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蒲慕明:物理手段的應用已引起腦病治療廣泛關注

國際著名腦科學家蒲慕明院士等人曾在 Neuron上聯合發文介紹了中國腦計畫的研究進展, 文中對經顱磁-電刺激技術給予了肯定, 客觀地認為:非侵入式物理手段的使用已經引起了腦病治療的廣泛關注, 如經顱磁-電刺激技術, 但這些手段還應該在精准上再做改進, 進一步完善基礎研究。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我們又前進了多少?

神經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症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 研究者一直致力於尋找其準確的致病機制、治療方法和治療藥物, 如今, 有一些新消息讓人振奮。 阿爾茨海默症是如何發作的?目前有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少人應該有此疑問。

此前的各項研究讓大家堅信阿爾茨海默氏症與大腦中的黏性斑塊B-澱粉樣蛋白的積累有關, 可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空氣污染確實跟癡呆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 然而在其作用機制和更多證據出來之前, 這方面的研究貌似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雖然研究者堅信汽車尾氣中的小金屬顆粒會飛到鼻腔內並進入大腦, 它們在那裡或會助推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發生。

關於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機制有了新突破, 那麼其治療是否有了新發展呢?自然, 研究者最近提出了一些方法, 試圖提高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用基因療法治療

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成果表明,

研究人員的小鼠實驗顯示, 基因療法也許能成功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負責研究的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瑪格達萊娜·薩斯特說, 他們利用經過改造的慢病毒載體把一種叫PGC1-α的基因注射入小鼠大腦的記憶區域, 這些小鼠剛開始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 結果顯示, 這種療法阻止了小鼠大腦中β-澱粉樣肽的積聚, 後者被認為會導致腦細胞的死亡, 與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緊密相關。

英國愛丁堡大學認知與神經系統中心臨時主任塔拉·斯皮爾斯-鐘斯說, 這項研究只是基於一種疾病模型的很少一些小鼠。 “這些結果還需要多種模型能夠重複, 還要攻克許多難關, 才能知道這種療法是否能用於人類患者”。

改進一類阿爾茨海默病藥物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公佈的一篇醫學論文, 報告了一種改進一類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方法, 能減少藥物副作用。

從病理學來講, 阿爾茨海默病主要是大腦和特定皮層下區域神經元和突觸的損傷, 這種損傷使病人出現顯著的大腦萎縮和衰退, 但病因迄今仍不明朗。 目前已知在神經細胞膜上, 有一種叫做澱粉樣母體蛋白(APP)的膜蛋白, 對神經元的生長、存活、創傷後修復有關鍵作用, 由於β-分泌酶(BACE1)與澱粉樣蛋白的形成緊密相關, 因此, 科學家正在積極研發“BACE1”抑制藥物, 希望能減緩疾病發展。 然而, 幾種候選藥物都沒能通過臨床試驗, 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類藥物會在眼部積累有毒物質。

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輝瑞公司全球研究與開發部研究人員道格拉斯·詹森及安德魯·祖爾的團隊, 此次使用了化學蛋白質組學方法, 發現其中一種“BACE1”抑制劑可抑制一種叫作組織蛋白酶D的蛋白。 通過篩選幾種已知的“BACE1”抑制劑, 研究人員識別出了不會造成眼部副作用的特定化合物。

奧博制定“π計畫”

成功研製出的帕金森治療儀、阿爾茨海默治療儀的奧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近日制定了奧博“π計畫”。

據介紹, 奧博“π計畫”將聚焦腦疾病, 以腦疾病治療為中心, 以腦細胞啟動論為指導, 開闢物理手段預防和治療腦疾病新途徑, 構建獨具特色的腦科學理論體系和腦健康技術體系, 佔領腦科學制高點。

“π計畫”的核心理論是“腦細胞啟動論”, “腦細胞啟動論”可理解成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物理啟動最佳靶點假說。 該理論指出了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元退行性變疾病的治療原則、方法與目的;提示了試圖通過藥物化學手段來尋求神經元退行性變疾病的解決辦法可能會動搖我們應對疾病的信心, 而物理手段或物理化學手段的聯合應用也許是我們今後應對一些重大腦病的主要科研方向。

編輯點評:面對阿爾茨海默病等腦部疾病, 所有人一直在行動, 我們自然期待著能早日解開這個謎題, 給這類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更多便利, 然而技術的飛躍說來簡單, 做起來卻複雜, 特別是這種歷史性的難題背後或許牽扯著更多問題, 不管是基因療法、藥物療法抑或其他,面對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人們都是在探索中艱難的前進,揭開謎底的時間或許還需要好久,或許就在不遠。(中國儀器網,原標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我們又前進了多少?)

不管是基因療法、藥物療法抑或其他,面對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人們都是在探索中艱難的前進,揭開謎底的時間或許還需要好久,或許就在不遠。(中國儀器網,原標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我們又前進了多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