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吃次烤魚就懷疑被拐?尋親志願者:他從小就知道

吃次烤魚就知自己被拐?

網路上熱傳的帖子, 從標題到內容都講述了一個“奇特”的尋親故事。 福建33歲的男子付貴一家向來口味清淡。 直到有一次, 他吃到了四川烤魚, 被麻辣味道征服。 並開始懷疑家人不喜歡吃這種味道, 是因為自己跟他們本不是一家人。 於是他走上了尋親之路, 並在“寶貝回家”等尋親網站發了自己的照片。 後來通過面部識別以及DNA匹配, 最終在重慶找到了自己的父母。

故事離奇, 看上去也似乎合理。 但是, 幫助付貴找到親人的“寶貝回家”的工作人員介紹, 根據他們瞭解的情況, 付貴在6歲時被人拐賣,

20多年來, 他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被拐到福建的。 即便時間過了這麼久, 記憶有些模糊, 但保留了一些已經養成的生活習慣。

另外, 北京時間“此刻”也發現, 從昨晚開始, 就有媒體陸續刊載付貴尋親成功的報導, 但在對於烤魚問題的描述上, 大部分媒體採用的說法是, “因為飲食習慣上的巨大差異, 付貴一直覺得自己和身邊人格格不入。 而童年時被拐的記憶, 讓他尋親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與網貼上流傳的的說法也是大相徑庭。

真相:一家人尋親27年

北京時間“此刻”注意到, 在媒體的報導中, 付貴表示, 自己是在6歲的時候被拐賣到福建的。 剛到福建就生了一場大病, 所以很多事都記不清了。 甚至, 連自己的名字, 付貴也因為發音的問題被記成了胡奎。

但他尋親的念頭一直沒有被消磨掉。 至今他的夢裡還有自己被拐時的情景。 夢裡, 他坐過長長的火車, 還經過了一片面積很大, 像沙漠一樣的地方, 然後遇見一間屋子。 “後面就被拐到這裡來了。 ”

2009年, 付貴在寶貝回家付貴在寶貝回家網站上登記了自己的資訊。 今年, 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以及DNA的對比, 最終找到了自己的親人。

另一方面, 付貴的家人在27年間, 也沒有放棄對他的尋找。 付貴的姑姑至今仍記得他走失的時候, 穿著滌卡衣服和褲子, 背了黃顏色的帆布書包。 當天, 她還囑咐付貴“下午早點回來。 ”但直到第二天也沒有回來。 “當天晚上還以為去了他母親那裡。 ”付貴的父母離異, 一直由姑姑照顧。

確認付貴丟失後, 父親和姑姑一直在尋找他, 付貴丟失的頭幾年, 每每聽到哪兒有小孩的消息, 家裡人都跑過去, 拿著照片對比核實。 後來, 付貴父親又有了小兒子, 他也會把付貴的事講給兒子聽。 付貴的姑姑說, 過年時家人聚在一起, 他們都刻意回避這個話題, 但她知道, “大哥一直都在想著把兒子找回來。 ”

新技術助孩子回家

據媒體報導, 付貴貼在網上的是自己10歲時的照片, 而家人提供的則是6歲的。 “寶貝回家”網站創始人張寶豔介紹, 以往“寶貝回家”都是依靠肉眼進行人工比對照片, 像付貴這種情況, 4年之差, 樣貌變化不小, 會造成辨識困難。 另外, 由於尋親線索越來越多, 肉眼比對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所以, 寶貝回家近日引入了人工智慧技術,

付貴就是他們採用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為被拐兒童成功找到親人的首例。 對於這種新技術, 張寶豔表示樂觀, “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孩子早日找到家人。 ”

文/ 範博韜 周佳琪

北京時間“此刻”聚焦突發事件、社會熱點, 如果你有新聞線索, 歡迎爆料。

郵箱:btimedc@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