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希拉蕊很難東山再起?

近日, 在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中失敗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宣稱要“走出困境”, 準備重返政壇。 她在出席派翠克節活動時, 表達了對特朗普政府的不滿, 並說“我現在跟許多朋友一樣, 看新聞時心情不好受”。 之前有傳聞報導希拉蕊可能競選紐約市市長, 但未得到證實。 然而, 未來無論希拉蕊以何種方式實施“政治出山”, 其“問鼎白宮”的政治抱負似乎難以實現。

社會大勢導致兩次競選失敗

“美國夢”的吸引之處在於美國社會暢通的社會流動性。 作為美國社會最重大政治事件的總統大選, 自然也是詮釋“美國夢”的最好平臺之一。

按照美國憲法, 總統候選人要求必須在美國出生, 年齡至少35歲以上的公民, 並且至少在美國居住14年。 按照這一標準, 總統候選人的資格要求並不高。 但是因為金錢政治的緣故, 最終能走進白宮的候選人是在激烈而殘酷的競爭中獲勝的佼佼者。 基於對“美國夢”基本價值觀的認可, 美國選民樂意給予政治新人機會。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 希拉蕊作為第一夫人、參議員的身份已經被廣大選民所熟知。 但是在初選中卻被名不見經傳的奧巴馬打敗。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 希拉蕊的政治生涯又增加了國務卿的身份, 可以說內政、外交都非常熟悉和瞭解。 但是即使如此, 她敗給了“政治新人”特朗普。 主要原因在於美國強大的反建制的社會文化和中下層白人對現狀的憤怒。

在很多選民看來, 希拉蕊雖然政壇經歷光鮮, 但是屬於華盛頓圈的人物, 如果她當選, 美國的社會難以發生較大變化。 在此情況下, 還不如給政治新人一個機會。 另外, 在一定意義上而言, 希拉蕊之前的職場經歷反而成了她2016年總統大選的政治包袱。

僵化、刻板個性不被民眾所喜

希拉蕊的個性優點是不妥協、頑強, 具有極強的奮鬥精神。 缺點是保守、僵化、刻板, 高高在上, 缺乏親和力。 就個性而言, 她遠不如奧巴馬、特朗普有吸引力。 奧巴馬誠懇、坦率、笑容親切;特朗普說話坦率、單刀直入, 充滿真性情。 在競選演講過程中, 希拉蕊的僵化、刻板的個性難以調動選民的熱情。

在大選投票日之前, 民調顯示希拉蕊民調領先, 但是最終她卻敗選。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支持希拉蕊的選民在最後投票日未必去投票, 他們對希拉蕊的支持熱情遠比不上特朗普支持者。

在美國社會文化中, 僵化和無聊的個性並不被推崇。 接地氣的真誠、和善、有趣的個性更能獲得選民的喜愛。 在2008年總統大選初選中, 希拉蕊高高在上、冷漠的個性輸給充滿熱情、真誠的奧巴馬。 之後, 希拉蕊總結了教訓, 在2016年的問鼎白宮之路上, 她調整了競選策略, 在宣傳片中, 她最後一個出場表示要當國家的捍衛者。 在個人形象的宣傳方面, 她時常提及自己的外祖母身份, 以一種接地氣的方式拉近與選民的距離, 改變了過去強調自己閃亮履歷的宣傳方式。

即使如此, 在她與特朗普最終對決中, 希拉蕊的演講遠沒有特朗普的演講生動、有趣, 充滿煽動性。 希拉蕊的演講僅停留在政治正確的框架內, 充滿精英色彩。 尤其是“郵件門”事件讓公眾認為希拉蕊的公共道德有問題, 不少選民認為即使希拉蕊有能力勝任總統職位, 也不能擔任總統。 希拉蕊的個性特徵屬於老派的政治人物, 但是老派政治人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自2008年以來, 美國需要的是變革的總統, 因此, 希拉蕊是生不逢時的。

女性政治人物面臨兩難困境

過去世界政壇上的女性政治人物的權力來源主要依靠家庭繼承獲得。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 越來越多的女性政治人物通過競選方式獲得權力。

但是在當今社會仍然存在性別歧視的背景下, 女性政治人物依舊面臨困境, 尤其是對試圖挑戰國家最高權力的女性政治人物而言。 這一困境突出表現在由於國家最高權力涉及國家安全問題, 女性政治人物常常因為擔心競爭對手指責自己柔弱的女性氣質不能有效捍衛國家安全, 而常常在這一問題上表現得比男性更加強硬。 此外, 在其他的國家政策領域, 女性候選人總試圖表現出男性的一面, 但有時卻適得其反。

希拉蕊的個性特質是剛性有餘, 女性氣質不足, 這反而得罪了一些傳統的女性選民。 在她擔任第一夫人期間, 她公開聲稱自己不會待在家裡烤餅乾, 招致很多保守女性的反感。 一個人個性的形成無不是家庭、社會的烙印。 在一定程度上,希拉蕊個性特質是對家庭、社會的反彈。她出生在一個保守的中產階級家庭,刻板的父親對她的影響深遠,嚴厲的家庭教育讓她形成了勤奮、積極進取、永不妥協的精神特質,但是缺乏美國社會所推崇的親和、風趣、幽默的性格特質。而她成年後的經歷實際上在不斷強化她剛性的精神氣質。在她就讀大學的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的社會文化仍然比較保守,此時的希拉蕊成績非凡,對政治充滿興趣。之後,她和克林頓的婚姻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她的女權意識。克林頓的出軌事件導致希拉蕊陷入痛苦的深淵,之後她表現出極強的隱忍能力,並著手在政壇上有所作為,競選參議員、總統,當國務卿。在某種程度上,她的婚姻生活和職場經歷強化了她的男性氣質。

因此,即便希拉蕊重返政壇,但由於美國社會的大環境沒有變,個人的個性也不會大變,希拉蕊依舊很難東山再起。首位女性總統———這塊美國社會最硬、最難的天花板,需要其他女性來打破。(唐慧雲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在一定程度上,希拉蕊個性特質是對家庭、社會的反彈。她出生在一個保守的中產階級家庭,刻板的父親對她的影響深遠,嚴厲的家庭教育讓她形成了勤奮、積極進取、永不妥協的精神特質,但是缺乏美國社會所推崇的親和、風趣、幽默的性格特質。而她成年後的經歷實際上在不斷強化她剛性的精神氣質。在她就讀大學的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的社會文化仍然比較保守,此時的希拉蕊成績非凡,對政治充滿興趣。之後,她和克林頓的婚姻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她的女權意識。克林頓的出軌事件導致希拉蕊陷入痛苦的深淵,之後她表現出極強的隱忍能力,並著手在政壇上有所作為,競選參議員、總統,當國務卿。在某種程度上,她的婚姻生活和職場經歷強化了她的男性氣質。

因此,即便希拉蕊重返政壇,但由於美國社會的大環境沒有變,個人的個性也不會大變,希拉蕊依舊很難東山再起。首位女性總統———這塊美國社會最硬、最難的天花板,需要其他女性來打破。(唐慧雲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