里, 南依驪山, 北面渭水, 與“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相鄰。

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地質森林公園。

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

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 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

華清宮內集中著唐禦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五大文化區和飛霜殿、萬壽殿、長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標誌性建築群。

驪山海拔1302米, 老母殿、老君殿、烽火臺、兵諫亭、石甕寺、遇仙橋等景點星羅棋佈, “驪山晚照”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

中國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在華清宮精彩上演。

華清禦湯酒店坐落在華清宮景區九龍湖南側, 是國際精品溫泉酒店體驗目的地。

所以, 到陝西西安旅遊, 有“六看”, 即兵馬俑、華清宮、鐘樓、城牆、大雁塔、舞劇《長恨歌》。

景區看點:

唐玄宗、楊貴妃在華清宮度過了長達10年的愛情羅曼史;

橫亙6000年的繁衍生息, 中國唯一的皇家沐浴聖地;

多達80個景點, 兩個國寶級景點唐代清華宮和西安事變舊址;

3000年帝王青睞的皇家園林, 歷經周秦漢唐等歷朝歷代的建設;

西安事變, 不在西安, 第一槍爆發在華清宮的五間廳和兵諫亭;

驪山秀色, 甲於天下, 驪山晚照是關中八大景之一;

驪山溫泉形成於2~3百萬年以前, 有天下第一禦泉的美譽;

楊貴妃在海棠湯(貴妃池)沐浴8個春秋, 溫泉水滑洗凝脂;

珍寶館107件文物,

上起遠古石器, 下止蔣介石手諭, 跨越萬年;

橫跨3000年的歷代人物和他們的詩詞碑文;

驪山老母宮——女媧補天的地方;

驪山西周烽火臺遺址, 見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褒姒一笑失天下”歷史故事;

運用全球六大高科技, 最美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演繹震撼世人五官;

多媒體6D電影“玄境長生殿”,特技效果在澳洲製作6個月,44台高清投影機播放;

入住華清禦湯酒店,中國最好的“禦”溫泉酒店,中國唯一皇家源脈溫湯體驗地,溫泉養生與山水相融,沐浴其中,感悟自然與歷史的饋贈,見證唐玄宗對楊貴妃的一生寵愛。

地理環境

華清池西距西安30公里, 南依驪山,北面渭水。

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以及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而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示範景區。

主要景點

華清宮驪山溫泉

中國已知溫泉達2700多處,獨華清池溫泉以芳香凝脂、動人故事名冠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禦泉”的美稱。

華清池溫泉水溫常年保持43℃,水質純淨,細膩柔滑,水中含有二氧化矽、氟離子等10多種礦物質, 華清宮溫泉第一出水口對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均有明顯的療效,因而吸引歷代帝王沐浴遊幸。

西元747年-757年每年十月至次年暮春,唐玄宗都會帶楊貴妃姐妹駕臨華清宮避寒遊樂。“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便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對貴妃在華清宮內賜浴的真實寫照。

華清池溫泉也因此而聞名天下,為世人所嚮往,成為與古羅馬卡瑞卡拉浴場和英國的巴思溫泉齊名的“東方神泉”。現有水源三處。

驪山溫泉堪稱一絕,其歷史久遠,任滄桑巨變,仍千古不竭,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華清池溫泉形成于二三百萬年以前,6000年前就為薑寨先民所利用。

周、秦、漢、唐以來,歷代帝王均在此修建湯池沐浴,使其逐漸成為皇家御用溫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種恩賜。

現華清池院內夕佳樓處有一溫泉古源,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由此可見華清池溫泉利用之早。

溫泉水來自地下的“常溫層”,水溫常年保持43℃,不受四季變化的影響,“不以古今變質,不以涼暑易操。”

每小時流量113噸,數千年來,“與日月同流,無霄無旦,不盈不虛,將天地而齊固。”

驪山溫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經化驗分析:內含一氧化矽、氟離子等多種礦物質,淋浴可消疹蕩疾,“自然之經方,天地之元醫。”

它的醫療功效在2000年前的秦代就被人們發現。

漢代科學家張衡的《溫泉賦》、北魏元萇的《溫泉頌》,唐太宗李世民的《溫泉銘》等都對在溫泉沐浴能醫病療疾方面作了記述。

華清池園內沐浴區所修建的湯池皆襲唐華清宮舊名,這些名湯貴池,為沐浴者領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源遠流長的華清宮溫泉凝聚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名族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以古今變質,不以涼署易操。”

華清6000年溫潤之水,流淌長安盛世繁華,見證如歌歲月。

華清宮保護展示著3處溫泉古源遺址,每小時出水量113噸。

遊客可親身體驗驪山溫泉的魅力。

芙蓉園

華清宮遺址芙蓉園恢復專案是陝西省溫泉旅遊重點專案,於2000年立項,2003年6月一期工程正式動工。

工程分二期,一期工程規劃總地面積32畝,總投資近億元,於2005年9月27日建成並向遊人正式開放了以“靜”態觀光為主的唐風唐韻濃郁的皇家園林區,使華清宮遊覽面積增加一倍,增添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七夕盟誓”的“長生殿”、芙蓉湖、驪岫飛泉、羨魚亭、桃花谷等十余處新景觀。

唐華清宮遺址的恢復擴建對改變陝西旅遊新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促進我省旅遊業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九龍湖

緊挨著芙蓉湖景區的,是1959年修建的人工湖——九龍湖景區。

面積為530平方米的九龍湖,分成上下兩個湖,中間有長堤(九龍橋)東西橫貫。

堤上西為晨旭亭,東為晚霞亭,相互對應,與上湖南岸的龍吟榭相映成趣。

龍吟榭榭下伸一大龍頭,龍口泉水淙淙,長年不絕,所以取名龍吟榭。

九龍橋上有八龍吐水,與龍吟榭下的大龍頭合為九龍之數,因而以九龍命名。

九龍湖南岸和東岸,依次建有沉香殿、飛霜殿、宜春殿、宜春閣等仿唐宮殿,以紅色為主調,配以青松翠柏,垂柳草坪,碧波粼粼的九龍湖宛如瑤池仙境,沿湖四周殿宇對稱,廊廡逶迤,龍橋橫亙,柳蔭匝岸,令人賞心悅目。

唐玄宗和楊貴妃視華清宮為第二帝宮,飛簷翹角、紅牆綠瓦的唐式建築——飛霜殿,就是他們的愛巢寢殿。

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楊貴妃沐浴華清池,他們就住在這座充滿神秘色彩的飛霜殿中。

據說,冬天,這裡經常漫天飛雪,但由於華清宮有地下溫泉,使地表溫度較高,熱氣上升,化雪為霜,故稱“飛霜殿”。

當夜幕降臨,所有建築被動感彩燈、景觀燈和彩色燈所圍繞,近1,000平方米的水上舞臺緩緩浮出九龍湖水面,以全新理念引入的激光輻射、電腦特技、夢幻特效等表現手法,將為廣大中外遊客營造出李楊二人水乳交融的愛情世界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夢幻佳境,給觀眾以視覺和感觀上的強烈震撼。

毛澤東書牆

宜春閣南面,有一座書牆,牆上刻著毛澤東手書的《長恨歌》。

華清池作為唐玄宗與楊貴妃演繹愛情羅曼史的歷史舞臺,令文人雅士競相吟詠,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便是其中的名篇佳作。

據說,毛澤東很喜愛《長恨歌》,20世紀60年代的某一天,他忙裡偷閒,準備揮筆書寫這首長詩。

白居易的《長恨歌》原稿120行,通篇840字。

主席從“漢皇重色思傾國”開始書寫,當他寫到第32行“驚破霓裳羽衣曲”時,卻被人打斷了。

而後來他也沒再續寫,因此,勒刻在這面書牆上的只有224字。

毛主席手書《長恨歌》(局部)書牆,長約10米,高20余米,氣勢恢宏,蔚為壯觀,主席的書法更是行雲流水,疏朗有致。

唐禦湯遺址

唐禦湯遺址發現於1982年4月,經過三年多的發掘,在4,600平方米發掘區內,清理出唐玄宗與楊貴妃沐浴的“蓮花湯”、“海棠湯”、唐太宗沐浴的“星辰湯”以及“太子湯”、“尚食湯”等五處皇家湯池遺址,同時出土的還有三彩脊獸、蓮花紋磚和新石器、秦、漢等時期的文物3,000餘件。

禦湯遺址的發現是我國隋唐考古的又一重大成果,為研究我國沐浴史、封建等級制度和唐代宮廷建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史料。

環園五間廳

唐禦湯遺址博物館東面,是一座頗具江南園林特色的雅致小院——環園。

據瞭解,環園原為清朝驛館,在同治年間毀於戰火。

光緒年間(1878年),臨潼知縣沈家楨採用“以工代賑”的辦法,重新修建了溫泉驛館,並改名“環園”。

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西巡西安,往返都就寢於此。

1936年,蔣介石親臨西安,將環園辟為臨時行轅,部署剿共計畫,引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走進環園,是一潭荷花池,池南是荷花閣,池東是白蓮榭,沿著荷花池西岸走到荷花閣背後,就是著名的五間廳。

五間廳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廳房,南依驪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樹木蔥郁,因由五個單間廳房相連而名五間廳。

五間廳是環園中的主要建築物,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於廳的前廊簷,氣宇軒昂。與周圍的三間廳、望河亭、飛虹橋、飛霞閣相映成趣。

五間廳建於清朝末年,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駐蹕於此。

1934年曾加以修葺,成為高級官員遊覽休憩的場所。

1936年10月、12月,蔣介石兩次入陝,以華清池為“行轅”,下榻五間廳,在此策劃高級軍事會議,堅持“攮外必先安內”的錯誤國策,強迫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率東北軍、十七路軍進攻紅軍。

張、楊兩位將軍為促蔣抗日救國,在此諫阻蔣介石放棄內戰政策,聯合紅軍抗日,蔣介石斷然拒絕。

張學良、楊虎城遂聯合行動,於12月12日發動兵諫,在院內進行了一場激戰,蔣介石在寢室聽見槍聲,從後窗倉皇出走,越後牆而過,躍入深溝,碰傷脊背,由侍衛攙扶上山,匿身於西繡嶺虎斑石處的草叢中,被搜山部隊發現,扶掖下山,送往西安。

五間廳由西往東依次是:秘書室、蔣介石臥室、蔣介石辦公室、部署進攻紅軍的會議室、侍從室主任錢大鈞的辦公室。

五間廳旁,還有一座蔣介石沐浴室,裡面的浴池建於清代,仿貴妃池形制而建,康熙、慈禧、光緒都曾在此沐浴,蔣介石下榻五間廳期間,將此池作為他的行轅沐浴室。

1957年,梅蘭芳來華清池遊覽沐浴,為該池題名“楊妃池”。

五間廳的玻璃窗、牆壁上,迄今還保留有西安事變兵諫發生激戰時的彈痕,各房間辦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發、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複製擺放。

1982年,五間廳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五間廳相鄰的桐蔭軒,也叫三間廳,始建於1900年,曾為達官顯貴遊覽下榻之所。

1936年10月、12月隨從蔣介石而至的侍衛官、秘書曾在此廳住宿。

12月12日晨,兵諫發生,蔣的侍衛官沖出門外,憑藉院內的建築物拼命抵抗。

至今三間廳的牆壁上、玻璃上仍然保留多處彈痕。

三間廳現已辟為“蔣介石在華清池”活動展覽,展出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

梨園

以梨園為代表的唐代音樂舞蹈藝術是我國古代歌舞藝術上的鼎盛階段。

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外來音樂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帝王對音樂舞蹈的酷愛和推崇,使當時的華清宮雲集了大批樂舞藝人,呈現出百花鬥妍,多姿多彩的繁盛局面。

盛唐時期。唐玄宗和楊貴妃在華清宮內演繹了千年傳誦的愛情故事,使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成為他們愛情的見證。

玄宗“尤知音律”,楊貴妃“彈唱嫺熟”,他們珠聯璧合,創作了許多千古妙曲歌舞。

著名的有《霓裳羽衣舞》、《得寶子》、《淩波曲》等等。

唐玄宗還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皇家音樂藝術學校――梨園,把梨園作為音樂、舞蹈、戲劇活動的中心,且以教習和演奏法曲為重點,並結合諸多音樂名師和舞蹈家,它也因此被尊奉為中國戲曲藝術的鼻祖。

唐代水井

華清池園內現存的唯一一口唐代水井遺址。

唐代帝王駕幸華清宮時,汲取淨水,飲食利用,尤其是天寶年間,成為楊貴妃在華清宮的專用井。

1987年考古隊發現,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並深8.3米,井口及井身呈橢圓型,南北長1.9米,東西長1.26米,底部略小,壁厚0.25米,井壁蠅紋條磚和手印條磚錯縫環砌而成,底無鋪磚。

驪山溫泉

中國已知溫泉達2700多處,獨華清池溫泉以芳香凝脂、動人故事名冠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禦泉”的美稱。

華清池溫泉水溫常年保持43℃,水質純淨,細膩柔滑,水中含有二氧化矽、氟離子等10多種礦物質, 華清宮溫泉第一出水口對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均有明顯的療效,因而吸引歷代帝王沐浴遊幸。

西元747年-757年每年十月至次年暮春,唐玄宗都會帶楊貴妃姐妹駕臨華清宮避寒遊樂。“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便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對貴妃在華清宮內賜浴的真實寫照。

華清池溫泉也因此而聞名天下,為世人所嚮往,成為與古羅馬卡瑞卡拉浴場和英國的巴思溫泉齊名的“東方神泉”。現有水源三處。

驪山溫泉堪稱一絕,其歷史久遠,任滄桑巨變,仍千古不竭,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華清池溫泉形成于二三百萬年以前,6000年前就為薑寨先民所利用。

周、秦、漢、唐以來,歷代帝王均在此修建湯池沐浴,使其逐漸成為皇家御用溫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種恩賜。

現華清池院內夕佳樓處有一溫泉古源,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由此可見華清池溫泉利用之早。

溫泉水來自地下的“常溫層”,水溫常年保持43℃,不受四季變化的影響,“不以古今變質,不以涼暑易操。”

每小時流量113噸,數千年來,“與日月同流,無霄無旦,不盈不虛,將天地而齊固。”

驪山溫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經化驗分析:內含一氧化矽、氟離子等多種礦物質,淋浴可消疹蕩疾,“自然之經方,天地之元醫。”

它的醫療功效在2000年前的秦代就被人們發現。

漢代科學家張衡的《溫泉賦》、北魏元萇的《溫泉頌》,唐太宗李世民的《溫泉銘》等都對在溫泉沐浴能醫病療疾方面作了記述。

華清池園內沐浴區所修建的湯池皆襲唐華清宮舊名,這些名湯貴池,為沐浴者領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碑海書林

華清池現存的歷史名碑共7通,詩石16塊,石刻7處,石雕4對,1949年以後又先後刊刻石碑、碣詩石共計69多方,其中著名的有《北魏溫泉頌碑》、《溫泉銘碑》等。

《溫泉銘碑》,西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禦書制碑,立于“湯泉宮”南門左側禦書亭內,原碑已蕩然無存。1993年3月,華清池依據原碑拓片進行複製,安置在禦湯遺址博物館內平臺上。此碑開行書入碑之先河。

《北魏溫泉頌碑》,由北魏雍州刺史元萇撰文並書,唐時號稱玻璃碑,碑為璃首,高1.50米、寬0.7米,碑文20行,行字30字,共計588字。它是華清池最早的實物資料,1982年國家文物局將其列為全國禁拓名碑。

玄境長生殿免費演出

歷經3年精心策劃和建設,數位化體驗館在李、楊愛情盟誓地——長生殿,通過電影拍攝、數位化製作等高科技手段,運用全國最大的全息影像、高清投影、watchout大屏融合拼接編輯等技術系統,融入盛唐宮廷文化氛圍營造、裝璜佈置等創意元素,成功再現歷史場景,精彩演繹淒美的李楊愛情故事,是華清宮創意文化旅遊產業的又一力作。

旅遊資訊

門票價格

華清宮景區門票150元/人

3月1日--11月31日,執行旺季價格150元/人;12月1日--次年2月底,執行淡季價格120元/人。

免票政策

1、6周歲(含6周歲)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兒童;

2、70歲以上老人持有效身份證件;65歲以上老人持敬老優待證;

3、持軍官證、士兵證的現役軍人;

4、持有效證件的殘疾人。

優惠政策

身高1.2米-1.4米的兒童,全日制在校學生(成人院校除外)憑本人有效證件享受半價優惠。

華清宮長恨歌演出時間表

演出日期:

每年4月初至10月底

演出時間:

第一場20:10-21:20 第二場21:40-22:50

演出價格:

貴賓A區988元/人 貴賓B區888元/人 貴賓C區588元/人 中區288元/人 東西A區268元/人 東西B區238元/人

注:週五、週六及節假日中區票價為298元/人

旅遊時間

春暖花開的3~5月和秋高氣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遊的最佳季節。

旅遊路線

遊覽時間:3小時

適合人群:朋友

到達方式:公交,自駕車

途中景點: 梨園 > 香凝池 > 長湯 > 少陽湯 > 碑林 > 按歌台 > 西面 碑刻 > 東面 碑刻 > 荷花池 >阿房宮長廊 > 碑亭 > 棋亭 > 五間廳 > 荷花閣 > 唐禦湯遺址博物館 > 陳列館 > 九龍湖 > 芙蓉湖風景區 > 楊玉環奉詔華清宮壁畫

備註:歡迎本地及去過的朋友留言回饋最新情況,給準備去遊玩的朋友提供參考,謝謝!

多媒體6D電影“玄境長生殿”,特技效果在澳洲製作6個月,44台高清投影機播放;

入住華清禦湯酒店,中國最好的“禦”溫泉酒店,中國唯一皇家源脈溫湯體驗地,溫泉養生與山水相融,沐浴其中,感悟自然與歷史的饋贈,見證唐玄宗對楊貴妃的一生寵愛。

地理環境

華清池西距西安30公里, 南依驪山,北面渭水。

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以及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而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示範景區。

主要景點

華清宮驪山溫泉

中國已知溫泉達2700多處,獨華清池溫泉以芳香凝脂、動人故事名冠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禦泉”的美稱。

華清池溫泉水溫常年保持43℃,水質純淨,細膩柔滑,水中含有二氧化矽、氟離子等10多種礦物質, 華清宮溫泉第一出水口對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均有明顯的療效,因而吸引歷代帝王沐浴遊幸。

西元747年-757年每年十月至次年暮春,唐玄宗都會帶楊貴妃姐妹駕臨華清宮避寒遊樂。“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便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對貴妃在華清宮內賜浴的真實寫照。

華清池溫泉也因此而聞名天下,為世人所嚮往,成為與古羅馬卡瑞卡拉浴場和英國的巴思溫泉齊名的“東方神泉”。現有水源三處。

驪山溫泉堪稱一絕,其歷史久遠,任滄桑巨變,仍千古不竭,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華清池溫泉形成于二三百萬年以前,6000年前就為薑寨先民所利用。

周、秦、漢、唐以來,歷代帝王均在此修建湯池沐浴,使其逐漸成為皇家御用溫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種恩賜。

現華清池院內夕佳樓處有一溫泉古源,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由此可見華清池溫泉利用之早。

溫泉水來自地下的“常溫層”,水溫常年保持43℃,不受四季變化的影響,“不以古今變質,不以涼暑易操。”

每小時流量113噸,數千年來,“與日月同流,無霄無旦,不盈不虛,將天地而齊固。”

驪山溫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經化驗分析:內含一氧化矽、氟離子等多種礦物質,淋浴可消疹蕩疾,“自然之經方,天地之元醫。”

它的醫療功效在2000年前的秦代就被人們發現。

漢代科學家張衡的《溫泉賦》、北魏元萇的《溫泉頌》,唐太宗李世民的《溫泉銘》等都對在溫泉沐浴能醫病療疾方面作了記述。

華清池園內沐浴區所修建的湯池皆襲唐華清宮舊名,這些名湯貴池,為沐浴者領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源遠流長的華清宮溫泉凝聚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名族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以古今變質,不以涼署易操。”

華清6000年溫潤之水,流淌長安盛世繁華,見證如歌歲月。

華清宮保護展示著3處溫泉古源遺址,每小時出水量113噸。

遊客可親身體驗驪山溫泉的魅力。

芙蓉園

華清宮遺址芙蓉園恢復專案是陝西省溫泉旅遊重點專案,於2000年立項,2003年6月一期工程正式動工。

工程分二期,一期工程規劃總地面積32畝,總投資近億元,於2005年9月27日建成並向遊人正式開放了以“靜”態觀光為主的唐風唐韻濃郁的皇家園林區,使華清宮遊覽面積增加一倍,增添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七夕盟誓”的“長生殿”、芙蓉湖、驪岫飛泉、羨魚亭、桃花谷等十余處新景觀。

唐華清宮遺址的恢復擴建對改變陝西旅遊新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促進我省旅遊業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九龍湖

緊挨著芙蓉湖景區的,是1959年修建的人工湖——九龍湖景區。

面積為530平方米的九龍湖,分成上下兩個湖,中間有長堤(九龍橋)東西橫貫。

堤上西為晨旭亭,東為晚霞亭,相互對應,與上湖南岸的龍吟榭相映成趣。

龍吟榭榭下伸一大龍頭,龍口泉水淙淙,長年不絕,所以取名龍吟榭。

九龍橋上有八龍吐水,與龍吟榭下的大龍頭合為九龍之數,因而以九龍命名。

九龍湖南岸和東岸,依次建有沉香殿、飛霜殿、宜春殿、宜春閣等仿唐宮殿,以紅色為主調,配以青松翠柏,垂柳草坪,碧波粼粼的九龍湖宛如瑤池仙境,沿湖四周殿宇對稱,廊廡逶迤,龍橋橫亙,柳蔭匝岸,令人賞心悅目。

唐玄宗和楊貴妃視華清宮為第二帝宮,飛簷翹角、紅牆綠瓦的唐式建築——飛霜殿,就是他們的愛巢寢殿。

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楊貴妃沐浴華清池,他們就住在這座充滿神秘色彩的飛霜殿中。

據說,冬天,這裡經常漫天飛雪,但由於華清宮有地下溫泉,使地表溫度較高,熱氣上升,化雪為霜,故稱“飛霜殿”。

當夜幕降臨,所有建築被動感彩燈、景觀燈和彩色燈所圍繞,近1,000平方米的水上舞臺緩緩浮出九龍湖水面,以全新理念引入的激光輻射、電腦特技、夢幻特效等表現手法,將為廣大中外遊客營造出李楊二人水乳交融的愛情世界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夢幻佳境,給觀眾以視覺和感觀上的強烈震撼。

毛澤東書牆

宜春閣南面,有一座書牆,牆上刻著毛澤東手書的《長恨歌》。

華清池作為唐玄宗與楊貴妃演繹愛情羅曼史的歷史舞臺,令文人雅士競相吟詠,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便是其中的名篇佳作。

據說,毛澤東很喜愛《長恨歌》,20世紀60年代的某一天,他忙裡偷閒,準備揮筆書寫這首長詩。

白居易的《長恨歌》原稿120行,通篇840字。

主席從“漢皇重色思傾國”開始書寫,當他寫到第32行“驚破霓裳羽衣曲”時,卻被人打斷了。

而後來他也沒再續寫,因此,勒刻在這面書牆上的只有224字。

毛主席手書《長恨歌》(局部)書牆,長約10米,高20余米,氣勢恢宏,蔚為壯觀,主席的書法更是行雲流水,疏朗有致。

唐禦湯遺址

唐禦湯遺址發現於1982年4月,經過三年多的發掘,在4,600平方米發掘區內,清理出唐玄宗與楊貴妃沐浴的“蓮花湯”、“海棠湯”、唐太宗沐浴的“星辰湯”以及“太子湯”、“尚食湯”等五處皇家湯池遺址,同時出土的還有三彩脊獸、蓮花紋磚和新石器、秦、漢等時期的文物3,000餘件。

禦湯遺址的發現是我國隋唐考古的又一重大成果,為研究我國沐浴史、封建等級制度和唐代宮廷建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史料。

環園五間廳

唐禦湯遺址博物館東面,是一座頗具江南園林特色的雅致小院——環園。

據瞭解,環園原為清朝驛館,在同治年間毀於戰火。

光緒年間(1878年),臨潼知縣沈家楨採用“以工代賑”的辦法,重新修建了溫泉驛館,並改名“環園”。

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西巡西安,往返都就寢於此。

1936年,蔣介石親臨西安,將環園辟為臨時行轅,部署剿共計畫,引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走進環園,是一潭荷花池,池南是荷花閣,池東是白蓮榭,沿著荷花池西岸走到荷花閣背後,就是著名的五間廳。

五間廳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廳房,南依驪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樹木蔥郁,因由五個單間廳房相連而名五間廳。

五間廳是環園中的主要建築物,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於廳的前廊簷,氣宇軒昂。與周圍的三間廳、望河亭、飛虹橋、飛霞閣相映成趣。

五間廳建於清朝末年,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駐蹕於此。

1934年曾加以修葺,成為高級官員遊覽休憩的場所。

1936年10月、12月,蔣介石兩次入陝,以華清池為“行轅”,下榻五間廳,在此策劃高級軍事會議,堅持“攮外必先安內”的錯誤國策,強迫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率東北軍、十七路軍進攻紅軍。

張、楊兩位將軍為促蔣抗日救國,在此諫阻蔣介石放棄內戰政策,聯合紅軍抗日,蔣介石斷然拒絕。

張學良、楊虎城遂聯合行動,於12月12日發動兵諫,在院內進行了一場激戰,蔣介石在寢室聽見槍聲,從後窗倉皇出走,越後牆而過,躍入深溝,碰傷脊背,由侍衛攙扶上山,匿身於西繡嶺虎斑石處的草叢中,被搜山部隊發現,扶掖下山,送往西安。

五間廳由西往東依次是:秘書室、蔣介石臥室、蔣介石辦公室、部署進攻紅軍的會議室、侍從室主任錢大鈞的辦公室。

五間廳旁,還有一座蔣介石沐浴室,裡面的浴池建於清代,仿貴妃池形制而建,康熙、慈禧、光緒都曾在此沐浴,蔣介石下榻五間廳期間,將此池作為他的行轅沐浴室。

1957年,梅蘭芳來華清池遊覽沐浴,為該池題名“楊妃池”。

五間廳的玻璃窗、牆壁上,迄今還保留有西安事變兵諫發生激戰時的彈痕,各房間辦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發、茶具、火爐、地毯、電話等,均按原貌複製擺放。

1982年,五間廳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五間廳相鄰的桐蔭軒,也叫三間廳,始建於1900年,曾為達官顯貴遊覽下榻之所。

1936年10月、12月隨從蔣介石而至的侍衛官、秘書曾在此廳住宿。

12月12日晨,兵諫發生,蔣的侍衛官沖出門外,憑藉院內的建築物拼命抵抗。

至今三間廳的牆壁上、玻璃上仍然保留多處彈痕。

三間廳現已辟為“蔣介石在華清池”活動展覽,展出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

梨園

以梨園為代表的唐代音樂舞蹈藝術是我國古代歌舞藝術上的鼎盛階段。

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外來音樂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帝王對音樂舞蹈的酷愛和推崇,使當時的華清宮雲集了大批樂舞藝人,呈現出百花鬥妍,多姿多彩的繁盛局面。

盛唐時期。唐玄宗和楊貴妃在華清宮內演繹了千年傳誦的愛情故事,使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成為他們愛情的見證。

玄宗“尤知音律”,楊貴妃“彈唱嫺熟”,他們珠聯璧合,創作了許多千古妙曲歌舞。

著名的有《霓裳羽衣舞》、《得寶子》、《淩波曲》等等。

唐玄宗還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皇家音樂藝術學校――梨園,把梨園作為音樂、舞蹈、戲劇活動的中心,且以教習和演奏法曲為重點,並結合諸多音樂名師和舞蹈家,它也因此被尊奉為中國戲曲藝術的鼻祖。

唐代水井

華清池園內現存的唯一一口唐代水井遺址。

唐代帝王駕幸華清宮時,汲取淨水,飲食利用,尤其是天寶年間,成為楊貴妃在華清宮的專用井。

1987年考古隊發現,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並深8.3米,井口及井身呈橢圓型,南北長1.9米,東西長1.26米,底部略小,壁厚0.25米,井壁蠅紋條磚和手印條磚錯縫環砌而成,底無鋪磚。

驪山溫泉

中國已知溫泉達2700多處,獨華清池溫泉以芳香凝脂、動人故事名冠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禦泉”的美稱。

華清池溫泉水溫常年保持43℃,水質純淨,細膩柔滑,水中含有二氧化矽、氟離子等10多種礦物質, 華清宮溫泉第一出水口對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均有明顯的療效,因而吸引歷代帝王沐浴遊幸。

西元747年-757年每年十月至次年暮春,唐玄宗都會帶楊貴妃姐妹駕臨華清宮避寒遊樂。“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便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對貴妃在華清宮內賜浴的真實寫照。

華清池溫泉也因此而聞名天下,為世人所嚮往,成為與古羅馬卡瑞卡拉浴場和英國的巴思溫泉齊名的“東方神泉”。現有水源三處。

驪山溫泉堪稱一絕,其歷史久遠,任滄桑巨變,仍千古不竭,被譽為“天下第一泉”。

華清池溫泉形成于二三百萬年以前,6000年前就為薑寨先民所利用。

周、秦、漢、唐以來,歷代帝王均在此修建湯池沐浴,使其逐漸成為皇家御用溫泉,朝中大臣能在此沐浴也是一種恩賜。

現華清池院內夕佳樓處有一溫泉古源,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由此可見華清池溫泉利用之早。

溫泉水來自地下的“常溫層”,水溫常年保持43℃,不受四季變化的影響,“不以古今變質,不以涼暑易操。”

每小時流量113噸,數千年來,“與日月同流,無霄無旦,不盈不虛,將天地而齊固。”

驪山溫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經化驗分析:內含一氧化矽、氟離子等多種礦物質,淋浴可消疹蕩疾,“自然之經方,天地之元醫。”

它的醫療功效在2000年前的秦代就被人們發現。

漢代科學家張衡的《溫泉賦》、北魏元萇的《溫泉頌》,唐太宗李世民的《溫泉銘》等都對在溫泉沐浴能醫病療疾方面作了記述。

華清池園內沐浴區所修建的湯池皆襲唐華清宮舊名,這些名湯貴池,為沐浴者領略“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碑海書林

華清池現存的歷史名碑共7通,詩石16塊,石刻7處,石雕4對,1949年以後又先後刊刻石碑、碣詩石共計69多方,其中著名的有《北魏溫泉頌碑》、《溫泉銘碑》等。

《溫泉銘碑》,西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禦書制碑,立于“湯泉宮”南門左側禦書亭內,原碑已蕩然無存。1993年3月,華清池依據原碑拓片進行複製,安置在禦湯遺址博物館內平臺上。此碑開行書入碑之先河。

《北魏溫泉頌碑》,由北魏雍州刺史元萇撰文並書,唐時號稱玻璃碑,碑為璃首,高1.50米、寬0.7米,碑文20行,行字30字,共計588字。它是華清池最早的實物資料,1982年國家文物局將其列為全國禁拓名碑。

玄境長生殿免費演出

歷經3年精心策劃和建設,數位化體驗館在李、楊愛情盟誓地——長生殿,通過電影拍攝、數位化製作等高科技手段,運用全國最大的全息影像、高清投影、watchout大屏融合拼接編輯等技術系統,融入盛唐宮廷文化氛圍營造、裝璜佈置等創意元素,成功再現歷史場景,精彩演繹淒美的李楊愛情故事,是華清宮創意文化旅遊產業的又一力作。

旅遊資訊

門票價格

華清宮景區門票150元/人

3月1日--11月31日,執行旺季價格150元/人;12月1日--次年2月底,執行淡季價格120元/人。

免票政策

1、6周歲(含6周歲)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兒童;

2、70歲以上老人持有效身份證件;65歲以上老人持敬老優待證;

3、持軍官證、士兵證的現役軍人;

4、持有效證件的殘疾人。

優惠政策

身高1.2米-1.4米的兒童,全日制在校學生(成人院校除外)憑本人有效證件享受半價優惠。

華清宮長恨歌演出時間表

演出日期:

每年4月初至10月底

演出時間:

第一場20:10-21:20 第二場21:40-22:50

演出價格:

貴賓A區988元/人 貴賓B區888元/人 貴賓C區588元/人 中區288元/人 東西A區268元/人 東西B區238元/人

注:週五、週六及節假日中區票價為298元/人

旅遊時間

春暖花開的3~5月和秋高氣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遊的最佳季節。

旅遊路線

遊覽時間:3小時

適合人群:朋友

到達方式:公交,自駕車

途中景點: 梨園 > 香凝池 > 長湯 > 少陽湯 > 碑林 > 按歌台 > 西面 碑刻 > 東面 碑刻 > 荷花池 >阿房宮長廊 > 碑亭 > 棋亭 > 五間廳 > 荷花閣 > 唐禦湯遺址博物館 > 陳列館 > 九龍湖 > 芙蓉湖風景區 > 楊玉環奉詔華清宮壁畫

備註:歡迎本地及去過的朋友留言回饋最新情況,給準備去遊玩的朋友提供參考,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