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寰宇微視》|荷蘭居然為了一種調料就把紐約換出去了?!

臺灣大學呂世浩教授在他的《大秦三部曲》中提出了學習歷史的三個功用:啟發智慧, 審時度勢和感動人心。 要理解這三個功用, 就需從歷史的細節入手, 用心推敲, “玄之所在, 其樂不窮”。

所以今天, 我們就通過一種香料, 與大家一道進入歷史的細節之中, 看看今天超市中的調味品, 在幾個世紀之前是怎樣引起大國間的血雨腥風的?而其對今天遺留的影響又有哪些?

在東西方貿易的歷史長河中, 香料引發的戰爭由來已久。 最初由中亞的阿拉伯人從東亞原產國帶去西亞的香料, 傳播到歐洲後因其調味、藥用、驅蟲、防腐等功效, 大受西方人歡迎, 成為了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然而到了十三世紀初期, 當壟斷香料供應的阿拉伯人威脅中斷香料供應的時候, 作為西方貿易樞紐的威尼斯, 悍然假借“聖戰”的名義, 為奪取香料供應的控制權, 推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然而, 瘋狂掠奪財富的“十字軍”, 也為歐洲帶去了恐怖的死神——黑死病!到十四世紀中期, 源於中亞的恐怖瘟疫集中大爆發, 奪走了歐洲近1/3人口的生命!“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雖然瘟疫肆虐有些因果迴圈的味道, 但卻也意想不到的促進了文藝復興的興起,

結束了歐洲中世紀的漫漫黑夜。

經過一個世紀左右的復興之後, 歐洲各國在大瘟疫的墳塚上站了起來, 紛紛揚帆出海, 拉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然而香料仍舊是各國繞不開的魔咒。 在我們今天的主角荷蘭和英國登場之前,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就十六世紀初為了丁香和肉豆蔻打了一仗, 因為西班牙正和法國交戰, 所以只好拿了葡萄牙的和解費就草草退出了爭奪。

上圖是印尼東部的班達群島, 就是當時歐洲強國爭奪香料的焦點之一, 因為那是當時世界上肉豆蔻的唯一產地!

肉豆蔻(學名:Myristica fragrans)是一種重要的香料和藥用植物。 可以用作調味品、工業用油原料;對治療虛瀉冷痢、脘腹冷痛、風濕痛、嘔吐等有一定的功效;此外, 還可以作為驅除劑使用。

而歐洲人鍾情於肉豆蔻, 也是因為據說它對瘟疫有一定的療效, 被瘟疫嚇怕了的歐洲人當然人人都想來一包保平安。但你想要,別人也想要,怎麼辦?打架吧!於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後,早已為爭奪貿易航路大打出手的新興強國荷蘭和英國又圍繞著班達群島展開了爭奪。

我國春秋戰國的幾百年亂世,打出了科技發展,打出了百家爭鳴。而歐洲各國爭奪海洋霸權,除了促進科技發展和思想進步之外,還搞出了我們今天人盡皆知的——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分擔個人出資航海的巨大風險,歐洲各國紛紛湧現出多人合夥集資航海的模式。而1602年3月20日在荷蘭出現的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聯合東印度公司),則更進一步,開放公司股票,人人均可購買,這在當時森嚴的階級社會可是一種了不起的創舉!

這種根植在平等契約關係上的生產組織形式,漸漸發展壯大,形成了我們今天世界經濟的重要形式——資本主義經濟!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較早的荷蘭,自然也隨之強大起來,在爭奪班達群島的過程中漸漸佔據了上風。只是可憐了那些在荷蘭和英國的爭奪中成為了犧牲品的,無數無辜的群島原住民!

供職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簡·皮特斯佐恩·科恩,為了壟斷肉豆蔻,切斷產地原住民和英國的貿易,悍然下令屠殺原住民,只是這次沒有了“聖戰”的名義,一切都赤裸裸的為了利益!

隨著歐洲諸強之間為了利益不停攻伐,消耗過巨的荷蘭在十七世紀末黯然離開了爭奪霸權的中心舞臺。而歐洲各國在十八世紀稱霸全球的頂峰之後,隨即迎來了兩次世界大戰,又一次的陷入了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的因果迴圈。此時的大洋彼岸,另一個靠著掠奪和殺戮誕生的新興國家誕生了!

在戰爭的硝煙中,過往稱霸的王國留下的,只剩下茶餘飯後的故事——話說美國紐約(New York)原來是荷蘭的殖民地,名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後因荷蘭和英國在班達群島的香料戰爭,荷、英達成協議,包括用“新阿姆斯特丹”和英國交換了香料產地“倫島”,而英國人後來就將“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為現在的“紐約”。

接下來的歷史,又會向我們展現什麼呢……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NGCI)通過不斷創新的節目,鼓勵觀眾以獨特的觀點探索周邊的世界。

國家地理頻道(國際)隸屬於擁有129年歷史的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作為國家地理與福斯娛樂集團(FOX Entertainment Group)的合資企業,始終致力於透過旗下六個頻道,致力於推廣探險、環保及教育工作。目前, 國家地理頻道以45種語言轉播至全球171個國家,觸及約四億四千萬收視戶。 被瘟疫嚇怕了的歐洲人當然人人都想來一包保平安。但你想要,別人也想要,怎麼辦?打架吧!於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後,早已為爭奪貿易航路大打出手的新興強國荷蘭和英國又圍繞著班達群島展開了爭奪。

我國春秋戰國的幾百年亂世,打出了科技發展,打出了百家爭鳴。而歐洲各國爭奪海洋霸權,除了促進科技發展和思想進步之外,還搞出了我們今天人盡皆知的——股份有限公司!

為了分擔個人出資航海的巨大風險,歐洲各國紛紛湧現出多人合夥集資航海的模式。而1602年3月20日在荷蘭出現的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聯合東印度公司),則更進一步,開放公司股票,人人均可購買,這在當時森嚴的階級社會可是一種了不起的創舉!

這種根植在平等契約關係上的生產組織形式,漸漸發展壯大,形成了我們今天世界經濟的重要形式——資本主義經濟!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較早的荷蘭,自然也隨之強大起來,在爭奪班達群島的過程中漸漸佔據了上風。只是可憐了那些在荷蘭和英國的爭奪中成為了犧牲品的,無數無辜的群島原住民!

供職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簡·皮特斯佐恩·科恩,為了壟斷肉豆蔻,切斷產地原住民和英國的貿易,悍然下令屠殺原住民,只是這次沒有了“聖戰”的名義,一切都赤裸裸的為了利益!

隨著歐洲諸強之間為了利益不停攻伐,消耗過巨的荷蘭在十七世紀末黯然離開了爭奪霸權的中心舞臺。而歐洲各國在十八世紀稱霸全球的頂峰之後,隨即迎來了兩次世界大戰,又一次的陷入了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的因果迴圈。此時的大洋彼岸,另一個靠著掠奪和殺戮誕生的新興國家誕生了!

在戰爭的硝煙中,過往稱霸的王國留下的,只剩下茶餘飯後的故事——話說美國紐約(New York)原來是荷蘭的殖民地,名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後因荷蘭和英國在班達群島的香料戰爭,荷、英達成協議,包括用“新阿姆斯特丹”和英國交換了香料產地“倫島”,而英國人後來就將“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為現在的“紐約”。

接下來的歷史,又會向我們展現什麼呢……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NGCI)通過不斷創新的節目,鼓勵觀眾以獨特的觀點探索周邊的世界。

國家地理頻道(國際)隸屬於擁有129年歷史的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作為國家地理與福斯娛樂集團(FOX Entertainment Group)的合資企業,始終致力於透過旗下六個頻道,致力於推廣探險、環保及教育工作。目前, 國家地理頻道以45種語言轉播至全球171個國家,觸及約四億四千萬收視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