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大基因擬創業板上市 證監會就其獨立性發問

【財新網】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擬于創業板上市。 公司於3月14日晚間發佈《招股說明書》稱, 華大基因首次IPO募集的資金規模為17.32 億元。 公司本次發行前總股本 36000 萬股, 本次發行的股票數量不低於 4000 萬股。

華大基因是國內基因科技界體量最大的公司。 《招股說明書》稱:募集的資金將用於雲服務生態系統、醫學檢測解決方案平臺升級、精准醫學服務平臺升級、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建設、資訊系統升級建設等五個專案。

證監會同時就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發出《問詢函》, 總共提出了59個疑問要求華大基因解釋,

其要義集中在華大基因是否獨立于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中簡稱為華大控股)。

測序儀單一供應商依賴度下降

2016年, 華大基因業績表現亮眼, 營業收入達17.1億元, 同比增長29.8%;歸屬母公司淨利潤3.3億元, 同比增長26.9%。 2015年和2014年, 其營收分別為13.2億元和11.3億元。

華大基因早期以其基因測序能力為主要競爭力, 向高校等科研機構提供基礎科研服務。 但《招股說明書》顯示, 從2015年起, “生育健康類服務”已經替代“基礎科研類服務”成為最大營收來源。 從2014年到2016年, 生育健康類服務年收入從3.56億元增長至9.29億元, 營收占比從31.7%增加至54.6%;基礎科研類服務年入則從44.5億減少至32.9億元, 占比從39.6%下降一半至19.4%。

作為基因檢測公司, 華大基因一度非常依賴於上游測序儀公司美國公司illumina(NASDAQ:ILMN)。

根據美國基因測序專業新聞網站Genomeweb開展的調查, 數家美國公司佔據了測序儀器市場絕大部分份額, 其中illumina市占率達71%。 在illumina和華大基因合作初期, 雙方相互助力, 共同推進行業市場規模迅速增長。

2013年, 華大基因收購原美國納斯達克上市CG(Complete Genomics, 目前已被私有化), 設立華大智造公司推進測序儀國產化。 相關舉措減少了華大基因對illumina的依賴。 《招股說明書》顯示, 2014年至2016年的三年中, 雖然illumina仍在採購中占比占最大, 但採購占比已從2014年的40.5%下降至2016年的25.9%。

實際控制人汪建持股36.13%

華大基因創始人之一、董事長汪建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目前, 他持有華大控股85.3%的股份, 而華大控股直接和通過深圳華大三生園科技有限公司間接持有華大基因發行前總股本的42.42%。

華大控股是華大基因和華大三生園的控股股東。

從機構股東看, 除了控股股東之外, 持有發行人 5%以上股份的 股東還包括華大投資、和玉高林。 華大投資即深圳前海華大基因投資企業(有限合夥), 占股18.59% 。 玉高林為深圳和玉高林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占股9.95% 。

值得注意的是, 《招股說明書》顯示, 2015年底從華大基因離職創業的王俊、吳淳以及更早之前離職的李英睿等人, 仍然是華大基因董事會成員。 王俊為華大基因原CEO, 李英睿華大科技原CEO, 吳淳為華大基因原首席運營官。

目前, 汪建為最大股東, 持股36.13%。 王俊持股14.4470%, 是華大基因目前第二大股東。 李英睿持股0.1917%, 排名第四。 上述三股東和吳淳都在董事名單中。

華大基因堪稱中國基因科技公司中的“黃埔軍校”。 目前國內最有分量的同業公司中, 團隊或創始人幾乎都出自華大基因。 是“全部自己做”還是成為一個產業生態的平臺, 華大基因也面臨過選擇。 以前這些“出走者”創立的基因類創業公司被業界稱為“華小”“”, 而華大基因已經將它們稱之為“華創”。

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出現在華大基因獨董名單中。 據財新記者瞭解, 王石與汪建是好友關係, 在華大基因融資等事項上, 王石曾對汪建有較大影響。 《招股說明書》顯示, 王石的報酬與其他獨董一致, 2016年為6.3萬元。

證監會詢問華大基因“是否獨立”

2015年6月, 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通過股權變更, 成為深圳華大基因醫學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後者隨後改名為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兩家公司事實上合併為現在的擬上市公司華大基因。

華大基因只是汪建巨大版圖的一部分。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外界並不能理清龐大的“華大基因”這一產學研綜合體的性質。 在提到“華大基因”時, 人們通常要問:“這是華大的哪一部分”?

《招股說明書》明確將華大基因控股股東華大控股份為華大基因、華大農業等7個板塊, 並列出了華大基因與超過100家關聯公司的交易狀況, 但證監會仍然要求它進一步解釋自身的獨立性。

3月14日《招股說明書》發佈當晚, 證監會發佈《回饋意見》, 總共提出了59個問題。 證監會表示, 華大基因歷史上重組較多, 主要通過收購股權和資產的方式, 將華大控股下屬一些板塊納入發行人體系。

因此,證監會要求華大基因說明:是否在資產、人員、機構、財務、業務等方面是否均獨立于關聯方。一位元券商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從數量看,59個問題在正常範圍中。核心在於,證監會要求華大基因解釋:自身是否獨立于控股股東。■

將華大控股下屬一些板塊納入發行人體系。

因此,證監會要求華大基因說明:是否在資產、人員、機構、財務、業務等方面是否均獨立于關聯方。一位元券商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從數量看,59個問題在正常範圍中。核心在於,證監會要求華大基因解釋:自身是否獨立于控股股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