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好會議記錄應注意這些

作者:鄧倩

會議記錄是辦公室的一項日常工作, 看似簡單, 真正做好並不容易。 它需要在會前、會中、會後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充分考慮多種細節與因素。 結合工作實際, 我覺得做好會議記錄應著重把握好以下三點:

一、準備細緻到位

認真細緻的準備工作是做好會議記錄的重要保障。 會前, 記錄人要對會議議題、主要內容進行詳細瞭解, 對以往相關會議討論情況、會議決議等做到心中有數。 會議記錄通常採用現場文字記錄(筆錄或電腦記錄)和錄音(或錄影)記錄相結合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確保記錄內容的全面、準確;一方面也對有關準備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 對此, 記錄人應養成一種職業習慣:提前到達會場、提前調試記錄設備, 避免因準備不足而影響會議記錄效果。

二、記錄完整真實

一份完整的會議記錄, 除了會議主要內容外, 還應包括會議名稱、地點、起止時間、主持人、記錄人、參會人員、列席人員、缺席人員、會議討論議題等要素。

會議記錄的目的, 就是要忠實記載會議召開時的情景, 以便日後查閱。 這就要求會議記錄必須真實, 不能夾雜個人觀點, 更不能有意增減發言內容。 要儘量將發言人所說內容全部記錄下來, 保持語言的原汁原味。 為確保會議記錄內容的真實可靠, 對於一些重要會議, 可以會上錄音、會後整理, 即便是重複的發言內容也如實記下, 力求準確還原發言者的每一句話、如實反映會上的討論情況。 記得有一次, 一位元領導前來查閱會議記錄, 想要看看關於某個問題形成決議前會上的具體討論情況。 通過查閱當時的會議記錄, 我們很快找到了會上關於這個問題的一句意見,
就是這關鍵的一句話, 為領導向有關部門進行解釋提供了依據。 試想, 如果當時的會議記錄只是粗略地記下發言要點, 這句極其重要的話很有可能會被漏掉。

三、整理準確及時

會上記錄的內容只是一個草稿,

會議結束後, 須在草稿基礎上儘快整理成要素完整、文通字順、格式規範的會議記錄。 在此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對記錄內容查漏補缺。 根據會議錄音等對記錄文稿進行核對, 對遺漏內容進行補充, 對記錄有誤處加以修正。 二是對人名、地名、機構名、事件名等專有名詞逐一核實。 對個別無法確定的專有名詞, 應根據錄音記錄, 標注拼音。 三是對記錄文稿進行全面整理。 在不影響記錄真實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對文稿內容進行適當整合, 確保記錄體例的規範統一。 會議記錄經有關部門審批後, 應及時歸檔留存。

(據《秘書工作》雜誌2012年第4期, 原標題《做好會議記錄三項注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