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被重慶萬州烤魚征服找到了親生父母” 它不過是一個段子

近日, 一條“被烤魚征服找到親生父母”的消息火爆各大網站。 文中稱一位33歲的福建男子在吃過一道麻辣烤魚後感覺自己的飲食習慣被喚醒, 懷疑自己可能是被拐, 於是開始尋親之路, 最後神奇地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

事件最早版本是四天前的《付貴回家》

根據網上資訊, 追根溯源, 記者發現有關該條新聞相關消息, 昨(13)日北京晚報等媒體已經發佈, 標題多為《利用人臉識別技術 男子被拐27年後與親生父親相認》。

記者繼續查找, 發現有關此條新聞的最早來源是一篇百度在4月11日發出的文章《付貴回家》, 全篇1萬八千多字。 關於“烤魚”部分, 文中只有這麼一段:“我們家裡人口味都很輕, 只有我口味很重, 喜歡吃麻的、辣的, 特別是烤魚上面的那層花椒, 吃到嘴裡又麻又辣, 我最喜歡吃。 ”

文中提到, 尋親找到親生父母的男子付貴, 是百度和寶貝回家聯手合作,

通過人臉識別技術, 找到的第一個“孩子”。

志願者回應:那還真是一個段子

記者電話聯繫到了雷子——全程跟蹤付貴尋親事件的寶貝回家網志願者

“網上亂說的, 怎麼可能因為吃烤魚就找到了親人?”雷子說, 自己今天早些時候, 已在網上看到關於此事的報導, 聽到記者問詢, 電話那頭的聲音裡傳來憋不住的火氣。 雷子平和了下情緒, 補充道:“付貴尋親並不算是很順利, 他找親生父母已8年多了, 我們在中間也做了不少工作, 才讓他找到回家之路。 ”

通過雷子的講述, 記者瞭解到, 27年前, 在石柱縣大歇鄉, 未滿6歲的男孩付貴在幼稚園放學回家途中被拐, 賣到福建。 付貴兩歲時父母離婚, 父親外出打工, 主要由未出嫁的姑姑照顧。

2009年,

在福建長大的付貴, 在寶貝回家網上留下DNA發佈了尋親資訊, 在他幼時的記憶裡, 依稀記得自己名字叫“胡奎”。 期間, 寶貝回家網的志願者找到了幾個疑似的, 但經過DNA比對, 都不是。

去年年底, 寶貝回家網帶另一位尋親者回到石柱縣大歇鄉, 付貴父親付光發瞭解到這個管道, 立馬做了DNA采血, 留下了照片相關資訊。

因付貴兩歲時父母離婚, 母親已另組建家庭, 不願意進行采血, 擔心生活受打擾。 3月6日, 雷子向石柱縣公安局刑警隊馬隊長反應了該情況, 馬隊長當即聯繫了母親所在地的派出所民警和村幹部, 前往母親家中進行勸說, 經過一番溝通, 付貴母親的DNA才得以順利採集。

今年3月, 百度與寶貝回家合作, 將數萬張尋親圖片輸入百度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

通過將孩子與父母上傳的照片做比對, 初步篩選出數十組疑似案例, 付貴就在其中。 隨後, 在福建和重慶, 付貴及雙親的DNA正式入庫做比對, 匹配成功。

期間, 志願者們兵分三路, 親自去了鞍山把消息帶給付光發, 還去東莞找到付光發的妹妹, 也就是付貴的姑姑, 去福建邀約付貴4月8號一起回重慶。

但好事多磨, 付貴出發當日突發病, 迫切需要住院治療。 當天下午, 付貴只能通過視頻與老家的奶奶和姑姑“見面”, 才有了網上視頻中認親一幕。

“這就是一個段子!網謠!付貴只是對我們志願者提了一句現在喜歡吃萬州烤魚, 就被如此放大了。 再說, 小時候的當事在石柱縣農村, 萬州烤魚也還尚不出名, 哪裡去吃!”志願者雷子說,

現在付貴還在治療中, 也因為養父母現在並不知情, 希望大家不要再惡意傳播, 打擾付貴回家認親路。

人臉識別幫助尋親成功

2016年11月, 父親付光發做了尋親登記。 在登記的資訊裡, 付貴出生年月為1984年11月16日, 丟失日期為1990年10月16日, 失蹤地點位於重慶市石柱縣大歇鄉。 而早在2009年, 付貴便在寶貝回家網站上登記了自己的資訊。 他登記的資訊中, 姓名一欄為“胡奎”, 出生日期為1986年4月, 失蹤日期為1991年1月1日, 失蹤地點位於福建。

在雙方DNA尚未入庫的情況下, 登記資訊的不一致為寶貝回家的工作人員尋找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今年3月, 百度與寶貝回家合作, 將人工智慧的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尋找走失兒童中, 首批兩萬多條尋親圖片資料接入百度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進行對比評測, 通過對孩子孩子與父母上傳的照片做比對,初步篩選出30例疑似案例,付貴就在其中。

“我們第一眼看到百度團隊提供過來的付貴資料,就覺得這個應該是了,除了照片像之外,還有一個是名字,‘付貴’與‘胡奎’的發音很近,”寶貝回家工作人員在進一步核實了資訊後,開始聯繫雙方進行DNA的入庫比對。4月1日,DNA比對成功。

新聞延伸

百度是這樣進行人臉識別的

重慶晚報記者瞭解到,影響人臉識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響人臉檢測的因素有:光照、人臉姿態、遮擋程度;影響特徵提取的因素有:光照、表情、遮擋、年齡、模糊是影響人臉識別精度的關鍵因素。而在跨年齡人臉檢測中影響因素更多。一般而言,在跨年齡階段人臉識別中,變化很大,造成了人臉識別的巨大困難。同時,跨年齡的訓練資料難以收集。

百度的人臉團隊選擇用度量學習的方法。即通過學習一個非線性投影函數,把圖像空間投影到特徵空間中。在這個特徵空間裡,跨年齡的同一個人的兩張人臉的距離會比不同人的相似年齡的兩張人臉的距離要小。另外,考慮到跨年齡人臉的稀缺性。技術人員用大規模人臉資料訓練好的模型作為底座,然後用跨年齡資料對他做更新。

據悉,百度人臉測試集有2百萬人的2億張圖片作為訓練樣本資料。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趙方敏 萬里

通過對孩子孩子與父母上傳的照片做比對,初步篩選出30例疑似案例,付貴就在其中。

“我們第一眼看到百度團隊提供過來的付貴資料,就覺得這個應該是了,除了照片像之外,還有一個是名字,‘付貴’與‘胡奎’的發音很近,”寶貝回家工作人員在進一步核實了資訊後,開始聯繫雙方進行DNA的入庫比對。4月1日,DNA比對成功。

新聞延伸

百度是這樣進行人臉識別的

重慶晚報記者瞭解到,影響人臉識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響人臉檢測的因素有:光照、人臉姿態、遮擋程度;影響特徵提取的因素有:光照、表情、遮擋、年齡、模糊是影響人臉識別精度的關鍵因素。而在跨年齡人臉檢測中影響因素更多。一般而言,在跨年齡階段人臉識別中,變化很大,造成了人臉識別的巨大困難。同時,跨年齡的訓練資料難以收集。

百度的人臉團隊選擇用度量學習的方法。即通過學習一個非線性投影函數,把圖像空間投影到特徵空間中。在這個特徵空間裡,跨年齡的同一個人的兩張人臉的距離會比不同人的相似年齡的兩張人臉的距離要小。另外,考慮到跨年齡人臉的稀缺性。技術人員用大規模人臉資料訓練好的模型作為底座,然後用跨年齡資料對他做更新。

據悉,百度人臉測試集有2百萬人的2億張圖片作為訓練樣本資料。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趙方敏 萬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