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山村運用"光伏+"發展生態農業

當記者走進四川省旺蒼縣尚武鎮寨梁村光伏農業產業園時, 村子裡65戶貧困戶都在一個個大棚裡忙碌著。 歡聲笑語時不時地在大棚內回蕩, 原來去年種下的羊肚菌迎來了首次收穫。

“從現在開始, 到下個月都屬於羊肚菌的採收時期。 目前來看, 畝均產鮮羊肚菌在500斤左右, 按照當前行情, 畝產值可超過2萬元。 ”據四川省科技廳駐村幹部謝軍介紹, “關鍵是現在產業剛起步, 規模沒上來。 隨著示範推廣的開展, 前景十分光明。 ”

“農光互補”:

生態農業產業脫貧新寵

提到“農光互補”, 對不少人來說可能是一個較為陌生的詞。

其實, 這種新型生態農業模式已經在一些地區萌芽。 通過將光伏發電運用到農業、林業中, 既清潔環保, 又收益穩定。 這種模式不僅適合建設戶用和村級小電站, 也適合建設較大規模的集中式電站, 還可以結合農業、林業開展多種“光伏+”應用。

2016年4月初, 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 提出在2020年之前, 重點在前期開展試點、光照條件較好的16個省的471個縣約3.5萬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村, 以整村推進的方式, 保障200萬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包括殘疾人)每年每戶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其他光照條件好的貧困地區可按照精准扶貧的要求, 因地制宜推進實施。

去年5月24日, 在相關部門的推動下, 光照資源條件較好的寨梁村啟動建設總投資360萬元、占地139畝的光伏發電產業園。

自此, 寨梁村開始了對“光伏+種植”模式的摸索, 將光伏運用到羊肚菌、竹蓀、黑木耳、銀耳等的種植之中。

如今, 新鮮的羊肚菌已經悄悄從土裡探出腦袋。 “這是去年11月份培育種植的, 經過三四個月的大棚培育, 已經進入集中上市銷售期。 ” 旺蒼縣尚武鎮寨梁村書記張闊生這樣介紹到。

羊肚菌種植週期短、見效快, 現場採摘每公斤售價可達160元, 烘乾的羊肚菌市場價格高達1600元/公斤, 年畝產值可達6000元, 這無疑給農民帶來了實際的效益。 四川省農科院作為幫扶單位, 一邊免費提供菌種, 一邊派出專家對口進行技術指導, 讓“光伏+種植”成為村民心中增收的希望種子。

“光伏分紅”讓農民初嘗甜頭

園區以“科研機構+龍頭企業+村集體+專合社+貧困戶”的模式運行。 寨梁村依託光伏發電產業, 成立了旺蒼縣寨梁光伏發電農業專業合作社, 將65戶貧困戶全部納入這個專業合作社。

為切實幫助貧困戶增收, 園區確定了貧困戶80%、村集體10%、合作社10%的份額, 對大棚種植加光伏發電的總收益進行分紅。 2020年後, 65戶貧困戶將按戶均入股一萬元的比例永久分紅。

縣教科局科技股有關負責人介紹, “按照測算, 光伏發電年均收益19.91萬元, 65戶貧困戶戶均可實現年收益2450元, 村集體增收1.991萬元;預計農業大棚種植的年利潤約為7萬元, 貧困戶平均可再增加收入800元, 村集體7000元。 兩項收益加一起, 戶均增收3250元, 人均增收1000元。 ”

以羊肚菌種植在今年第一季度取得的成效看來,

新模式將會吸引更多農戶加入, 預計增收效果將會更明顯。

多產發展並舉助力村民脫貧

據瞭解, 旺蒼縣尚武鎮寨梁村位於旺蒼縣西部, 屬於山區丘陵地帶。 全村幅員面積4.9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430畝。 全村轄7個社, 現有324戶、958人。 其中, 貧困戶65戶、196人, 貧困率約20%。

31歲的馬紅梅是寨梁村的精准貧困戶, 家裡5口人, 父母患病孩子年幼, 丈夫在外打工養家。 馬紅梅說, 在光伏發電+農業大棚的帶動下, 她家今年種植了約150平方米的羊肚菌。 春天是羊肚菌收穫的季節, 不到一月時間, 她家的羊肚菌已經賣了4000多元。

馬紅梅說, “保守來說, 今年大概可以賣上6000元, 加上光伏專合社的分紅和土地流轉費用, 今年這3項收入就可以達到上萬元。

”除此之外, 她家和其他20多戶貧困戶一樣, 還種植了30株脆紅李。

除了光伏發電及衍生的食用菌種植項目外, 從尚武鎮進溝, 順著兩河溝、李家溝到焦家埡沿線長4公里的地帶, 全村種植了7000多株脆紅李, 以及160多畝車厘子。 這些去年移栽的果樹, 明年都將掛果試投產。

張闊生說, 近年來, 村裡還種植了中藥材前胡, 每畝收入達4000餘元。 依託光伏發電、家禽養殖和脆紅李種植等產業, 寨梁村已於去年全面脫貧。 通過脫貧攻堅產業發展, 相信昔日貧困的寨梁村, 很快就會進入小康村梯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