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6氪在紐約觀察到9個現象,最終發現:和中國比,美國Fintech已經是小兒科

“花了不少錢, 想到地球的另一邊去學習新金融的創業玩法, 聽了一圈最後卻發現, 他們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 你該怎麼辦?”這是一位元國內金融服務平臺負責人參加美國朗迪(LendIt)峰會後的一番感想。

這一在金融科技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金融科技峰會近日剛剛在紐約舉辦, 吸引了數十家中國企業參會。 36氪結合峰會議題設置和場內場外的一些見聞, 獲得了一些關於中美金融科技行業發展差異的有趣觀察, 可能預示著兩個金融大國接下來金融服務領域創新的走向是怎樣的。

1 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情無法避免,

那就是稅收和監管

首先, 中國對“互聯網金融”的強監管正在持續, 美國和中國一樣, 金融科技公司與持牌機構之間的監管套利空間正在消失。 美國貨幣監理署(OCC)署長Thomas Curry表示, OCC即將出臺新檔, 打算給金融科技公司發放特殊目的全國性銀行牌照, 要求有意申請該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交商業計畫書。

2 依靠電郵和電視進行獲客 vs 互聯網獲客

除了監管是行業共同的焦慮, 在峰會上, 中美金融科技企業關心的議題有大量相似之處, 都在擔心多頭借貸和欺詐, 也都關心資產證券化和獲客問題, 對於後者, 美國Fintech沒有表現出新銳的一面, 他們普遍的獲客管道是電子郵件和電視廣告, 比如高盛的線上借貸平臺Marcus就主要依賴電郵推廣,

與會的一家美國企業則認為, 電視廣告是比較貴的管道, 但也是把規模做大的有效做法, 八成以上客流從電視管道而來。

不同的是, 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已被禁止通過電視和線下平面媒體獲客, 這也使得互聯網成為中國這批企業為數不多的推廣管道。 也有部分美國fintech公司在依賴facebook來獲客, 但顯然玩法並沒有騰訊、阿裡、攜程這類持牌准金融企業玩得飛起。

3 精細化提高效率vs跑馬圈地

有意思的是, 美國各類大型的互聯網公司, 並沒有像中國一二線互聯網公司這樣爭奪金融牌照, 進軍金融業務, 甚至是從體內拆分出一家金服集團, 在這次朗迪峰會上, 很難看到美國大型互聯網公司的身影。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

美國的傳統金融機構的表現已經足夠好, 確保了大多數人群都能獲得金融服務, 還輪不到互聯網公司來瞎操心。

華創資本管理合夥人吳海燕曾對36氪表示, 美國金融體系相對市場化, 沒有太多市場空白留給創業公司來填補, 所以創業公司只能通過應用新技術來提升效率, 蠶食低效傳統機構的存量市場份額, 但中國因為金融體系不成熟, 首先存在很多傳統銀行並為覆蓋的市場空白, 這是一個增量市場, 創業公司有機會跑馬圈地;其次, 在存量市場中也有提升效率搶佔份額的機會。

4 用戶數量:數百萬vs數億

Grameen America的CEO在朗迪峰會上談到, 目標在2020年要服務全球500萬人, 目前已經達到250萬, 但這樣的增速在中國企業面前簡直是小兒科,

中國的螞蟻金服消費金融產品“花唄”授信的用戶已經數以億計, 而其理財app螞蟻聚寶才上線一年註冊用戶就以數千萬計。

以此次朗迪峰會的兩家頂級贊助商——lending club和宜人貸來舉例, 這樣兩家上市公司, 前者過去一年股價下跌了50%, 而後者則上漲了350%, 顯現出冰火兩重天的一面。

5 各有各的特殊細分領域

其實, 美國也有未被服務到的空白人群——4200萬的移民, 來自中國、印度等國, 其中700萬是新移民, 這部分人群被傳統金融機構完全忽略。 而中國, 則是數以億計的藍領和農民不被傳統金融機構眷顧, 這都成為大批創業公司的機會所在。

除了和中國一樣有醫美、教育分期, 美國還有一種獨特的資產標的種類, 那就是“訴訟金融”,

在美國這樣的法治社會, 打官司請律師代價不菲, 訴訟費用這樣的大額開支有分期的需求, 而這樣的需求可以預見在中國並不會成為主流。

6 兩種金融生態環境

一切的差異都指向基礎設施的不同, 從而衍生出截然不同的兩種金融生態。

36氪在紐約街頭觀察到, 這裡的銀行密度明顯更高, 遍地皆是富國銀行和摩根大通銀行的網點, 直觀感受是:其密度堪比上海的便利店密度。

如果不是親自來一趟, 我也不會意識到信用卡的使用體驗比國內高出很多個量級。 在這個人均持卡超過3張的國家, 就連街頭的攤販, 脖子上都常常掛著POS機, 這裡不僅是信用卡持卡和pos機的分佈更普遍, 信用卡支付體驗也非常流暢, 基本不需要輸入密碼, 一部分小額支付甚至免簽字,與中國大陸流行的掃碼付在操作便捷程度上並無太大差異。

信用卡的頑固存在也決定了另一種支付業態大有機會。在蘋果店購物時,店員會提醒用戶使用apple pay,如果用戶沒有綁卡,店員會耐心地當面教用戶進行綁卡操作。這也不難理解Apple pay在美國的成功之道了——本來就是信用卡大國,apple pay並未繞開信用卡,而是基於信用卡提升了支付體驗,又沒有掃碼支付這樣的強有力對手,自然很快把市場份額做到第一。

總體來說,正因為線下基礎設施完備,美國用戶習慣向移動端的遷移並不明顯。

《經濟學人》談到中國的金融科技中,線上借貸和移動支付已經是全球領先。中國移動端金融服務工具的蓬勃發展,與其說有天時地利,毋寧說是線下實體缺失和商業制度不完備倒逼出來的一個結果。

7 沒有成熟的征信系統?中國還有“得天獨厚”的大資料優勢!

中美金融科技巨大差異的另一個方面是,關於資料如何使用,隱私如何保護,中國的制度還未成熟,這給了中國資料行業以野蠻生長的機會,從業企業不少都從事了很多盜取和購買資料的生意。一家資料公司高管對36氪表示,其本身並無任何電商產業,但手頭掌握著大量電商數據,並非從正規管道取得,“資料獲取這一塊就是灰色地帶。”

但這也間接促成了中國線上借貸的蓬勃發展。在朗迪峰會上,一位元消費金融服務商表示了對中國企業的羡慕,因為法規不完善,中國從業者可以大搖大擺地獲取很多資料,能在反欺詐方面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從而有效控制壞賬。

8 越洋過海來上市

儘管遠在美國,中國企業依然看重在這樣一檔會議中得到嶄露頭角的機會,為此不惜付出巨大代價。

一家參會企業告訴36氪,僅僅是現場品牌露出加一點門票權益,就花了70萬人民幣,而另一家企業則向36氪確認,權益中再加上展臺,此次參會費用超過百萬人民幣量級,而參加此次峰會的中國企業超過十幾家,這也讓辦會這種“賣水”生意成為一門好生意。

而朗迪峰會主辦方為了做大來自中國的收入,還第一次聘請了一支中國本土公關團隊來進行運作,他們熟練地從中國搬來大批“媒體老師”,提供“出口轉內銷”式的報導。

而中國企業對一個美國金融科技峰會如此趨之若鶩的重要因素,不僅包括增信和背書,也在一定程度上與赴美上市有關。

因為朗迪峰會含金量尚可,吸引了美國大量金融科技業內人士參會,這自然為美國資本市場瞭解中國企業提供了舞臺,比如參加了多屆朗迪峰會的宜人貸和信而富,前者已經在紐交所上市成功,後者則據傳在籌畫上市階段,而2017年,赴美上市會打開一個視窗期,國內企業中,拍拍貸和趣店已經分別在農曆春節前後向紐約證券交易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9 現金貸嶄露頭角

此次Lendit大會上,和以往不同的是,還出現了很多中國現金貸企業,這類企業剛剛在中國大陸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被人冠以“吸血鬼”的稱號,焦急的現金巴士創始人唐陽因此反復在峰會的各個角落澄清,自己做的是小額短期借貸,不僅不會傷害用戶,還是一種雪中送炭,並致力於建立現金貸行業規範。

在主辦方安排了專訪的十餘家中國企業中,包含短期現金貸業務的企業幾乎占到半壁江山。而相比往屆lendit峰會中國參會企業中存在大批純粹的P2P企業或理財平臺,此次會議上專注借款端的金融服務公司明顯增多,這也反映出中國金融科技創業投資的熱點領域所發生的變遷。

正如2017年1月花旗的《DIGITALDISRUPTION- REVISITED : What Fintech VC Investments Tell us About a Changing Industry》顯示, 美國金融科技風險投資的興趣正從借貸向保險科技和財富管理等領域轉移,2016年前9個月,美國借貸公司獲得的融資占全部融資的比例從2015年的58%下降到了20%,而在中國,借貸服務仍受資本市場青睞。這樣的趨勢還將延續下去。

一部分小額支付甚至免簽字,與中國大陸流行的掃碼付在操作便捷程度上並無太大差異。

信用卡的頑固存在也決定了另一種支付業態大有機會。在蘋果店購物時,店員會提醒用戶使用apple pay,如果用戶沒有綁卡,店員會耐心地當面教用戶進行綁卡操作。這也不難理解Apple pay在美國的成功之道了——本來就是信用卡大國,apple pay並未繞開信用卡,而是基於信用卡提升了支付體驗,又沒有掃碼支付這樣的強有力對手,自然很快把市場份額做到第一。

總體來說,正因為線下基礎設施完備,美國用戶習慣向移動端的遷移並不明顯。

《經濟學人》談到中國的金融科技中,線上借貸和移動支付已經是全球領先。中國移動端金融服務工具的蓬勃發展,與其說有天時地利,毋寧說是線下實體缺失和商業制度不完備倒逼出來的一個結果。

7 沒有成熟的征信系統?中國還有“得天獨厚”的大資料優勢!

中美金融科技巨大差異的另一個方面是,關於資料如何使用,隱私如何保護,中國的制度還未成熟,這給了中國資料行業以野蠻生長的機會,從業企業不少都從事了很多盜取和購買資料的生意。一家資料公司高管對36氪表示,其本身並無任何電商產業,但手頭掌握著大量電商數據,並非從正規管道取得,“資料獲取這一塊就是灰色地帶。”

但這也間接促成了中國線上借貸的蓬勃發展。在朗迪峰會上,一位元消費金融服務商表示了對中國企業的羡慕,因為法規不完善,中國從業者可以大搖大擺地獲取很多資料,能在反欺詐方面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從而有效控制壞賬。

8 越洋過海來上市

儘管遠在美國,中國企業依然看重在這樣一檔會議中得到嶄露頭角的機會,為此不惜付出巨大代價。

一家參會企業告訴36氪,僅僅是現場品牌露出加一點門票權益,就花了70萬人民幣,而另一家企業則向36氪確認,權益中再加上展臺,此次參會費用超過百萬人民幣量級,而參加此次峰會的中國企業超過十幾家,這也讓辦會這種“賣水”生意成為一門好生意。

而朗迪峰會主辦方為了做大來自中國的收入,還第一次聘請了一支中國本土公關團隊來進行運作,他們熟練地從中國搬來大批“媒體老師”,提供“出口轉內銷”式的報導。

而中國企業對一個美國金融科技峰會如此趨之若鶩的重要因素,不僅包括增信和背書,也在一定程度上與赴美上市有關。

因為朗迪峰會含金量尚可,吸引了美國大量金融科技業內人士參會,這自然為美國資本市場瞭解中國企業提供了舞臺,比如參加了多屆朗迪峰會的宜人貸和信而富,前者已經在紐交所上市成功,後者則據傳在籌畫上市階段,而2017年,赴美上市會打開一個視窗期,國內企業中,拍拍貸和趣店已經分別在農曆春節前後向紐約證券交易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9 現金貸嶄露頭角

此次Lendit大會上,和以往不同的是,還出現了很多中國現金貸企業,這類企業剛剛在中國大陸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被人冠以“吸血鬼”的稱號,焦急的現金巴士創始人唐陽因此反復在峰會的各個角落澄清,自己做的是小額短期借貸,不僅不會傷害用戶,還是一種雪中送炭,並致力於建立現金貸行業規範。

在主辦方安排了專訪的十餘家中國企業中,包含短期現金貸業務的企業幾乎占到半壁江山。而相比往屆lendit峰會中國參會企業中存在大批純粹的P2P企業或理財平臺,此次會議上專注借款端的金融服務公司明顯增多,這也反映出中國金融科技創業投資的熱點領域所發生的變遷。

正如2017年1月花旗的《DIGITALDISRUPTION- REVISITED : What Fintech VC Investments Tell us About a Changing Industry》顯示, 美國金融科技風險投資的興趣正從借貸向保險科技和財富管理等領域轉移,2016年前9個月,美國借貸公司獲得的融資占全部融資的比例從2015年的58%下降到了20%,而在中國,借貸服務仍受資本市場青睞。這樣的趨勢還將延續下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