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餘留芬:只要鄉親們需要,就會一直好好幹下去

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陳大煒 楊秋

餘留芬

十年前, 位於貴州高寒山區深處的彝族村落岩博還是一個不通路、不通電、不通水的貧困村,

全村年人均收入還不足800元, 三分之一的村民邁不過那條“溫飽線”。

現在, 岩博村變成全縣首富村, 全村沒有貧困人口, 也沒人外出打工, 一多半農戶買了汽車, 大多數人家都蓋了二層小樓。

這翻天覆地的變化, 都與一個嫁進來的女人分不開。

她是全國農民女狀元、省優秀共產黨員、“三八”紅旗手、勞動模範, 科技致富能手, 她叫餘留芬, 是六盤水市盤縣淤泥鄉岩博村黨支部書記。

不認命, 年輕就是愛“折騰”

盤縣淤泥彝族鄉岩博村共有315戶965人, 2001年, 這個“三不通”的村子裡還只有老土房和茅草房, 土豆、玉米是村民三餐的主糧, 大米飯只有過年吃得上。

餘留芬在20歲初中畢業後嫁到了岩博村。 三間用石灰和泥巴錘成的土坯房是她的新家。

她的丈夫在外地上班, 一個月難得回家一次, 餘留芬自己不僅要照顧兩個孩子, 還要管地裡的莊稼。

岩博村土地石頭多, 不好種也不好挖, 之前的餘留芬幾乎沒種過莊稼, 地頭活成了她最怕的事。 有一年收土豆時, 家裡沒有人照顧小孩, 餘留芬只得在地裡挖個小土坑把一歲多的孩子放進去, 等收完了土豆再把娃抱出來, 背上裝滿土豆的背簍回家, 一天往返五六次, 苦日子持續了一個月, 餘留芬常常邊走邊哭。

生活的艱苦讓餘留芬發誓要換一種活法。 1993年, 她在村子附近開了個小飯館, 還有人說:“一個農婦瞎折騰什麼啊?”余留芬不理會這些議論, 她把小館子經營得紅紅火火。 兩年後, 她用辛苦攢的幾萬元, 在岩博村山腳的公路邊建了5間平房。

後來, 餘留芬又買了台照相機, 照相一塊錢一張, 村民常常排著長長的隊等拍照;隨後又辦了小超市、開了小飯館……折騰來折騰去, 餘留芬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岩博村出了第一個女支書

2001年元旦, 30歲的餘留芬被任命為岩博村村支書, 已經在“生意場”上小有成就的餘留芬有些猶豫, 畢竟那時的岩博村基礎太差, 能不能帶領大家致富, 她心裡也沒底。

村裡的老支書為她打氣:“大家信任你, 就是希望你帶領大家像你一樣致富, 千萬別辜負了大家啊!”經過一番思想鬥爭, 餘留芬接下了這副擔子。 她成了當地少數民族村寨中第一個女支書, 當時還有一些村民對此很不服氣。 “給我半年的時間, 不把岩博幹出一個樣子,

我就辭職。 ”餘留芬的倔勁又來了。

餘留芬要幹的第一件事是修路。 修路對居住在半山上的岩博人意義非凡, 卻盼了幾輩人都沒能實現。 余留芬把修路作為“第一把火”, 她要結束岩博人祖輩人背馬馱的歷史。

餘留芬天不亮就起床, 把孩子和公爹的飯菜做好, 蹬上膠鞋帶著村民就奔向工地。 她既是指揮員又是築路工, 沒有施工材料, 就拿自己的錢墊著。 掌鋼釺、掄大錘、搬石頭, 餘留芬每一樣都幹得很利索。

日日夜夜的堅持下, 餘留芬帶領村民先後修通長達28.5公里的5條通村公路和6條通組公路, 岩博人盼了幾輩沒能實現的心願達成了。

帶領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岩博村海拔高, 只能生產玉米、土豆等高寒作物,

餘留芬想種植價值更高的水果和中藥, 但很多都無法存活。 正焦急的時候, 她“盯”上了一片樹林。

當時占地1480畝的岩博林場因管理不善, 急於轉手, 餘留芬借款11萬元, 又以個人名義貸款6萬元, 總計17萬元首付買下了這片樹林。 村裡通過間伐樹木, 利用這片樹林抵押貸款, 辦起了好幾家企業, 如今, 這片市值480多萬元的樹林成了岩博村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

儘管如此, 距離全村脫貧還是有很大距離。 餘留芬又開始找尋新的專案, 她留意到村裡的煤礦每年要產生大量的煤矸石, 於是萌生了辦煤矸石磚廠的念頭。 面對資金和技術的兩大難題, 餘留芬創造性地採取股份制, 在2003年就把年產600萬塊磚的矸磚廠建了起來。 磚廠的建立既解決了矸石的堆放問題, 還解決了10多人的就業,每年能為村集體新增10多萬元的純收入。

如今的岩博村,蔬菜大棚、肉牛養殖場、小雞孵化廠、藏龍山莊、岩博酒廠、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春雨養殖場、興農養殖專業合作社,這些企業每年為岩博村創造超千萬元的產值,解決近百人的就業,給全村帶來數百萬元的純收入。

如今的岩博村,村集體資產達到840萬元,人均純收入5600元,擁有大小車輛160多台。6個村民組入戶道路全部硬化,家家住上了漂亮的樓房,森林覆蓋率達65%,適齡兒童入學率、計劃生育率、廣播電視覆蓋率均達100%,近幾年刑事發案率為零,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文明村、示範村。

女支書不僅能幹,還很貼心

51歲的極貧戶肖國慶,在餘留芬的幫助下種植反季節蔬菜,成為淤泥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示範戶。

殘疾人黃小昌想建房,餘留芬就協調村辦磚廠無償提供6000塊磚,低價賒欠6000元,幫助擔保貸款6000元買牛,解決其生產生活困難。

村民肖正本好不容易把媳婦娶回家,可一貧如洗的家境讓他不知從何起步。餘留芬悄悄掏出1000元,動員他養牛,又幫他解決了4500元的貸款,安排他到縣養殖業培訓班學習。不到4年,肖本正已賣出8頭牛,存欄10多頭,還清了債務,蓋起了新房。

陳開琴的丈夫不幸患病去世,餘留芬不僅幫助她料理了後事,還出資3萬多元為她家建起釀酒作坊,利用酒糟喂豬,解決她的生活問題。

在岩博村村民眼裡,余留芬不僅僅是一個能幹的女人,也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女人。餘留芬把心掏給了鄉親,鄉親也把她當做自己的親人。

余留芬在修路時曾意外摔下6米多高的山崖,導致腰椎粉碎性骨折。鄉親們紛紛趕來看望她,有的帶來了剛出棚的蔬菜,有的送來了她愛吃的蕎面,還有鄉親燉好了雞湯熱騰騰地送到病房……

談及這些細節,餘留芬的眼睛很快濕潤了。她說,只要鄉親們需要,組織上需要,她就會一直好好幹下去。

還解決了10多人的就業,每年能為村集體新增10多萬元的純收入。

如今的岩博村,蔬菜大棚、肉牛養殖場、小雞孵化廠、藏龍山莊、岩博酒廠、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春雨養殖場、興農養殖專業合作社,這些企業每年為岩博村創造超千萬元的產值,解決近百人的就業,給全村帶來數百萬元的純收入。

如今的岩博村,村集體資產達到840萬元,人均純收入5600元,擁有大小車輛160多台。6個村民組入戶道路全部硬化,家家住上了漂亮的樓房,森林覆蓋率達65%,適齡兒童入學率、計劃生育率、廣播電視覆蓋率均達100%,近幾年刑事發案率為零,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文明村、示範村。

女支書不僅能幹,還很貼心

51歲的極貧戶肖國慶,在餘留芬的幫助下種植反季節蔬菜,成為淤泥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示範戶。

殘疾人黃小昌想建房,餘留芬就協調村辦磚廠無償提供6000塊磚,低價賒欠6000元,幫助擔保貸款6000元買牛,解決其生產生活困難。

村民肖正本好不容易把媳婦娶回家,可一貧如洗的家境讓他不知從何起步。餘留芬悄悄掏出1000元,動員他養牛,又幫他解決了4500元的貸款,安排他到縣養殖業培訓班學習。不到4年,肖本正已賣出8頭牛,存欄10多頭,還清了債務,蓋起了新房。

陳開琴的丈夫不幸患病去世,餘留芬不僅幫助她料理了後事,還出資3萬多元為她家建起釀酒作坊,利用酒糟喂豬,解決她的生活問題。

在岩博村村民眼裡,余留芬不僅僅是一個能幹的女人,也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女人。餘留芬把心掏給了鄉親,鄉親也把她當做自己的親人。

余留芬在修路時曾意外摔下6米多高的山崖,導致腰椎粉碎性骨折。鄉親們紛紛趕來看望她,有的帶來了剛出棚的蔬菜,有的送來了她愛吃的蕎面,還有鄉親燉好了雞湯熱騰騰地送到病房……

談及這些細節,餘留芬的眼睛很快濕潤了。她說,只要鄉親們需要,組織上需要,她就會一直好好幹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