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學名師李山蒞臨春城,與雲南書友對話詩經

文學是一個民族的性靈, 《詩經》正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底。

在2017年世界讀書日到來前夕, 雲南書友再添《詩經》新福利。

4月21日晚上, 國學名師李山將蒞臨春城, 與雲南書友暢談《詩經》藝術之美。 李山教授曾指出, 作為中國文化的聖經, 《詩經》是一部比《論語》更為原生的文學經典, 是中華民族在自己的文化創生時期產生的精神花朵。

早在2017年春節之前, 在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的幫助下, 本次活動的雲南主辦方聯繫到李山教授, 確定了今年的世界讀書日, 由李山教授攜其力作《對話詩經》, 為雲南書友帶來一場國學經典的閱讀大餐。

在《對話詩經》一書中, 李山教授與另一位作者華一欣(原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主任)用兩部分詳解了詩經, 第一部分針對《詩經》的性質、內容、時代精神等問題, 通過對話進行闡釋, 便於讀者瞭解《詩經》的整體狀況以及研究它的入門書籍;第二部分精選《詩經》中具有經典性、代表性且深入課堂的詩篇進行解讀賞析, 解讀時按章論旨, 按句注釋, 按篇賞析, 三環相扣。 引論豐富, 解讀詳實, 用語簡潔, 觀點明確, 使讀者由點及面、條分縷析地瞭解詞句的含義、章節的配伍和詩篇的主旨。

《詩經》三百篇, 是中國最早的文學。 從時間上說, 離我們很遠了。 可是, 《詩經》離我們真的很遠嗎?正如李山教授所說:並不遠。 今天人們說話若喜歡文雅一點,

一不留神就可能溜出一個半個出自《詩經》的語詞。 比如, 我們常說某個人在某些領域“獨領風騷”。 這“風騷”二字的“風”, 就與《詩經》有關, 《詩經》不是有“國風”嗎?又比如做什麼事如打仗, 中途放棄、開小差, 我們就說“逃之夭夭”。 這個詞也出自《詩經》, 只是原本寫作“桃之夭夭”。

4月21日的晚上, 世界閱讀日的前夕, 帶上你對傳統文化的嚮往, 帶著你對詩經的疑惑, 帶著你對閱讀的期待, 走入昆明市工人文化宮, 聆聽國學名師李山教授現場解讀《對話詩經》, 在李山教授的指導下, 讀懂你從未徹底讀懂的詩經。

一、分享會主題:對話《詩經》, 找尋國人精神家底

二、分享會時間:2017年4月21日(星期五)19:00-21:30

三、分享會地點:昆明市工人文化宮大劇院

四、聯合主辦:昆明市工人文化宮、昆明市圖書館、樊登讀書會雲南分會、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

五、協辦:青年與社會雜誌、德克士偉業體系、雲南新浪樂居、南開大學雲南校友會、浙商證券、品尚匯、愛尚KTV、啡影1890、昆明皓藍科技等

六、承辦:昆明市工人文化宮

七、支持媒體:雲南網、新浪網、搜狐網、家園彩虹橋等。

八、支持社群:

九、嘉賓介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