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乾貨丨小學長短句子玩得溜,寫作文不發愁!

點擊上方“博學少年”可以訂閱哦

不少同學到了高年級, 還被老師批評:“句子不通順, 意思不明確。 ”明明考試造句都不犯錯, 怎麼一到作文中就出問題了?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 希望能有所幫助!

我們先來看看小學生作文中句子的演變:

(低年級)秋天的景色真美麗。

(中年級)秋天來了, 秋風吹來, 菊花露出笑臉。

(高年級)秋天輕輕走來, 菊花露出可愛的笑臉, 落葉鋪成厚厚的地毯, 金燦燦的稻穀堆成一座山。

低年級同學造句, 平平穩穩, 句子通順。

中年級同學寫句子, 能夠用上修辭手法了。

高年級的同學不僅能夠運用各種修辭手法,

還能自如把句子拉長縮短。

可有的同學寫著寫著, 總寫出這類句子:

1.楊柳剛剛綻放出新芽的嫩綠的枝條在平靜如水的湖面蕩來蕩去。

2.一個個胖乎乎、圓滾滾、外形像個皮球、表面捏了花紋的包子出籠了!

3.在春天明媚燦爛暖洋洋的陽光下,

我們來到綠草如茵鮮花盛開的廣場花園。

很多同學以為優美生動的句子就是堆砌華麗辭藻, 越長越好。 以上句子是挺長的, 華麗麗的形容詞也很多, 就是得憋著氣一口氣讀完, 讓老師喘不過氣來。

還有這類句子:

1.我看到天上有一片白色的雲,

又看到樹上小鳥在唱歌, 還看到牆外的花開得很茂盛。

2.我吃了一口雞腿, 吃了一口湯, 又吃了一口飯。

3.我把這一團麵團弄起來, 弄成一個小團, 再放到鍋裡蒸。

這孩子只會做一個動作?老師有點暈。

寫好句子是作文的基本功之一, 首先要讓孩子練好寫句子的基本功。 家長如何訓練孩子寫好句子呢?要從把句子寫完整、具體、通順、連貫這幾方面做起。

把句子寫完整

怎樣的句子才算是完整的呢?讀讀下麵的句子:

1.我們勞動。 (誰, 幹什麼)

2.小螞蟻運送食物。 (什麼, 幹什麼)

3.哥哥是一名少先隊員。 (誰, 是什麼)

不難看出:在一般情況下, 句子是由兩部分組成的, 前半部分交代“誰”或“什麼”, 後半部分交代“做什麼”“怎麼樣”或者“是什麼”。 前後兩部分說全了,

句子才算是一句完整的話。

需要強調說明的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完整句, 怎樣的句子才算完整, 這只是一個知識性的問題;落實在行動上, 即孩子平日在說每一句話, 在寫每一句話時, 都要認真思考, 反復斟酌, 提高“完整”意識, 不寫殘缺不全的句子,

這才是最重要的。

把句子寫具體

句子要完整, 這是首要的。 但在許多時候, 句子只做到“完整”是不能準確表達意思的, 還要做到“具體”。 怎樣的句子才算是具體的呢?讀讀下面這幾組句子, 體會一下:

第一組:

1.爸爸做工。

2.爸爸在工廠裡做工。

分析:第二句寫清了爸爸在哪兒做工。

第二組:

1.小蜜蜂飛來。

2.夏日, 一隻金色的小蜜蜂從遠處嗡嗡地飛來。

分析:第二句寫清什麼時候, 有多少, 什麼樣, 從哪兒, 怎麼樣。

由上面這兩組句子可以看出: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或後面, 寫清什麼時候(時間)、有多少(數量)、在什麼地方或從哪兒(地點)、什麼樣(形狀或顏色)、怎麼樣(態勢)、達到什麼程度(情境)等, 就寫清了事物外形特點、活動特點, 就把自己要準確表達的意思寫出來了, 這就叫做把句子寫具體。這樣的句子就算是完整、具體的句子。

學習把句子寫具體,這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能,需要孩子們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點,準確運用詞語,進行持久練習。

把句子寫通順

句子通順,就是句意明白,讀得順口。具體來說,句子通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用詞要準確,經得起推敲。

例如:我們把門口的泥土消除掉了。句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

句中詞語排列的順序要合理。

例如:正在花上,有幾隻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這句話改成“有幾隻漂亮的蝴蝶,正在花上翩翩起舞”,句子就通順了。

詞語使用搭配要得當。

例如:公園裡生長著各種樹木和五顏六色的鮮花。句中“生長”和“鮮花”兩詞搭配不當,應改為“公園裡生長著各種樹木,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

句中各詞語的意思不能自相矛盾。

例如:我斷定他大概是王小剛的哥哥。句中“斷定”與“大概”矛盾,應刪掉“大概”。

關聯詞語的使用恰到好處。

例如:只有天下雨,地才會濕。“下雨”不是“地濕”的唯一條件,因此,第一句應改為:只要天下雨,地就會濕。

句意明白,合乎實際,符合情理。

例如:博物館裡展出了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說“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不合實際,應改為:博物館裡展出了新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文物。

把句子寫連慣

連貫,即句子之間連接貫通。顯然,把句子寫連貫,這是指寫幾句話(又叫“句群”)來說的。翻開一些孩子的作文本,段落中上下句不連貫的現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現在:句子之間無順序,承接不緊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間,被描述的物件(即“主語”)重複出現,不會運用“他(她)”或者“它”這些人稱代詞。怎樣才能做到把句子寫連貫呢?

合理安排順序,使句子連貫。

有順序,這是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的最基本的要求。這就要求孩子,在寫幾句話時,一定不能東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要圍繞既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順序,把相關的句子組織在一起,使句子前後連貫。

學會運用人稱代詞

讀讀下面這段話,想一想,有什麼毛病,怎樣說才好:

媽媽的衣袖破了。媽媽趕忙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小布包。媽媽先從布包裡拿出一根針,一根青線,用牙咬了咬線頭,把線頭穿過針眼。媽媽又從布包裡找出一小塊布,貼在破了的地方,然後一針一線地縫起來。

讀後,你一定會發現:這幾句話寫的對象是媽媽,主要寫的是媽媽縫補衣服時所作的準備工作,是按事情經過的先後順序排列的。只是由於這四句話的開頭重複出現“媽媽”一詞,因此讀起來顯得很拗口。如果把後面三句開頭中的“媽媽”改成“她”字,這幾句話就連貫多了。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寫作文時,在幾個句子裡,如果寫的是同一個人物(或事物),後面再指這個人物(或事物)時,就可以用“他(她)”或“它”來代替。

如果能熟練地寫好各種句子,那麼,離寫好作文也就不遠了!

熱門閱讀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即可進入微店訂閱雜誌!

這就叫做把句子寫具體。這樣的句子就算是完整、具體的句子。

學習把句子寫具體,這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能,需要孩子們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點,準確運用詞語,進行持久練習。

把句子寫通順

句子通順,就是句意明白,讀得順口。具體來說,句子通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用詞要準確,經得起推敲。

例如:我們把門口的泥土消除掉了。句中,“泥土”不能“消除”,只能“清除”掉。

句中詞語排列的順序要合理。

例如:正在花上,有幾隻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這句話改成“有幾隻漂亮的蝴蝶,正在花上翩翩起舞”,句子就通順了。

詞語使用搭配要得當。

例如:公園裡生長著各種樹木和五顏六色的鮮花。句中“生長”和“鮮花”兩詞搭配不當,應改為“公園裡生長著各種樹木,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

句中各詞語的意思不能自相矛盾。

例如:我斷定他大概是王小剛的哥哥。句中“斷定”與“大概”矛盾,應刪掉“大概”。

關聯詞語的使用恰到好處。

例如:只有天下雨,地才會濕。“下雨”不是“地濕”的唯一條件,因此,第一句應改為:只要天下雨,地就會濕。

句意明白,合乎實際,符合情理。

例如:博物館裡展出了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說“五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不合實際,應改為:博物館裡展出了新出土的五千多年前的文物。

把句子寫連慣

連貫,即句子之間連接貫通。顯然,把句子寫連貫,這是指寫幾句話(又叫“句群”)來說的。翻開一些孩子的作文本,段落中上下句不連貫的現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現在:句子之間無順序,承接不緊密,跨度大;上下句之間,被描述的物件(即“主語”)重複出現,不會運用“他(她)”或者“它”這些人稱代詞。怎樣才能做到把句子寫連貫呢?

合理安排順序,使句子連貫。

有順序,這是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的最基本的要求。這就要求孩子,在寫幾句話時,一定不能東一句、西一句,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要圍繞既定的中心意思,按照一定的順序,把相關的句子組織在一起,使句子前後連貫。

學會運用人稱代詞

讀讀下面這段話,想一想,有什麼毛病,怎樣說才好:

媽媽的衣袖破了。媽媽趕忙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小布包。媽媽先從布包裡拿出一根針,一根青線,用牙咬了咬線頭,把線頭穿過針眼。媽媽又從布包裡找出一小塊布,貼在破了的地方,然後一針一線地縫起來。

讀後,你一定會發現:這幾句話寫的對象是媽媽,主要寫的是媽媽縫補衣服時所作的準備工作,是按事情經過的先後順序排列的。只是由於這四句話的開頭重複出現“媽媽”一詞,因此讀起來顯得很拗口。如果把後面三句開頭中的“媽媽”改成“她”字,這幾句話就連貫多了。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寫作文時,在幾個句子裡,如果寫的是同一個人物(或事物),後面再指這個人物(或事物)時,就可以用“他(她)”或“它”來代替。

如果能熟練地寫好各種句子,那麼,離寫好作文也就不遠了!

熱門閱讀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即可進入微店訂閱雜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