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喝者無心,采者有意

喝者無心, 采者有意,

有意讓芽頭更整齊點,

有意做一杯好茶。

也許您知道, 需要這麼多芽頭,

但是您沒想過, 這雙勞作的雙手,

承受了多少磨難?

※ 一斤好茶到底多少顆芽頭?

以綠茶舉例, 做了實驗,

1克綠茶=112顆芽頭,

一次採摘一個芽頭,

1斤綠茶=500克×112=56000顆芽頭。

一泡3克茶需要這雙手在枝頭上採摘336次,

一斤茶需要採摘56000次。

採茶人踏著露珠結伴而行, 腰挎茶簍分佈在青綠的茶山間, 熟練的手勢在綠葉間上下舞動, 一個個茶芽送入茶簍。

採茶是一件辛苦的細活, 採摘時要使芽葉完整, 在手中不可緊捏;放置茶籃中不可緊壓, 以免芽葉破碎;且指甲不能碰到嫩芽, 以免影響茶葉的品相, 集中精力, 摘好每個芽頭。

歲月的年輪不緊爬滿茶人的額頭, 每一個人的掌紋裡都會有生活與光陰的沉澱, 也佈滿了手指頭。 粗糙的手指長滿了繭, 皮膚裂開也從來不敢歇。 只有緊張的忙碌, 大小老少的雙手, 沒有詩情沒有畫意, 這一雙雙採茶的雙手, 緊攥歲月的步履, 只為留住芽尖的香氣, 年復一年。

當我們沖上一杯香茗, 茶香嫋嫋, 細飲慢呷, 茶香裡不只有怡人的香氣, 更包含了茶人的執著與渴望。

一杯好茶, 靠的是茶農們從源頭把關, 細心呵護每一顆茶樹、精心培育茶樹的生長、才能收貨豐富肥碩的芽頭, 當然, 從一片茶葉到一杯好茶, 其中還包括很多道工序, 他們都離不開茶農們的智慧和辛勤。

他們起早貪黑, 天剛濛濛亮就要背起茶簍爬過高山去採茶。 爭分奪秒, 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採茶,

每個採茶工都帶著乾糧填肚子, 午餐也只是短暫休息吃著簡餐。

天晴時, 頂著烈日, 戴著草帽;起霧時, 披著蓑衣;下雨時, 只能暫時躲避山間的陋舍。 初春的嚴寒, 氣溫10度以內, 他們裹著棉襖採茶;穀雨過後, 南方的茶園30多度, 儘管熱, 卻仍要穿長袖長褲護身。

不能留指甲, 因為茶葉採摘講究提采。 不能夠用指甲掐斷, 更不能夠用剪刀剪斷, 需要輕撚茶芽, 升上拔起。 不能塗護手霜, 因為手上塗了任何東西都會污染茶葉。

在許多公眾場合曝光採茶時都是歌舞昇平, 敲鑼打鼓, 一派喜氣洋洋地開採茶園。 這些華麗的採茶確實讓許多人嚮往。 但是真正的採茶工們, 沒有歡快的採茶歌, 有的是山間鳥兒的樂曲;沒有矯柔造作的擺拍,

有的是巧手在茶篷上歡快的飛舞。 山間和風作伴, 旭日暖陽, 採茶工抬起頭, 望向遠處無盡的茶山, 露出樸素的笑意——茶芽可快點采啊……

在茶人的眼中, 我們所喝到的每杯茶, 都是經由他們的雙手, 從採摘到精心製作。 茶香微熏時, 你是否會記起他們的辛勞, 每片喝到我們口中的茶葉,都來之不易。

這樣的一群人,秉承著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美德,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植茶園裡,每天辛勤的勞作著,他們用心的經營著這麼一片茶園,用他們的雙手採摘茶青製成茶葉,茶葉的清香芬芳、茶湯的甘醇可口便是給他們最大的回報。他們就是一杯好茶背後的那個人——茶農。

讓我們致敬茶農,一起說聲:謝謝!

每片喝到我們口中的茶葉,都來之不易。

這樣的一群人,秉承著吃苦耐勞的優良傳統美德,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植茶園裡,每天辛勤的勞作著,他們用心的經營著這麼一片茶園,用他們的雙手採摘茶青製成茶葉,茶葉的清香芬芳、茶湯的甘醇可口便是給他們最大的回報。他們就是一杯好茶背後的那個人——茶農。

讓我們致敬茶農,一起說聲:謝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