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馬少群灸法經驗:溫灸治百病

溫灸屬於針灸範圍之中, 但不用針刺, 而是通過點燃艾絨的熱力進行治療。 溫灸是中國古老的療法之一, 最適宜在夏天進行。 不僅有利於養生, 也可作為“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溫灸的治療作用

溫通經脈, 驅散寒邪;

行氣活血, 消瘀散結;

溫補益氣, 固陽固脫;

預防疾病, 強身健體。

天津名老中醫馬少群先生(1903—1992)曾在30年代以函授方式從浙江寧波“東方針灸學社”學習日本溫灸術, 馬少群改進了日本溫灸術,

自成一體創馬氏溫灸法。 馬氏溫灸法可一次同時灸數個穴位, 施救過程中勿須手持, 固定於穴位之上, 坐臥均可治療, 還可以邊灸邊看電視, 看書等, 病人溫灸時甚至可以走動, 非常方便, 每次溫灸時間可以自行調整, 治療過程中病人只覺得溫熱舒服, 而且非常安全, 容易讓人接受。

馬氏溫灸的灸法思想經驗

1、病初灸局部, 病久灸整體。

2、灸貴於早, 貴於恒。

3、灸貴通腑氣。

4、灸貴引導, 先後有序。

5、灸病羸弱著, 先用小火攻之。

6、兼病兼治, 急病先治。

馬氏溫灸“灸藥配合”

少群先生習慣于在施灸時將少量灸藥摻入青艾絨,

其配製如下:生五靈脂24克, 生青鹽15克, 夜明砂(微炒)6克, 乳香3克, 沒藥3克, 大蔥根幹蒂6克(筆者常以桂枝等量代替), 木通9克, 白芷6克。 以上藥味共研細末即成所用灸藥, 可與500克青艾絨配用, 若一日一灸, 大概可使用一個月時間, 灸藥應裝瓶防潮, 防走氣味。

溫灸灸量參考熱敏灸(古艾世家改良)

調理時, 頭面20分鐘, 背和四肢25分鐘, 胸腹部30分鐘;

治病時, 飽和灸量, 灸感消失為度。

馬氏溫灸常規灸法

一日 中脘(單穴)灸30分鐘, 足三裡(雙穴)各灸30分鐘。

二日 環跳(雙穴)各灸25分鐘, 陽陵泉(雙穴)各灸30分鐘。

三日 風市(雙穴)各灸25分鐘, 申脈(雙穴)各灸25分鐘。

四日 肩髃(雙穴)各灸25分鐘,曲池(雙穴)各灸25分鐘。

五日 風池(雙穴)各灸25分鐘,懸鐘(雙穴)各灸25分鐘。

六日 身柱(單穴)灸30分鐘, 腰陽關(單穴)灸30分鐘,三陰交(雙穴)各灸25分鐘。

七日 委中(雙穴)各灸25分鐘,照海(雙穴)各灸25分鐘。

八日 百會(單會)灸25分鐘,啞門(單穴)灸25分鐘,列缺(雙穴)各灸25分鐘。

注:

1) 高低血壓、半身不遂、關節炎均可按此法灸治;

2)高血壓患者在1-7日穴灸4個迴圈後,再開始灸第八日的穴,灸百會,啞門,對降血壓及減輕頭暈頭痛等均有良效,然灸之過早,會經脈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於頭部,而致頭暈頭痛等症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頭部穴。

3) 以上穴迴圈灸至愈,每日灸臍(神闕)30分鐘。

馬氏溫灸“穴位經驗集”

1)百會穴:慢性病患者的體質多為下寒上熱,下虛上實,卒灸百會等頭部穴,某些患者可出現頭暈,口幹,耳鳴等反應,且必覺頭腦輕鬆,灸量20-25分鐘。

2)風池:偏頭面痛,用於降高血壓較好,治嚴重的眩暈宜配懸鐘灸量20-25分鐘。

3)曲骨:治各種婦科病,如子宮下垂,子宮腫瘤等,宜治尿頻,灸量30-60分鐘。

4)神闕:使腦溢血昏迷及腦血栓昏迷患者復蘇,須長時間灸此穴。慢性病,不論何症,多宜灸此,治急證宜效,以其助護元氣爾。灸量30-60分鐘。腦溢血及腦血栓昏迷患者,可灸至蘇醒止。

5)章門:所治甚廣。因脾虛,脾氣呆滯所致症宜灸之,無論痞、症瘕、肝積肥氣,及各種肝膽病症皆宜灸之。灸量30分鐘。

6)期門:所治甚廣。如肝氣盛、肝炎、肝硬化、腎炎、肋膜炎、脾腫大、傷寒不解。熱入血室及喘息等症。大凡各臟腑有淤滯,治須調肝者,宜灸此穴配太沖。灸量30分鐘。

7)靈台:哮喘發作時速灸靈台配身柱、太溪。灸量30分鐘。

8)風門:配陽陵泉治四時感冒,初覺有異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熱。

9)照海:高血壓、半身不遂、關節炎、便秘、水腫、癲癇晝夜發及夜發均可用。灸量25-30分鐘。

10)懸鐘:高血壓及各種屬於上熱下寒,上實下虛症,灸量25-30分鐘。

馬氏溫灸注意事項

1:施灸時,因部位、病情的不同,所得到的“熱”感也會有所不同。譬如透感:溫灸產生的熱感從皮膚表面直達深部組織,甚至內臟;擴透:熱感以施灸點為中心向周圍擴散;傳熱:熱感從施灸點循一定線路向遠部傳導,甚至到達病灶;遠離施灸部位較施灸部位更有熱感;深部組織熱感較表面部位更熱等。除了熱感外,施灸部位還會有酸、脹、麻、痛之感。

2:大多數穴位在人體都有兩個,溫灸時要先灸左後灸右;如果灸的穴位多而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時間短、小劑量,以後再逐漸延長時間。

3:施灸時要注意防止落灰,以防燙傷;如果施灸時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出汗等症狀,應立即停灸、臥床,並開窗通風。

4:溫灸後,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多喝溫水,以利排毒;別忘了將艾條置於盛清水的容器中熄滅後放在一旁陰乾,以備下次再用。

溫灸四大養生保健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

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足三裡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38465

申脈(雙穴)各灸25分鐘。

四日 肩髃(雙穴)各灸25分鐘,曲池(雙穴)各灸25分鐘。

五日 風池(雙穴)各灸25分鐘,懸鐘(雙穴)各灸25分鐘。

六日 身柱(單穴)灸30分鐘, 腰陽關(單穴)灸30分鐘,三陰交(雙穴)各灸25分鐘。

七日 委中(雙穴)各灸25分鐘,照海(雙穴)各灸25分鐘。

八日 百會(單會)灸25分鐘,啞門(單穴)灸25分鐘,列缺(雙穴)各灸25分鐘。

注:

1) 高低血壓、半身不遂、關節炎均可按此法灸治;

2)高血壓患者在1-7日穴灸4個迴圈後,再開始灸第八日的穴,灸百會,啞門,對降血壓及減輕頭暈頭痛等均有良效,然灸之過早,會經脈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於頭部,而致頭暈頭痛等症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頭部穴。

3) 以上穴迴圈灸至愈,每日灸臍(神闕)30分鐘。

馬氏溫灸“穴位經驗集”

1)百會穴:慢性病患者的體質多為下寒上熱,下虛上實,卒灸百會等頭部穴,某些患者可出現頭暈,口幹,耳鳴等反應,且必覺頭腦輕鬆,灸量20-25分鐘。

2)風池:偏頭面痛,用於降高血壓較好,治嚴重的眩暈宜配懸鐘灸量20-25分鐘。

3)曲骨:治各種婦科病,如子宮下垂,子宮腫瘤等,宜治尿頻,灸量30-60分鐘。

4)神闕:使腦溢血昏迷及腦血栓昏迷患者復蘇,須長時間灸此穴。慢性病,不論何症,多宜灸此,治急證宜效,以其助護元氣爾。灸量30-60分鐘。腦溢血及腦血栓昏迷患者,可灸至蘇醒止。

5)章門:所治甚廣。因脾虛,脾氣呆滯所致症宜灸之,無論痞、症瘕、肝積肥氣,及各種肝膽病症皆宜灸之。灸量30分鐘。

6)期門:所治甚廣。如肝氣盛、肝炎、肝硬化、腎炎、肋膜炎、脾腫大、傷寒不解。熱入血室及喘息等症。大凡各臟腑有淤滯,治須調肝者,宜灸此穴配太沖。灸量30分鐘。

7)靈台:哮喘發作時速灸靈台配身柱、太溪。灸量30分鐘。

8)風門:配陽陵泉治四時感冒,初覺有異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熱。

9)照海:高血壓、半身不遂、關節炎、便秘、水腫、癲癇晝夜發及夜發均可用。灸量25-30分鐘。

10)懸鐘:高血壓及各種屬於上熱下寒,上實下虛症,灸量25-30分鐘。

馬氏溫灸注意事項

1:施灸時,因部位、病情的不同,所得到的“熱”感也會有所不同。譬如透感:溫灸產生的熱感從皮膚表面直達深部組織,甚至內臟;擴透:熱感以施灸點為中心向周圍擴散;傳熱:熱感從施灸點循一定線路向遠部傳導,甚至到達病灶;遠離施灸部位較施灸部位更有熱感;深部組織熱感較表面部位更熱等。除了熱感外,施灸部位還會有酸、脹、麻、痛之感。

2:大多數穴位在人體都有兩個,溫灸時要先灸左後灸右;如果灸的穴位多而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初次使用灸法時,要時間短、小劑量,以後再逐漸延長時間。

3:施灸時要注意防止落灰,以防燙傷;如果施灸時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出汗等症狀,應立即停灸、臥床,並開窗通風。

4:溫灸後,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多喝溫水,以利排毒;別忘了將艾條置於盛清水的容器中熄滅後放在一旁陰乾,以備下次再用。

溫灸四大養生保健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

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足三裡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月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經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3846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